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已開金口,折徐二相又沒有共識,因此這事就算定下來了。當兩們宰相都以以那就這麼地吧,讓範同去川陝,卻聽皇帝又道:“範同代表朝廷去川陝,協助太原王整編西軍,這宣詔該是內侍去,主顯朕對太原王的親近愛護之意。”
折彥質和徐良都默不作聲,以此來表達對這事的不滿。如果單是宣詔,派內侍去那是合情合理的。但是,你此時讓內侍去川陝宣詔,說不得要與範同同行,用意是什麼那還用說麼?他兩個都相信,這肯定不是皇帝的意思,皇帝也想不到這裡去,只有中宮那位纔會花這些心思
見首相次相都不言語,趙謹也有些不自在,乾笑道:“朕想來想去,讓沈擇去一趟如何?”
徐良嘴脣一動,似乎想說什麼,但話到嘴邊又吞了回去。折彥質見他不作聲,便道:“聖上,這內侍不參政是祖制,昔年道君皇帝作用宦官,生出多少事端來?”
趙謹點頭道:“這是自然,派沈擇去只是宣詔,不涉及旁事。”他這麼說,兩位宰相也不好阻擋,遂都未提異議。
次日,便任命翰林學士範同爲川陝宣諭使,前往川陝協助太原郡王整編西軍,又命內侍省都知沈擇同行,啓程前往興元府。徐良自然是親書一封,快馬加鞭提前送往徐九處報信,好叫他有個準備。徐衛收到信後,也沒太當回事,來就來罷,不就是改個番號麼,清查一下兵力麼?沒什麼大不了的。至於六哥在信中提到的朝廷有可能要重設御營司一事,他也認爲這不過是個過場,川陝遠離中樞,西軍永遠不可能直接聽命於中央。
這邊範同和沈擇同行,一路不緊不慢趕往川陝,到興元府時,已經快到十月了。因爲他們是走的成都這個方向,所以進入興元府地界後,沒急着往府城趕,而是在離興元府不遠的西縣住下,專門停了一天。結果,卻不見有人來迎,範同於次日悻悻地進入府城,川陝宣撫處置司派了一個幹辦公事來迎接,安排他們在館驛住下。
按說,沈擇是負責傳達詔命的,一到興元城就應該前往宣撫處置司衙門宣詔,但他聽從範同的建議,暫時沒有去,而是等在館驛裡。等什麼?等看看徐衛曉不曉事,會不會來拜會。
結果,徐衛他兩個呆在館驛裡不出來,也猜到幾分,便派了宣撫處置司的參謀軍事馬擴前往拜會。這在太原王看來已經是很給面子了,馬擴是他的左膀右臂,又官拜參謀,雖然是幕僚,但人家是三品銜。
興元館驛裡,因來了欽命大臣和天子近侍,驛丞自然是小心侍奉,按最高規格接待。可這兩位天官卻極難伺候!興元府說起來是宣撫處置司所在地,幾乎可算是川陝道府了,條件也還不錯,但畢竟比不了杭州的繁華和富庶。範同和沈擇住進去,橫挑豎揀,住處又不行了,飲食又不對了,反正驛丞沒少捱罵。
等級到馬擴奉命前來拜會時,驛丞剛被範同叫去罵了一個狗血淋頭。原因就是,對範同和沈擇的接待規格自然是按最高標準,但他們的隨從就不能這樣了,館驛按的是普通標準,住也是兩人一間,這惹怒了範翰林……“那位欽命大臣說了,他的隨從要按咱們川陝的知州規格接待,吵着要重新安排呢。馬參謀,您看?”驛丞苦着臉問道。
馬擴是眼睛裡不揉沙子的那種人,一聽這話臉上就有些掛不住,什麼玩意?你是欽命大臣也就罷了,你的隨從不過就是些挑擔揹包的,知州規格?下輩子投個好胎吧!遂對驛丞道:“不必理會,照規矩辦事,人在哪?”
“小人給參謀官人帶路。”驛丞在前道。馬擴遂在他引領之下,過了前堂,一直來到館驛東北角的那處最大最安靜的院落,驛丞遙指範同所在房屋,馬擴看仔細後,自往上去。範同住的是二樓,因此經爬一段樓梯,那木梯本來就不算寬,馬擴上了年紀身體又有些肥胖,因此一手撩起袍擺,一手扶着欄杆。
剛走到一半時,上頭下來一人,見馬擴偌大身軀將樓梯佔了一大半,他顯然是擠不過去。可他也沒打算停下腳步,就這麼直接往下走,以爲對方肯定要給他讓路。馬擴是什麼人?吳玠這種元老級別的去世之後,他都算是前輩了,平日裡除了在太原王和張判面前之外,誰見了他不是恭恭敬敬的?所以,他壓根就沒想過什麼讓不讓的。
結果,兩人撞在了一起,這馬參謀還沒發作呢,那方已經鬧將起來:“你讓我一讓又能怎地?”
馬擴一時竟愣了,心想我這身上紫服莫非你看不見?我給你讓路,你他孃的算是哪辮蒜?看對方穿戴也不似官員,使拿那扇子一般的大手輕輕一推,給個小身板推坐在樓梯上,他沒事一般從對方身邊跨過去。那廝估計也是反應過來,三品以上服紫,這隻怕是川陝長官,因些也不敢鬧,灰溜溜的走了。到了範同屋前,馬擴放下袍擺,朗聲道:“川陝宣撫處置司參謀軍事馬擴,奉徐宣撫鈞旨,特來拜會。”
門開着,廳裡沒人,只是聽見左邊手房裡有人說話,他一喚,對方也靜下來,卻沒招呼他進去。又等了一陣,方纔聽得一個尖刻的聲音道:“進來罷。”
馬擴踏入門檻,便立在廳上,也不去瞧。片刻之後,便見有兩人先後出來,當前一個,四十模樣,中等身材,也有些發福,和馬擴有得一比。這人皮膚本就黑,又是濃眉又是濃須,偏表情極其嚴肅,一絲不苟,簡直就跟黑麪門神一般。後頭跟着一個,年紀輕些,面白,無須,嘴脣又薄,一看便知是閹人。
馬擴猜到了對方身份,雖然心中不快,但想着到底是朝廷欽差,遂拱手道:“在下宣撫處置司參謀軍事馬擴,見過兩位。”
出來的正是範同和沈擇,都不還禮,範同往主位坐了,沈擇坐在右首,範同打量馬擴幾眼,問道:“你們太原王很忙?”
馬擴也不知道是不是沒聽出來其中意思,直接回答道:“太原王身系重任,無日不忙。”
“都忙些什麼呢?”範同又問。
“上到軍民兩政,下到財糧刑獄,沒有不操心的。”馬擴直眉愣眼,沒好氣道。
範同冷笑一聲:“哎呀!好大的威風!這抖給誰看吶?”
馬擴直視着對方,笑道:“徐郡王的的威風何用抖,他的名號便是威風所在。”
範同臉色一變,喝道:“莫不是比聖上還威風!”
馬擴是幹什麼的?人家搞外交出身,最注重的便是這言辭,一聽這話,沒半點結巴,馬上頂給回去:“公爲欽命大臣,何出這無端之言!這話也是你該說的?”
範同一怔,沒想到面前這位還是個厲害角色!本要發作,又沒由頭,正氣惱時,旁邊沈擇陰陽怪氣道:“馬參謀不必如此,範翰林代表是朝廷,太原王怎麼說也是地方官,怎就說不得?”
“中官莫非不知?”馬擴看他一眼道路。
“什麼?“沈擇不解其意。
“徐宣撫雖然坐鎮地方,然是以西府長官之銜,宣撫川陝。“馬擴不客氣道。這東府,是指政府,也就是首相次想和參知政事們組成的三省都堂,乃最高行政機構;西府,是指樞府,也就是由樞密正副長官和籤書承旨們組成的最高軍事機構。東西二府對掌文武大權,合起來,就是朝廷。
徐衛是以“知樞密院事“的頭銜宣撫川陝,所以他名義上是西府長官,也是朝廷首腦之一。你在他面前抖朝廷威風,只怕是抖不出來。
一句話,噎得範同和沈擇答不上來。最後範翰林不快道:“太原王派你來,所爲何事?”
馬擴本來是不打算跟他們起什麼衝突和爭執的,但此時心頭不爽,因此道:“徐郡王自上次入朝以來,十分思念聖上,兩位又遲遲不往宣撫處置司宣佈,大王念得緊了,便派我來問天子起居。”
範同和沈擇都是一驚?!這本來想剎剎他們威風,卻讓人倒打一耙,變成我們的不是了!再說下去,只怕給我們扣個欺壓邊帥,作威作福的帽子!一念至此,也不敢大意,範同對沈擇道:“沈都知,你身負詔命,且先去宣詔爲宜。”
沈擇應了一聲,便命人取來了詔書和皇帝賞賜給除衛的一些戎器和珍奇,與馬擴同往宣撫處置司。其實所謂天子詔,也沒說幹什麼事,無非就是說明範同奉命前來川陝助整編,另外誇了徐衛一頓,賞賜寶物若干云云。
徐衛和宣撫處置司幕僚接了詔,再三謝恩,對沈擇也很客氣。這沈都知雖說極受皇帝和皇后寵信,但畢竟是宦官,再受寵,也是在禁中當差辦事,面對着威名滿天下的軍事統帥,也不敢唐突託大,因此你謙遜,我客氣,把這過場走了。
按說內侍宣完詔,也就沒有其他事,往回朝覆命去了。但皇帝這次派沈擇來,其實是給範同作副手,受劉皇后之命,想尋太原郡王的晦氣。其實你說劉鳳娘懂什麼?不過一來因爲徐良的緣故,對除衛也沒有好感;二爲徐家劉家同爲將門,難免互輕,一聽說要派員往川陝,便急着想讓自已人來。但到底來了能作什麼,她也不知道。而範同揣摩中宮的意思,認爲,既然派我來,就得給徐九一點顏色瞧瞧,也藉機敲打敲打,同時也是向朝中的徐良示威。
次日,範同穿戴整齊,在沈擇的陪同下,排開宣諭使的儀仗,耀武揚威地前往川陝宣撫處置司衙門。其實宣諭使算個屁,徐良當年作過,張浚也作過,無非就是代表朝廷到地方宣揚恩澤,傳達政令,訪問風俗這些罷了,沒什麼權力。可範同還真就拿着雞毛當令箭,滿以爲徐衛再怎麼地也只是個武臣,但凡武臣沒有不怕朝廷,不怕這進士出身的。
除衛其時正召集相關官員,商討整編一事,聽說範同來了,便帶着衆官員到正堂上去接見。
範同踏進宣撫司正堂上,徐衛已經高坐在上,下面左右兩排文武官員,濟濟一堂,入眼看去,不是服紫就是穿紅,偶有幾個披綠掛青的,也是少數。也就是說,在場的除少數人外,官階都不在小范同之下。
這讓他有些措手不及。也難怪,川陝這塊地盤上,因爲打了太多的仗,所以川陝官員們功勞都不少,似幾大經略安撫司的大帥們,沒一個沒建節的,便是宣撫處置司的幕僚,也都非尋常之輩。
範同立在堂中,定了定心神,正琢磨着要不要給徐衛行大禮時,一人發話道:“怎麼?範宣諭不識得太原王?我替你引薦?”
那人五十上下,穿紫袍,腰裡扎着金帶,還掛着玉劍和魚袋,範同從他坐的位置便能猜出,這隻怕便是川陝宣撫判官張浚。沒奈何,只得見禮相見道:“下官翰林學士範同,奉命宣諭川陝,見過大王。”
“免,請坐吧。”除衛隨意道。
因他是代表朝廷而來,所以張浚禮讓他,讓他坐了文官的首席,沈擇因是內侍敬陪末座,他方落座,正要說話間,徐衛已道:“昨日沈都知已頒下詔命,一則以神武右軍番號整編西軍,二則清點兵力上報朝廷。”
“整編一事,本兵已命有司準備,這轄下六個經略司,兩個安撫司,所統馬步水軍軍籍本冊俱在此處,來人,交予範宣諭過目。“除衛道。值得注意的是,徐衛平時無論在公在私,在對自已的稱謂都很隨意,他幾乎從不自稱”本王“,絕大多數時候都自稱”我“,客氣時稱一聲”徐某“。此時,自稱”本兵“,則是在彰顯自已西府長官的身份。樞密院因爲是全國最高軍事機構,主管”兵“,所以其長官自稱”
本兵“。
當即有吳拱取了冊子交到範同手中,趁他一邊看的時候,徐衛一邊道:“川陝六經略司,兩安撫司,轄馬步水軍,計有二十七萬人,因局勢漸趨穩定,諸路都沒有擴編計劃。本兵打算藉此次聖上欽命整編之機,再載撤一部分,以節約軍費,減輕財政負擔。“
除衛所說的這二十七萬人,當然是實情。但要注意,這二十七萬只是西軍的正規軍,沒有計算鄉勇、番兵、弓箭手這類武裝力量。而熟悉西軍歷史和內情的人都應該知道,西軍不僅僅是有正規軍,其他鄉勇、番兵、弓箭手雖是預備部隊,但其戰力不俗,必要的時候,可以直接頂替正規軍作戰。檯面上是二十七萬人馬,只要一動員,三五月之內,集結四五十萬部隊不是說笑。
範同裝模作樣地看着,其實他懂個屁,只是奉命要來帶一份軍籍本冊回去罷了。另外,所謂的“協助“整編也是句空話,部隊整編是多麼繁瑣和專業的東西,他能看明白麼?不過是外行看個熱鬧罷了。
折彥質之所以想讓兵部員外郎楊復來,就是因爲楊復是專業人士,懂行,能看出端倪和虛實,結果讓皇帝皇后這麼一搞,愣給搞成公費旅遊了。
“二十七萬?大王麾下真是兵多將廣啊。”範同隨口道。
“哈哈,這算得甚?金國在宋金邊境屯兵超過二十萬,記住,本兵指的是西線。遼軍從年初開始就一直在往夏境增兵,保守估計,其在夏境的兵力眼下也在二十萬以上。西軍二十七萬馬步水師,要面對將近五十餘萬強敵,壓力之大,可想而知。”除衛說道。他的話,是有些誇張,故意嚇唬範同,但也沒有亂放炮。
據情報顯示,完顏亮調整西線的軍事部署,僕散忠義作爲副元帥,接連增兵,詳細數目雖然不知道,但估個十五萬上下應該不離譜。遼軍一直在往夏境增兵,算是原來的駐軍,暫時十二三萬總是有的,這雙方與西軍兵力,大概相當,徐衛說壓力大絕不是胡吹。
範同再外行,數總是識的,聽了這話默然無語,忽然腦中靈光一閃,問道:“大王,既然如此,何以還要裁軍?“
“哦,是這樣的。從前陝西諸路,主要是爲了防備夏軍。現在,西夏已亡,但西軍的佈置格局還是沒有變化。本兵是考慮到,現在橫山天都山一線俱在我軍控制之下,沿邊諸路就不必再保持重兵壓境的態勢。可以載撤一部分,節約軍費,體恤民力嘛。”除衛笑道。
範同聽罷,面無表情道:“大王體恤民衆,這是川陝之福。”
參議軍事張慶此時道:“大王,這載軍一事,本司早就有此議。只是有諸多顧慮,一直沒有實行。此番,倒正好,朝廷派了範宣諭來,可和宣諭使商量着辦。”
範同一聽這話,忙搭腔道:“嗯,來時,官家就再三囑咐了,說是整編一呈,由我協助大王,共同辦理。”
“那再好不過了!範宣論,你看,咱們是儘快辦呢,還是穩步來?”除衛似笑非笑地問道。
範同根本不知道內情,連忙道:“那自然是越快越好。卻不知道大王載軍,有具體的方案麼?”
除衛一笑,給張浚使了一個眼色,後者會意,開口道:“那就由本官給範宣諭粗略說說吧。這陝西六路,仍是御夏時的格局,主才大王也說了,原來寧夏邊境的險要之處俱爲我有,不必再置重兵防守。所以這載軍,就要載緣邊諸路,這其中,(露?)延路,現在是對金前沿,自然動不得一兵一卒。“
範同聽罷,點了一下頭,是這個道理。
只聽張浚又道:“涇原路,一直是御夏中堅力量。抗金以來,歷次重大戰役,涇原路都是中流砥柱,況且涇原路內夷複雜,再加上遼軍增兵,也不能動。“
範同又點一下頭,表示瞭解。
“熙河嘛,情況可能範宣諭也是知道一些,要防備吐蕃,也要彈壓邊戎,現在也要防遼,還是動不得。”張浚道。
範同此時聽得鄒眉,這也動不得,那也動不得,這麼一來,到底載哪裡?正當他要去問時,張浚道:“永興肩負着支援河東的重任,不能輕動,兩興安撫司一來要響應四川,二來保護興元,還是動不得。如此一來,就剩下秦鳳一路,環慶一路。”
範同知道,秦鳳一路,原來是徐衛親掌的,且至今,他還兼任着秦鳳帥,而秦鳳軍也是其一手締結的親軍。因此饒有興致地問道:“秦鳳要如何裁?”
“自夏亡以後,秦鳳軍作爲策應諸路之後備的作用已經不復存在,宣撫處置司打算裁撤秦鳳路,其轄下所部歸永興帥司節制。或者,降格秦鳳帥司,與兩興安撫司合併爲一,受宣撫處置司親轄。”張浚道。
範同此時沒有回過神來,還問:“環慶如何裁?”
“本司的意見,環慶一路在諸路中,轄區最小,兵力最少,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功,現在西夏已亡,環慶帥司已無存在必要,打算裁掉環慶經略安撫司,其防區分給(露?)延和涇原兩路,所轄部隊也分給其他兩路。我司本擬就此事上奏朝廷,恰好,範宣諭來了,又代表朝廷,所以,就和範宣諭商量。”張浚道。
範同原來是在太常寺勾當,那是個主管祭祀禮樂的衙門,跟軍事不挨邊。現在升爲翰林學士,也是備皇帝顧問,跟軍事也八杆子打不着,反正聽徐衛要裁軍,那是好事。但爲了裝內行,他在嘴裡喃喃念道:“環慶,環慶……”
突然,他心頭猛地一跳!臉都變了顏色,脫口道:“環慶帥是……?
“哦,現任環慶經略安撫使乃劉光世。“張浚回答道。劉光世最先是乾的環慶副帥,後來才轉的正,如果不是皇帝的原因,他恐怕連節度使也當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