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

對於軍人來說,永遠只有戰爭和準備戰爭兩種狀態。

這句話是趙禎提出的,同時刻進了大宋軍隊的骨子裡,自大宋開國以來,軍隊便一直處於吊兒郎當的狀態,“得益於”太祖黃袍加身之事,趙家的人對軍隊有着一種天然的恐懼。

武將也成爲老趙家最爲防範的“敵人”。

可以說歷朝歷代如同大宋皇帝一般恐懼武將的幾乎沒有,但到了趙禎這裡纔有所改變,最少是態度上的改變,雖然要防備武將作亂的可能,但卻不能因噎廢食。

同樣軍事建設也不能鬆懈,一張一弛文武之道,這句話對皇帝來說特別的有道理。

文以治國,武以安邦,兩者缺一不可,趙禎自繼位以來,一直提倡這種理論,不斷的重複之下,不自覺的影響這大宋朝堂以及民間的輿論,最終在大宋形成一股影響。

軍中的待遇是極好的,大宋有錢了,不光能照顧文臣給他們高薪養廉,還能提高和改善軍中的待遇,趙禎一直把軍人視作大宋的鋼鐵長城,要想馬兒跑,必須吃得飽,趙禎自然不會虧待他們。

所以在不知不覺中大宋才興起一股從軍熱,軍武院也是年年招滿。

一個國家的人才是有限的,當朝廷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文臣之中的時候,文人自然更多,讀書人希望通過入仕來打破禁錮,在科舉之中一飛沖天。

而隨着朝廷對武將的支持,使得大宋從軍之人越來越多,軍武院的待遇是沒話說,不禁全包食宿,衣物,冰炭,甚至還能照顧子女。

這可是國子監都沒有的待遇,只要有一個人入了軍武院,全家都能得到或多或少的好處,這樣的好事誰不稀罕?誰家要是出了一個軍武院的學子,整條巷子裡的人家都會羨慕。

於是大宋便有越來越多的人期望通過軍武院的考試成爲其中的一員,只要過了軍武院的考試,最少也可入背嵬軍中擔任虞侯,並且從背嵬軍中磨鍊出來之後,也少不得校尉的軍銜。

大宋現在的軍隊有多少?何止數十萬!

十六衛是地方武裝上的常備軍,每軍一萬人便是十六萬之數,這還不算隨時可以徵召的退役老兵,事實上十六衛可以在段時間內擴充至現在的三倍。

而禁軍的人數就更多了,從上四軍和邊軍退役下來的老兵不知有多少,大宋的工廠還就喜歡用這些廝殺漢,不愁沒有着落。

即便不想進工廠,朝廷也會在每年補充一些名額進入地方州府充當捕快,若是幹上兩年得到上官的提攜,再破幾個案子,那可就不得了,說不得能從捕快變成捕頭,捕頭還能有往上升的可能,只要立功,捕頭也是可以成爲縣尉的!

趙禎的一系列的操作使得大宋百姓的從軍充滿了熱情,不少人甚至棄文從武,得到了相當不錯的待遇。

當然,軍人的待遇提高付出的自然也要更多,訓練,作戰,極爲幸苦,紀律更是軍中的鐵律,即便是主將也不能違反,思想建設更是少不了,文臣擔任的行軍司馬一方面可以保證上級命令的有效執行,一方面也要保證軍隊的紀律與忠誠。

可以說現在的宋軍已經成爲超越這個時代的軍隊,無論是訓練還是紀律,或是軍械,早已成爲這個時代的巔峰,也是大宋最強有力的保障。

而木蘭圍場的秋獮,就是大宋的演兵之所,秋天要以秋獮祭祀,對於大宋來說這是一個演習的好機會,豈能輕易放過?

演習自然需要場地,於是木蘭圍場就是最爲適合的地方,大宋每年要在這裡舉行大規模的軍演,以提高軍隊之間的戰力,以及配合。

當然,獲勝者也是有賞賜的。

趙禎出了車駕,翻身上馬遊覽圍場的建設,顯然這裡已經完成,四周都用木頭做好了柵欄,同時兩軍對壘之地也已經準備完畢。

蔡伯俙在邊上不斷的爲趙禎講解:“官家,東面是背嵬軍的駐地,約有兩萬人,這些人這段時間在此訓練,而西面是龍衛軍的駐地,他們那裡訓練,雙方之間過招了幾次,互有勝負。”

趙禎點了點頭,冒出的一個突然的想法,望着蔡伯俙道:“是不錯,但朕今年就打算在此秋獮,眼看時間也不短,便不回神都城,傳旨回去,讓神都城中參與秋獮的官員自行前來!”

蔡伯俙微微一愣:“官家不先回朝?”

趙禎翻了個白眼:“廢話,朕現在就在木蘭圍場,你的意思是讓朕從這裡先返回神都城,然後再從神都城回來?!”

蔡伯俙不知道趙禎的想法,但還是覺得其中有什麼問題,小聲的向趙禎試探道:“官家,莫不是您不想回神都吧?”

趙禎拍了一下他的肩膀:“神都城的事情有些亂,朕想靜靜!”

事實上趙禎希望通過這一表態讓神都城的中的人清楚,他,大宋的君王,天下的主宰又回來了。

這是一個契機,趙禎希望通過這次秋獮,把國內出現的問題儘量解決掉,這裡是大宋的圍獵之所,不是神都城中,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趙禎在神都城中並非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其中有許多的利益糾纏在一起,皇帝真正能做到乾坤獨斷的可沒有幾個,有的時候也要向種種無奈妥協。

而在這秋獮之地,趙禎卻是可以做到集權,軍中對皇帝的支持向來是無條件的服從,武將從心底裡感激趙禎的提攜,他們知道原來的武將是什麼待遇,和現在相比簡直天差地別。

可以說是趙禎給了他們尊嚴,讓天下所有的武官站起來了,再也不是被文官隨意呵斥的廝殺漢,有了自己的尊嚴和體面。

這也是趙禎用來制衡文官的手段之一,單單是通過疊牀架屋,或是分權來限制文官的權利實在有些得不償失,而適當的扶持武將以此對文官進行制衡卻要好得多。

如今的大宋需要的便是辦事效率,文官的體系已經得到的改善,所以要把武將頭上的“緊箍咒”鬆一鬆,而趙禎這麼做卻不會過分,事實上文官的地位依舊在武將之上…………

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三百一十五章摳門的官家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將星升起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兩千三百五十七章“怪物”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一百五十四章驟變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兩千三百八十八章圍攻瑪兒敢第兩千零九十九章機要司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五百四十章破陣殺敵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一百六十九章宗室與庶民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二十章王旦的決定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