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

牛痘,這個大宋早已擁有的醫療技術開始的時候卻不被人看好,因爲曾經有過人痘的經驗,效果擺在那裡,誰也不覺得牛痘會有多大的效果,即便是接種牛痘的消息傳到遼朝,遼人也不覺明歷,甚至覺得趙禎和大宋瘋了。

他們的理由很簡單,連人身上的人痘都沒收效甚微,牛痘能好到哪裡去?!莫不是覺得牛比人還強?

但事實卻給了遼人一記狠狠的耳光,灤河城的事情已經傳到了遼朝之中,開始還有人覺得大宋迂腐,救治這些人簡直就是引火燒身,這些人抵達灤河城的時候怕是會有一半染上痘疫。

遼人也不傻,相反在遇到這種情況之後朝廷第一時間決定封鎖中京道,凡是中京道自許進不許出,否則一律格殺,數支精銳的騎兵部隊就遊走於中京道的外圍,當然他們要是往南去……那再好不過。

所以中京道的人才想盡一切辦法的離開,或是躲在自家的莊園之中不出來,實在沒有辦法才向大宋而去,否則誰不希望前往自己的朝廷的所在?

天子牧民,不忍其受苦,古來有之,所以災荒年的時候災民總是往都城涌去,因爲他們對皇權的信任,相信天子不會放任他們不管。

可這一次卻不同,遼朝還真的就放任他們不管了,但卻在痘疫出現的時候第一時間把原本駐守在中京道的大軍給調走了,軍隊的安全對遼朝的朝廷來說比百姓重要的多。

當然也不可能完全不賑災,人痘便是遼朝相處的“好辦法”,火上澆油莫過如是!

灤河城的消息傳入遼朝,舉國震驚,原來宋人已經掌握了治療痘疫的辦法,這簡直就是在打臉遼朝,灤河城的收治百姓和遼朝的隔絕中京道完全是辛辣的對比。

雙方之間誰高誰低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尤其是身在遼朝的漢家百姓,更是覺得遼人無情無義,但在之前卻不是這個樣子,即便是先帝在位的時候,契丹人與漢人之間的差別還沒有這麼明顯,先帝總是想着如何妥善的,安穩的處理倆個民族之間的關係。

但現在朝廷的舉動已經讓漢人心灰意冷,矛盾衝突不斷,而這次對中京道的處理更是火上澆油,在遼的漢人已經覺得朝廷已經完全的失德了。

關於灤河城的消息越來越多,這要感謝種世衡和王唯一兩人,他們在醫治好一些契丹人之後居然放他們返回家鄉……

此乃驚人之舉,不單單是遼人沒有想到,就連趙禎和大宋的朝臣也沒想到。

所謂無私者無畏,種世衡的這一舉動可謂是戰略性的,趙禎連連感嘆他的急智,一般人在這個時候絕不會想到這個問題,甚至不會讓契丹人離開灤河城。

但種世衡卻恰恰相反,在他看來,契丹人在城中本就是不安定的因素,還不如打發回遼朝,再說,就算是強留也留不住,大宋既然得了仁義之國的名聲,自然也無法扣留這些度過痘疫的人。

最爲關鍵的一點是,種世衡讓人在他們的胳膊上種下了牛痘,只不過接種的過程他們完全沒有看見而已,這些契丹人開始的時候恐懼異常,但很快他們發現,自己只不過發熱了幾天出了點輕微的痘瘡之後便安然無恙。

他們也並不比漢人愚鈍,很快便知道自己已經免疫了痘疫,只要患過痘疫便終身不染,眼下自己不就是患過痘疫了嗎?!

看了看自己胳膊上小小的傷疤,契丹人大呼神奇,這小小的傷疤居然讓自己再也不會患上痘疫,宋人的手段確實不一般,能戰勝痘疫,這已經不是尋常人所爲,聽說這東西居然是大宋皇帝發現的,這就更讓這些契丹人敬畏了。

在回到遼朝之後,他們便說出了自己的所見所聞,並把胳膊上的疤痕展示給親朋好友看,開始的時候許多人都不相信,這小小的傷疤能抵擋得住兇狠的痘疫?

可當這些同族前往得了痘疫的人家看望的時候,所有人都被這驚人的舉動驚掉了下巴,不光如此,這些從灤河城回來的人三五天,十來天過後依舊好好的,這下他們說的話便沒人不信了。

人有的時候說的話稍微誇張一點也沒什麼,但因爲牛痘的神奇和痘疫的兇猛,契丹人之間的傳言便越發的誇張,甚至牽扯到了神仙鬼怪之說,但即便如此也是有人詳細的。

而遼朝的朝廷卻派人禁止人們談論此事,消息早已不是隻在中京道傳播,而是已經在整個遼朝傳開。

有所趙禎是天上的赤腳大仙轉世,有的說是紫薇星君下凡,反正各種各樣的傳言都蜂擁而至,在淳樸的思想當中,正義的對立面便是邪惡,無論承不承認,大宋的敵人都是遼朝,那遼朝便是惡的代表……

“無辜中槍”的耶律洪基一時暴怒,但卻沒有辦法,民間的聲音沸反盈天,而中京道的痘疫也是事實,越是鎮壓,越是憤怒越會讓人們相信這個傳言。

對此他只能不屑一顧,完全不加理會,而張儉卻上疏應當向大宋索要牛痘之法,並且得到了太后的贊同,此法大善,一旦大宋不給那便是見死不救,見危不助,非仁君所爲,若是給了,雖然這個機率很小,但卻也能造福契丹,爲契丹消除痘疫的威脅,兩全其美之下爲何不求?

所以耶律賈這個熟悉大宋的往年遣宋使再次踏上了大宋的土地……

當他到達北京城的時候卻發現,城中已經出現了痘疫,但疫情卻並不嚴重,甚至被有效的控制了起來,人們肆無忌憚的在大街上行走,完全沒有因爲痘疫而變得荒涼起來。

而他們談論的也是誰家吝惜一頓早飯的錢卻不給孩子種痘,簡直是造孽這樣的話。

事實善於雄辯,眼前的景象確實說明大宋已經有了防治痘疫之法,大宋百姓的表現便說明了一切。

耶律賈進宮之後便整了整衣衫,這次大宋皇帝是在紫宸殿召見自己,而這裡是召見外臣最爲妥帖的場所,比乾宇殿,文德殿召見都要正式,並且不會有朝臣出來攪合,相對私密一點。

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貴的辣椒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兩千零六十八章歐陽修的莫須有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八百七十五章步卒的精妙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記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一百五十章十萬貫的女奴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一千九百八十章好大的一個放射球!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兩千兩百一十章贖罪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擊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二百五十六章皇帝大婚(下)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兩千一百八十三章利益相關第六百四十八章民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