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程想要上前與左尚英說話,躊躇了片刻,就錯過了機會,左尚英已經跨進大門。
門房上前詢問,左尚英躬身道:“我們是來求見謝大娘子的。”
左尚英恭敬的模樣,讓楊程更加詫異,旁邊的楊申卻早就見慣了,並不在意,見哥哥遲遲不動,他開口道:“謝大娘子答應過父親,我們可以留在族中。”
楊明經將知曉的一切都告訴謝玉琰,謝玉琰答應讓他們一家留在祖宅。
至於二老太太、二老太爺和楊明山一家,是不可能從大牢裡出來了。
楊程不想向一個來歷不明的婦人屈服,他甚至曾下決定只要不救出父親,就不再跨進族中大門。
可大牢裡父親再三叮囑的話一直縈繞在耳邊。父親只說他們是罪有應得,等着朝廷判罰就是,告誡他莫要惹出是非,好好拜見謝大娘子,留在族中照應弟弟,若是能在族中尋到活計是再好不過。
家裡出了這種事,他是不可能參加科舉了,既然這條路堵死,就只能想想日後該如何度日。
“哥,”楊申滿臉都是擔憂,“你就聽父親的吧,我們去拜見大娘子,然後回家安穩幾日,再做計較。”
楊程的手緊緊攥着,半晌纔回過神,他走的時候,父親是族長又幫方坊正管着永安坊,家中富足,正是欣欣向榮的模樣,他若是考上科舉,就是錦上添花。
可現在,一切都沒了。
楊程擡腳向院子裡走去,門房看到了他們二人,只是道:“三郎、七郎回來了。”再沒有了別的話。
從前楊程每次回來,耳邊都是族人的誇讚聲。
不過,族人的奚落聲他也沒有聽到,大家都忙着四處奔走,似是沒有過多精神放在他們兄弟身上。
他們徹底被忽視了。
沒有人理睬,沒有人給他機會說話,好似這樁事早已過去。
“哥。”楊申再次去拽他。
楊程忽然發現弟弟的手都開始顫抖,他正猶豫着,就看到一個人被圍着從賬房出來。
那個女子面容看起來陌生得很,她身邊的管事媽媽正是母親身邊的於氏。楊程心裡一沉,知曉這女子是誰了。
似是對方視線短暫地掃了他一眼就挪開。
正是這沒有任何情緒的一瞥,讓楊程登時感覺到胸口登時一涼,之前想要做的事,現在全都去得乾乾淨淨。
謝大娘子根本沒將他們放在眼裡。
他們之間差距太大,沒有半點可能撼動眼前的局面。
楊程垂着頭,木然地跟着楊申回到他們的院子。
“家中被衙署抄檢過。”
楊程看着空蕩蕩的屋子:“怎麼全都拿走了?”
“不全是衙署拿走的,”楊申道,“祖母爲了對付謝大娘子,與別人借了銀錢,還有祖父也欠過外面一些賬目,債主找上門來,我們不得不用那些東西相抵。”
“這還是好的,許多人想要渾水摸魚,多虧族人將他們打了回去。”
楊申搬來一隻箱籠,裡面還有一些銅錢:“不然這些也都不剩了。”
直到那一刻,楊申才明白爲何父親定要讓他們留在祖宅,至少族人不會眼睜睜看着他們被欺負。
“謝大娘子沒有攔着族人幫我們?”楊程道。
楊申搖頭:“大娘子……其實爲人公正。”如果換了祖母和母親,必然要落井下石,但是謝大娘子沒有這樣做。
楊程深吸一口氣,忽然笑一聲:“她是……懶得插手這些。”
楊申不知曉哥哥說的是對是錯,低下頭不敢說話。
楊程放下揹着的書箱,從中取出一隻被衣服層層包裹的瓷器,那是隻白地剔花仙鶴祝壽瓶。
這是楊程知曉謝大娘子燒新窯之後,特意買來的,就是想要以此來質疑謝氏,那剔花的技藝並非謝氏所創,早在幾年前就有這樣的瓷器流傳。
可現在他改變了主意。
心中意氣全都泄光了,楊程看向弟弟:“晚些時候,你將這個帶給謝大娘子吧,就說我在淄州偶得此物。”
早在法會之前,楊家瓷窯燒製出新瓷的消息就傳出來。旁支族人楊明立匆忙去找楊程,透露了這些消息。
楊明立憤恨謝大娘子,因爲他爹楊宗道就是被她所害,楊宗道不但被坑了銀錢,他們一家還被逐出了族中,楊宗道就在這樣的情形下一病不起,年後就過世了。
無錯版本在69書吧讀!6=9+書_吧首發本小說。
楊明立要與楊程聯起手來對付謝大娘子。當時楊程也被仇恨籠罩,一心想要找謝大娘子麻煩,想起自己曾在淄州同窗家中,見過謝大娘子燒製的剔花瓷器,這才又趕去了淄州,花大價錢將瓷器買到手。
楊申有些驚訝:“這不是大娘子的新瓷嗎?”
楊程搖頭:“不是,可能……只是巧合吧!”他只管將東西送去,能不能有用都看謝大娘子的。
楊申應聲。
楊程起身梳洗一番去歇着,他得到消息,悶頭趕路,中間不惜花費重金換了好幾匹馬,又是擔憂又是疲憊地過了這些日子,早就身心俱疲。
不過躺在牀上,他又想起昔日情形,家中富足,父慈子孝,到處都是歡聲笑語,登時心裡一陣難過,又睡不着了,隱約聽到楊申走出去的聲音,他去屋子裡看,果然那祝壽瓶不見了。
楊申肯定是趕着去獻給謝大娘子。
族人對謝氏有敬服,有忌憚,有尊崇,可見謝大娘子牢牢掌控了楊氏一族。
……
三房。
謝玉琰將左尚英和周大郎請進屋子裡說話。
左尚英打開手中的木匣,拿出了最近他整理出來的畫稿。
這不是尋常的畫作,而是一幅幅完整的畫題,譬如放牧圖、童子蹴鞠、百子嬉春,這些東西都被百姓熟知。
當然也有一些堯王訪舜的典故。
左尚英道:“還有些民諺俚曲,規勸箴言,這些都是藩人喜歡的東西,他們來大梁都會買這類的書籍。”
謝玉琰以爲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將礠州窯的風格逐漸完善,以她一人之力,不可能一下子跨越十幾年的時間,卻沒想到這麼快就有人幫她走了一大步。
這瓷器用石炭燒製,本錢低廉,主要是賣給坊間百姓,瓷器上的圖案不必太過高雅,反而有種煙火氣更好,左尚英抓住了根本,還爲賣去榷場做了些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