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捕風捉影

垂拱殿上,趙諶面無血色,雙眼竄滿血絲,呵欠連連,顯然疲倦已極。而鄭剛中又久不至,他只得強打精神等着,把那濃茶滿杯喝下去,希望能提提神。

一陣之後,鄭剛中快步入得殿內,大禮參拜道:“臣鄭剛中,宣諭川陝還朝,向陛下覆命。”

趙諶使勁睜了睜眼睛,伸手道:“鄭卿起來說話。”

“謝陛下。”鄭剛中頓首,而後起身以備諮詢。

趙諶先沒問聯遼圖夏之事,而是問道:“此番鄭卿宣諭川陝,都到過哪些地方?”

“臣自荊湖入川,沿途查訪各州府,直至成都。而後,又一路北上興元,再後則隨川陝宣撫司官員往新近奪取的西涼府。”鄭剛中答道。

“川陝情況如何?四川飽受供養征戰之苦,如今可曾恢復?陝西則久歷兵禍,重建情況怎樣?各司各地的官員是否盡忠職守?有無觸犯法度之事?”趙諶連聲問道。

鄭剛中遂就自己所見所聞所訪,發表看法。他認爲,四川地區如今雖然仍舊供養着陝西,但情況已經好轉許多。尤其是四川都轉運使趙開,在增加百姓負擔的情況下,大變酒法茶法,收效很大,歲增財賦以百萬貫計。而陝西的重建,不得不說,可謂神速。就他查訪的幾個州縣來看,徐衛等川陝要員不遺餘力地招回流民,又從政策上予支持,使其重建家園。如今在陝西各地,很少看到荒蕪的田地,倒是隨處可見百姓新近搭建的房舍。假以時日,陝西必能恢復往日繁榮。

至於各司各地的官員,大體上都還算稱職。只是比較起來,四川官員的懶散跟陝西官員的進取有差別。他到四川以後,甚至還有地方官向他舉劾趙開,說趙開變法搞得很多人破產。但據他查證,情況並不屬實,趙開搞掉的,很多都是從前官商一體的人。

總而言之,在陝西收復,狼煙暫熄之後,川陝兩地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形勢還是不錯的。

趙諶聽罷,很高興,讚道:“從前有不少大臣說,徐衛是武臣,讓他代天子守牧地方,恐怕不相宜。如今看來,徐衛還是能行的。”

鄭剛中馬上接口道:“這正是臣所擔心的。”

趙諶聽到這句話,很感意外,問道:“怎麼說?”

“徐衛確實能行,但問題在於,他太行了。”鄭剛中這話頗有些深意在。“臣在陝西,見西軍兵強馬壯,士氣高漲,無論官兵,都積極嚮往收復失地。”

“這,有問題麼?”趙諶不解其意。兵強馬壯,士氣高漲,且將士們都有心收復失土,這不正是朝廷所期望的麼?

“臣去時,恰逢契丹人奪取了甘州,雙方派出使者在西涼府商談圖夏事宜。”鄭剛中道。趙諶對此事尤爲感興趣,動了動身子,安心聽着。

“當時臣認爲,徐郡王要求的,不外乎就是西軍佔領的幾個州。誰知道,代表川陝宣撫處置司出面談判的參謀軍事馬擴一開口,就要河西四州一府,以及與陝西接壤的九州之地!”鄭剛中此時提及這事,都還顯得有些不可思議。

更不思議的則是趙諶,他連忙追問道:“河西四州,不是契丹人打下來的麼?豈能白白送給大宋?”

“臣也是這麼想,但意外的是,契丹人居然答應了。雙方約定,大宋暫借河西四州予遼軍立足,待收復失土之後即歸還。”鄭剛中道。

趙諶驚喜道:“這豈非好事?”

“陛下聽臣說完。”鄭剛中提醒道。“此後,宋遼分別派出使者入夏,要求割地。我方使者被驅逐出境,徐郡王大怒,遂派涇原帥司部隊會同遼軍,以及叛夏的蕭合達,三路兵馬進逼西平府。

莫說徐郡王大怒,趙諶聽到也怒了:“侮辱使者,形如侮辱我朝!正應出兵討伐,方纔解恨!”

鄭剛中繼續道:“党項人派兵增援,卻被涇原軍和遼軍打得大敗,退回城中,堅守不出。夏主被逼無奈,只能派遣使者入陝西,求見徐郡王。”

趙諶聽到此處,不禁神往!立時睏意全無,擊案嘆道:“王師深入敵境,敗其軍,圍其城,迫使其遣使求和,所謂揚國威者,無過於此。”

鄭剛中詫異地看皇帝一眼,又道:“夏主派出的是籤書樞密院事王樞,這王樞到了興元府,被徐郡王晾在館驛五日,不予接見。王樞先是每日遣人詢問催促,後來自己親自出面求見,直到第六日,徐郡王才接見了他。”

趙諶聽罷大笑:“徐衛當初有心結好西夏,而党項人卻不領情。如今党項人求到門下,他自然要端着。”

“會見王樞時,臣也在場。那副場景,臣記憶猶新。王樞以一國使者之尊,在徐郡王面前大氣不敢喘,由始至終,低着頭說話,幾近乞求。徐郡王及本司官員,面責党項種種不是,王樞先是百般狡辯,後來根本無言以對。後來是張浚出面打圓場,才使其有臺階下。隨後,答應割十三州一府予宋,並中止與女真人的藩屬關係,與宋遼結成同盟,共同對付金國。”鄭剛中敘述了整個經過。

趙諶聽完以後,含笑道:“鄭卿,朕聽你一番言語,種種都是揚眉吐氣,你的擔憂從何而來?”

鄭剛中聞言正色道:“陛下,徐郡王上馬能管兵,下馬能管民,深得軍心,威震四夷。將士敬之若父,狄夷畏之如虎,他若有個想法,則禍事大矣!”

趙諶聽得眉頭緊鎖:“你的話有根據麼?莫非你入川陝,徐衛有飛揚跋扈,不尊朝廷之舉動?又或是輕視於你,沒有禮遇?”

鄭剛中頓了頓,如實答道:“臣入川陝,徐郡王親自迎接,走時,又親自相送。與臣談話,頗有禮儀,遇事也問臣之意見,並無飛揚跋扈之態。”

趙諶沉聲道:“這就怪了,徐衛行事如此得體,你爲何懷疑他有二心?”

鄭剛中連忙解釋道:“臣並非懷疑徐郡王有二心,只是提醒陛下,不得不防。”

“鄭卿,不知是你的話前言不搭後語,還是朕昨夜未眠,失了精神,怎麼就聽不懂?據你的敘述,徐衛行事得體,敬畏朝廷,然而你又說要防着他,這是什麼道理?”趙諶有些不高興了。

鄭剛中好像自己也糊塗了,把所說的話前後一串,竟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其實他的行爲很好解釋,大宋立國,便“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所以這些文官們天生的有一種使命感,他們不止要效忠皇帝,更要效忠這個國家,這個朝廷。再加上“揚文抑武”國策的影響,使得他們對武臣有一種天生的防備和警惕心理。

鄭剛中這次川陝走一遭,看到的,都是徐衛的功勞和威風。徐衛一句話,要十幾個州府,党項人不敢不給。這讓他震驚之餘,隱隱不安,始終覺得,這樣一個擁兵數十萬的統帥太能幹,不是好事。

“臣的意思是,防微杜漸。徐郡王權力既大,功勞又高,更兼深得軍心,威震邊夷,對朝廷是一個潛在的威脅。更何況,徐家子弟多在西軍中擔任要職,而徐相又在朝中執政,豈能不防?”鄭剛中最後說道。

趙諶也不知道聽進去沒有,好一陣沒說話,而後才道:“你這話,在朕面前說了就丟,不要外傳,影響不好。”

“臣遵旨。”鄭剛中俯首道。

“好了,來回也辛苦,去吧。”趙諶揮手道。

鄭剛中告退後,趙諶一直坐着沒動,反覆思索着對方的話。誠然,徐衛節制二十萬西軍,還有衆多的弓箭手、番兵、鄉兵、勇壯,四大宣撫使,他兵力最雄。而且,他還有“處置”之權,對川陝官員又有黜陟之便,權力大是真的。而且他的功勞又極高,威名又極盛,鄭剛中所說的潛在威脅,並非空穴來見。

但其人事君頗忠,以邊帥之位,數次自請入朝覲見,這是很不容易的。再者,他爲人也謙遜,並不爭名,先封他爲郡王時,還堅辭不受。自言,奉天子詔鎮守地方,不需高官顯爵彰其威儀。應該說,還是很不錯的一個人,除了他是太上皇舊臣這個身份讓自己有些許介意之外,其他的還真挑不出來什麼毛病。

不過,徐衛權力大,而且徐家子弟又多在西軍擔任要職,徐良還在朝中執政,這確實是個威脅。

可話說回來,如果徐衛不是手握大權,如果不是徐家子弟多在西軍,他能取得今日之成就麼?西軍歷來桀驁不馴,違節抗命之事時有發生,朝廷派出的歷任宣撫使,都無法統一西軍指揮。徐衛之所以能辦到,這跟其兄弟子侄擔任要職是分不開的。事情得兩面看,有利必然就有弊,皇帝要作的,就是區分利弊大小,作出明智決策。

想了好一陣,趙諶撐着膝蓋站起來,道:“擺駕,德壽宮。”

路上,沈擇問道:“鄭剛中之言,雖然沒有根據,但其人也是一片忠君體國之心。”

趙諶沒說其他的,只一句:“徐衛也是忠臣。”

話是這麼說,但鄭剛中的言論還是給趙諶多少提了個醒。徐衛的權力確實太大,川陝兩地的軍權、政權、財權、人事權都在他手裡。當然這是形勢所迫,不得不如此,而徐衛本人也一貫謹慎,但還是有必要給他提個醒。你的一切,都是朕給的。

不久,趙諶就下詔,川陝宣撫處置司“便宜行事”之權照舊,但收回黜陟之權。也就是說,徐衛不再擁有對川陝兩地官員的任命和罷黜權力。

詔命傳到興元府,徐衛心知肚明。

九月,陝西,永興軍。

永興軍,就是從前的京兆府,軍城就是從前的長安縣。永興帥楊彥,是徐衛的鐵桿弟兄,擔任帥守之後,頗爲稱職,無論練兵還是營田,都有所建樹。徐衛這次趁視察地方之機,順道到長安參加他的六婚。

楊彥這廝在大名府夏津縣時還看不太出來,後來作了官,漸漸露出本性。就是好色,納了五個妾還嫌不夠,如今又要弄第六個。而且這廝忒沒水準,納的妾有四個是風塵出身。

這一天,楊府賓客雲集。說起來楊彥這傢伙也沒皮沒臉,納妾,而且是納第六個妾,換成旁人,只怕低調處理。他倒好,和娶妻一般,大肆操辦。除了宴請同僚部下之外,甚至還把帖子發到了興元。

他倒不是想斂財,而且覺得納妾是個大事,怎麼着也不能把老兄弟們忘了。所以,他也沒指望徐衛和張慶會來。

楊府門口,停了一溜的橋子,僕人們更是手不停腳不住地替賓客牽馬,熱鬧非凡。

徐衛和張慶兩個遠遠騎馬過來,徐衛騎着他的汗血寶馬,實在扎眼,所以很快就被街上的民衆認出來。長安城裡,有不認識他的麼?

“看看,那廝臉皮多厚,還在這大辦呢。”張慶笑罵道。

徐衛也是笑着搖了搖頭:“沒奈何,來都來長安了,不去也不好。”

兩人到楊府門前,初時,那進進出出的人還沒認出來。直到一名官員撞了張慶一下,兩人對視,赫然發現這是宣撫處置司的張相宜,那官員慌忙賠禮道:“卑職一時不慎,機宜勿怪。”

說罷,往旁邊一瞧,頓時俯首道:“見過大王。”

“吃酒麼,不用拘禮。”徐衛揮手道。

那楊府的管事也因爲忙於就會賓客,直到徐衛和張慶兩人到他面前時才方認出,這下不得了,打拱作揖忙個不停,一面又親自引領二人入內。庭院裡,已經擺滿了桌席,坐在外頭的,都是軍中的中下級軍官,這些人愛咋呼,吵吵鬧鬧個沒完。徐衛也不想讓他們拘束,一路低着頭往裡走。就這,還惹得軍官們發笑,你看那倆撮鳥,這吃喜酒怎麼跟犯王法似的,低頭認罪呢?

到了裡間,坐的就是永興經略安撫司的高級官員了。這些人地位既高,休養自然也就不同,都互相說着話,也沒像外頭菜市場一般。見徐衛和張慶進來,衆官都吃一驚,急忙上前敘禮。

“大王請坐,小人這就去請經略相公。”管事侍奉徐衛張慶坐下之後,一溜煙地跑了。

“都坐都坐,別客氣。”徐衛不停地按着手。永興帥司的部隊,基本上可以算是從徐衛手下分出來的。因爲楊彥當初組建永興軍時,班底就是李成樑興等降兵,以及從秦鳳軍裡帶出來的一部。這些人都是徐衛的老部下,如今見到老長官,自然是格外欣喜親切,紛紛問安。

不一陣,披紅戴綠,襆頭上插滿花枝的楊彥闖進堂來,一看到徐衛張慶,喜出望外!快步上前,手一拱,腿一矮,就要行大禮,徐衛一把撈住:“得了,今天你辦喜事,就別行大禮了。”

“卑職見過大王,謝大王賞臉!”楊彥頗有些激動。

“少來這套!我和大王是視察地方,順道路過長安,左右腹中也飢渴,就來吃頓飯,討杯酒,咱可沒給你準備禮金。”張慶一本正經。

楊彥大笑道:“大王能來,已是天大的面子,哪敢要禮金?哈哈!白吃!白吃!吃不了,兜着走!”一句慶,惹得鬨堂大笑。

張慶白他一眼:“你才兜着走!拿去!”語畢,從懷裡掏出一封錢送上。徐衛也取了禮金交給他,笑道:“你這腌臢潑才,小心身體。”

“是是是,謹遵大王教誨。”楊彥笑眯眯地收了禮,轉手交給管事。又吩咐道“你去接待賓客,我得在這兒陪着大王。”

“罷了,你也別招呼我,該幹啥幹啥去,我這正好跟你司官員聊聊,看看你有沒有過失。”徐衛笑道。

此話一出,那堂上文武都笑道:“楊經略,今天這頓酒,你若是不招呼弟兄們喝好了,可就別怕咱告你黑狀!”

楊彥作揖不停:“兄弟們萬請據實稟報,大王面前,可打不得誑語!”又說笑幾句,這才外出。

徐衛遂和經略司的官員們閒談起來,問的無非是重建進度,軍中安穩之類。楊彥迎了親之後,火速趕來陪在徐衛旁邊。他納的這第六個妾,卻是他府裡的侍女。惹得衆人直笑話他,兔還不吃窩邊草呢。

酒足飯飽,玩笑開夠,賓客們漸漸散去。徐衛和張慶被請到花廳上奉茶,楊彥這點倒也懂事,賓客還沒有送完,就跑來同坐相陪,自然免不了又被張慶奚落一番。

說一陣風月之後,楊彥忽道:“大王,卑職怎麼聽說朝廷收了你的權?”

徐衛抿口茶,將杯子放下,不慍不火道:“只是便宜黜陟之權,並無旁的。”

楊彥有些不樂意:“九哥在川陝,治理得井井有條,又不曾有半點差錯,朝廷何故如此?是不是哪個奸臣進了讒言,孃的!”

“別亂說話。”張慶提醒道。

“這怎麼是亂說?當年川陝都弄到啥地步了,你不知道?誰收復的?又是誰治理的?還不用問你,咱出城去,隨便拉個農夫,你問他,他保管說是九哥!”楊彥忿忿不平。

第543章 發兵潼關第126章 闖宮第七百四十一章第637章 翻手爲雲第219章 高歌猛進第272章 逼近關中第196章 託媒說親第519章 韓軍反水第366章 民變第574章 回回炮第228章 全部繳械第120章 爛招第393章 雷厲風行第八百三十一章第32章 天仙還是狐仙第740章 三年後第644章 徐九又當爹第212章 又見馬擴第323章 血債第708章 絕處逢生第666章 人心向背第644章 徐九又當爹第779章 意在兩河第一百七十六 音徐衛婚事第149章 佈局第305章 坐地起價第653章 宰相救火第13章 殺人就是這樣第549章 騎兵奔襲第182章 糾結第120章 爛招第520章 投奔西軍第139章 競爭第625章 以退爲進第814章 服不服第七百五十章第八百四十一章第206章 司儀行政第八百七十八章第217章 咬牙堅持第426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639章 上本子第784章 未雨綢繆第772章 恢復中原第391章 火燒麥田第四百一十七章第621章 王庶致仕第八百四十章第334章 騎兵對衝第667章 威逼利誘第123章 意外收穫第589章 再次議和第60章 榮歸第680章 割地求和第615章 養寇第371章 雞飛狗跳第451章 小徐的鬱悶第60章 榮歸第725章 弄走万俟卨第375章 急追馬擴第331章 見風轉舵第643章 將星隕落第101章 問婚第496章 湖上密謀第366章 民變第820章 邊境大逃亡第八百三十八章第100章 難怪第134章 徐家將第620章 留子爲質第八百四十四章第717章 包藏禍心第八百三十七章第682章 捕風捉影第261章 炮車互射第628章 理財好手第453章 總管諸軍第812章 女真陰險第22章 驚動皇帝第376章 逆天而行第188章 神秘人物第252章 爭相請戰第600章 防備宋軍第403章 爲何冒險第737章 遼國國喪第381章 意外之喜第268章 屍山血海第124章 細作第558章 金國求和第211章 重大發現第八百四十三章第6章 其實 我穿越了第373章 長安解圍第503章 大興土木第690章 人心向背第479章 恥而後勇第76章 死戰第八百五十五章第734章 西夏完了第92章 又見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