第三六二章 戰和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靖康元年的初一,汴京之中的氛圍卻是清淡至極,爲了偵聽敵情,便連爆竹也被禁止燃放。不過爲了祈求上天庇佑大宋躲過金人這一劫,保佑家人平平安安,京城之中的百姓還是家家戶戶貼了門神,焚香祈禱之類的活動就更不必說了。

睿思殿裡,新皇趙桓卻是連拜年的基本禮儀都顧不得,就更不必說像自己的老子趙佶那般出去與民同樂了。金人馬上要兵臨城下,即便是新年的第一天,他也要與一衆大臣商議出個對策來。

經過十幾天的調整,如今他也建起了一套屬於自己的班子:李邦彥任太宰,張邦昌、趙野爲少宰,左右丞分別是吳敏和李綱,而知樞密院事則是唐恪。這幾個人,除了李邦彥是趙佶親信,其他人或是趙桓的老師,或是他原先太子一系的重臣。李邦彥雖爲太宰,但事務基本是伺候太上皇,故而真正的國事也都掌握在趙桓一系的手中,也應了那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俗語。

“陛下,何灌統領最新的戰報到了。”黃門顧不得趙桓與衆臣說話,手舉一份戰報闖進殿裡。

趙桓忙站起打開戰報,然後頹然坐下:“金兵打到了陳橋驛,不出三日便可兵臨汴京。”

衆臣一陣吵嚷,張邦昌高聲道:“陛下,不能再猶豫了。這些天裡我等也查看了京城的兵備。憑咱們京中不足兩萬的禁軍,難言能夠抵擋得住金人的攻城。唯今之計,應儘快派出使者與金交涉,儘量避免刀兵相見。”

“衆卿家有何見解?”

“臣與張少宰所持相同。爲天下生靈計,莫如派出一介之使。至於停戰的條件嘛,臣以爲可以增加歲幣,但不可割讓州郡。”

“事不宜遲,臣贊同儘快遺使議和。”

唐恪等人也附和道。

“臣有不同意見!”見衆人無人言戰,議和之事將成定局,隱忍已久的李綱大吼一聲,“陛下切勿以爲金兵不可戰勝,只要咱們京中百萬軍民同仇敵愾,區區不到三萬的金兵有何懼哉!而且這天下城池,哪裡還有比得上汴京堅固的嗎?只要陛下激勵將士,慰安民心,誓死與士民因守京城,金人豈有破城之理?”

“誓死固守?這談何容易?這些年來朝中財政拮据,京牆已有多處失修,如何能夠堅守?萬一金軍破城,誰來擔這個後果?此事還請陛下謹慎決策,一招不慎,悔之晚矣!”張邦昌帶着不屑的神情看了李綱一眼。

李綱冷笑一聲,反駁道:“古語有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咱們京中百萬士民,只要心齊,便人一人扔把土塊,也能將金軍埋了。何況京中城防雖有失修地方,但這幾年裡也有加固之處,便如城牆之上每隔十丈便加築一處堡壘。只要在這些堡壘之處架上硬弓強弩、犀利火器,敵人休想用雲梯從牆上攻入。金人勞師遠襲,必不能久,等到勤王之師到來,京城之圍自然而解。”

幾個主戰派的大臣也稱李綱言之有理。

趙桓似乎從李綱身上看到了一些希望,接着問道:“何人能帶兵堅守京城?”

李綱厭煩張邦昌等人的嘴臉,冷哼道:“先帝與陛下耗費官倉祿米,養了一羣碩鼠之輩,平日裡盜食無厭,到了朝廷用人之際,還能有誰肯忘室家之業,爲陛下拋頭殞命者?”

張邦昌自然知道李綱是在諷刺他,李綱話間剛落,他便厲聲問道:“莫非滿朝只有你李右丞能爲陛下分憂?你說得倒好聽,難道你能帶兵禦敵?”

李綱輕蔑地看了張邦昌一眼,慨然道:“陛下若不以臣爲庸懦,臣願意整飭京城兵馬,以死報國!”

趙佶見終於有人敢出來攬責,大聲讚道:“好!自今日起,朕命李綱爲東京留守,賦其財權、民權及調動汴京一應軍隊之兵權。李愛卿現在就可以上任,待朕稍加整頓,先到西京暫避一時。朕希望各位臣工務必戮力同心,協助李愛卿守衛京城。”

李綱一聽差點便噴出一口血來,其他大臣也禁不住驚呼阻止。此時不管是主戰派還是主和派,至少有一點是達成共識的,那便是皇帝萬萬不能離京,否則無論是守城還是議和,都要打上極大的折扣。

“陛下此時不能離開京城。”李綱性子急,大聲勸道,“大宋的宗廟社稷、百官萬民都在這裡,陛下一走,還怎麼雲激勵將士,慰安民心?當年唐明皇南幸,致使安祿山趁勢殺入長安,國本大搖。倘若明皇能堅守帝都,軍民心有所屬,安賊未必能攻下長安。我朝真宗之時,陳堯叟、王飲若鼓動真宗南逃金陵成都,被寇準堅決攔下,力促真宗北上親征,結果是軍心大振,節節取勝。如今的形勢與那時完全相同,陛下在則汴京在,陛下離開,則汴京傾危矣!”

趙桓有些不耐煩,擺手道:“李愛卿只管行使東京留守之事,朕的行動,由朕自定。”

李綱卻是半點不退,他跑到真桓座前跪地勸道:“陛下就不想想當年陳玄禮策動六軍不發之事嗎?如今禁軍的父母妻子皆在京城之內,萬一他們中途散歸,誰來保護陛下?況且金兵已經到了陳橋驛,離汴京只有咫尺之遙。萬一他們得知陛下西幸,派出健馬疾追,陛下將如何抵禦?”

趙桓一聽,果然害怕,再想想太上皇不正是爲了留一位皇帝在京中,才讓位於他的麼,他總不能接着再讓位於自己的兒子吧。於是也便無奈地搖搖頭道:“也罷!朕便與你李綱豪賭一把,留在汴京,爲你加餐鼓氣。”

李綱見趙桓答應留在京中,忙高呼道:“陛下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既然事情已經定住,趙醒也即下令退朝。不過便在衆臣正在退出大殿之時,趙佶卻又令黃門將張邦昌招了回去單獨奏對。李綱無奈地嘆上一口氣,他知道趙桓定是不敢完全相信自己,招張邦昌回去,還是商議與金和談之事。

見李綱搖頭嘆氣,一旁的唐恪慢下步來,走到獨行的李綱身邊,勸道:“伯紀也不必失望,號召京中軍民誓死抵抗自是要做,但如能花些錢財換得和平,也不失爲上上之策。”

唐恪與李綱曾一同在江南共事,兩人關係終究要近上一些,不過李綱向來性子火爆,見唐恪也是一味支持和談,便反駁道:“和談?你見過能夠餵飽的狼嗎?即便金人此次撤兵離去,那他明年還會來!只有將他們打疼了,打怕了,他們纔不敢踏入大宋一步!”

唐恪瞭解李綱性情,也不惱怒,卻繼續勸道:“這道理爲兄自然懂得。可這朝政這些年裡被蔡京、王黼等人禍害已深。伯紀所言君臣齊心、士民協力便可守住京城,打退金軍,雖然是事實,可如今朝野,要做到這點何其難也?唉!如果能先用和談讓金軍退去,陛下還有我等便有了重振朝綱的時間,那時金人若再來攻,滿朝上下自是同仇敵愾,不給金人任何機會。”

李綱雖覺唐恪說得有些道理,但如此懦弱的策略還是讓他十分憋屈,他長嘆一聲,道:“你們這些人總喜歡玩心思、圖長遠,在下可沒有那份閒心!算了,你們走你們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

說罷,李綱便大步朝宮外走去。

“伯紀,伯紀!你這是去哪裡?”唐恪追上兩步,還想再勸幾句。

“找人問計!”李綱揮揮手道,“有人用自家的錢修了那麼多的城防工程,自是早料到會有今天。如今他還留在京中,不曾逃離,肯定是有退敵之策,你說我該不該去問問他?”

第六十九章 潘訓班第三一八章 燕雲會(一)第一四五章 往事第二O三章 美女與英雄第二九五章 遭遇戰(下)第二七七章 願得償第八章 論兵第十九章 難題第二四五章 風月(下)第二章:任性的皇帝第二一六章 大財力、大氣魄第一一四章 千古是非林靈素第三四八章 駙馬(二)第一八三章 鬥將第二七二章 新聞發佈會(上)第二四二章 勸學第一三九章 無敵風火輪第三章:朝堂第九十章 猛虎第四十章 拳頭、規矩第三八三章 火力第六十三章 唐盼兮、潛規則第三六四章 除患於未然第七十四章 殺伐烈第一八六章 兵臨崇德第二十一章 人約黃昏後第二八一章 難題第三三三章 燕雲會(十三)第二三一章 貓鼠(四)第四十二章 換俘第一百〇七章 退水第三三O章 燕雲會(十)第三O五章 蕭幹之計(中)第一百〇二章 勝敗第二二五章 風從四方來第十一章 表演第二二六章 蘇家第二一八章 期貨這東西,不是這麼玩的……第一百〇八章 真相第一四十九章 脫困第二五五章 暗渡陳倉(二)第三一三章 真正的較量(二)第二一七章 秘密艦隊第三十六章 神工樓第一九九章 捉人、救人第一四十九章 脫困第三五八章 黑雲壓城(上)第一六六章 發兵第一四八章 囑託第九十五章 千年的狐狸(中)第二二二章 初冬(下)第八十章 招降第三二九章 燕雲會(九)第二十二章 李衙內第一百〇五章 君心第三三五章 燕雲會(十五)第一七三章 帳前小校第三一六章 真正的較量(五)第一九二章 決戰來臨第二七二章 新聞發佈會(上)第八十章 招降第七十九章 黃雀終現第三三二章 燕雲會(十二)第二四五章 風月(下)第三八O章 決戰的前奏第一八六章 兵臨崇德第一九五章 我的法子第二十七章 道爭第三七八章 掌權 (下)第一六三章 掩耳盜鈴,欺一世繁華第一一四章 千古是非林靈素第一一六章 安全事故第一三一章 東南第三七八章 掌權 (下)第六十二章 黃雀計劃第九十章 猛虎第一二三章 黑幕初現第三七二章 去死吧(上)第一一二章 詭局(上)第二四O章 和山詩會第三七七章 掌權(上)第三七一章 風從北方來(下)第五十七章 激將第一九三章 沒那麼容易第二O八章 京東新貌第七十章 政治課第四十一章 淨風堂第三二三章 燕雲會(六)第一五八章 明教教主(上)第二一九章 落空的拳頭第一百〇三章 進退第一八六章 兵臨崇德一四六章 谷底第一八O章 再潑一盆污水第三O九章 佯攻(下)第八十三章 執子之手第二五九章 楊帆的小煩惱(上)第二六四章 欠俸第三五二章 無官(下)第二五O章 扯皮的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