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MOS

60年的高考,是沒有查分這一說的,反正就是考完,等着結果就行,錄取通知書大概是在8月開始發。

而且以婁曉娥的情況,這年頭的第一批是鐵定錄取不了的,所以時間還要更往後一點,這一批的特點是“可以錄取機密專業”。

所以婁曉娥和高振東兩人並不急,該幹嘛還是幹嘛,高振東上班,婁曉娥操持家務。

——

辦公室裡,高振東正在思考着1274廠的事情。

由於技術發展的原因,這個時候MOS(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技術並沒有完全成形。

1274廠的集成電路工藝,還是走的58年提出的PN結隔離的雙極型半導體的路子,這也是1274廠自身能力的極限,甚至都已經有點超出了極限了。

這就讓高振東陷入了糾結,是繼續讓1274廠走雙極型半導體,還是乾脆直接上MOS技術?

兩者之間並不是完全的替代關係,甚至雙極型半導體比起MOS半導體來,有不少地方是有明顯優勢的。

比如三級管開關速度更快,可以達到的頻率更高,設計階段成本更低,內部元件精度更高等等。

對於高振東來說,他要的是可以在計算機技術方向上能發揮更大作用、具有更大潛力的半導體技術。

所以即使集成電路在這個階段有超小型組裝、膜集成電路等其他路線,高振東也沒有考慮這些路線,這些路線有其特殊用途,並不是沒有前途,可是在計算機這個方向上,它們在可以預見的時間段內,沒有任何前途。

唯一的問題就是在現階段,用雙極型?還是大跨一步,直接考慮MOS?

雙極型在集成邏輯門電路方面,在現階段有其優勢。

思來想去,高振東還是決定大跨一步,走MOS。

雙極型的速度是更快,但是這個時候再快也快不到哪裡去,其他技術支撐不上也沒用,對於計算機來說,早期MOS能達到的數十MHz的速度已經完全足夠了。

80年代的80286也不過20MHz,在60年代,雙極型更快的開關速度對於高振東的需求來說,並沒有什麼意義。

雙極型內部元件精度雖然高一些,但是作爲數字電路來說,只要能滿足在規定的條件下完成預想的狀態轉移即可,元件精度高並沒有什麼用處,這不是模擬電路,要求大不相同。

再說了,雙極型的元件精度高,也只是相對MOS來說的,真實差距甚至連五十步笑百步都算不上。

要說在集成電路設計階段成本低,在這個階段就是個僞命題,人力成本在這時候不怎麼算的。

MOS還有一個毛病是某個芯片一旦定型後,修改困難,修改成本很高。

但對於高振東要做的事情來說,這個根本就不是問題。

作爲大規模使用的芯片,不論是邏輯門集成電路還是CPU、DRAM,都是定型了就不會隨便修改,會大量量產的東西,所以這一點在這方面根本就不是問題。

最重要的一點是,高振東清楚的知道,打從CPU和半導體存儲器一開始,就沒有雙極型什麼事兒,雙極型做集成邏輯門電路是不錯,但是用來做CPU和半導體存儲器,根本用不上。

或者說,在這方面,從技術和經濟角度出發,人們都從來沒有青睞過雙極型半導體。

Intel 4004,10μm的PMOS。

8008,10μm的PMOS。

首個4Kbit的DRAM,8μm的NMOS。

首個16Kbit的DRAM,5μm的NMOS。

大名鼎鼎的8086/8088,3μm的NMOS。

徹底鞏固了Intel數十年基業的80286,1.5μm的CMOS。

至於爲什麼大家都不約而同的在這個應用方向上選擇了MOS技術,那就不得不說MOS的優點了。

這玩意工藝簡單!比雙極型簡單得多,不是一星半點那種!

拋開復雜的技術原理等等不說,簡單總結,以PMOS和雙擴散外延雙極型爲例,要達到差不多同樣的效果,兩者工藝差別非常巨大。

PMOS外延次數1次,工藝步數最多45步,高溫工藝2步,光刻最多5次。

而雙擴散外延雙極型的這些數字,分別是4次以上、130步、10步、8次。

工序更少、工藝更簡單、良品率更高

對於量產來說,這些特麼可都是錢吶!

而且對於現在的高振東來說,工藝步數越少,就意味着成功率越高。

兩者用到的基礎技術實際上是差不多的,最大的區別是在晶體管的工作原理上,所以在這個階段的技術難度上,有了高振東當知識的搬運工,更晚、更先進的MOS甚至要比雙極型要低。

MOS技術還有一個非常逆天、非常反直覺的地方。

在同代次內,更改MOS電路的設計,對於MOS的工藝沒有任何影響,MOS電路的性能的改變,是通過改變MOS場效應管的幾何設計來實現的。

雙極型在這種情況下是要通過改變諸如擴散源、擴散時間、擴散溫度等工藝參數來實現電路性能的改變,但是MOS電路就不,它的工藝是不變的。

而且這種改變幾何設計就能改變性能的特點,帶來了MOS集成電路的另外一個好處——更便於實現計算機輔助設計,實現半自動或者自動化設計。

除了上面這些好處之外,雙極型半導體本身,有一個最大的缺陷註定了它在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上走不遠。

——它做不小!但是MOS可以!

這個情況的原因很多。

一來,MOS管子的面積天生就比雙極型要小。

二來,雙極型晶體管需要隔離PN結或者隔離井,MOS不需要。

第三,MOS天生就提供了兩層互連,這讓它的內部佈線更爲方便。

MOS的這麼多優點,又帶來了一些系統級別的衍生好處,諸如系統性能更高、設計可預測性更好、可靠性和維護性更好等等。

有趣的是,實際上MOS場效應管概念的提出,要比雙極型管子早,之所以普及更晚,是受工藝的制約。

這就好像汽車,電動車的概念比蒸汽車、內燃車更早,那是十九世紀末期的事情,但是真正大規模實用,都特麼二十一世紀了。

但是工藝這個問題,對高振東來說,問題就不是太大了,他能抄啊!

思前想後,高振東下定了決心:直接跨一大步,就搞MOS!

至於雙極型的,就留給其他廠所的同志去搞吧,我直接帶1274廠起飛!

爲了國內計算機技術未來的發展,他願意承擔這個責任和風險,穿都穿了,在這種爲了國家、社會層面的巨大利益,該搏一把、該承擔責任的時候還畏首畏尾,那就沒意思了。

對於60年代初這個時間段來說,高振東沒穿,沒人搞MOS,高振東穿了,還是沒人搞MOS,那高振東特麼不白穿了嘛。

高振東下定了決心,開始落實這個事情。

他給1274廠打了個電話,告訴他們自己已經確定了集成電路工藝研究調整的方向,然後開始根據集成電路工程工藝這本書裡的內容,編制MOS技術的工藝設計指導文件。

設計指導文件,指導1274廠怎麼設計MOS技術的各道工藝的,而不是直接把工藝寫出來,也沒法寫出來,這個不是高振東要負責的事情。

對於1274廠來說,有了這個工藝設計指導文件,他們就能根據自身的條件,進行鍼對性的具體工藝設計,這樣的可操作性和針對性都更好。

相當於高振東告訴1274廠,爲了實現MOS工藝,你們應該做到些什麼事情,這些事情的要點是什麼,注意事項是什麼,中間的一些重要參數怎麼計算。

至於具體到每一步,那就是1274廠根據這個指導文件去搞了。

之所以先寫這個,主要是爲了1274廠的同志們着想,從雙極型晶體管轉向MOS,雖然實際上用到的技術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從表象上來看,這是一次徹底的大轉向。

這種轉向,對於不瞭解MOS工藝情況的1274廠同志來說,極容易產生畏難情緒。

所以高振東干脆先把MOS工藝的設計指導文件搞出來,誒,你們看看,這兩個東西名字不同,原理不同,但是具體到使用的各步驟的技術上,那其實差不多。

很簡單的,你們直接上,試一試,沒問題的啦。

這樣就有利於1274的同志更快的進入狀態,畢竟突然接觸一個一無所知的新技術就要上馬,與直接拿到這種新技術的所有關鍵點再進行深化,那對於他們來說感官上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1274這邊,接到高振東電話之後,呂廠長和魯總工放下了心裡的最後一絲擔憂,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三極管的生產中去了。

既然集成電路工藝的事情有高總工那邊在負責調整,那這邊就不用擔心,先只管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好。

雖然國內在開始轉向使用DJS-60D,可是對於1274廠來說,晶體三極管的生產任務依然繁重。

國內是在改用60D了,可是出口還是用的59,就這一項,就註定了1274廠任務拉滿,能產多少產多少。

更別說國內羣衆對於電子產品的需求了。

偏的不說,一臺收音機就需要晶體管4到9個不等,扣除DJS-59所需,根本就不夠好吧。

總之,一切都挺好。

第373章 還有個寶貝可以用第796章 成本3個指頭第766章 不起眼的小玩意第307章 新的篇章第421章 探望第108章 這個槍炮總師,你來當!第184章 過年(3k)第832章 快速更新第376章 批產,試用第771章 烈焰地域第49章 會議通知第163章 各方大儒爲我辯經(3k)第447章 M60出來了,有壓力第329章第567章 三贏!他們獲得了精神文化生活第704章 上岸!上岸!第503章 傻柱相親的迷茫第357章 “見字如晤”第325章 槍上面不能沒有榴彈第340章 美滋滋的配套單位第786章 爲什麼一定要這樣?第660章 他們欺騙了我們!第380章 這玩意也能賣?第316章 那就加大裝藥第462章 不要一棵樹上吊死,有的是辦法第774章 辛格的不安第312章 合二爲一的反艦導彈仿製第605章 不建議用太多?第536章 頒獎季第409章 起名第267章 意欲和光同塵的高大炮第769章 傻柱的糾結第689章 他們想買這個飛機?第536章 頒獎季第807章 把功能都整上!第469章 傳奇機型!第273章 糞坑不能炸,泥潭可以第732章 大豐收第840章 傻柱結婚第390章 首開紀錄!第124章 語言雖好,標準難繃(3k)第807章 把功能都整上!第388章 領先同行三十年第760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690章 他們的興趣,在這個方向!第41章 知識的搬運工第223章 消息算啥,還有文件呢第499章 已經一年了第374章 打中了!第110章 高主任居功至偉(3k)第500章 不但能賣糧食,我們還能賣布!第59章 誰啊?老跟着我第171章 逐漸清晰的新坦克(4k)第632章 追着餵飯的高振東第725章 原汁原味的107第736章 遭了!第544章 再給許大茂上個Debuff第336章 第一次見到搞水上漂的第535章 如果有機會,多買點第198章 這槍是專門拿來拼刺刀的?(3k)第578章 “0001”第355章 畢業季第715章 該我們老傢伙上了第702章 我作證!第519章 四合院也搞重選第209章 給廠裡年輕同志找條新路(3k)第138章 有味道的鋼(4k)第12章 重熔未動,電偶先行第36章 傻柱的憧憬第749章 胖頭魚第124章 語言雖好,標準難繃(3k)第231章 《激光》創刊號以及佔坑的科學家第447章 M60出來了,有壓力第623章 雙喜臨門的謝爾蓋耶夫第270章 第一根電子工業硅單晶第654章 全球第一片中央處理器(今天五章,先發兩章)第216章 關高振東的“禁閉”(3k)第276章 十二機部和國科院第315章 不建議貿然用,但不是不能用第58章 小夥子,順便出本書吧第368章 考試 《手冊》第665章 新需求的出現第700章 我嘞個黃水戰列艦啊第298章 特殊的PTSD:鑄劍!爲犁!第271章 跟着我再搞一個晶體?第764章 各方進度第288章 勞動節禮物?第13章 不能讓新人獨自承擔責任第266章 空氣舵 陀螺舵與燃氣舵第29章 瓜呢?我那麼大的瓜哪兒去了第3章 熱情肯幹三大爺第631章 PCM第120章 有望,部批開研(4k)第451章 貼錢當官第159章 誰叫你們查他老排長的?(4k)第599章 你啥都不幹也行第565章 未來的天空(本卷結束,今天就這77k了)第153章 砍頭戰鬥部(4k)卷尾結束語(另:今天只有一章)第433章 鼠鼠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