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從未想過消滅外族,整合一直是他的手段,不光如此,還要讓他們融入到華夏之中,成爲華夏的一部分。
大宋是征服了外族,很多存在於華夏曆史中的外族,但這對趙禎來說還不夠,趙禎是一個怎樣的人?
在蕭撻裡看來他是一個控制慾極強的人,他不光要征服這些部族,毀滅他們的國家,還要征服他們的靈魂!
讓他們不再是和大宋捆綁在一起,而是和華夏捆綁在一起,成爲華夏文明的一部分,一旦如此,那以後無論是哪朝哪代,都是華夏人的華夏,而不是漢人,契丹人,亦或是党項人。
蕭撻裡已經喝得微醺,藉着酒勁開口道:“趙禎,這事情就不該是你做的,能這樣做的人世上只有聖人,唯有聖人如此才能獲得天下歌頌,到了你的手中若是事成,便充滿權謀!”
趙禎撇了撇嘴,這話是沒錯的,雖然是同一件事,可在自己手中成事必會被後人留下權謀之感,當然這本身就是一件爲華夏權謀的事情,只是未做皇帝沒有聖人那般的坦蕩。
夷狄入華夏,這不算什麼,但要讓他們習慣,並且保持下去,成爲一種記憶,可以說這是趙禎蓄謀已久的事情,只不過到今天才來得及實施而已。
有一點非常重要,想要實現這一點必須要等到大宋足夠強大,擁有足夠的能力去安撫,吸納,甚至是包容,並且有時間去習慣,如此才能讓大宋出現“民族大團結”。
這話說的有點大,民族大團結非常困難,可這也是一項強大的“光環”是一個國家的強大助力,一旦實現民族大團結,那最後的結果便是這個國家走上一條寰宇無敵的道路。
民族大團結有多麼的重要?看看後世那些被各個民族之間矛盾折磨的快要分裂和已經分裂的國家!
有幾個能像中國一樣緊緊團結起來不斷強大,不斷走向世界巔峰的?
這種事情不能和別人說,無論文臣武將都不行,即便是後宮中的知己也沒辦法開口,唯有同樣做過皇帝的蕭撻裡趙禎才能毫無避諱的說出來。
這事情對她來說是一件好事,畢竟契丹這樣強大的部族也需要歸屬感,也需要在大宋在華夏紮根,無論承認與否,契丹都是華夏文明中的一部分,他們的祖先便是華夏的一部分了。
華夏的歷史本就是不斷擴展,不斷包容的歷史,原本的華夏只有中原,加上東夷、西戎、北狄、南蠻“四方之夷”,組成了所謂的“天下”。
華夏文明就是在和四方之夷碰撞,摩擦之下才形成今天的局面。
到了現在的大宋,南方已經被大宋開發出了不少的魚米之鄉,“嶺南”的這一代表荒蠻,落後,愚昧的稱呼已經被江南所取代,成爲大宋的天下糧倉。
江南不光出產大量的農產品,還是大宋糧食的主要集散地,來自南海駐地的糧食幾乎會先運到江南再往被販賣。
南蠻這個詞只有在北方人在生氣罵街的時候纔會對南方人冠以的稱呼,尋常的時候只會稱其爲南人,同樣北狄也是南方人對北方人的蔑稱。
南北差異,東西之別形成了大宋特有的地理排斥,這是趙禎不希望看到的情況,朝堂之上便是如此,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朝堂居然牴觸南人,牴觸來自南方的官員。
原本還是並不怎麼牴觸北方人的,但現在也開始出現北狄這個稱呼了,只有在真定府以南,荊湖以北纔不被抵制,什麼時候大宋開始出現這樣的地理歧視了?
趙禎後來纔想明白,這恐怕就是民族碰撞融合以及疆域不斷擴大的所導致的。
地域的差異說到底是民族之間的差異,是人們在不斷變化的時代中尋找殊同的辦法,趙禎忽然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一個自己把華夏各族聚集在一起,擰成一股繩的好機會。
所謂的華夏一直都不是單獨存在的漢家民族,相反而是各民族的融合總成,在趙禎的印象中,少數民族在後世不光有和漢族同等的待遇,甚至有不少的優惠政策,他們是共同組建華夏和中國所必不可少的存在。
合則兩利,鬥則具傷。
所以趙禎在蕭撻裡面前談及契丹,爲的就是先把契丹作爲實驗的對象,契丹在大宋的特殊性是無與倫比的。
契丹人不像党項人似得融入到大宋漢家百姓之中,他們是最爲龐大的外族,是經過三番五次內遷而依舊存在的北方民族。
想要把契丹收攏,最複雜的便是讓他們在大宋找到歸屬感,而歸屬感這東西需要非常大的投入,畢竟契丹人對自己本民族的歸屬感更爲強烈,雖然能征服他們的身體,但卻無法征服契丹人的靈魂。
趙禎已經給了契丹人科舉的權利,這同樣也是在改變他們的文化,畢竟儒學依舊是科舉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儒學中的儒家思想便是吞併外族的一劑良藥。
無論是優美的詩詞歌賦,還是中規中矩的四書五經,都是在文化上趨同的表現。
契丹人擁有過自己的王朝,遼朝在鼎盛的時候已經開始向儒家,向華夏文明靠近和趨同,趙禎現在做的不過是把這種手段運用的更加光明正大,更加得心應手而已。
契丹人想要參加科舉,那就必須要學習儒學,同時還要學習其他各種學科,按照各科成績進入朝堂,走上仕途,如此契丹人還能不快速融入到大宋,融入到華夏之中嗎?
趙禎慢條斯理的把自己對待契丹的優惠政策告訴蕭撻裡:“現在我大宋的科舉乃是多科制,以最後各科成績爲總,朕既然要招攬契丹人,那必須在分數上加以優待,凡契丹人考取功名,分數可適當減免,但也不能比其他人少多少,不知皇妃覺得多少分合適?”
蕭撻裡望向趙禎,不喜反驚:“官家這是打算提出怎樣的苛刻條件?!”
都是最瞭解自己的都是枕邊人,這話一點也沒錯,蕭撻裡雖然最晚入宮,但她實在是太過了解自己了。
自己稍稍一動,她便知道要出哪張“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