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風起微瀾

上面的命令佈置的雖然好,但要做到分寸二字,卻是很難,這等恰好好處的尺度,也就是積年的老差役才能把握到其中三味。

黃平雖然是錦衣衛出身,卻不是那種坐衙門吃孝敬的差事,也是整天在外面東奔西跑,不知道這些辦事的細微處,至於山東鹽幫其他的人員,還有張江的新兵,那都是在江湖上和軍中待久了的爺們。

這些人去打打殺殺那是一把好手,但要是做什麼細緻的勾當,實在是難爲他們了。

不過這次上面催促的也是着急,黃平也是顧不得那麼多了,這兩百八十多號人或早或晚的乘坐大車,或者是騎馬,也有步行的,裝作互不相識的行商,一起聚到了這孔府二世子的莊園邊上。

濟寧州、滋陽城、曲阜這三地差不多是山東最繁華富庶的三個地方,這三地差不多在一條直線上,一到臘月,官道上可是熱鬧的很,許多精細貨物都是販運到這裡的,濟寧州的富豪,滋陽城的勳貴藩王、還有曲阜的孔府。

這樣熱鬧的局面,固然是讓黃平這些人容易潛伏,不過來來往往的人太多,也要提防自己的行蹤被別人看到,結果行動是越發的小心翼翼。

一入夜,這批人才慢慢的彙集起來,到了莊園的門口,孔府在此處的莊園,主要是用作田產收入,並不是家人居住的地方,所以防備也是簡單的很,就是在田地中央用圍牆圍了一圈,裡面居住着管事一干人等,到了晚上大門緊閉就是。

根據孔三德派來領路的那位嚮導說。這莊子晚上也就是幾名更夫溜達幾圈,沒什麼警戒的人員。

聽到對方這樣地介紹,黃平心裡也是有數,唯一擔心的也就是那幾十名徐州鹽梟的是不是在戒備了,莊子裡面主要的抵抗力量恐怕也是這些人。

目前唯一麻煩的就是,這名嚮導知道的情況是幾天前的,自從那些鹽梟進去之後,裡面是什麼情況就不知道了。

不過沒關係,膠州營的士兵最不怕的就是戰鬥,莊子一共才兩個門。後門和其他的地方都安排了幾個人值守,一幫人直接把大車上地木梯拿下來,架在了牆頭,幾個人手中拿着兵器慢慢的爬了上去。

事情比他們想的還要簡單。前門後面根本沒有守衛的人,或許孔府地人從來沒有想過有人會對孔府下手,這可是至高無上的地方。

人翻了進去。把前門打開,等到進去十幾個人之後,纔有名更夫發覺這莊園內進強人了,不過他發現的時候,刀已經是架在了他脖子上。

這名更夫一身地酒味。醉醺醺的在門房裡面酣睡,一看見刀架在脖子上。不用黃平他們的逼問,有什麼說什麼。

的確是有六十多個人住在莊子的北面,也就是後門所在,說是府裡面給下撥了銀兩,這六十多個人地吃喝花費全由上面負責。

而且今天和往日不同,二少爺領着幾名下人來了這莊子,親自請那幾十人喝酒,莊子裡面的人都是跟着分潤分潤,酒足飯飽。現在差不多都是在睡覺休息。

孔府二世子到來地消息也就是讓黃平稍微猶豫了一下。就下令動手,知道了對方在什麼地方。人多勢衆還擔心什麼,直接圍過去抓人就是。

這些徐州來的鹽梟所做的抵抗,就是黃平領着人衝進他們居住的宅院時候,有幾個人衣冠不整的拿着刀跑了出來,還沒有來得及舉刀,就被張江的親兵用短矛戳死在哪裡,剩下的人貓在屋中不肯出來。

雙方僵持了一會,黃平也是乾脆利索,直接命令人拿火把準備燒屋子,屋內的這些人在第一把火燒起來的時候,終於是支撐不住了,乖乖地丟下武器到院子裡面投降。

黃平話說地明白,你們販鹽,又是漕船,又是官府的文書,憑着你們幾十個人肯定是做不了這樣地事情。

販運私鹽本就是大罪,你們又在碼頭上殺人了,明白話交待給你們,活命是不可能了,但乖乖的交待,可以給你們一個痛快。

這些鹽梟被人從酣睡中揪了出來,原本以爲自己有孔府庇護,不管怎麼說都是安全的,誰想到對方趁夜明火執仗的殺進們來了,心中的最後一絲憑依也是崩塌,只得是垂頭喪氣的全部交待。

所交待的內容倒是讓黃平等人大吃了一驚,這些大着膽子販賣私鹽的,居然是徐州衛所的軍兵。

徐州是天下樞紐,朝廷素來在哪裡駐紮着大軍,不過天下間軍兵都是爲欠餉所苦,這徐州軍也是如此,不過兩淮素來有鹽商在,鹽商是富甲天下,但有些時候,也需要有人去爲他們做一些手上沾血的活。::::

在徐州這些朝廷官兵自然是最佳的選擇,這樣活的倒也很滋潤,不過這幾年卻一直是流年不順,先是在海州一帶,被海盜打的大敗虧輸,然後莫名其妙的,山東兵馬開始進駐兩淮,鹽商們也都是現實,馬上那些孝敬常例都是給了這山東兵馬。

儘管其中有幾次的反覆,比如說,徐州的官兵故意鬆懈駐防,讓鹽商們花錢僱傭的馬賊們通過他們的防區,去淮北伏擊山東軍,結局當然是失敗了。

隨着湖廣和河南的局勢愈發的窘迫,徐州軍也不斷的抽調兵馬,去鳳陽府和安慶、廬州的邊境駐防,在徐州的這些人都是些不被看重的次等或者是三等的兵馬,留在徐州,日子可不好過。

但揚州府的方家,特別是方家老大方應忠,和這些徐州的官兵一直是有往來,差不多是一個半月之前,方應忠找上了留駐在徐州城的那支軍隊。說是要合夥做買賣,方應忠出鹽,徐州軍出人,合力朝着山東販鹽。

這纔是有了今天的這些事情,私鹽販賣對徐州軍來說,也是要慎重地,所以帶隊這人居然是個千戶,這才知道的比較多。

看到再也問不出什麼,直接就是帶出去砍頭,這些士兵談不上什麼硬氣。求饒哭喊是免不了的。

這莊園裡面也有幾百戶人家,青壯也有近千,不過卻沒有一個敢動的,黃平的手下在事成之後。騎着馬耀武揚威的在莊子裡面奔走吶喊:

“綠林道上尋仇,閒人莫要出頭,不然洗了你們這個莊子……”

聽到這話的孔府莊丁。果然沒有一個出頭的,都是老老實實的呆在屋中,大家心裡有數,這肯定爲那些外地人來的。

至於孔府地二公子,則是被幾名親隨的下人一起帶着藏到了地窖裡面。戰戰兢兢的不敢出來。

孔府的莊園都是好地,都是交通便利地地方。出門不遠就是官道,現在是深夜,官道上沒什麼人。

在黃平的命令之下,這些哭叫求饒的徐州鹽梟們,都是被按在哪裡,乾脆利索地砍掉了腦袋。

黃平對上面命令的理解,殺掉鹽梟,儘量不要驚動孔府,那就不要在對方的莊園裡面殺人。出來砍腦袋就是。而且自己沒有殺掉孔府任何一個人。應該算是圓滿的完成了上面的交待。

六十幾具屍體就這麼被放在官道邊,有人從大車上取下來一袋子鹽。隨意地灑在這些人的屍體上,然後一幫人揚長而去。

直到第二天中午,孔府地這位二公子纔敢從地窖裡面爬出來,莊子裡面倒沒什麼慌亂的,反正死的不是自家人,這些外地人在莊子裡面帶着,一個個油頭滑腦的模樣,連自家的女眷不放心出門,死了更好,說明肯定不是什麼好人。

這位孔嗣德養尊處優,真是沒見過這樣的局面,從地窖裡面爬出來的時候,渾身都在顫抖,儘管穿着的是狐裘皮袍,又是天空晴朗,可還是感覺到一陣陣寒意,他發現自己所憑依的孔府榮華和孔家千年傳承地榮華富貴,原本以爲這是堅固無比地鎧甲,卻沒有想到居然這樣的不值一提。

外面地官道上就那麼放着幾十具屍體,這裡又是交通要道,來往方便的很,肯定會有人去報官,在停放屍體的邊上,唯一的成規模的民居就是這個孔府的莊子,想必會有人要來問問。

對於莊頭來說,眼下這莊園之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孔府二公子孔嗣德,這莊園的莊頭自然要過來詢問者孔嗣德的判斷。

已經是被嚇破膽的孔嗣德哪裡還會有什麼決斷,只能是被幾名親隨帶着一起去外面觀看,因爲這幾天碼頭上的兇徒事件,上面給濟寧州衙門很大的壓力,知州同樣是把下面的衙役趕的團團轉。

聽見在這邊出出事,立刻是以濟寧州衙門難得的高效率趕了過來,而且派出的還是騎馬的捕快。

山東承平也有快十年,所以這官道上的閒人特別的多,等捕快來了之後,裡三層外三層的都圍在哪裡看熱鬧,一邊是嘖嘖的說誰下手這麼殘忍,一邊是興致勃勃的在這裡看着。

孔嗣德在親隨的陪伴下,也是在人羣中觀看,那些捕快下馬之後就開始驅散人羣,不過,看見孔嗣德衣着華貴,身邊又有親隨陪伴,知道他的身份顯貴,所以也就由得他在那裡觀看了。||

在地上的那些屍體,昨天還在和自己排着胸脯吹噓,說是這一次不過是不小心被膠州營抓到,下次肯定不會犯同樣的錯誤。孔嗣德記得當時還跟對方碰了一杯酒,自己雖然是長房的次子,但他的哥哥襲爵之後,其他的人得到的實惠並不是太大,充其量也就是有個莊子讓自己溫飽無憂。

想要過的更好些,或者是在孔府之中有什麼好位置,還需要做些事情出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孔府的爵位可不光是個衍聖公,曲阜知縣,還有些有權勢的實缺職位。除卻自己的能力證明之外,也要花錢來運動。

孔府地子弟出去做官意思不大,而孔府的一些肥缺都是被衍聖公的兄弟們把持着,孔嗣德做的不錯,最起碼第一次販運私鹽的利潤,讓他得到了文如商行的主事權力,還以爲接下來的生活是節節高。

卻沒想到那些人躲進自己的莊子裡,晚上還是被強人衝進去把人都揪出來,就那麼堂而皇之的殺死在莊子邊上。

孔嗣德一股寒意遍佈四肢百骸,自從地窖出來之後就抑制不住顫抖。看着眼前這些屍體,更是感覺到渾身無力。

天氣寒冷,屍體倒也沒有腐壞,身上或多或少都是被撒着一些白色粉末。那些濟寧州的衙役們圍着屍體轉了幾圈,這些衙役可都是積年地老差役,對這些兇殺之事見多識廣。一看這些屍體的傷口,就差不多明白怎麼回事了。

他們說話也沒有什麼避諱的,卻沒有想到全被身邊的孔嗣德聽到清楚。

“看着茬口,應該是當兵下刀砍得,嗯。你看看這捆綁,可不是江湖地手段。老五,你快點,剛纔咱們幾個可是抽籤的。”

一名差役彎腰強忍着噁心,伸出手指在那裡白色的晶體上沾了下,放在嘴裡舔了舔,立刻是呸呸猛吐幾口,衝着邊上地人吆喝道:

“是鹽!!”

在哪裡盯着的十幾名衙役都是變了臉色,二話不說轉頭就走,孔嗣德的身邊的一名親隨連忙的跟上。拽住一名衙役。那名衙役剛要開口喝罵,那親隨笑着把一塊碎銀子塞進差役地手中。低聲的問道:

“請問這位差爺,剛纔有人看見是鹽,各位差爺,怎麼不說一句話就走呢!”

那差役掂了掂手中地碎銀子,這次是湊過去小聲的說道:

“砍頭撒鹽,這是李大帥懲戒的手段,有時候荒山野地或者是不方便明正典刑的,鹽販子鹽梟直接是砍了腦袋,身上撒上鹽,兄弟,這件事情還是少摻和爲妙!!”

聽到這個消息的衍聖公的二兒子孔嗣德,他的第一個反應不是恐懼,而是不能抑制的憤怒,他山東總兵李孟不過是一介武夫,居然敢這樣對聖人後裔。千年傳承、聖上冊封的國公這般地行事。

這人眼中到底還有沒有什麼王法,還有沒有把孔家放在眼中,從李孟地勢力伸到濟南和兗州之後,對孔府一直是保持一定的距離,儘可能地保持尊重。這種態度,讓孔府裡面這些只知道在一方小天地之中安享富貴的世家子們以爲李孟是懼怕他們家,這些人從生下來就被套上了聖人後裔的光環,註定一輩子富貴,而且比起其他的勳貴,他們還不受到改朝換代的影響。

孔家的這些子弟,很多都是在這種毫無風險的,安享富貴的環境中生老病死,十幾代,幾十代這麼傳下來,見識都是極爲的淺薄,他們和孔三德那種在外打拼見多識廣的人完全不同。

被孔府剝奪了文如商行主事人地位的孔三德,真是有些心灰意冷,索性是把全家搬到濟寧靠着運河邊上的別業中居住。

這次孔府做決定的時候,沒有這位旁支的大胖子來說三道四了,孔府上下聽到孔嗣德的陳述之後,從衍聖公到族中幾個主事的長輩,都是憤怒異常,決意要給目無聖賢體統的魯莽武夫一個教訓。

儘管孔府震怒,可細想一想,想給李孟這武夫教訓的手段還真是很少,總不可能動員孔府的家丁青壯,去找鎮東將軍李孟的膠州營去打上一架,那可就是把脖子送到別人的刀下去挨宰了。

有明一代,朝中的重臣,以把女兒嫁入孔府爲榮,或者是娶孔府的女兒,畢竟這是全天下最太平長久的所在。

依靠這不斷的聯姻結親,孔府雖然是安心在曲阜享受富貴,但在朝中也是有他的關係網和影響力。

最近向孔府提出聯姻要求的是兵部尚書陳新甲,兵部尚書,正是替天子統管天下的大臣,豈不是正好對付這山東總兵李孟的。

衍聖公當即是修書一封,給這兵部尚書陳新甲。同時答允了這樁陳新甲的提親,反正自己兒子不少,娶陳新甲的女兒也無所謂。

徐州地那些鹽梟,實際上和孔府並沒有太多的利益關係,或者說根本沒有關係,這些人被砍頭,孔府除卻他們的二公子受到些驚嚇,那個莊子的大門被破損幾處之外,並沒有什麼損失。

但孔府中人之所以這麼憤怒,要動用朝廷的關係來動一動山東總兵李孟。實際上就是看中了這私鹽販賣的利潤。

財帛動人心,讓人忘乎所以看不清形勢的也是錢財和利益,這一次販運私鹽,僅僅是在滋陽城和曲阜城一帶販賣。還有給自家用,這就已經是一筆大財,如果能在整個兗州府販賣的話。那又該有多少錢入賬。

這錢來的太容易也太快,比起兼併土地佈置規劃,使用佃農耕種,要簡單很多,從前沒有接觸這個私鹽販賣。孔府上下還不覺得如何,接觸了這個大利之後。儘管纔有一次,卻實在是捨不得放手。

李孟對孔府一直是優渥寬容,這種懶得理會,給自己少些麻煩的態度,卻被孔府認爲是武夫對孔府地畏懼和忌憚,大明文貴武賤已經持續了幾百年,孔府身爲士林文人之宗,自然更是瞧不起武將。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後,推崇儒士。講得是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結果在建文帝的時候,黃子澄和齊泰一干純儒把持朝政。結果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天下的藩王手握兵權卻沒有一個出兵勤王。

再以後一直到如今的崇禎年間,儒士文臣一直是在朝中穩穩地壓過了武將和宦官,大明一代代皇帝,從皇帝治天下,到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眼下的局面差不多是士大夫治天下了。

如何把握對文人士林的態度和分寸,對李孟來說還真是個考驗,最起碼在對待曲阜地態度上,他的優渥和寬容就被當成了敬畏。在這利益的爭奪上,孔府被本不屬於自己的利益晃花了眼睛,開始進行愚蠢的挑釁。

不過這件事情上,孔府自己也不能大張旗鼓去發動輿論和李孟鬥爭,聖賢地傳承去販運私鹽,這簡直是個笑話。

但有些事情在官場上是心照不宣的秘密,既然是答應了兵部尚書陳新甲地聯姻,那這位兵部尚書自然也會去做些事情。

話說回來,若是李孟在山東的名聲,如同河南的左良玉或者是陝西的賀人龍一般,想必不管是孔府,還是兵部尚書陳新甲都不會對李孟做什麼,但現在李孟在天下間的名望是“平庸守成之輩,尚算溫良謙恭,不曉官場常事”。就是說很少辦什麼錯事,對朝廷還算是恭敬聽話,可卻對官場上的一些規矩很是懵懂。

更有意思的是,現在李孟出身卑賤,是販鹽起家的軍戶,這身份當然是讓人瞧不起,他目前的陣營還是個失勢地閹黨,眼下是文臣專權,東林爲先,被太監提拔起來地武將肯定是被天下人瞧不起的。偏偏他依仗地這個太監還是個失勢的太監,被目前最有勢力的司禮監大太監和南京鎮守太監所敵視。

幾項疊加起來,李孟在大明的權勢階層之中的印象可想而知,劉澤清不過是先衝進登州城,就有個左都督、曹州總兵的官銜,李孟一項項的大功,要是正常升賞的話,如今也應該封爵了。

儘管和李孟打過交道的人,還有那些見識過李孟兵威的人,都是知道對方的厲害,不敢有所觸犯,但大多數的高官們,普遍是認爲李孟在山東根本長遠不了,這等既不是出身將門,又沒有什麼高門重臣提攜的微末之輩,不會有什麼長遠。

偏偏李孟自起家開始,就沒有怎麼離開山東,一直是專心經營這一方的小天地,和中樞的大臣們根本沒有打過什麼交道,朝中大臣們對他了解不過是在奏摺和各部的文報中看到,根本沒有什麼稀奇之處。

至於這孔府,屬於身在廬山中,看不清楚周圍,把別人的寬容看作是敬畏的糊塗蛋,世上從來不缺這樣糊塗的人。

臘月間。派人把信送到了京師,那邊也都是忙着這個臘月過年,估計就算是有什麼舉動也要等年後進行了。

山東看着又是恢復到暫時的安寧之中,但在南直隸卻有了一件大事,之所以是大事,是因爲南京上下所有官員都和這件大事有所關聯。

揚州望族方氏,狀告徐州衛所軍兵販賣私鹽,觸犯朝廷鹽政大法……

地確是大事啊,揚州望族方家那是世世代代承辦官鹽銷售的揚州豪商,號稱“淮鹽十。方家五”的大老闆。

南京城內凡是能管事的文武官員,誰沒收過方家的常例孝敬,還有些寒門起家的官員,若沒有方家前期的資助。後期的貼補,又怎麼會有今天。

所謂拿人的手短,方家有這份人情丟在這邊。又有不少的親朋故舊在朝中以及地方上爲官,所謂官商巨家,這樣地大族,在南直隸說話也是極有份量的,方家來告狀。那大家都不得不重視。

何況他所告的案子,實在是太過驚世駭俗。徐州衛所軍兵販賣私鹽,衛所軍兵做這樣的事情,並不稀奇,大明官兵別說是販私鹽,做盜匪地都是大有人在,但這些東西很少有被人拿到檯面上來講。

但這次被人拿到檯面上來說了,而且還是方家來告狀,那就由不得不重視了,按說鹽政相關。應該去在海州的鹽政司告狀。可方家所告的是徐州地官兵,鹽政司根本無權管轄。所以事情也就推到南京來了。

民告官,有理也定罪三分,但揚州方家這麼一告,大家都自動把這件事情忽視過去了。

徐州的官兵在經過海州城對海盜的失敗,在南直隸追剿流民的挫折之後,已經是灰頭土臉,加上山東兵馬進駐兩淮之後,徐州南北都有山東的兵馬駐守,徐州這些兵馬用處也並不是那麼大了。

河南、湖廣一帶地情勢緊急,以及徐州駐軍的不那麼重要,讓南京兵部尚書、南京鎮守太監和南京守備三人開始朝着危急地地方調撥徐州的兵馬,現在留在徐州城以及周圍駐防的只是一個殘破的衛----碭山衛。

這個衛在海州和楊四那夥海盜作戰的時候,遭受的損失最大,因爲南直隸江北的兵力一直是頗爲緊張,所以沒有得到補充,調兵的時候,諸位大佬們也不願意動這個不太有戰鬥力的衛。

徐州僅剩下這一支兵馬,不到兩千人地隊伍,行事卻有些無法無天起來,徐州地州縣衙門,上報這碭山衛擾民的官方文報可是如同雪片一般,不過按照大明地老規矩,都是壓下來不予理會。

方家這次的告狀,真可以說是人證和物證齊全,看這些證據,那真是鐵證如山,想抵賴都抵賴不了。

每年每月都是常例的銀錢孝敬可不是白花的,地方官府報上來,南京的官員都是推諉不理,但方家報上來,大家馬上是慎重起來,要合議給個答覆。

南京城內的兵部官員也有私下裡去問方家,說是這件事就這麼算了,那碭山衛就算是拼命販賣私鹽,也趕不上你方家進賬的毫毛,何必去計較什麼呢?

誰想到方家這次卻咬緊了牙不鬆口,說是要是這南直隸的軍兵都賣起私鹽來,我們方家還有什麼活路嗎,必須要抓這個典型治罪,給別人一個顏色看看。

私下去問的那個官員也是拿過方家好處的,而且還是那種拿的不少關係親密的,聽恩主這邊把話說的這麼斬釘截鐵,也就不好繼續勸告了。

但南京官員的合議也拿不出什麼章程來,南京鎮守太監盧九德是在湖廣和鳳陽那邊呆過的,知道鳳陽、安慶一帶的兵馬不能擅動,同樣的,南京的兵馬也不能放出去,算計下來,南直隸周圍已經是無兵可用了。

那不足兩千的碭山衛士卒在徐州,琢磨半天居然沒有奈何,派個文官過去督辦這件事情大家是不敢想的,眼下這些大頭兵,逼得急了可就要譁變的,到最後朝廷對譁變的軍兵無可奈何,還要追究這督辦的文官罪過。

官場上的訣竅就是誰也不願意發表意見,免得承擔責任,那邊方家催促的緊,這邊大家又都在僵持着,局面一時間尷尬……

這時候,仗義執言的南京兵部侍郎吳嘉衛又是站了出來……

第257章 盡人事 小戰第139章 過晚年第414章 國之大患 誰是第237章 談定第422章 一試便知 神秘厚禮第59章 青鹽第157章 蹊蹺第285章 兵事生財 處處不平第491章 牆內外第271章 放與收第9章 驚變遭難第189章 孫家三子 上門第419章 齊王第434章 大火併 又得子第85章 騎馬鹽丁第491章 牆內外第100章 膠州守備第35章 楞馬罡第174章 斧槍第40章 貨棧掌櫃第36章 年貨第335章 陳新甲的仗義直言第47章 自首第121章 遠方來客第259章 膠州營 向前第45章 震懾第55章 大隊長第68章 立木第38章 城門所見第36章 年貨第452章 開封 楊承祖第283章 草木皆兵 破竹不成第508章 理所當然的大勝第383章 夜行 霧散第505章 穩如泰山 戰場轉折第196章 孫和鬥第167章 私聊第244章 算計第63章 炒作第266章 紅利 萊黨 忽視 軍議第241章 堅持第200章 出不去門第376章 似忠 炫武 有客北來第518章 金帳殺番僧第378章 商事 入關第151章 記憶的歷史 印證第208章 砍了第69章 酒樓所聞第444章 大車和馬匪第397章 大戰開場第138章 不值得一提第420章 推脫 驚懼 躲避第180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第274章 礦監丁旭第209章 收尾第349章 好大一盤棋 十之八九第158章 鈔庫街第61章 相逢第116章 不通生意第134章 五萬兩第495章 大潰敗第42章 跌宕起伏第500章 順 明 魯第107章 後面多了一個人第523章 遇陛下 此生無憾第395章 李將軍到第515章 回程 徐州宴 臨清亂第163章 要魚死網破第229章 屯田和垂簾第154章 有賊南山第118章 三清觀第99章 老兵 相問第55章 大隊長第96章 拼吧第476章 殺牲前行 芒刺在身第11章 進膠州城第307章 火器之利 伯仲之間第79章 謙卑的同知第374章 盲點 招安 汝州陷落第5章 疑似二郎神附體第272章 楊四第461章 漢城城下 以攻爲守第77章 有客第57章 鳥銃第118章 三清觀第412章 無功 定罪 送人頭第236章 探第360章 死圍 救不救第170章 徐總管第87章 迴歸 京師第485章 南拒明軍 北攻順援第357章 再戰第135章 不負君心第209章 收尾第358章 大意 近身肉搏第279章 足餉爲何 後繼有人第153章 南京 南京第305章 軍依水動 有旨不尊第249章 這裡和那裡第239章 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