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

整個北京城已經變成了朝聖的地方,人們奔走相告,呼朋喚友,齊齊的往御街而去,無他,大宋的帝王回來了,聖天子歸朝……

在這個時代,個人崇拜甚至已經達到高峰,帝王是一國之君,在儒家思想中人君是世上最高的統治者,也是華夏一族的族長,君父,世人皆是在宗族之中。

於是趙禎就成爲這個時代最爲耀眼的“明星”,所有人都希望一睹天顏,不光是看到真實的皇帝,更是爲了能得到這位能與上天交流的皇帝賜福……

可以說,趙禎已經開始向聖人,甚至天人的位置轉變,這種轉變不是他刻意爲之,而是人們通過他所作的事情,把他一步一步的送上神壇。

北京城幾乎已經是萬人空巷,所有人都跑到御街兩旁看熱鬧,即便是北京城的御街比東京城的還要寬闊也是顯得擁擠了,人數實在太多,北平府的衙役全部出動也不夠,最後只能出動北京城中的禁軍維護秩序,否則很可能出現踩踏之事,到時必然釀成大禍,官家祭天回朝出了這種人禍,那時候就不是北平府知府事能擔待得起的。

所以身爲知府事的韓琦格外小心,不斷的派人在御道邊上奔走,大聲呵斥膽敢擁擠上前的人,並且傳出話來:“尋死的殺才!陛下乃聖天子,今日南郊祭天回朝,祥瑞驟降,天光開而云霧散,爾等喧鬧推搡成何體統?就不怕衝撞聖駕?!到時間非但沒有福祉降下,反而遭罪!”

這話確實管用,一時間御街兩旁的百姓開始自覺的站好,並不向前擁擠,只有孩子會在人羣中亂竄,但很快被家長叫罵回到身邊,人羣變得有序之後,距離空間也逐漸變大。

中心御道,不得人馬行往,行人皆在廊下朱叉子之外,叉子裡有兩道磚石砌城的御溝水道,其中種滿了蓮荷,而在水道的邊上種滿了桃,李,梨,杏,雜花其間,春夏之間,望之如秀。

這御道寬約二百餘步,兩邊滿是店鋪,大多數與皇家或是朝廷都有買賣,應是臨街店門前有走廊,所以被人們稱爲御廊。

御廊就在御道邊上,裡面允許小攤小販做生意,這是趙禎的特旨,商賈無不誇讚,沒人驅趕自家店門前的這些生意人。

而在這人潮涌動的時刻,他們小攤小販的生意一下子便爆好,只要是個攤位便一定會坐滿了人,各種吃食琳琅滿目,炭烤的羊肉,一把香料便使人垂涎三尺,只要賣力的吆喝幾句,便會有更多的人站在一邊等待。

因是快到中午,人們的肚子早已是咕咕叫,烤肉攤子,魚膾攤子,餛飩攤子,羊湯攤子……每一個都坐滿了人,食物的香味甚至飄到了城外……

百姓們都明白,相對於等待官家,用吃食填飽肚子更爲重要一些。

而很快,百姓們沒有等來皇帝,卻等來了皇后娘娘已經後宮妃嬪,皇嗣,作爲妻子兒女,他們將要迎接皇帝的郊祭回朝。

當然,皇后及後宮的出現也意味着官家的大駕就快回來了,皇后的鳳駕雖比不上皇帝的,但能成爲皇帝的正宮皇后,也是天神庇佑,本身就是祥瑞。

女子最是喜歡觀瞧皇后的鳳駕,誰不喜歡漂亮?誰不希望鳳駕旁的侍女拋出的宮花?這東西的意義可是非常!一旦得到了宮花以後便不愁出嫁的時候沒有好陪嫁了!

城牆上的禁軍吹響了號角,巨大鐘聲迴盪在城中的每一個角落,稍稍瞭解北京城的人便知曉,這是城牆四角的鐘樓同時奏響的聲音,上一次還是陛下滅國西夏的時候奏響的。

當身着精美鎧甲的宮中親衛出現時,百姓們便迅速跪倒,這意味着官家的車駕出現了,以往見君只需躬身施禮,敬而不拜,可現在不同了,官家乃是聖君,乃是能與上天對話,並驅散春災的人,在百姓心中,趙禎已經成爲了半神的存在,同那些陸地神仙差不多……

當趙禎的車駕出現時,只有儀仗是站着的,而整個北京城,滿城拜下,無人直立,這便是萬萬人之上的地位,這就是皇帝的權利!

驟然間,萬歲之聲響徹天宇,上天彷彿也被震撼,雲開霧散,陽光普照……

當趙禎走過御道,兩邊的百姓這才緩緩起身,剛剛他們沒敢起身,現在卻也看不見官家的天顏,頗有些失落的感覺在其中。

春天本就應該春暖花開,而這場春災給大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災難,宋人其實不怕寒冷,因爲已經出現鐵爐子以及煙囪,有了這兩樣東西,便不怕煙氣之毒,房間中燒上一個便溫暖如春。

春災最大的危害是土地無法種植糧食,春天本就是播種的季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這是上天早早就安排好的事情,現在春耕已然是被耽誤了,大宋的夏稅自五月半起徵,七月底或八月初納畢;秋稅自九月初起徵,十二月半納畢,夏稅主要是以徵收小麥爲主。

現在時間已然是快入三月,本就是陽春三月的季節卻還沒有糧食種下,即便是今日出現太陽,大地解凍,也還是慢了些……根本趕不上種植夏糧。

所以在趙禎回朝之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免去了大宋受了春災之地的夏稅,但糧食同樣也成爲一個巨大的難題,即便是免去賦稅,也百姓春耕被耽誤,也就意味着夏天到來的時候可能會收,或是糧食只能在冬天纔開始收穫。

大宋富裕,撐過這個春天不難,可是夏天沒有糧食該怎麼辦?這次大宋受災的地方可不止是北平府和燕雲,甚至連四季如春的杭州都受了春災。

糧食只能從南海諸國往大宋運送主要以海運,水路爲主,同時輔以公路馬車,甚至還是東京城開往北京的火車,所有能用得上的運輸都將被利用起來。

這是對大宋運輸能力的一大考驗,而趙禎正好要通過這一事情提高大宋的運輸能力,這是大宋的經濟動脈,同時也將是趙禎爲下一步做好準備,受到這次小冰河影響的不知大宋和遼朝,還有女真,高麗,倭國,吐番甚至是西域……

如此正是賺錢,收買的好機會,豈能錯過?

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兩千零七十三章再次成爲誘餌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七百一十四章自己作死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馬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一百九十三章西京洛陽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兩千四百八十二章自取其辱的羅馬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談崩了……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兩千零九十九章機要司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兩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與冷兵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