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二章青塘就是另一個西夏

角廝羅和大宋之間的關係一直都是和睦的,雖然雙方心中都有各自的打算,但還沒有宣之於口,背地裡怎麼防備醞釀都不爲過,如同一個“膿包”,大家都知道下面是什麼樣的骯髒污穢,可卻沒有人願意挑破。

但劉渙這個不該出頭的榫子挑破了這個“膿包”使得原本的魑魅魍魎大白於天下,當然是他所希望的那一面大白於天下。

大宋的百姓和官員只看到了角廝羅襲擊宋軍,卻不知道這是宋軍在埋伏人家不成反被人埋伏的鬧劇,當然有些人能清楚其中的端疑,但卻絕不會說出來。

朝中的袞袞諸公當然知道這是劉渙的逼迫之計,所以也當作是看不見揹負的骯髒手段。

角廝羅已經尾大不掉,這是所有人的共識,吐蕃不足爲據,因爲一盤散沙,互相攻訐,戰亂不斷。

可角廝羅已經把青塘打造成一個相當成熟完備的國家,只不過是他頂着一個西平王的封號,還不敢自立爲帝而已。

朝中許多朝臣都清楚的知道,眼下的青塘活脫脫的就是當初的西夏,甚至比西夏的基礎更好。

西夏的前身是定難軍,無論是李繼遷還是李明德都在苦心經營,那時的定難軍還要面對大宋和遼朝倆個龐然大物,無論是物資還是戰力都無法相比。

兩代人苦心經營之後,使得西夏左右逢源,不斷的擴張自己的土地和人口,最終爲李元昊的建國稱帝打下了足夠的基礎。

党項人也從原本的遊牧民族轉變成農耕民族,擁有河套之地的西夏土地肥沃,百姓安定,善於騎射的他們終於有了和大宋以及遼朝對抗的本錢。

於是西夏稱爲大宋西北之地的禍患,一直困擾者大宋,使得西北之地不得安寧。

原本的西夏被大宋滅國了,党項人全部內遷大宋腹地,以最快的速度被漢家文明所同化,他們的禮教消失了,他們別緻的髮型消失了,他們的語言文字也都消失了。

現在除了能在一些老舊的衙門戶籍中尋找到一些西夏人外,就再也找不到党項人的蹤跡,他們消失的是如此的迅速,如此的突然,以至於大宋自己都沒有反應過來。

這些党項人不能適應大宋的環境就無法生存,而適應環境恰恰就是党項人最拿手的事情,他們可以放棄原本特立獨行的一切,只爲融入到大宋的環境之中。

而此時的青塘如用當年的西夏一樣,只不過位置比西夏更靠西面而已,但青塘和西夏也有不同,青塘比西夏地域要高的多。

這道天然的屏障使得青塘比西夏更難對付,也使得青塘更加的安全,這樣一來,劉渙以及相公們看到的就不是一個簡單的青塘,而是一個遠超西夏更具威脅的青塘。

更何況角廝羅以及青塘不斷向吐蕃進攻,青塘的地域和角廝羅的力量只會越來越強大,所以當他一統吐蕃之後,只會比西夏更加難以對付。

大宋的四周已經沒有強悍的國家了,南海諸國被大宋徹底佔據後稱爲了南海路,大量的糧食產出供應大宋的需要。

倭國已經消失,雖然還保留天皇一脈,但這一脈已經成爲大宋後宮的一族,說是天皇一脈其實就是大宋的外戚。

每一代女皇都要成爲大宋後宮中的嬪妃,如此便能確保海東州的穩定和安全。

西夏和遼朝也被滅國,當然這兩族的太后也在趙禎的後宮之中,大宋的四周只留下南方還有一兩個小國,如蒲甘和泥婆羅之類。

而這些小國面對大宋的時候依舊俯首稱臣,他們不光畏懼大宋,同樣也需要大宋,許多東西都是他們渴望的。

大宋疆域遼闊,貨物衆多,商貿繁榮,在邊境開設榷場自然會讓些小國前來交易,獲得精美和必須的商品。

蒲甘和泥婆羅已經把大宋當作是一個強大的庇護所,他們不會和大宋對抗,甚至願意把政權交給大宋,每年都和大宋的臣子一樣上表稱臣,彙報國內的情況。

也就是說,現在大宋的周圍已經沒有一個強國,但若是吐蕃一統,最終便會使得大宋回到唐時的尷尬境地。

不能小看吐蕃,吐蕃的面積很大,雖沒有大宋遼闊,可高原上的氣候使得漢家軍隊在高原上舉步維艱。

無疑現在的青塘和角廝羅已經是大宋的心頭大患,好不容易消滅了四周威脅的各方勢力,大宋的朝臣們決不允許再次出現另一個威脅。

青塘的騎兵在通過紫荊關之後便一路向大宋神都而去…………

種世衡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皇城下,他幾乎每天都在出入皇城,大宋各部官衙就在皇城之中,但這是他第一次夜晚叩宮。

早已在此等候的禁軍在看到三才的手令以及親衛司的文牒之後便立刻放行,官家在夜間召見臣子不是什麼稀奇事,只不過禁軍們不明白,種世衡這個兵部侍郎有什麼值得官家召見的。

整個神都城的人都知道種世衡現在已經算是半個閒散官員,每日只是按時點卯而已,就算是官家召見也該是在白天。

能得到官家夜晚召見的臣子無不是朝中重臣。

只不過種世衡卻明白爲何官家如此急迫的召見自己,前來的內侍已經把話說的很清楚了,種諤這小子已經把種家推到了危險的邊緣。

在高大的宮牆下穿行讓人覺得壓抑,不斷搖晃的宮燈讓種世衡心中發苦,他也是剛剛纔知道種諤的所作所爲,這孩子從小就與衆不同。

他不像他的幾位兄長那般按部就班,他喜歡冒險,無論是領兵作戰還是撰寫奏疏都是如此,他的許多言論就是把青塘當作是大宋的威脅,幾次上疏官家請命率軍衝殺青塘部。

皇宮中的大多數宮殿都是黑漆漆的,但垂拱殿卻光亮異常,這裡是官家召見朝臣的地方,或者說是召見重臣的地方。

步入其中的種世衡就瞧見了官家一臉陰沉的盯着西面,目光中帶着不滿與憤怒,種世衡長嘆一聲上前道:“臣兵部侍郎種世衡參見陛下!”

“你起來吧!你沒有錯,但種諤必須受到嚴懲,別想用朕賞賜的丹書鐵券!”

種世衡的嘴脣抖了抖,無奈的說道:“小兒魯莽,還請官家責罰!但其拳拳爲國之心還請官家從輕發落!”

“你還記得範大勇嗎?”

趙禎的一句話便讓種世衡大驚失色………………

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兩千四百八十二章自取其辱的羅馬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八百四十三章沒藏訛龐的激將法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兩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與冷兵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慘世界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一百零九章趙恆的天倫之樂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請假!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兩千五百六十二章採購大宋貨物的重要性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