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有多貴,雖然現在便宜了可眼下僅有瓊崖在試種。花椒是傳統的貴重香料,種植的不少,但價格也沒多便宜。
能成爲上三香之一,辣椒的價值一定會巨大無比。
現在的大宋已經開始有炒茶,人們已經不滿足只放一點點鹽來煮飯,有條件的家裡已經開始使用各種香料。
夷陵。
劉安原計劃最多七天,可是已經半個月了還沒有辦法離開。
有一批客人一路追着來了夷陵,這些人被稱爲武陵蠻,這是一種統稱,從夷陵以南至少來了三十個部落,他們也一樣帶着自己部落的特產。
劉安設宴接待了這些部落的族老們。
安撫他們,就是安撫西南的穩定。
烏雞、蜂蜜、柑橘、還有仙米。
仙米不是米,是一種湖生藻類,倒是很奇特。
劉安當天就吩咐用烏雞給潘秭靈燉湯,這讓客人內心充滿着感激。
劉安走了已經四個月,還在長江沿線呢。這可是苦了渝州知府,他左等右等,也沒見劉安的船,只能每天派人在碼頭上守着。
再說汴梁。
皇帝最近上朝都不怎麼安穩了,每天神遊天外。
倒是每天都問一次呂蒙正,杭州那邊試建的吞雲火龍車進度如何?什麼時候可能讓他親自去看一眼。
這一日上朝,呂蒙正上報了關於海外用宋錢與關稅的八項新變革,這是非常重要的國事,皇帝竟然一個字都沒有聽進去,只吩咐讓呂蒙正看着辦。
退朝之後,皇帝又問了呂蒙正一次。
皇宮前宮,呂蒙正皺着眉頭來到討論大事的屋子,畢士安、王旦、向敏中都在,對於關稅的改制向敏中在請教王旦與畢士安,若官家這樣不管不問,是否推行,如何推行等等。
見呂蒙正進來,三人都起身。
王旦問:“官家又單獨留蒙正兄了?”
“唉……”呂蒙正重重的嘆了一口氣:“還是老樣子,官家問杭州那邊的吞雲火龍獸車建造的如何,我三天前纔派了信使,算一算,總共已經派了十次。”
畢士安搖了搖頭:“那可是用鋼鐵修一條路,無數的碎石上架着木料,然後再架上鋼軌,這可不容易。再說了,那吞雲火龍獸聽說造一個能拉動五萬石貨物的需要價值三十萬貫的好鋼材,這還不算人工,機械的消耗。”
向敏中補充了一句:“車廂也需要萬貫的材料費,四十節車廂,再加上訓練車伕,還有維護修理的工匠。這車價值百萬貫。”
“有用,百萬貫倒不貴,若一日夜到幽州,這車便是鎮國神器。但官家只想……”呂蒙正搖了搖頭沒再說下去,他不想說了。
皇帝似乎已經魔症了,只想着從汴梁修到泰山,讓他去封禪。
畢士安說道:“不提這個了,說另一件事,我聽到一些消息。”
“什麼消息?”
“劉安可能還在嶽州,或是夷陵。”
呂蒙正很意外:“四個月了,他每天走幾裡?”
“不是他不想走,我聽到的消息是劉安每到一地,就有數萬百姓相迎,各級官吏設學堂請劉安講學,講如何治理一縣一州之地,如何富民。嶽州那裡商盟已經建立,投資開始興農,聽聞洞庭蝦、洞庭蓮、洞庭藕粉等,大量水產以及工坊開始建造。”
向敏中聽完很感興趣:“這是好事,但卻沒見到公文?”
王旦說道:“依正常流程,這種事情半年一報,或是年底公文會有彙報,興農本就是州縣官吏的職責所在。”
畢士安說道:“沒錯,但加上另一個消息,他們沒報就是有私心在。”
“什麼消息?”
“預測僅洞庭種藕的產業,三年內藕產量留種之外,達到二百萬石,計劃生產藕粉不會少於六萬石。不說其他的,汴梁城一斤藕粉多少文?”
畢士安一問,向敏中立即回答:“普通的一斤需要一百二十文。西子湖藕與洞庭藕粉要一百五十文。”
“算吧。”畢士安自己心中有數。
不用算,在場的都知道這算吧的意思是什麼。
洞庭湖僅藕粉就值百萬貫,當然這是運到汴梁的價格,而且還有商家的利潤等等,加上運輸費巨大,所以汴梁一百五十文不貴。
當地的價值怎麼也值三十五萬貫了。
這才僅是一個藕。
加上其他的,洞庭洞的新產業值百萬貫產值。
呂蒙正感慨的說了一句:“論治民以富,這天下唯劉安,無人出其右。”
畢士安說道:“論征戰,他也挺厲害的。”
“是呀。”王旦與呂蒙正同時感慨了一句。
向敏中問:“遼國到底是怎麼回事,聽聞遼國內亂,可卻又平靜的如此之快,聽聞大同駐軍開始加強操軍,給汴梁的公文是草原異動,他們須小心防禦。我特意派人去問,是否遼軍威脅大同,得到的迴應是不是遼軍,是草原韃靼。”
畢士安拿起了茶杯沒接話。
向敏中是文官,死板,正直。
軍中的鬼話在場的只有畢士安一個人能夠看的清楚。
畢士安心裡清楚,大同軍操軍肯定要出征,而不是防禦。因爲從補給的清單之中就能看出來,若是防禦用需要的是糧草,而不是應急的傷藥粉包。
若是防禦作戰,城中就有醫官,用藥草更好。
藥粉包真正的價值是攜帶方便,多用於戰場緊急救護使用,但效果卻不如藥草熬製的傷藥更好,所以他們採購的物資是用於進攻,而不是用於守城的防禦戰。
大宋的士兵連樞密院的問話都不聽了。
大宋的士兵要幹什麼,連京城都瞞着了。
這事,有點可怕。
沒有人撐腰,他們敢嗎?
聽到大同軍務,王旦立即起身:“突然想起來,還有些公務要處理,很緊急。”說完,沒等其他人有反應,王旦已經離開。
向敏中愣了一下,雖然他有些木納,此時也感覺自己說了不合適的話。
王旦的爲人他了解,王旦既然選擇迴避那麼大同的事情肯定有古怪,自己雖然是三相之一,但樞密院是寇準的,身在汴梁的樞密副使都沒有提半個字關於大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