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

趙禎自然也發現了在座宗室以及勳貴的“求知”的眼神,眼下自然不能把事情說出來,畢竟今天的的主要目的是祭地,在這個關口把宗室改革說出來,難免讓人心寒。

對宗室下手是趙禎早就計劃好的事情,宗室是東城豪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相對獨立的部份,這些人自視甚高,雖然屬於東城豪門,但卻常常獨立於東城豪門而存在。

趙禎用的是典型的分而劃之,把一個龐大的目標切割成倆個,如此一來便輕省了許多,宗室雖然是大宋的特權階級,但他們擁有最爲致命的缺點,依附於皇權而存在。

事實上皇帝纔是宗室的領頭人,也是他們的“大家長”,宗室要想擺脫皇權的控制根本不可能,他們每往上一步都是在觸及皇權的核心。

既沒有上去的可能,也沒有脫離的可能,如此便註定宗室無論怎樣都要依附皇權的存在。

以往若是遇到宗室和勳貴以及資本進行聯手的情況,一般的王朝早已出現了危機,皇權已經干涉到他們最核心的利益,這時候的矛盾衝突足以使得勳貴和宗室,豪門聯合起來除掉干涉他們利益的人。

皇帝又如何?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面前,皇帝這時候都會成爲絆腳石,而不是他們的君父!

大宋之所以如此穩定,最大的原因便是趙禎早早的改革了軍隊,並且把武將籠絡在自己的麾下。

文臣不用攏絡,大宋眼下的制度就是的文臣必須支持皇權,如此一來勳貴和一部分他們培植起來的官員根本就沒有機會犯上作亂。

但即便如此,他們也醞釀出了好幾次的動盪,且都是和軍隊有關。

趙禎對此已經警惕,無論是明面上的兵部還是參謀兵事院,亦或是暗地裡的黑手,皇城司都在盯着大宋軍隊的一舉一動。

趙禎把所有的軍權都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中,直到他覺得趙旭有能力執掌的時候纔會交給他,因爲這是他護佑自己,護佑天家,護佑大宋的利器,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趙禎自己就是大宋的“執劍人”!

有了國家暴力機器在手中,趙禎纔有改革的底氣,有了改革纔有大宋繁榮的今天,以及大量的賦稅,掌握了大宋的財政纔有錢養軍,這是一個循環的過程,任何一環都不能出現問題。

趙禎知道自己給大宋帶來的改變意味着什麼,說不定頃刻之間就會被推翻,而只有他自己知道,這麼做是對的,是天下大勢,是國家發展的必然過程。

封建社會正在出現資本主義,而眼下的大宋已經不再是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階段,而是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進入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時間。

皇權與資本之間的矛盾已經開始凸顯,到了不得不解決的地步。

後世有兩種資本主義的存在,一種是君主立憲,另一種是共和,共和制又有兩種,一種是總統共和制,一種又是議會共和制。

但趙禎發現,以上這些都不符合大宋的需求,華夏百姓有些奇怪,他們經歷了太多的分分合合,在某種程度上他們甚至不願自由解放,而是願意在皇帝的領導下,在這個大家長的帶領下向着未來前進。

所以趙禎在走一條前世人沒想過,後世人沒走過的道路,帝國資本主義。

這不是帝國主義,也不是單純的資本主義,而是一種意識形態上依舊是屬於王朝帝國,經濟形態上屬於資本主義的全新政治體系。

君王依舊保留封建王朝的最高領袖地位,同時保留封建時代的官僚制度,但卻在經濟上實行資本主義的方針。

但前提條件是,趙禎作爲君王要把當初他扶植起來的豪門消滅掉。

東城豪門在某種意義上是干擾趙禎計劃的,這麼多年來他不光是退出朝堂查漏補缺,更是在研究自己的這套理論體系的正確與否。

這是一個龐大且繁雜的任務,趙禎在不斷的謀劃,以及不斷的實施,正真明白趙禎理論的人在大宋一個也沒有。

即便是秘閣中的穆修,張從質以及蘇軾三人對趙禎的計劃也是毫不知情。

趙禎打壓宗室,打壓佛門,擡高除了儒學之外所有學說的地位,着手瓦解東城豪門這般龐大的利益集團,這些都是在爲大宋的轉型做一次全面的準備。

這其中甚至包括把趙昀支到遙遠的方丈洲,這是趙禎給大宋保留的一個火種,也是一個重啓華夏最好時代的備份。

這些年已經有一些百姓開始前往方丈洲定居,永遠離開大宋這片熟悉的故鄉,這些人都是大宋未來的希望,趙禎給這些人配備了最好的儒學老師,同時也給了他們最先進的思想。

大概知道趙禎計劃的人也唯有趙昀一人而已,這個性格和思想都趨近於自己的兒子是趙禎最大的驕傲。

兩人這麼多年來的書信內容從沒有人看過,都是以最高級別的密信規格往來的,趙禎在看過趙昀的書信後會燒燬,而趙昀同樣如此。

父子兩在做一件驚天動地卻默默無聲的事情,這其中連趙旭也不知道,趙禎還沒決定決定要告訴趙旭這些。

趙旭作爲一個守成之君是綽綽有餘的,但他確實不適合作爲一個銳意進取的力圖求變的君王。

作爲有能力的趙昀,他自然而然的要擔當起重任,在外打拼要比在大宋守成要困難的多。

趙禎那句“天家有出息的孩子就應該做天下最難的事情,就要成就另一方大事業!”這句話不是在安慰皇后和太子,而是發自肺腑的真話。

對於趙禎來說,西面的吐蕃並不是大宋最大的威脅,隨着大宋軍隊開始換裝火器,敵國外患已經不能對大宋造成多大的威脅,這也是趙禎並不在意吐蕃的原因。

“滅此朝食”是氣吞蒼宇的宣揚,但卻是要有實際利益纔去做的,吐蕃土地並不肥沃,氣候也不適合漢家百姓,否則現在根本就不需要趙禎動手,吐蕃便已經是漢家文明的“固有領土”。

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無間道第兩千一百四十五章帝王來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兩千四百八十二章自取其辱的羅馬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兩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戰損比一千六百五十一章草原上的一羣“狼”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五百四十章破陣殺敵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