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

趙禎覺得自己前往鐵門關是一個極爲正確的選擇,大宋在新疆路的控制越來越大,這也意味着新疆路的安定環境越來越好。

在高昌城中趙禎體驗了西北風情,這裡的特色美食,美酒,當然還有美人的歌舞。

高昌城是一座美麗的城池,西域的風情無處不在,而越是在這種稍顯荒涼的土地上,人們的熱情便越高漲。

豁達,開朗的回鶻百姓隨處可見,大宋對新疆路並沒有採取大規模的內遷,這一點和吐蕃高原有些類似,採用的也是和吐蕃高原上一樣的同化政策。

但相對於高原上的吐蕃人,西域的回鶻人卻要容易同化的多,因爲這裡曾經不止一次的被漢家所統治過,即便是獨立後自己建立的王國也保存了大量的漢家文明的痕跡。

漢家的東西對於他們來說並不陌生,無論是科技,文化,貨物,甚至是連律法都是大同小異的,這也使得當初大宋對新疆路的統治速度相當之快。

而西域的歸附也沒有使得當地百姓產生怎樣的思想,只是新疆北路曾經屬於黑汗的土地上依舊對宗教相當篤信。

***教彷彿時融入到了他們的骨血之中,真主永遠時他們的領袖和神,信仰這東西一旦建立起來就很難再被摧毀,也是虔誠的信仰便越是如此。

佛教在大宋爲何那麼容易被趙禎給扳倒?不是因爲趙禎的手段有多麼強大和酷烈,相比歷史上的大規模全國滅佛,趙禎的手段已經是相當仁慈的了。

歸根結底還是漢家的佛教帶有太多的祈求作用,漢家的百姓想要結婚生子便去廟裡,想要升官發財又要去廟裡,尋常時候有多少人去廟裡的?

沒有個什麼願望和訴求誰沒事去廟裡看泥塑與大和尚?吃飽了撐的!

所以漢家的百姓總能對這些宗教產生敬畏的同時,也從心底裡產生蔑視,說到底不過是給自己求財求運的工具罷了,何況這東西還不是很靈驗,信則有不信則無的東西怎能在心中紮根?!

至於有求必應的東西,那不是神,而是自己的雙手!

漢家人的普世價值已經被趙禎所改變,大宋的改變就是這樣清晰的,用自己的雙手而改變世界,用自己的腦子來來改變世界,這是宋人最實際的想法。

但在有些被宗教洗腦的土地上,這一點卻不大受用,趙禎和柳永討論着回回教在新疆路出現的利弊,於是便把回回教的教義經文翻出來看。

趙禎和柳永兩人讀了一遍回回教的教義,最終發現主要的地方只有三點。

第一,信仰神和他的使者,包括真主、信天使、信經典、信使者、信末曰審判和死後復活、信前定。

這在趙禎看來便是西方的天主教有些相似,而柳永卻覺得雙方之間的教義雖然不同,但有些地方也相差無幾,也許就是因爲教義相似,所以纔會水火不容的吧?

第二便是必須完成的五項功課,念、禮、齋、課、朝。

口舌上的功課就是念功,一個人如果很難經常地說善言善語,就讓他多多增加念功,以贊主贊聖的純潔語言來代替污言亂語。

而一個人做事很難堅持到底,那就讓他堅持禮拜,可以鍛鍊他堅持不懈對事的態度。

如果人們對事物缺少忍耐力,就讓他堅持封每年的主命齋,一個月的齋戒確實可以使他增加忍耐力。

如果人們吝嗇,不慷慨,那就讓他完成天課,這確實可以剋制他的吝嗇心。如果人們對待事業缺少奉獻,那就讓他完成朝覲,因爲朝覲確實是身體、錢財乃至生命的奉獻。

這一點在趙禎看來頗有王朝統治的意思在其中,利用手段轉移百姓的注意力,讓他們用別的方法和方式緩解痛苦…………

第三,善行。指***必須遵守先知穆罕默德按《古蘭經》指導規定的道德行爲規範。承認和虔誠信仰基本信條,身體力行宗教功課和止惡揚善合爲一體,構成***教的價值觀。

這在柳永看來便是和儒家思想有相似之處了,當然也是大多數宗教勸導人的方向,引人向善。

善與惡是兩種最簡單和最純粹的情感,流淌在人的血液之中,即便是大奸大惡之徒也會有良善之心,只不過這良善之心被重重遮蓋了而已。

最後趙禎決定,還是順其自然,既然新疆北路存在大量信仰***教的人,人就讓他們繼續自己的信仰,剝奪人類堅定的信仰其實是一件相當可惡的事情。

趙禎在大宋的舉動並非是剝奪堅定的信仰,而是讓宋人本就不牢靠的信仰崩塌而已。

但新疆北路不同,那裡的百姓是黑汗的遺民,甚至有不少都是純粹的信徒,這時候採取酷烈的辦法去剝奪人家的信仰,太過不人道,當然也是爲了避免刺激到塞爾柱帝國。

畢竟塞爾柱帝國的國教依舊是***教,在這個國家把宗教看的很重,每年前往聖城耶路撒冷朝聖的人不計其數。

看着輿圖趙禎就知道現在大宋的新疆北路是什麼地方,已經到了中亞地區,這裡本就是人家的土地,也不屬於漢家文明。

現在把人家的土地佔了,還想要統治和管理人家,那就必須要尊重人家的信仰,和平統治和過渡纔是最好的辦法。

至於柳永自然也是同意趙禎觀點的,在他看來老百姓有信仰這是好事,尤其信仰的還是以善行爲主的回回教。

他只是不明白爲何提倡善行的回回教會被塞爾柱人變成四處功法的工具?

這個疑問很容易解答,趙禎親自爲劉勇解惑道:“圖格魯克號稱一手高舉彎刀一手拿着《古蘭經》的,他攻伐別人的目的是爲了讓異教徒信仰回回教,而他的士兵信仰回回教,經過對教義的扭曲,於是便有人願意爲了“傳教”大業放棄自己的生活,財富,甚至是生命!”

“難道就沒有有識之士反對他?”

趙禎苦笑着說道:“所以要多讀書,多用腦子,塞爾柱人和之前的漢家王朝差不多,大多數百姓都是不識字的,當然看的書也少,邏輯缺失,沒有自己準確的判斷,一本被歪曲的《古蘭經》足以給他們洗腦了,之前不是沒有有識之士反對圖格魯克,但隨着塞爾柱帝國的疆域越來越大,力量越來越強,反對的聲音自然原理越小,再加上圖格魯克善於經營,獲得了阿巴斯王朝哈里發的承認,你覺得現在的圖格魯克還會有人反對他嗎?”

柳永默默無語…………………………

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變就是好事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賣第兩千二百八十三章海嘯席捲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