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和天竺之間的戰爭已經持續一段時間,天竺人的求和並沒有因爲大宋的強勢而停下,相反求和的使者不斷的前往神都城。
因爲天竺人知道這是一個國際性的大都市,城中不光有宋人,天竺人,還有塞爾柱人,阿巴斯人,一賜樂業人,以及神聖羅馬帝國的商人。
既然戰爭不可避免,那他們就要讓世人都知道大宋的惡行,國力就那麼多的天竺人只能在外交上努力。
對於這一點大宋是不在意的,跳樑小醜而已,再說當天竺被滅掉的時候誰還會在意這些?
誰不知道是天竺人挑釁大宋在先,這一點幾乎無可否認,當初南薰門前的告御狀多麼大的事情?官家還是壓下去了,由此可見不是沒給天竺人機會,大宋已經做到了忍讓和妥協。
世人都能看的明白,是天竺人屢屢挑釁大宋的威嚴纔會有此大禍,幾乎沒有人同情他們。
這個世界是有規則的,並且大宋就是一個規則的制定者,任何破壞了規則的人都要受到懲罰。
西方世界大宋鞭長莫及,但在東方以及毗鄰之地大宋擁有絕對強勢的權利。
但即便如此天竺人依舊找到了一個夥伴,或是說能爲他們幫腔的人…………塞爾柱帝國,不光是華夏知道脣亡齒寒的道理,塞爾柱人也知道。
塞爾柱一直在利用天竺,而大宋一直退讓之下讓所有人都忘記了華夏帝國的強大力量和決心,大宋是從四面楚歌中走出來的王朝,是不斷戰爭中成長起來的王朝。
縱觀華夏曆史便會發現,大多數王朝都是漢家的內部爭奪與廝殺,來自外部的威脅不是沒有,但卻沒有大宋這般強烈!
自強盛的大唐王朝四分五裂之後,華夏的土地便迎來了一次大分裂,五代十國無數的戰爭和爭鬥,最後在太祖皇帝黃袍加身篡位後周開始,大宋就在不斷的經歷戰爭。
待大宋徹底穩定下來,外部勢力層出不窮,西夏,契丹,吐蕃,大理,女真等等這些都是大宋的敵對勢力。
如此多的外族窺伺,大宋在趙禎的掌控下幾乎是絕處逢生,一步一步滅掉了這些曾經窺伺中原漢土的外族勢力,當然也不是全部滅絕,趙禎還沒變態到種族屠殺的程度。
但這些文明在現在的大宋幾乎消失了,党項人在哪?大宋,具體點呢?不知大…………契丹人,大理人,都是如此,可都找不到他們的蹤跡。
唯有能找到的便是倭人,他們在海東州爲大宋開墾土地,挖掘金銀礦藏。
大多數外族都消失在了大宋的土地上,他們被同化,被融合,唯一能找到他們的只有堆積在各地州府衙門中的戶籍案牘,這些落滿了灰塵的案牘之中記載了他們曾經的種族,姓名,身世,何年何月遷居大宋,祖上都是什麼人等等…………
若是沒有必要,這些信息會一直被保存下去,永不見天日。
文明的消失的主要特徵就是風俗習慣和歷史的消亡,完全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沒人會記得曾經的輝煌和過往,大宋便是如此做的。
但趙禎依舊不敢違背歷史,他依舊要承認遼朝的存在和其歷史地位,並且命人編篡《遼史》…………
大宋和外族戰鬥這麼多年,歷經大小戰事近百餘起,多少年來積累下來的老兵數量大的驚人,並且採取義務兵制,每年退役的老兵數量也多的驚人。
任何一個國家和大宋之間的對抗都不會有好下場。
塞爾柱人選擇聲援天竺人,他們對大宋的提議很簡單,既然說是懲戒,那拿下了鵬珈羅之後大宋就不該再度用兵,更不應該把目標指向曲女城。
這哪是懲戒,這就是要滅掉波羅王朝啊!
塞爾柱人很聰明,知道這時候不應該頂撞大宋,這麼說顯然是站在了公義的角度上爲天竺人喊冤,同時沒有牽扯到自己的身上。
也給了大宋合法佔據鵬珈羅的權利,但這筆帳趙禎卻不認。
趙禎知道塞爾柱人心中作何打算,這麼做就是想讓大宋處於輿論上的下風,同時也讓天竺人知道塞爾柱站在他們一邊,讓天竺人和大宋之間死戰到底。
同時也把自己的地位提高,若是大宋不動手,便是塞爾柱的功勞,讓別的勢力知道即便是面對大宋塞爾柱也能據理力爭。
若是大宋動手進攻曲女城,便是大宋在道德上的不足。
神都城中的各國使者都處於觀望態度,他們希望看到大宋如何迴應塞爾柱對天竺的聲援。
但讓他們失望的是,趙禎根本就沒有接見塞爾柱的使者,更沒有對他在鴻臚寺的這番言論做出任何迴應,觀望的所有實力都頗爲失望。
趙禎去了皇宮中的參謀兵事院,這裡是大宋的最高參謀機構,他們每日考慮的便是如何對外朝進行進攻,怎麼樣用兵最爲合適。
黑手在亞洲的分部十分廣泛,因爲俸祿和福利都極好,不怕找不到效忠大宋且不辭辛苦的人。
每年從黑手傳遞回來的情報和輿圖堆積成山,參謀兵事院的官員首要的便是把這些東西分門別類的整理出來,在做出相應的判斷和預警。
藉此進一步的推演對外朝如何用兵,若是用兵路線的選擇,地點的選擇,何處是險要之地,何處是平原地區利於騎兵衝殺等等都要做好提前的推演和準備。
趙禎進入參謀兵事院的事情令所有人緊張起來,尤其是外朝的使者,他們都知道那裡是一處兵兇之地,大宋皇帝去那那裡,必然是要對天竺用兵的。
皇帝在外朝的行程並不是保密的,很容易探聽,畢竟若是真的要保守秘密和消息,也不會打出儀仗大張旗鼓的前往。
於是乎天竺人在鴻臚寺的哭喊更加賣力,畢竟經過這麼長時間他已經瞭解大宋的戰鬥力,面對大宋的進攻波羅王朝危如累卵。
但此時已經沒人會幫他說話,即便是塞爾柱王朝的使者也選擇了沉默,這位大宋皇帝決定的事情極少有人能夠改變,無論阻力有多大,他的意志總是驚人的強。
都說隨着人年歲的增長,心中的鬥志和堅持也會改變,但大宋皇帝是個例外,隨着大宋的愈發強大,他的鬥志卻從未改變過,改革大宋,推進法治,對外展現大宋的威儀。
可以說趙禎和歷代的漢家帝王都不相同,年富力強這個詞用在他身上在合適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