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

大宋和天竺之間的戰爭已經持續一段時間,天竺人的求和並沒有因爲大宋的強勢而停下,相反求和的使者不斷的前往神都城。

因爲天竺人知道這是一個國際性的大都市,城中不光有宋人,天竺人,還有塞爾柱人,阿巴斯人,一賜樂業人,以及神聖羅馬帝國的商人。

既然戰爭不可避免,那他們就要讓世人都知道大宋的惡行,國力就那麼多的天竺人只能在外交上努力。

對於這一點大宋是不在意的,跳樑小醜而已,再說當天竺被滅掉的時候誰還會在意這些?

誰不知道是天竺人挑釁大宋在先,這一點幾乎無可否認,當初南薰門前的告御狀多麼大的事情?官家還是壓下去了,由此可見不是沒給天竺人機會,大宋已經做到了忍讓和妥協。

世人都能看的明白,是天竺人屢屢挑釁大宋的威嚴纔會有此大禍,幾乎沒有人同情他們。

這個世界是有規則的,並且大宋就是一個規則的制定者,任何破壞了規則的人都要受到懲罰。

西方世界大宋鞭長莫及,但在東方以及毗鄰之地大宋擁有絕對強勢的權利。

但即便如此天竺人依舊找到了一個夥伴,或是說能爲他們幫腔的人…………塞爾柱帝國,不光是華夏知道脣亡齒寒的道理,塞爾柱人也知道。

塞爾柱一直在利用天竺,而大宋一直退讓之下讓所有人都忘記了華夏帝國的強大力量和決心,大宋是從四面楚歌中走出來的王朝,是不斷戰爭中成長起來的王朝。

縱觀華夏曆史便會發現,大多數王朝都是漢家的內部爭奪與廝殺,來自外部的威脅不是沒有,但卻沒有大宋這般強烈!

自強盛的大唐王朝四分五裂之後,華夏的土地便迎來了一次大分裂,五代十國無數的戰爭和爭鬥,最後在太祖皇帝黃袍加身篡位後周開始,大宋就在不斷的經歷戰爭。

待大宋徹底穩定下來,外部勢力層出不窮,西夏,契丹,吐蕃,大理,女真等等這些都是大宋的敵對勢力。

如此多的外族窺伺,大宋在趙禎的掌控下幾乎是絕處逢生,一步一步滅掉了這些曾經窺伺中原漢土的外族勢力,當然也不是全部滅絕,趙禎還沒變態到種族屠殺的程度。

但這些文明在現在的大宋幾乎消失了,党項人在哪?大宋,具體點呢?不知大…………契丹人,大理人,都是如此,可都找不到他們的蹤跡。

唯有能找到的便是倭人,他們在海東州爲大宋開墾土地,挖掘金銀礦藏。

大多數外族都消失在了大宋的土地上,他們被同化,被融合,唯一能找到他們的只有堆積在各地州府衙門中的戶籍案牘,這些落滿了灰塵的案牘之中記載了他們曾經的種族,姓名,身世,何年何月遷居大宋,祖上都是什麼人等等…………

若是沒有必要,這些信息會一直被保存下去,永不見天日。

文明的消失的主要特徵就是風俗習慣和歷史的消亡,完全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沒人會記得曾經的輝煌和過往,大宋便是如此做的。

但趙禎依舊不敢違背歷史,他依舊要承認遼朝的存在和其歷史地位,並且命人編篡《遼史》…………

大宋和外族戰鬥這麼多年,歷經大小戰事近百餘起,多少年來積累下來的老兵數量大的驚人,並且採取義務兵制,每年退役的老兵數量也多的驚人。

任何一個國家和大宋之間的對抗都不會有好下場。

塞爾柱人選擇聲援天竺人,他們對大宋的提議很簡單,既然說是懲戒,那拿下了鵬珈羅之後大宋就不該再度用兵,更不應該把目標指向曲女城。

這哪是懲戒,這就是要滅掉波羅王朝啊!

塞爾柱人很聰明,知道這時候不應該頂撞大宋,這麼說顯然是站在了公義的角度上爲天竺人喊冤,同時沒有牽扯到自己的身上。

也給了大宋合法佔據鵬珈羅的權利,但這筆帳趙禎卻不認。

趙禎知道塞爾柱人心中作何打算,這麼做就是想讓大宋處於輿論上的下風,同時也讓天竺人知道塞爾柱站在他們一邊,讓天竺人和大宋之間死戰到底。

同時也把自己的地位提高,若是大宋不動手,便是塞爾柱的功勞,讓別的勢力知道即便是面對大宋塞爾柱也能據理力爭。

若是大宋動手進攻曲女城,便是大宋在道德上的不足。

神都城中的各國使者都處於觀望態度,他們希望看到大宋如何迴應塞爾柱對天竺的聲援。

但讓他們失望的是,趙禎根本就沒有接見塞爾柱的使者,更沒有對他在鴻臚寺的這番言論做出任何迴應,觀望的所有實力都頗爲失望。

趙禎去了皇宮中的參謀兵事院,這裡是大宋的最高參謀機構,他們每日考慮的便是如何對外朝進行進攻,怎麼樣用兵最爲合適。

黑手在亞洲的分部十分廣泛,因爲俸祿和福利都極好,不怕找不到效忠大宋且不辭辛苦的人。

每年從黑手傳遞回來的情報和輿圖堆積成山,參謀兵事院的官員首要的便是把這些東西分門別類的整理出來,在做出相應的判斷和預警。

藉此進一步的推演對外朝如何用兵,若是用兵路線的選擇,地點的選擇,何處是險要之地,何處是平原地區利於騎兵衝殺等等都要做好提前的推演和準備。

趙禎進入參謀兵事院的事情令所有人緊張起來,尤其是外朝的使者,他們都知道那裡是一處兵兇之地,大宋皇帝去那那裡,必然是要對天竺用兵的。

皇帝在外朝的行程並不是保密的,很容易探聽,畢竟若是真的要保守秘密和消息,也不會打出儀仗大張旗鼓的前往。

於是乎天竺人在鴻臚寺的哭喊更加賣力,畢竟經過這麼長時間他已經瞭解大宋的戰鬥力,面對大宋的進攻波羅王朝危如累卵。

但此時已經沒人會幫他說話,即便是塞爾柱王朝的使者也選擇了沉默,這位大宋皇帝決定的事情極少有人能夠改變,無論阻力有多大,他的意志總是驚人的強。

都說隨着人年歲的增長,心中的鬥志和堅持也會改變,但大宋皇帝是個例外,隨着大宋的愈發強大,他的鬥志卻從未改變過,改革大宋,推進法治,對外展現大宋的威儀。

可以說趙禎和歷代的漢家帝王都不相同,年富力強這個詞用在他身上在合適不過。

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四百七十八章香醇的禮物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兩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門口的“鬧劇”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兩千五百九十六章攪動西方風雲(下)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八百零四章大宋的強硬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袞的末日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袞的末日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六百七十七章夜行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五百四十二章皇帝首先是個人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雞賊的趙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