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別來惹我

皇帝已開金口,折徐二相又沒有共識,因此這事就算定下來了。當兩們宰相都以以那就這麼地吧,讓範同去川陝,卻聽皇帝又道:“範同代表朝廷去川陝,協助太原王整編西軍,這宣詔該是內侍去,主顯朕對太原王的親近愛護之意。”

折彥質和徐良都默不作聲,以此來表達對這事的不滿。如果單是宣詔,派內侍去那是合情合理的。但是,你此時讓內侍去川陝宣詔,說不得要與範同同行,用意是什麼那還用說麼?他兩個都相信,這肯定不是皇帝的意思,皇帝也想不到這裡去,只有中宮那位纔會花這些心思

見首相次相都不言語,趙謹也有些不自在,乾笑道:“朕想來想去,讓沈擇去一趟如何?”

徐良嘴脣一動,似乎想說什麼,但話到嘴邊又吞了回去。折彥質見他不作聲,便道:“聖上,這內侍不參政是祖制,昔年道君皇帝作用宦官,生出多少事端來?”

趙謹點頭道:“這是自然,派沈擇去只是宣詔,不涉及旁事。”他這麼說,兩位宰相也不好阻擋,遂都未提異議。

次日,便任命翰林學士範同爲川陝宣諭使,前往川陝協助太原郡王整編西軍,又命內侍省都知沈擇同行,啓程前往興元府。徐良自然是親書一封,快馬加鞭提前送往徐九處報信,好叫他有個準備。徐衛收到信後,也沒太當回事,來就來罷,不就是改個番號麼,清查一下兵力麼?沒什麼大不了的。至於六哥在信中提到的朝廷有可能要重設御營司一事,他也認爲這不過是個過場,川陝遠離中樞,西軍永遠不可能直接聽命於中央。

這邊範同和沈擇同行,一路不緊不慢趕往川陝,到興元府時,已經快到十月了。因爲他們是走的成都這個方向,所以進入興元府地界後,沒急着往府城趕,而是在離興元府不遠的西縣住下,專門停了一天。結果,卻不見有人來迎,範同於次日悻悻地進入府城,川陝宣撫處置司派了一個幹辦公事來迎接,安排他們在館驛住下。

按說,沈擇是負責傳達詔命的,一到興元城就應該前往宣撫處置司衙門宣詔,但他聽從範同的建議,暫時沒有去,而是等在館驛裡。等什麼?等看看徐衛曉不曉事,會不會來拜會。

結果,徐衛他兩個呆在館驛裡不出來,也猜到幾分,便派了宣撫處置司的參謀軍事馬擴前往拜會。這在太原王看來已經是很給面子了,馬擴是他的左膀右臂,又官拜參謀,雖然是幕僚,但人家是三品銜。

興元館驛裡,因來了欽命大臣和天子近侍,驛丞自然是小心侍奉,按最高規格接待。可這兩位天官卻極難伺候!興元府說起來是宣撫處置司所在地,幾乎可算是川陝道府了,條件也還不錯,但畢竟比不了杭州的繁華和富庶。範同和沈擇住進去,橫挑豎揀,住處又不行了,飲食又不對了,反正驛丞沒少捱罵。

等級到馬擴奉命前來拜會時,驛丞剛被範同叫去罵了一個狗血淋頭。原因就是,對範同和沈擇的接待規格自然是按最高標準,但他們的隨從就不能這樣了,館驛按的是普通標準,住也是兩人一間,這惹怒了範翰林……“那位欽命大臣說了,他的隨從要按咱們川陝的知州規格接待,吵着要重新安排呢。馬參謀,您看?”驛丞苦着臉問道。

馬擴是眼睛裡不揉沙子的那種人,一聽這話臉上就有些掛不住,什麼玩意?你是欽命大臣也就罷了,你的隨從不過就是些挑擔揹包的,知州規格?下輩子投個好胎吧!遂對驛丞道:“不必理會,照規矩辦事,人在哪?”

“小人給參謀官人帶路。”驛丞在前道。馬擴遂在他引領之下,過了前堂,一直來到館驛東北角的那處最大最安靜的院落,驛丞遙指範同所在房屋,馬擴看仔細後,自往上去。範同住的是二樓,因此經爬一段樓梯,那木梯本來就不算寬,馬擴上了年紀身體又有些肥胖,因此一手撩起袍擺,一手扶着欄杆。

剛走到一半時,上頭下來一人,見馬擴偌大身軀將樓梯佔了一大半,他顯然是擠不過去。可他也沒打算停下腳步,就這麼直接往下走,以爲對方肯定要給他讓路。馬擴是什麼人?吳玠這種元老級別的去世之後,他都算是前輩了,平日裡除了在太原王和張判面前之外,誰見了他不是恭恭敬敬的?所以,他壓根就沒想過什麼讓不讓的。

結果,兩人撞在了一起,這馬參謀還沒發作呢,那方已經鬧將起來:“你讓我一讓又能怎地?”

馬擴一時竟愣了,心想我這身上紫服莫非你看不見?我給你讓路,你他孃的算是哪辮蒜?看對方穿戴也不似官員,使拿那扇子一般的大手輕輕一推,給個小身板推坐在樓梯上,他沒事一般從對方身邊跨過去。那廝估計也是反應過來,三品以上服紫,這隻怕是川陝長官,因些也不敢鬧,灰溜溜的走了。到了範同屋前,馬擴放下袍擺,朗聲道:“川陝宣撫處置司參謀軍事馬擴,奉徐宣撫鈞旨,特來拜會。”

門開着,廳裡沒人,只是聽見左邊手房裡有人說話,他一喚,對方也靜下來,卻沒招呼他進去。又等了一陣,方纔聽得一個尖刻的聲音道:“進來罷。”

馬擴踏入門檻,便立在廳上,也不去瞧。片刻之後,便見有兩人先後出來,當前一個,四十模樣,中等身材,也有些發福,和馬擴有得一比。這人皮膚本就黑,又是濃眉又是濃須,偏表情極其嚴肅,一絲不苟,簡直就跟黑麪門神一般。後頭跟着一個,年紀輕些,面白,無須,嘴脣又薄,一看便知是閹人。

馬擴猜到了對方身份,雖然心中不快,但想着到底是朝廷欽差,遂拱手道:“在下宣撫處置司參謀軍事馬擴,見過兩位。”

出來的正是範同和沈擇,都不還禮,範同往主位坐了,沈擇坐在右首,範同打量馬擴幾眼,問道:“你們太原王很忙?”

馬擴也不知道是不是沒聽出來其中意思,直接回答道:“太原王身系重任,無日不忙。”

“都忙些什麼呢?”範同又問。

“上到軍民兩政,下到財糧刑獄,沒有不操心的。”馬擴直眉愣眼,沒好氣道。

範同冷笑一聲:“哎呀!好大的威風!這抖給誰看吶?”

馬擴直視着對方,笑道:“徐郡王的的威風何用抖,他的名號便是威風所在。”

範同臉色一變,喝道:“莫不是比聖上還威風!”

馬擴是幹什麼的?人家搞外交出身,最注重的便是這言辭,一聽這話,沒半點結巴,馬上頂給回去:“公爲欽命大臣,何出這無端之言!這話也是你該說的?”

範同一怔,沒想到面前這位還是個厲害角色!本要發作,又沒由頭,正氣惱時,旁邊沈擇陰陽怪氣道:“馬參謀不必如此,範翰林代表是朝廷,太原王怎麼說也是地方官,怎就說不得?”

“中官莫非不知?”馬擴看他一眼道路。

“什麼?“沈擇不解其意。

“徐宣撫雖然坐鎮地方,然是以西府長官之銜,宣撫川陝。“馬擴不客氣道。這東府,是指政府,也就是首相次想和參知政事們組成的三省都堂,乃最高行政機構;西府,是指樞府,也就是由樞密正副長官和籤書承旨們組成的最高軍事機構。東西二府對掌文武大權,合起來,就是朝廷。

徐衛是以“知樞密院事“的頭銜宣撫川陝,所以他名義上是西府長官,也是朝廷首腦之一。你在他面前抖朝廷威風,只怕是抖不出來。

一句話,噎得範同和沈擇答不上來。最後範翰林不快道:“太原王派你來,所爲何事?”

馬擴本來是不打算跟他們起什麼衝突和爭執的,但此時心頭不爽,因此道:“徐郡王自上次入朝以來,十分思念聖上,兩位又遲遲不往宣撫處置司宣佈,大王念得緊了,便派我來問天子起居。”

範同和沈擇都是一驚?!這本來想剎剎他們威風,卻讓人倒打一耙,變成我們的不是了!再說下去,只怕給我們扣個欺壓邊帥,作威作福的帽子!一念至此,也不敢大意,範同對沈擇道:“沈都知,你身負詔命,且先去宣詔爲宜。”

沈擇應了一聲,便命人取來了詔書和皇帝賞賜給除衛的一些戎器和珍奇,與馬擴同往宣撫處置司。其實所謂天子詔,也沒說幹什麼事,無非就是說明範同奉命前來川陝助整編,另外誇了徐衛一頓,賞賜寶物若干云云。

徐衛和宣撫處置司幕僚接了詔,再三謝恩,對沈擇也很客氣。這沈都知雖說極受皇帝和皇后寵信,但畢竟是宦官,再受寵,也是在禁中當差辦事,面對着威名滿天下的軍事統帥,也不敢唐突託大,因此你謙遜,我客氣,把這過場走了。

按說內侍宣完詔,也就沒有其他事,往回朝覆命去了。但皇帝這次派沈擇來,其實是給範同作副手,受劉皇后之命,想尋太原郡王的晦氣。其實你說劉鳳娘懂什麼?不過一來因爲徐良的緣故,對除衛也沒有好感;二爲徐家劉家同爲將門,難免互輕,一聽說要派員往川陝,便急着想讓自已人來。但到底來了能作什麼,她也不知道。而範同揣摩中宮的意思,認爲,既然派我來,就得給徐九一點顏色瞧瞧,也藉機敲打敲打,同時也是向朝中的徐良示威。

次日,範同穿戴整齊,在沈擇的陪同下,排開宣諭使的儀仗,耀武揚威地前往川陝宣撫處置司衙門。其實宣諭使算個屁,徐良當年作過,張浚也作過,無非就是代表朝廷到地方宣揚恩澤,傳達政令,訪問風俗這些罷了,沒什麼權力。可範同還真就拿着雞毛當令箭,滿以爲徐衛再怎麼地也只是個武臣,但凡武臣沒有不怕朝廷,不怕這進士出身的。

除衛其時正召集相關官員,商討整編一事,聽說範同來了,便帶着衆官員到正堂上去接見。

範同踏進宣撫司正堂上,徐衛已經高坐在上,下面左右兩排文武官員,濟濟一堂,入眼看去,不是服紫就是穿紅,偶有幾個披綠掛青的,也是少數。也就是說,在場的除少數人外,官階都不在小范同之下。

這讓他有些措手不及。也難怪,川陝這塊地盤上,因爲打了太多的仗,所以川陝官員們功勞都不少,似幾大經略安撫司的大帥們,沒一個沒建節的,便是宣撫處置司的幕僚,也都非尋常之輩。

範同立在堂中,定了定心神,正琢磨着要不要給徐衛行大禮時,一人發話道:“怎麼?範宣諭不識得太原王?我替你引薦?”

那人五十上下,穿紫袍,腰裡扎着金帶,還掛着玉劍和魚袋,範同從他坐的位置便能猜出,這隻怕便是川陝宣撫判官張浚。沒奈何,只得見禮相見道:“下官翰林學士範同,奉命宣諭川陝,見過大王。”

“免,請坐吧。”除衛隨意道。

因他是代表朝廷而來,所以張浚禮讓他,讓他坐了文官的首席,沈擇因是內侍敬陪末座,他方落座,正要說話間,徐衛已道:“昨日沈都知已頒下詔命,一則以神武右軍番號整編西軍,二則清點兵力上報朝廷。”

“整編一事,本兵已命有司準備,這轄下六個經略司,兩個安撫司,所統馬步水軍軍籍本冊俱在此處,來人,交予範宣諭過目。“除衛道。值得注意的是,徐衛平時無論在公在私,在對自已的稱謂都很隨意,他幾乎從不自稱”本王“,絕大多數時候都自稱”我“,客氣時稱一聲”徐某“。此時,自稱”本兵“,則是在彰顯自已西府長官的身份。樞密院因爲是全國最高軍事機構,主管”兵“,所以其長官自稱”

本兵“。

當即有吳拱取了冊子交到範同手中,趁他一邊看的時候,徐衛一邊道:“川陝六經略司,兩安撫司,轄馬步水軍,計有二十七萬人,因局勢漸趨穩定,諸路都沒有擴編計劃。本兵打算藉此次聖上欽命整編之機,再載撤一部分,以節約軍費,減輕財政負擔。“

除衛所說的這二十七萬人,當然是實情。但要注意,這二十七萬只是西軍的正規軍,沒有計算鄉勇、番兵、弓箭手這類武裝力量。而熟悉西軍歷史和內情的人都應該知道,西軍不僅僅是有正規軍,其他鄉勇、番兵、弓箭手雖是預備部隊,但其戰力不俗,必要的時候,可以直接頂替正規軍作戰。檯面上是二十七萬人馬,只要一動員,三五月之內,集結四五十萬部隊不是說笑。

範同裝模作樣地看着,其實他懂個屁,只是奉命要來帶一份軍籍本冊回去罷了。另外,所謂的“協助“整編也是句空話,部隊整編是多麼繁瑣和專業的東西,他能看明白麼?不過是外行看個熱鬧罷了。

折彥質之所以想讓兵部員外郎楊復來,就是因爲楊復是專業人士,懂行,能看出端倪和虛實,結果讓皇帝皇后這麼一搞,愣給搞成公費旅遊了。

“二十七萬?大王麾下真是兵多將廣啊。”範同隨口道。

“哈哈,這算得甚?金國在宋金邊境屯兵超過二十萬,記住,本兵指的是西線。遼軍從年初開始就一直在往夏境增兵,保守估計,其在夏境的兵力眼下也在二十萬以上。西軍二十七萬馬步水師,要面對將近五十餘萬強敵,壓力之大,可想而知。”除衛說道。他的話,是有些誇張,故意嚇唬範同,但也沒有亂放炮。

據情報顯示,完顏亮調整西線的軍事部署,僕散忠義作爲副元帥,接連增兵,詳細數目雖然不知道,但估個十五萬上下應該不離譜。遼軍一直在往夏境增兵,算是原來的駐軍,暫時十二三萬總是有的,這雙方與西軍兵力,大概相當,徐衛說壓力大絕不是胡吹。

範同再外行,數總是識的,聽了這話默然無語,忽然腦中靈光一閃,問道:“大王,既然如此,何以還要裁軍?“

“哦,是這樣的。從前陝西諸路,主要是爲了防備夏軍。現在,西夏已亡,但西軍的佈置格局還是沒有變化。本兵是考慮到,現在橫山天都山一線俱在我軍控制之下,沿邊諸路就不必再保持重兵壓境的態勢。可以載撤一部分,節約軍費,體恤民力嘛。”除衛笑道。

範同聽罷,面無表情道:“大王體恤民衆,這是川陝之福。”

參議軍事張慶此時道:“大王,這載軍一事,本司早就有此議。只是有諸多顧慮,一直沒有實行。此番,倒正好,朝廷派了範宣諭來,可和宣諭使商量着辦。”

範同一聽這話,忙搭腔道:“嗯,來時,官家就再三囑咐了,說是整編一呈,由我協助大王,共同辦理。”

“那再好不過了!範宣論,你看,咱們是儘快辦呢,還是穩步來?”除衛似笑非笑地問道。

範同根本不知道內情,連忙道:“那自然是越快越好。卻不知道大王載軍,有具體的方案麼?”

除衛一笑,給張浚使了一個眼色,後者會意,開口道:“那就由本官給範宣諭粗略說說吧。這陝西六路,仍是御夏時的格局,主才大王也說了,原來寧夏邊境的險要之處俱爲我有,不必再置重兵防守。所以這載軍,就要載緣邊諸路,這其中,(露?)延路,現在是對金前沿,自然動不得一兵一卒。“

範同聽罷,點了一下頭,是這個道理。

只聽張浚又道:“涇原路,一直是御夏中堅力量。抗金以來,歷次重大戰役,涇原路都是中流砥柱,況且涇原路內夷複雜,再加上遼軍增兵,也不能動。“

範同又點一下頭,表示瞭解。

“熙河嘛,情況可能範宣諭也是知道一些,要防備吐蕃,也要彈壓邊戎,現在也要防遼,還是動不得。”張浚道。

範同此時聽得鄒眉,這也動不得,那也動不得,這麼一來,到底載哪裡?正當他要去問時,張浚道:“永興肩負着支援河東的重任,不能輕動,兩興安撫司一來要響應四川,二來保護興元,還是動不得。如此一來,就剩下秦鳳一路,環慶一路。”

範同知道,秦鳳一路,原來是徐衛親掌的,且至今,他還兼任着秦鳳帥,而秦鳳軍也是其一手締結的親軍。因此饒有興致地問道:“秦鳳要如何裁?”

“自夏亡以後,秦鳳軍作爲策應諸路之後備的作用已經不復存在,宣撫處置司打算裁撤秦鳳路,其轄下所部歸永興帥司節制。或者,降格秦鳳帥司,與兩興安撫司合併爲一,受宣撫處置司親轄。”張浚道。

範同此時沒有回過神來,還問:“環慶如何裁?”

“本司的意見,環慶一路在諸路中,轄區最小,兵力最少,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功,現在西夏已亡,環慶帥司已無存在必要,打算裁掉環慶經略安撫司,其防區分給(露?)延和涇原兩路,所轄部隊也分給其他兩路。我司本擬就此事上奏朝廷,恰好,範宣諭來了,又代表朝廷,所以,就和範宣諭商量。”張浚道。

範同原來是在太常寺勾當,那是個主管祭祀禮樂的衙門,跟軍事不挨邊。現在升爲翰林學士,也是備皇帝顧問,跟軍事也八杆子打不着,反正聽徐衛要裁軍,那是好事。但爲了裝內行,他在嘴裡喃喃念道:“環慶,環慶……”

突然,他心頭猛地一跳!臉都變了顏色,脫口道:“環慶帥是……?

“哦,現任環慶經略安撫使乃劉光世。“張浚回答道。劉光世最先是乾的環慶副帥,後來才轉的正,如果不是皇帝的原因,他恐怕連節度使也當不了。

第697章 太原!太原!第386章 潼關送別第335章 離奇事件第136章 失控第284章 種家軍第8章 土匪來了第513章 突來之戰第32章 天仙還是狐仙第54章 兩軍對陣第63章 來了第529章 捷報頻傳第283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825章 梨渦美人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285章 輕騎突進第383章 送別李綱第93章 大哥第594章 聯絡西遼第10章 牛逼老爹第725章 弄走万俟卨第502章 陝西制置第189章 生擒藥師第679章 劃分地盤第807章 就是今天第812章 女真陰險第797章 意料之外第145章 力挽狂瀾第七百五十一章第394章 開刀環慶第708章 絕處逢生第703章 巨炮轟城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370章 趁夜突進第167章 遣使議和第八百三十九章第630章 天賜良機第693章 天威難測第八百七十六章第131章 人氣第18章 夏津保衛戰第812章 女真陰險第321章 便宜行事第594章 聯絡西遼第92章 又見援兵第389章 劉子羽第127章 攪局第228章 全部繳械第774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166章 金殿沸騰第490章 回是不回第82章 出逃第316章 爭相投靠第210章 初戰告捷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625章 以退爲進第432章 撲朔迷離第504章 軍事會議第514章 朱記關首戰第135章 苦果第792章 攤牌第222章 捅月亮第201章 洞房花燭第499章 政變(中)第120章 爛招第八百六十一章第367章 坐堂問政第825章 梨渦美人第810章 翅膀硬了第554章 班師凱旋第593章 徐太尉第四百一十七章第201章 洞房花燭第33章 一刀三貫錢第705章 割據川陝第578章 將計就計第77章 韓世忠第596章 再見何書瑩第475章 擔起責任第779章 意在兩河第444章 皇帝召見第820章 邊境大逃亡第八百七十三章第503章 大興土木第478章 炮彈橫飛第753章 太行奇兵第270章 確係牛人第487章 權臣第353章 斷絕水源第694章 疑人不用第八百四十七章第473章 大難不死第57章 饅頭第544章 輕取洛陽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342章 又一個秦檜第672章 新的篇章第120章 爛招第662章 峰迴路轉第143章 當頭一棒第548章 局勢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