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

對於虛無縹緲的長生趙禎看得清楚,沒人能長生不死,這是自然規律或者說這就是天理運行的大道。

在趙禎看來無論宋人還是後世人都是在追求道,只不過後世人更加直接而已。

玄玄子已經習慣了趙禎的知識淵博和羚羊掛角的手段,自從道門屈服與皇權之下後,便成爲官家手中隨意拿捏的蠟,是長是方都由官家說的算……

瞧見官家施施然的離開,玄玄子對前來收拾的廟祝道:“本教是不是愧對於道君的欺師滅祖之徒?”

廟祝無所謂的說道:“這有什麼?您讓我道門跟隨大宋永昌,還有什麼比讓道門永久延續下去更爲重要的呢?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廟祝的話直指道家思想的本源,世間的大道都是不斷變化永無常態的。

玄玄子微微點頭,如今的道教成爲大宋的附庸甚至宣傳工具也沒什麼,只要道門存在便會有興盛的一天。

離開太清宮的趙禎可不這麼想,清風徐徐,樹木發出嘩嘩的聲響,回首看了看太清宮高高翹起的飛檐,趙禎微微一笑,宗教爲政治服務纔是他與朝堂結合的根本,他要利用道門的妥協而達成收編道門的目的。

隨着時間的推移,道家會不自覺的變成工具性道家,這就是黃老之學的本質。

趙禎的離開也使得親衛儀仗緩緩收攏,太清宮恢復往日的平靜,只不過平靜之下蘊含着誰也不知道的劇變,全新的道門將會慢慢崛起,成爲大宋的又一大助力。

福伯的小院雖然不大卻精緻異常,優雅的花木被別具匠心的剪裁成漂亮的造型,庭院中還有粗壯圓木雕琢成的樹樁圓凳,連養雞的籬笆都是清脆的竹子所編制而成,當然裡面的家禽卻早已不見,或是被放在院外或是成爲廚房中的食材。

福伯開始的時候還有些擔憂,畢竟皇帝居住的皇宮,宮闕萬重,自己的小院怕是比不上一絲一毫,可當他看見趙禎在小院中的樹樁上坐下並自己動手開始品茗的時候便放下心來,看來官家對自己的小院很滿意。

趙禎的確很滿意,這是一個大宋典型的書香門第,在趙禎的極力邀請下,福伯纔在自己的小院中坐下。

“老丈,你家中的子嗣爲何不見?”

福伯臉色一僵訕笑着說道:“陛下恕罪,老朽之家乃以耕讀傳家,犬子已經被老朽趕去地裡了……”

趙禎哈哈大笑,這纔是耕讀傳家的典範,不因君王的到來而荒廢耕種,趙禎非但不生氣反而高興的說道:“此乃傳家有道,朕自不會怪罪。”

趙禎難得有這樣的體驗,要不是身上的袞服玉帶,他甚至覺得自己就是小院中一位普通的客人。

長舒一口氣對福伯道:“你這小院端是舒服的很,貼近自然返璞歸真啊!”

福伯笑了笑,經過一陣閒聊他已經放下心中的隔閡,眼前的官家真如流傳的那樣仁德無雙,最重要的是他平易近人,很難讓人產生恐懼。

“農家小院能入陛下的法眼實乃幸事,這便是小家小戶的生活。耕讀傳家便是老朽的道,這和帝王之道大不同。”

趙禎笑道:“你知道帝王之道嗎?”

福伯面露惶恐:“老朽豈知帝王之道,它太過浩淼不是平民百姓能探知的。”

這倒是說到了點子上,趙禎親政這麼多年也只是窺見帝王之道的一點端疑而已。

趙禎奇怪的望向福伯,此時的福伯表情掙扎,彷彿要做什麼重大的決定,而這個決定甚至關乎於生死一般,最後他緩緩起身道躬身行禮道:“起奏陛下,老朽雖不知何爲帝王之道,可家中先祖卻是韓非子後人,老朽覺得陛下欲探尋帝王之道當以韓家子集爲上!”

趙禎驚訝的看着拜倒在地的福伯,沒想到這個老人居然是韓非子的後人!

韓非子乃是戰果時期韓王之子,荀子的學生,李斯的同學,他被後世人譽爲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兩個人之一,另一人便是大名鼎鼎的莊周!

趙禎看着福伯小心翼翼的從房間中拿出一個巨大的箱子,並且箱子的味道還是樟腦木所致,大概是爲了放止鼠蟻的叮咬吧?

三才上前仔細檢查一番纔對趙禎微微點頭,說明其中並無什麼危險,趙禎無奈的翻了個白眼,要是眼前的老人想害自己根本沒必要用這麼大的箱子作爲掩護。

福伯躬身道:“陛下請看,此乃《韓非子》原本,皆是竹書,老朽可以說這些案牘乃是世間尚存最爲完整的《韓非子》了!”

趙禎震驚的望着眼前的一堆竹簡,這些居然是《韓非子》的原著!

如今大宋所存的韓非子只有短短五十餘篇,這也是後世僅存的五十餘篇,句句經典,而現在有全集在手,趙禎真的很想探究一下韓非子書中的帝王之道!

翻開竹簡,趙禎一眼便認定這是真跡,竹簡上的文字幾乎都是篆書,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而字裡行間透露出的渾厚宏偉之氣彷彿能從竹簡上飛躍而起,與大宋如今的篆書有着天地之別。

這些竹書對別人來說並沒有什麼用,只不過是些古書罷了,可在趙禎眼中卻是無價之寶!

韓非子是法家,而華夏文明中的帝王之道一向是外儒內法併兼顧黃老之學,歷代帝王表面上是以儒家做口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在骨子裡卻是利用法家的手段,不斷加強的君主集權,牢固的統治遠超同時代其他國家。

最爲典型的案例就是漢武帝他獨尊儒術確立自己的權威,但心中卻極爲瞧不起儒術,當儒家的學者在他面前大談儒家之道的時候,漢武帝直接把他送上了戰場,讓他看看所謂的儒術在戰爭面前是多麼的蒼白無力……

趙禎作爲後世而來的人,對法家最爲看重,法家所宣揚的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讓趙禎覺得很公平,而眼前的韓非子著作便是趙禎探究帝王之道的捷徑。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養出的怪物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七百四十九章華夏的可怖歷史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山高水麗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九百三十六章勤政殿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兩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與冷兵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報復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兩千三百八十五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發生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