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津府乃是遼朝整個南京道最爲重要的州府,此地乃是南京道的交通樞紐,有四通八達的航運和陸運,更爲重要的是此地乃是整個燕雲的中心。
北有香山爲依靠,南有玉河爲屏障,地勢險要自不用說,更是彙集遼朝南京道的精華所在,無論農業還是工商業都極爲發達,不光是對南京道來說,即便是相對於整個遼朝來說都是最爲繁華的地方。
此地不光有漢人聚居,還有不少的契丹人,當然其中也包括契丹貴族,南京不是白說的,它了可是遼朝的陪都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此地也是整個燕雲漢人的中樞所在,對於遼朝的漢人來說,析津府在誰的手中他們就是誰的子民,在遼則歸附遼人,在宋則重歸宋廷。
道理就是這麼簡單,誰的拳頭大聽誰的,太宗當年北伐讓他們看到了希望,可最後的結果卻是兩次敗北,漢人從小便會接受儒家的傳統思想,把漢人的大宋當作正統王朝。
太宗北伐的時候不少當地的漢人百姓幫助過北伐的宋軍,可宋軍不爭氣,也可以說太宗不爭氣,最後輸的是那麼的徹底,以至於曾經幫助過大宋的漢人遭到了滅頂之災。
對於裡通外國的行爲,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不能容忍的,一旦開了這個口子今後還不知道會怎樣,所以那些幫助大宋的漢人受到了非人的虐殺,無頭的屍首堆積如山,而他們的頭顱都被堆積城一座京觀。
自此以後燕雲之地的漢人便絕了幫助大宋的心思,無論大宋的力量有多麼強大,除非能拿下析津府乃至整個燕雲全境,否則他們絕不會去白白送死,畢竟他們的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以後也要生活下去。
趙禎特別理解此地百姓的想發,以至於不讓軍隊和士兵靠近附近的村莊縣城,只要是閉門不出的村莊,大宋進隊在搜尋一遍沒有發現遼人後便會悄然撤走,不打擾一戶人家,即便是看到有人出來也會微微搖頭拒絕幫助。
一旦這個村莊有人幫助大宋的軍隊,無論是多少人,都會連累整個村莊倒黴,全村上下說不定會被遼人報復的屠殺一乾二淨,這也是趙禎從歸屬大宋的城鎮中所打聽到的消息。
大宋的軍隊已經兵臨析津府,趙禎採取了穩紮穩打的戰術,對析津府附近的村,鎮,縣,城進行了逐一的掃除,直到確認其安全後纔會放過。
戰爭到達這種程度已經算是白熱化,遼朝的軍隊不可能不知道趙禎的御駕親征,也不可能沒有動作,但遲遲沒有出現必有原因。
趙禎相信衝突的爆發點便在咫尺之遙的析津府。
趙禎站在遼人的角度開始分析,一旦遇到難題的時候,趙禎都喜歡換位思考,要對敵人做出客觀的評價和描述其實很難,畢竟誰都會下意識的認爲己方佔據優勢,而這種想法卻愚蠢至極……
宋軍將領中已經有不少人覺得遼朝愚蠢,在他們看來大宋越過宋遼邊界的時候就應該對大宋發動致命打擊,趙禎聽到這種想法後嗤之以鼻。
如果遼人有那本事,自己爲何要在遼軍深陷西征泥潭的時候出手?這些都是遼人事後才知道的,即便知道也是有心無力,畢竟整頓軍備調兵南下之類的事情需要大量的時間。
這些軍中的將領還有不少是出自軍武院這樣的高等武將學府,趙禎覺得他們不少人都是事後諸葛亮,不結合實際去考慮問題,老是一廂情願的認爲應該怎樣怎樣,這樣不吃敗仗纔怪嘞!
手裡拿着小旗在析津府的沙盤上不斷比劃,最後趙禎實在找不出遼人會躲藏在哪裡給自己致命一擊,按理說這麼長的時間完全足夠遼人發動軍隊的了,遼人騎兵的作戰習慣是自備軍需,就食於敵,這樣甩掉後勤的策略對於防禦戰來說是最爲有優勢的。
一旦戰爭打響,遼朝的騎兵應該能以最快的速度出現在燕雲之地,並與大宋軍隊展開決戰,可是如今宋軍連克燕雲七府十一縣,遼朝連續丟失易州,涿州和檀州,三週之地,並且遠在東面的薊州也算是孤懸海外,必是大宋的囊中之物。
南京道雖然是燕雲十六州的一部分,但確實最爲重要的一部分,唯一能和南京析津府相提並論的也只有西京大同府了,那裡是遼朝在燕雲十六州的又一重要地區。
大宋軍隊先南後西的政策和當年太宗的一樣,即便是大縱深作戰,也不可能從所有臨近之地發兵,這對於大宋來說兵力會十分分散,而分散的代價便是各個擊破。
趙禎此次既要實行快速的大縱深作戰,又要穩紮穩打,他可不想重蹈當年高粱河的覆轍。那一戰宋軍雖然是以疲敝之師連續作戰,但在戰爭之初確實是勢如破竹。
而反觀契丹,在宋軍進軍之時,軍民望風而降,幽州百姓甚至以牛酒迎犒王師,這說明遼朝在燕雲一帶的統治已經基本瓦解。
如果說大宋曾經有一次最接近收復燕雲十六州,那肯定就是高梁河。
可惜,高梁河最終還是以慘敗而告終。
高梁河一戰,對宋遼雙方的影響都是極其深刻的,從大宋一方來說,從此再也不敢進行這種大縱深的軍事突破,換言之,爺爺趙二的膽子被嚇破了。
而對遼方來說,完全建立了對宋軍的心理優勢,而燕雲一帶的軍民也再不敢對宋軍寄以期望。
這種微妙的變化在後來的雍熙北伐時也有體現,對大宋和趙二來說,在戰略上只敢採用步步爲營、穩紮穩打的方式,同時大宋朝野上下還寄希望於燕雲百姓的響應。
但他們沒有想到,經過高梁河的慘敗後,燕雲人民已經不可能象當初那樣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因此在雍熙北伐的過程中,再也沒有了遼國官軍聞風而降的景象,相反,每下一城都必須經過血戰。
即使有投降的,也是在經過惡戰後的被迫行爲,這也使得趙禎此次御駕親征的難度有所增加,太宗這位“二”的很厲害的爺爺給他留下了相當大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