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

與炎涼相遇

處暑。

一年去了三分之二。過完了,用完了,日子是炎涼自知,就像這個節氣——處暑,介於炎涼。

“處”這個字在這裡作“止”和“隱退”意。處暑,就意味着炎炎暑氣漸有止意,秋涼可待。

日復一日,遂歷炎涼。

處暑過後幾日就要出伏了,記得小時候帶大我的阿婆——是浙江諸暨人,每到這個節氣她總教我一句諺語“處暑十八盆,白露身不露”。大概的意思就是過了處暑,天也慢慢沒那麼熱了。以前夏天洗澡,家家都是用個大木盆,燒壺熱水兌冷水。“十八盆”就是說這一天之後,再洗十八天澡,洗澡盆就可以收起,因爲天漸涼,也無須天天洗澡。“白露”一過,連貪涼的男孩子也都不再光着膀子打赤膊了。

節氣是時光驛站,過隙的白駒奔到“處暑”這站,把歲月炎涼的牒文在此交替。

處暑這個節氣,南方有吃鴨肉的食俗。作爲食物的禽類,老饕袁枚在他的那本《隨園食單》裡將之列爲“羽族單”,其中鴨子的做法不下十種。吃鴨子在江南,特別是故吳舊裡是有着千年文志的。我國早期著名地方誌書《吳地記》裡就有記載:早在春秋戰國吳越一帶,“吳王築城,城以養鴨,週數百里”。可見築地養鴨而食,是吳地老傳統。

到了六朝,就是“金陵鴨餚甲天下”。六朝時期的一些史志上都有記載鴨餚。最有趣的是看到在《齊春秋》裡有記,說陳軍在與北齊軍交鋒中,陳文帝戰前犒軍,“炊米煮鴨”,用一千隻鴨子大宴將士。這場陣地野炊,“人人裹飯,媲以鴨肉”,士氣大振。再戰時,陳軍攻之,齊軍大潰。這大概是敗軍一方的史官,在正史裡寫下的最有煙火氣的戰爭小結。那垂涎於對仗一方“欽賜”鴨宴的耿耿於懷,千年後讀之反而令人菀爾,甚至能從史書文句中通感到那口口戰地大鍋熱氣騰騰的鴨餚餘香。

宋代以後,烹飪鴨肉已經在金陵食肆盛行開來,漸成特產。從蒸、燒、滷到煨、燜、烤,到了明代,出現了掛爐烤鴨、鹹水板鴨。明代萬曆年間的江寧大才子顧元起,七辭朝廷詔命爲相,一根傲骨筆挺。不過遁回書房著書立說的他,舌尖還是軟的,在他最著名的《客座贅語》煌煌十卷四百六十多篇裡,繪聲繪色地詳述了明朝金陵的地貌交通、山川河流,風土人情、街道坊巷,名人逸事、傳說故事,衣食住行、花鳥蟲魚等。特別是談到吃鴨這件事時,顧才子同樣筆底難歇:“購覓取肥者,用微暖老汁浸潤之,火炙色極嫩,秋冬尤妙,俗稱爲板鴨,其汁陳數十年者,且有子孫收貯,以爲恆業,每一鍋有值百餘金。”這幾句老饕的信筆,足可見那時鴨宴紅火,守得一鍋烹鴨老湯秘方的子孫們,已經可以從鍋中自取黃金屋了。

隨着明都北遷,烤鴨技藝傳至北京,形成如今的北京烤鴨。那時起,南來北往,一鴨可成席。

吃鴨肉最好的季節是農曆八九月前後,正是稻穀飄香、桂花盛開時。鴨肉性涼味甘,入肺胃腎經,有滋補、養胃、除癆熱、消水腫等食療之益。在歷經炎夏暑毒後,“處暑吃鴨”這個民間食俗看來確實有它的據由。

“處暑鴨”的做法五花八門,有子姜鴨、荷葉鴨、核桃鴨、百合鴨等。Ray這次烹飪的是一道橙香鴨脯,搭配小米糜食用,可以更好地養胃安神。

橙香鴨脯小米糜

【食材】

鴨脯:2塊 橙子:3個 新鮮無花果:2個 小米飯:1小碗

玫瑰鹽:少許 黑胡椒粉:少許 紅酒醋:1大勺 橄欖油:1大勺牛奶、芝士:適量

【做法】

鴨脯做法

1.將鴨脯洗淨,用廚房紙吸乾水分。

2.用小刀將鴨脯肉上粘連的筋膜剔淨,鴨皮下油脂可小心地颳去少部分,但仍須保留必要的鴨油待用,然後將鴨脯背部切菱形刀;處理好的鴨脯,正反面用玫瑰鹽和黑胡椒粉醃漬約30分鐘。

3.鍋內不要放油,將醃好的鴨脯有油脂的一面朝下,進行煎制;煎制過程不翻面,把油脂全部煎出,皮呈褐色發脆時翻面,再煎鴨脯另一面稍至變色即可。

4.烤箱預熱180℃,烤盤底部墊洋蔥絲,撒少許玫瑰鹽、黑胡椒粉和橄欖油,把煎好的鴨脯皮朝上平鋪,烤10分鐘。

5.從烤箱中取出,將鴨脯切成約1釐米厚的肉片。

香橙佐醬做法

1.橙子洗淨,用刨刀取橙皮,約1寸長,然後切成細絲(只要橙皮,如果不小心切下白色的部分,要用小刀刮乾淨,否則會影響香橙汁最後的口感)。

2.取三個鮮橙,一個取橙肉、兩個榨汁,備用。

3.將鮮榨橙汁倒入小鍋,小火煮至濃稠時加入切好的橙皮絲,繼續煮3分鐘後關火;待橙汁降至常溫後,再加入橙肉,即可製成佐醬,淋至烤制後的鴨脯上,清香可口,生津解膩。

無花果紅酒佐醬做法

1.新鮮無花果有健胃清腸、利咽開胃的功效,也可以提振食慾;同樣也可以製成淋汁,配食鴨脯。

2.鮮果洗淨切塊;平鍋內倒少許橄欖油,將無花果略煸炒一下,待果實微軟,加入紅酒醋,翻炒均勻。

3.關火,等溫度降低,醬汁會呈現油亮的啫喱狀,淋於鴨脯皮上,吃口輕甜輕酸,鮮美可口。

芝士小米糜做法

1.小米粥可能是最平易最家常的粗糧,烹飪簡單,容易消化又營養豐富,含較高的葉酸、維生素B1和各種微量元素,因此做一道小米糜搭配鴨脯,營養豐富全面。

2.小米糜製作十分方便,將煮熟的小米飯加入牛奶和芝士,用攪拌器打磨成糜狀即可。

Olivia’s番外:關於處暑

“處暑”的“處”字,繁體字作“處”,這是從象形字而來,在可以查找到的金文中,“處”字是上下結構,上部結構是象形的“虎頭”,下部右側是象形的“虎爪”,半包圍着一個站着的象形的“人”。由此也可以理解“處”字原義是表示“惡虎虐人”。也確實是。暑氣霸蠻的“秋老虎”施虐長久了,確實需要在一個時間節點離開了。

我家西窗外,一河之隔,是一所中學。今天清晨,沉寂了一個夏日的操場響起了校園廣播的試音。是哦,還有一週,孩子們就要開學了。

我的一個閨蜜決定送孩子出國讀中學。之前籌備時,她一往無前地果斷果敢,兩耳不聞窗外。可真到了萬里分別前的登機口,母子倆哭到幾近潰塌。最後她先生連拖帶抱,算是把她挾回車裡。她一路給我打電話,問的問題真是深沉。她說:是不是歸根結底,沒有什麼地方是這輩子一定要去的,沒有什麼事是一定要堅持或妥協的,甚至沒有什麼人是一定要愛到底的。

我被她問得也是很無語。我說你怎麼連牽腸掛肚放心不下的母性本能都可以表述成這麼文質彬彬的知性?根本是兒女情長的家常嘛,偏要用《時間簡史》般的表達。

我以前和閨蜜討論過知性女性。

我說,所謂知性女性,其實就是任性女性。知性無非就是賦予我們某種勇敢,在某些自以爲是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上任性了一下,怦然心跳地對自己說,聽本能感召吧,做最想做的事。結果通常根本不唯我控制。

知性,讓我們這樣的女性沒有神的信仰,也註定不能過唯神命是從、唯命是從——心甘情願的簡單生活。

我們努力追求正確的生活,卻一心向往有趣的活法;包括愛情或者是事業成功在內的多數事,要想有結果,除了適可而止的能力,就只能期待極好的運氣。

不過我並不想沉思。時光留不住,畢竟東逝去。誰不是各自分頭成長呢?生命總是不斷履新的,有人入學,有人畢業;有人就業,有人辭職;有人相愛,有人離別……

紅塵芸芸,我們都在衆生中過一生。

這個夏天值得記憶的是藍天白雲,那就願陽光燦爛、明媚依舊。即使炎涼未知,人生有信、有望、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