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紅利 萊黨 忽視 軍議

大明地俸祿向來以微薄著稱,當然。身在高位的官員也有他們自己來錢的門路,皇帝也是知道這一點,對下面官員地手段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罰俸多長時間象徵意義更**小說 *www.*class12/大於實際意義,

不過所謂文人風骨。大家都是在乎臉面地。罰俸等於是當面抽臉,是極爲不光彩地事情。如果一個在四品以下地文官被處以罰俸的刑罰。那麼今後若是有升遷任免。上面都會把罰俸這件事拿出來談談,作爲評定地依據。

山東巡撫顏繼祖那是吏部都給事中的出身,也是天下士林中數得着地大人物。這處罰當真是把他地聲望全部毀掉了。就算是心中不當回事。也要閉門幾日。表示自己地慚愧和傷心。

但在德州城卻完全的不一樣。三月初,朝廷的旨意下來,山東巡撫顏繼祖和監軍太監劉元斌恭恭敬敬。誠隍誠恐的送走了緹騎和欽差,等欽差一離開德州城,欣喜若狂的顏繼祖家人買來了鞭炮在城中大鳴大放。熱鬧無比。太監劉元斌則是在城內城外開了兩個粥棚,名義上是德州知州出面撫卹災民。可聽太監地親信人說,這是劉元斌前幾日在某處道觀求告,許下了若干的大願。此時要來還願。自己掏腰包辦的粥棚。

扣俸祿就扣俸祿。反正兩個人也不在乎這點錢。此時。已經有一批官員的懲處命令開始下達。薊遼的監軍太監。分守監軍。北直隸的各位巡撫,還有領軍的總兵參將,這些文武兩方地最頂尖官員紛紛被剝奪官位,處以死刑。

相比這些連腦袋都丟了的。兩人僅僅短少些微薄的錢財,還是原封不動地官職,這兩相比較,怎麼不會欣喜若狂。

這一切都是李孟帶給他們的,李孟斬首韃虜近千,這個功勞完全據爲己有。不給巡撫和監軍幫襯。但李參將,目前應該說是李總兵如此的替同事考量。纔有瞭如今這個皆大歡喜地局面。

而且關於膠州營地軍隊調動,從頭到尾。巡撫顏繼祖和監軍劉元斌沒有在這場勝利裡面發表過任何有益的意見。甚至還有些求救、調遣地公文都是會有敗戰的責任,但李孟從來沒有把這些公之於衆。

李孟手中有致他們於死地地證據,可卻讓他們獲得了褒獎,保住了官位和職司。這代表着什麼,今後巡撫和監軍在李孟的面前根本就無法擡頭了。至於說是布政使之類的高官,本就是比李孟低上一頭。談不上什麼管轄。

事實上,在朝廷發下旨意的第二天晚上,巡撫顏繼祖和監軍太監劉元斌就藉着商議要事的理由把總兵李孟請到了私宅之中,鄭重地表示了感謝。

新任地山東總兵李孟對巡撫和監軍太監雖然是笑臉相待。可實際上心中卻頗爲的鄙視這兩人心想若不是爲了這個總兵的職銜。爲了今後在山東行事方便才彼此的幫襯一下,你顏繼祖不是在奏摺中提出來“攮外必先安內”嗎,而今差點要你命地可就是這個“外”了,也不知道你想想自己當初提地那個奏摺會不會臉紅。

在李孟沒有穿越地時空。山東巡撫顏繼祖因爲濟南失陷,親藩被清軍擄走,在兵部尚書內閣學士楊嗣昌的功過賞罰之中,被定下了死罪。由錦衣衛押赴京師斬首。雖然也曾抗辯自己據守德州是兵部尚書楊嗣昌的命令。但沒有絲毫地作用,只得是憤恨被殺。

對於這個時空來講。這件事壓根沒有發生過。李孟也沒有對這段歷史瞭解地這麼詳細。壓根不覺得自己對顏繼祖有什麼恩情心中只剩下譏刺而已。

三月下旬的時候,薊遼一帶地軍情文告傳到山東,入塞的清軍驅趕着大批地人口牲畜朝着關外而去,沒有回來的跡象,北直隸和山東的文武官員總算是鬆了一口氣心想天下總算是要太平一段時間了。

李孟並沒有返回膠州城。而是率領大軍遷往了附近地濟南城。被清軍擄掠了大批人口地濟南城眼下就是個空城。城內僅有幾千人留駐,多爾袞因爲那名貝子的失敗,推斷出在南方有大批的明軍北上,所以顧不得在濟南城中進行臨走前地放火和屠殺。僅僅是驅趕着人急忙離開。

濟南城當日被打下來,完全是因爲城內地守軍沒有多少力量。清軍既沒有圍困。也沒有用重武器攻城,整個城池還是頗爲地完備,沒有遭遇破壞。

甚至城內地那些平民房屋,官員府邸。還有親藩地殿宇都是保存地頗爲完好。除卻金銀財物被搶掠一空之外。有很多房間甚至可以直接住人進去。

在總兵地任命下來地那天,李孟就開始調派人員進城清查駐守。安排大批地民夫勞力把城內各處地屍體和廢墟進行搬遷和清理。同時開始丈量濟南城外的田地,城內外的各種產業。

清軍一走,頗有不少想要渾水摸魚的角色。想在這空城之中賺些便宜,也有些地痞無賴。潰散的官軍。想在城內僅剩地那些老弱身上撈取油水。作威作福。不過膠州營地兵馬來到之後,依舊是老辦法

差不多一面城牆上的垛口都被掛滿了人頭。城外有幾堆大火一直沒有熄滅。所有犯案地人,連保全屍首都不可能。

濟南知府死難。新任的知府還沒有到任。過來維持局面的官員知情知趣的在巡撫大人的暗示下,在總兵大人的指示下,把濟南府到德州之間近百萬畝的無主土:吶辦理了轉讓的手續。新任山東總兵李孟絕不做那等佔便宜地沒品之事,堅決要付錢。並且大義凜然地說道,這銀子應該用來撫卹那些跟韃虜死戰犧牲的軍將們地家屬。

膠州營在濟南府新建的屯田田莊花費銀兩三千五百兩,摺合每畝土地不到一文錢。而且這三千五百兩也用作撫卹膠州營戰死士兵的花費。

崇禎即位以來,年年都有大災,這崇禎十二年也不例外。三月上旬地時候,屯田田莊之外地農戶和田莊就開始因爲大旱大幅度的絕收。連年地災難已經開始影響到了中等地主。這些地主地貯存在災年之中逐漸地消耗殆盡,然後破產,土地被更大的地主買走。變成流民。被李孟的屯田田莊收容。

也有些有遠見地,和私鹽生意有些聯繫地,這些人多年以來倒是養成了這樣的思維方式,凡是膠州營做地,一定沒有錯誤,跟着幹或者聽從只會感。一定是有利可圖。

膠州營在各處屯田以來,這些地主們主動的要求和屯田田莊合作,自己只把握住土地地所有權。自己用於耕田的人力和畜力都是交付給屯田田莊調配,田地裡出產地分成。甚至可以少要幾成。

在這樣地災年,少要幾成卻仍然保有出產,這已經是天大地幸運事了。屯田田莊佔地極大。人員衆多。有巨大地勞力可供使用,水利灌溉的開發都比那些獨門獨戶地地主們要強出太多。

這些地主實實在在地在膠州營地屯田之政中得到了好處。但是。他們和膠州營系統地依附關係卻越發的嚴密起來。這些地主在膠州營的體系之中被稱爲“屯田合作戶”,運作這些人地土地,膠州營賺取的很少,在某些地區甚至是完全不賺。

這件事情,膠州同知周揚卻有自己的看法,在和孫和鬥商討過後。給了李孟他們的意見。李孟看過之後,也是欣然的接納

整個大明文武士人,大小官員都是出身於地主這個階層,所謂地出身貧寒之人是極少數。只有有地地階層。纔有相對不錯的生活環境,在這樣地生活環境之下。纔有心思和主動性去學習各種知識。

換句話說,所謂統治階級的基礎和後備隊都是在這個階層之中產生,但現今地局面,武將都是世代軍戶或者勳貴子弟把持。而文官大部分要出自東林士人,做官出仕地路子已經是非常地狹窄。就好比周揚考中舉人之後並沒有想着進一步地科考,反倒是在膠州閒居,那就是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可能會有什麼上進地機會。而膠州營在初創到現在,一直面臨着人才短缺的局面,雙方正好是存在這互補的關係。所謂的“屯田合作戶”這些地主們膠州營地依附關係越強,他們的子弟就越有爲這個集團效力的可能。

實際上也確實是這麼做了。李孟還是一都司的時候。要求周圍的豪強大族子弟。按照一定地比例出人。自備衣甲錢糧來膠州營中服役。當時真是怨聲載道。地方上還有些小小地衝突。

而今各家各戶不是怕被抽到。而是唯恐抽不到。現下膠州營對這些豪強大族子弟地考覈愈發的嚴格。但是李孟分守四府參將。到現在山東總兵這位置。手中大把都司和守備、千總、把總的官職可以給出去。再往上走就算是遊擊和參將也不是不可能。

有許多地官職。而且明眼人都能看出屯田田莊那規模巨大的護莊隊到底是做什麼地,膠州營在山東僅僅是佈下了幾個點,大的州縣城市還有許多地方沒有人去鎮守。這也就是說。了,李孟手中還有大批的實缺武官官職。

只要是能進入這個體系,就有可能成爲領兵一方地將官。李孟手中萬餘人,十個營,每營一名千總。在這個十千總上面還有幾名方面地軍將。這些二十幾名高級軍官出身都拿不上臺面。

最好地也不過是靈山和鰲山衛所千戶地子侄,地方上那些習武有意從軍地豪強軍戶子弟看到這一點之後,難保沒有這些人都能做到這般地地步。爲何我不能的想法,何況又有那麼多地缺口,又有某豪強子弟當年從人質、輔兵、戰兵、軍將一路做上來地例子在這裡,各個心思都是火熱,(

膠州同知周揚幕僚和鹽政司駐膠州巡檢衙門,這兩個地方則是那些沒有上進機會的文人士子們嚮往之地。在那裡有童生、秀才甚至還有舉人,協助膠州同知周揚處理各處的民政事務,協助巡檢衙門的寧師爺做經濟財政。

窮文富武,很多文人在這歷年的大災之中。連養家餬口地本錢都是煙消雲散。原本除卻餓死和逃荒沒有別地辦法,從前可以教授私塾,但眼下連中小地主都紛紛破產,哪有孩子供你教育。

膠州營卻提供了這幾個去處,膠州同知周揚的幕僚羣,別看頭銜是小小地同知。可管理的事務範圍。甚至還要超過了兩個府管轄地範圍,那鹽政司駐紮膠州巡檢衙門管理地財賦經濟之事。範圍甚至還不止山東一省。

山東士人對這兩處素有戲稱,膠州同知周揚被稱作膠州道。巡檢衙門被稱爲小戶部,可見其規模巨大。這麼大地規模。自然有許多地工作機會。文人士子有這個工作。也就有養家地收入了。

而且這三月下旬。全山東地士人更加地熱切。因爲濟南府、長清縣,齊河縣,章丘縣、濟陽縣。平原縣,禹城縣、臨邑縣,陵縣,還有東昌府地清平縣和高唐州。都是被韃虜擊破,各級官吏大批的死難。需要許多士人地補充。

本有少數給膠州營效力地士子想要跳槽去那裡,看看能不能求得一官半職。但事情到了最後,沒有跳地都是慶幸自己決斷的正確,各個府城州縣八品、九品還有不入流地官員空缺。都由那些在膠州營效力地,被證明有忠心。有一定能力地士人文人擔任。李總兵舉賢不避親。顏巡撫和新任布政使從善如流。這些不得志,甚至前幾個月和幾年前還瀕臨餓死地文人們紛紛搖身一變。成爲正式地官吏。

不過這些士人自然知道自家的權位功名是如何來的,也知道要保住這些東西自己將來要做什麼。所以這些文人士子不管是對膠州營有沒有感激感謝地心情。也都會保持着服從和忠心。

最起碼來說。膠州營地屯田田莊。私鹽生意。靈山商行。以及分守駐軍都是分佈山東各處,地方上和他們有千絲萬縷地關係。要想讓衙門地命令順暢地執行下去。對膠州營保持恭謹和服從的態度,也是必要地

在膠州營換掉了幾名自以爲可以自行其事的小官吏之後。大家地就更明白應該如何做了。

當然。更大的人員還都是在屯田田莊中充當文書帳房。公塾的教習。賺取養家餬口地一份錢糧,(公塾,膠州營屯田田莊對屯田莊丁少見地福利政策之一。凡是屯田戶都可以送自己地孩子識字56書庫起來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由李孟、王海、陳六分別回憶和講述那天戰鬥地經過。從行軍到遇敵。戰鬥中的每一個細節。從頭到尾。都是詳細地和衆人分享,各級軍將所要做地是,如果當時領軍地是他,應該如何做。

批評和自我批評,說起來雖然是老套。在現代。李孟作爲一個士官地時候。對這做法感覺到頗爲的無聊。感覺到那是在走形勢,沒有任何的作用。

但經過生死之後。其餘地人也怕在經歷生死的時候缺乏必要地經驗,膠州營自統帥到基層的骨幹官兵。雖然沒有太高的文化水平。卻各個極爲坦白、極爲誠懇。不計較貴賤尊卑。說出自己的經歷,說出自己的想法

這是四月初地事情,就是在濟南城中進行,那時候空曠的濟南城就好像是個大軍營的模樣,每個人想法結合起來,檢討自己地對錯長短,讓每天都和大家一同議論。一同參與地李孟感覺到受益匪淺。

受益匪淺,這是每個參與地此次軍議的將官想法,彼此之間的思想交流。膠州營這些從普通地軍戶民戶子弟成長起來的將校軍官。儘管也有**。馬玉興這樣的老軍戶軍官傳授作戰地經驗。鄧格拉斯這種僱傭兵傳授作戰的技巧。但歸根到底。膠州營所有軍官都是學習李孟傳授的那些軍事經驗,而李孟地軍事經驗,則大多是來自現代時候在解放軍中從士兵到士官那段時間內學習地的現代知識。和他了解地這個時代的軍事知識的糅合。

不能否認的是,來自信息爆炸時代地現代人在理解和融會貫通不同的知識方面確實是有自己地優勢。但也就僅此而已。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地特色。李孟在現代也不過只是一名基層地解放軍士官。而且還是在和平年代。見識和知識都是有限,所以。他傳授給膠州營軍官的這些。也是有限地。

膠州營的每名軍官帶兵地時候,李孟地傳授是根本,但往往用自己地理解加上了很多地拓展和延伸,這次的交流。就是彼此把這種交流和延伸互相地傳授。互相的學習地過程,儘管每個人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每個人的知識經過交流和討論,每個人都是有很大的進步和提高。

除卻大家議論的時間之外。李孟還有一個做法,那就是深夜請熟讀兵書的讀書人先給自己讀《紀效新書》、《練兵實紀》《孫子兵法》等等專業和理論性地兵書戰策。然後或者是由他照本宣科。或者是結合着膠州營地實際情況。把這些內容講述給參加軍議的軍官們聽。

大家實戰的經驗並不缺少。有了這樣理論性地東西,並且李孟講述地也是相對淺顯易懂。很多並不明確地想法馬上是豁然開朗。

空蕩地濟南城駐紮下一萬多兵馬並不吃力,膠州營的軍官們從四月初到四月末,差不多二十天的時間。都是在濟南城進行這種不斷學習提高。而且若有什麼心得。往往就在城外擺開軍馬演練一番,有實戰驗證。印象更加地深刻

本來李孟還去東昌府和兗州府請來了那些鎮守一縣一州的其他派系地守備、千總之類地人物。想讓這些參加過這個時代傳統戰鬥地軍官們來講講他們如何打地。誰想到人請來了之後卻頗爲地讓人失望。

這些軍官戰戰兢兢自不必說,而且所說的除卻每日行軍紮營還有些講究之外,其餘地都是領着家丁敢戰之士衝上去死戰而已,九邊和湖廣之地或許有通曉軍略地大將帥才,不過這樣的人卻是膠州營請不到地。

參加這次軍議的膠州營軍官們都是如飢似渴的吸收着軍事知識。只有兩個人有些特殊。一是來自東昌府的張承業,南山賊張承業因爲及時護衛東昌知府夫婦,算是有了大功。李孟也欠了他情分。這次軍議本來沒有叫他。可張南山死乞白賴地非要前來,也只得由他,另外一人是鄧洋人鄧格拉斯。一門心思地想要回膠州過太平富貴日子。卻被李孟派親兵押着。必須上課。

這二十幾天之中,李孟直到第三天才反應過來。叫來膠州營系統中親信的文人。把每日地講述和討論,整理成冊。這就是“濟南軍議紀要冊子”。

在濟南的這二十多天,被稱爲是“濟南軍議”。日後膠州營地中高級軍官。是否參加過“濟南軍議”。成爲資格深淺的重要標準……爬^書^網,本章節由";";

第59章 青鹽第445章 戰小疑多 步步麻煩第411章 勝未必喜第4章 扁擔 刺殺第8章 賺錢了第295章 瘋不畏死 暴虎馮河第62章 濟寧 青鹽第423章 平庸之世 見微知着第440章 山西 汾州 平遙第63章 炒作第215章 遲來的道賀者第317章 十八孩兒 讖緯之言第61章 相逢第97章 低烈度戰爭第44章 火線提拔第507章 雖退非敗 以少圍多第178章 回膠州第398章 只能戰 鐵騎兵第529章 買田作進身之階第304章 秘抒胸臆 士人從賊第523章 遇陛下 此生無憾第67章 相助第306章 襄洛罹難 背水紮營第43章 狹路相逢第411章 勝未必喜第270章 各色人等第405章 天下震動 天下噤聲第404章 滅軍殺將 完勝第448章 平靜的前奏第490章 死亡衝鋒第47章 自首第473章 抉擇之時 說打就打第294章 翁婿之誼 一視同仁第365章 尚有不如 內外夾擊第376章 似忠 炫武 有客北來第201章 不解風情 男尊女卑第81章 認親 忠心 巴結第467章 滿洲包圍圈第246章 桀驁 禽獸 公道第36章 年貨第437章 元帥府 開封城第180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第350章 濟寧的悠閒時光第371章 暗誹 士氣高漲第375章 緊追有責 破局始動第7章 正義感第77章 有客第347章 正陽鎮前的戰鬥第283章 草木皆兵 破竹不成第507章 雖退非敗 以少圍多第481章 賊世道 就位第85章 騎馬鹽丁第420章 推脫 驚懼 躲避第66章 惻隱第13章 從容出城第154章 有賊南山第386章 殺紅了眼 仍然是孤軍第64章 收穫 河邊第24章 掃除第66章 惻隱第407章 耀武 鎮怖 判斷 選擇第180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第317章 十八孩兒 讖緯之言第293章 豆萁煮豆 亂世刀兵第202章 初冬下曹州第16章 十七人第65章 潦倒的宦官第197章 陷害 不知世情第7章 正義感第360章 死圍 救不救第403章 喪家犬 膠州營 殺第512章 襄城定策 戰後諸事第511章 帥帳對談第372章 內撫 疑點 洋人第269章 海邊青壯 全家出遊第317章 十八孩兒 讖緯之言第39章 河畔第35章 楞馬罡第360章 死圍 救不救第484章 夜戰 勝亦勞第75章 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憤怒第473章 抉擇之時 說打就打第10章 家中無人第175章 費德勒 蘇安琪第354章 南直隸 潁上 開戰第233章 許多事第505章 穩如泰山 戰場轉折第293章 豆萁煮豆 亂世刀兵第34章 漲價及插曲第326章 騎兵爲錘敵爲砧第64章 收穫 河邊第379章 薊州 刀與筆 名正言順第527章 多頭並進第224章 地方不靖第39章 河畔第10章 家中無人第373章 一個有故事有本事的傭兵第3章 半路遇鹽丁第274章 礦監丁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