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皇莊府兵,草原政策!

長安的清晨。

市井生活熱鬧非凡,茶館酒肆裡,說書人正繪聲繪色地講述着漢國的英雄傳奇,聽衆們聽得如癡如醉,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

其中最多人聽的,便是當今聖上的故事,往往說書人一說,茶館酒肆之中都是座無虛席的。

到了後面,便是三歲小童,都會說當今大漢天子的故事了。

英明神勇的大漢天子,是天命之人,是天下臣民的君父。

如今的生活,都是天子賜與的,長大成才之後,必定要報效國家,報效陛下!

而在另一處,一羣士子正圍坐一桌,激烈地討論着國家大事,他們的臉上洋溢着對未來的憧憬與激情。

這些場景,無一不在向世人展示着長安作爲都城的獨特魅力與活力。

對於那些軍功集團而言,長安不僅是他們的榮耀之地,更是他們利益的所在。

他們在這裡擁有龐大的產業,享受着皇帝賜予的特權與榮譽。

若是遷都,或者說皇帝不在這裡了,意味着他們的一切都將面臨重新洗牌,這是他們所不願接受的。

因此,每當遷都的風聲傳起,他們總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用盡一切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劉禪離開長安年許,便有不斷人上書請求回都,也正是因爲如此。

而關中的百姓,更是對長安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們世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見證了長安的興衰變遷。

對他們來說,長安就是家,是根,是他們永遠無法割捨的地方。

至於那些置辦好產業的將軍士卒,他們更是將長安視爲自己的第二故鄉。

他們在這裡流血流汗,爲國家的安寧與繁榮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一旦遷都,意味着他們將要離開這片熟悉的土地,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這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挑戰與犧牲。

劉禪深知其中的利害關係,他既要考慮國家的長遠發展,又要顧及各方的利益與情感。

當了皇帝之後,有時候,還是會生不由己的。

此刻皇城之中。

晨光初破,椒房殿內,一縷柔和的陽光透過精緻的雕花窗櫺,輕輕灑在了光潔如玉的地面上,給這富麗堂皇的宮殿添上了一抹溫馨的色彩。

劉禪與皇后張氏,一夜雲雨之後,此刻已各自起身,準備迎接新的一天。

劉禪坐在雕龍刻鳳的牀邊,身着輕便的寢衣,臉上掛着兩個明顯的黑眼圈,那是昨夜歡愉留下的痕跡。

他的眼神中帶着一絲慵懶,卻又難掩帝王獨有的威嚴。

儘管身體略顯疲憊,但那份對生活的熱愛與享受,從他偶爾上揚的嘴角中流露無遺。

他伸手揉了揉太陽穴,試圖驅散殘留的睏意,目光不自覺地落在了正在忙碌的皇后身上。

皇后張氏,一襲淡雅的晨衣,髮髻輕挽,幾縷青絲不經意間垂落肩頭,爲她平添了幾分柔美。

她的臉龐如同初綻的桃花,面色紅潤,水盈盈的眼眸裡閃爍着明媚的光芒,嘴角掛着一抹溫柔的笑容,那笑容中還帶着兩個深深的梨渦,彷彿能甜到人心裡去。

她正細心地爲劉禪挑選着衣物,每一件袍服都經過她的手,輕輕撫平,再小心翼翼地爲他穿上。

她的動作輕柔而熟練,每一個細節都透露出她對劉禪的深情與敬愛。

“陛下,今夜不如辦個家宴吧?”

皇后邊爲劉禪繫着玉帶,邊輕聲提議道:“承乾、繼武,還有蠻奴、魏奴她們,許久未見,臣妾知您心中甚是掛念。”

她的聲音溫婉如春風,讓人聽了心生暖意。

劉禪聞言,微微一愣,隨即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柔和的光芒。

“好主意,朕也想他們了。特別是承乾,作爲朕的嫡子,朕一直都很關心。還有那些孩子們,雖然平時忙於國事,但他們的笑容,總能讓朕感到放鬆。”

說到這裡,劉禪的臉上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憂鬱,但很快又被期待所取代。

作爲大漢的皇帝,他子嗣衆多,但真正能記住名字、瞭解性情的,卻寥寥無幾。

這份遺憾,讓他決定要將子嗣的教育提上日程,畢竟,他們是國家的未來。

皇后見劉禪應允,心中一喜,連忙應道:“臣妾這便去安排,定會讓陛下滿意。”

穿戴完畢,劉禪站起身,高大的身軀在晨光中顯得格外挺拔。

他輕輕拍了拍皇后的手,以示安慰與鼓勵,然後轉身走向椒房殿的大門。

臨行前,他回頭望了一眼皇后。

“皇后,辛苦了。待朕處理完國事,便回來陪你。”

皇后微微欠身,行了一禮,眼中滿是柔情與堅定。

“臣妾恭候陛下歸來。”

劉禪點了點頭,大步流星地走出了椒房殿,踏上了前往宣室殿的路途。

一路上,宮女太監們紛紛行禮,他卻只是淡淡地點頭示意,心中已全然沉浸在了即將來臨的家宴與對子嗣教育的思考之中。

宣室殿內,羣臣早已等候多時,見劉禪步入,紛紛起身行禮,氣氛莊嚴而肅穆。

劉禪坐上龍椅,目光掃過衆人,心中卻仍在盤算着家宴的細節與如何更好地教育子女。

作爲一國之君,不僅要治理好國家,更要爲後代樹立良好的榜樣,培養出能夠繼承大業的優秀子嗣。

宣室殿內,燭光搖曳,映照在古樸而莊重的青銅器皿上,散發出幽幽的光芒。

殿中央,一張雕龍刻鳳的龍椅赫然矗立,劉禪端坐其上,身着金黃色的龍袍,衣襟上繡着繁複的雲龍圖案,顯得威嚴而又神秘。

他的面容雖年輕,但眉宇間已透露出幾分沉穩與睿智,眼神中偶爾閃爍的光芒,透露出他對當前局勢的敏銳洞察。

丞相諸葛亮,一身素衣,手持羽扇,緩步上前,他的面容清癯,眼神深邃,彷彿能洞察世間一切奧秘。

每一步都顯得那麼從容不迫,彷彿他已經將天下大勢,盡數掌握於心。

尚書令法正緊隨其後,他身形魁梧,面容剛毅,眉宇間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堅定,手中的文書緊緊握着,似乎隨時準備爲劉禪解答任何疑問。

太僕費禕,少府董允,中護軍吳懿,京兆尹關興等人分列兩側,各自保持着適當的距離,既顯示出對君主的尊敬,又不失朝臣之間的禮節。

他們或站或坐,神態各異,但無一不透露出對即將討論的國事的重視。

諸葛亮輕輕揮動着手中的羽扇,動作優雅而富有節奏,彷彿是在爲接下來的言辭做鋪墊。

他緩緩擡頭,目光直視劉禪,那是一種既尊敬又自信的眼神。

“陛下,草原之事,實乃我蜀漢北疆之安危所繫,不得不慎。”

言罷,他微微俯身,從袖中抽出一份文書,輕輕展開,展示給劉禪及衆臣觀看。

法正見狀,也上前一步,將手中的文書遞交給劉禪,同時低聲說道:“此乃近期草原各部動態之彙總,請陛下審閱。”

他的動作利落,沒有絲毫拖泥帶水,顯示出其雷厲風行的性格。

費禕身着官服,面容溫文爾雅,眼神中透露出幾分書卷氣,他靜靜地站在一旁,雙手交迭於腹前,顯得十分謙遜。

董允身着官服,頭戴高冠,面容清秀,眉宇間透着一股子書生氣息,但眼神中卻閃爍着不容小覷的堅毅。

吳懿身材魁梧,身披鎧甲,腰間掛着一把長劍,顯得英武不凡。

關興則是一身文武兼備的裝扮,既有文人的儒雅,又不失武將的英氣,他站在吳懿身旁,兩人相互對視一眼,默契十足。

劉禪心中暗自思量,草原之事關乎國家安危,必須謹慎處理。

雖然自己在建業時也能接收到一些消息,但畢竟遠離長安,許多細節難以掌握。

此刻,面對着諸位重臣,他感受到了肩上的重擔,但同時也涌起了一股決心,要處理好這一切,讓大漢更加強盛。

諸葛亮心中則是盤算着如何利用草原各部的矛盾,爲大漢爭取最大的利益。

草原之上,風雲變幻,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影響大漢的邊疆穩定。

因此,他必須謹慎佈局,確保每一步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草原之上,匈奴、鮮卑禿髮部、鮮卑軻比能部,三足鼎立。”

諸葛亮的聲音清晰而有力,他繼續說道:“匈奴因內遷,實力大減,僅能自保;軻比能雖曾伐魏,卻大敗而歸,如今在遼東以北休養生息,暫無餘力他顧。唯獨禿髮部,近年來勢力膨脹,已成草原之上最不可小覷的一股力量。”

法正接着補充道:“禿髮部首領勇猛善戰,且部落內部團結,若不及早應對,恐對我北疆構成威脅。”

劉禪聽罷,眉頭微蹙,似乎在思考着什麼。

禿髮壽闐雖然是他一手扶持的,但權力使人膨脹。

若是禿髮壽闐尾大不掉,那就搞笑了。

他緩緩起身,走到殿前,目光掃過衆人。

“草原之事,我們既要防範禿髮部的擴張,又要利用匈奴與軻比能之間的矛盾,最關鍵的是,如何利用草原人,爲我大漢流血犧牲,討伐魏國。”

漢人的命可比草原人的命金貴多了。

能削弱草原的同時奴役剝削草原,這纔是劉禪想要看到的。

“對於禿髮部,我們仍需以拉攏爲主。”諸葛亮緩緩開口,他的聲音雖輕,卻帶着不容置疑的權威。

“但同時,我們也必須從禿髮部內部尋找另一個可以扶持的對象,以防禿髮壽闐野心過大,將來難以駕馭。”

他的話語落下,大殿內陷入了一片沉默,衆人皆知,這是一步險棋,卻也是不得不走的一步。

“臣附議。”費禕站了出來,他的眼神堅定,說道:“我們可以從禿髮部的年輕一代中挑選,尋找那些既有能力又對大漢忠誠的人選,逐步培養,以分散禿髮壽闐的權力。”

將草原人洗腦成真正的漢人,這些人才能爲大漢穩定草原。

看來講武堂招募草原貴種,卻也是要提上日程的事情了。

草原留學生,回到草原,是偏向草原,還是心慕我大漢?

隨着衆人的一致同意,關於禿髮部的決策塵埃落定。

接下來,是關於軻比能部落的討論。

“軻比能部落近年來勢力日盛,雖然戰敗,但潛力巨大,若不能爲我所用,必將成爲心腹大患。”

“拉攏軻比能,但需讓他認清自己的位置。”大漢的丞相緩緩開口,他的目光深邃,彷彿能洞察人心。

“讓他認大漢爲主,朝貢戰馬、兵卒,爲大漢征戰,如此,既能增強我們的實力,又能牽制軻比能。”

至於河西北面的匈奴,他們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輝煌,部落分散,實力大減。

如今已經成了大漢的附庸了。

當大漢的檄文傳來,匈奴內部一片譁然。

一些部落首領主張歸附大漢,以求得安寧與保護;而另一些則堅持抵抗,不願失去最後的自由。

然而,在大漢強大的軍事壓力下,匈奴最終選擇了歸附。

他們派遣使者前往大漢,獻上了珍貴的禮物,表示願意成爲大漢的臣子。

大漢皇帝欣然接受了匈奴的歸附,並賜予他們土地與物資,以示恩寵。

草原之事的討論隨着諸臣的告退而落下帷幕,宣室殿內逐漸恢復了往日的寧靜。

劉禪坐在高高的龍椅之上,目光深邃,似乎在思考着什麼。

他輕輕揮了揮手,示意身邊的侍從退下,只留下少府董允一人。

董允身着官服,步伐穩健地走到劉禪面前,行了一禮,等待着皇帝的吩咐。

劉禪看着他,眼中閃過一絲滿意的光芒。董允不僅是他信任的重臣,更是掌管皇帝內庫的少府,對於劉禪來說,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朕的皇莊,建得如何了?”劉禪緩緩開口,聲音中帶着一絲不易察覺的期待。

董允聞言,立刻回答道:“陛下,每郡都至少建立了十個皇莊,每縣之中也至少有一個。皇莊之中,根據規模大小,分別配備了府兵百人、五百人、千人不等。目前爲止,皇莊的收支基本能夠平衡,多餘的糧食也都登記造冊,儲存在糧倉之中,以備不時之需。”

說到這裡,董允微微一頓,又繼續說道:“自從西域開闢之後,商盟的獲利巨億,如今內庫充盈,陛下無需爲錢財之事擔憂。”

劉禪聽着董允的彙報,臉上逐漸露出了笑容。

皇帝的錢和國家的錢是要分開的,這是歷代帝王都明白的道理。

沒錢難倒男子漢,對於皇帝來說,同樣如此。

崇禎皇帝之所以失敗,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爲手中無錢,無法調動軍隊,最終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想到這裡,劉禪對董允的辦事能力更加滿意了。

他點了點頭,說道:“董卿辦事,朕向來放心。皇莊和府兵,都是朕的心血所在,一定要好好經營。”

董允聞言,立刻恭敬地回答道:“臣定當竭盡全力,爲陛下分憂。”

劉禪看着董允,眼中閃過一絲讚賞。

董允不僅忠誠可靠,而且辦事能力極強。

皇莊和府兵的建設,就是他交給董允的一項重要任務。

如今看來,董允完成得相當出色。

“皇莊的府兵,是朕的親軍,一定要忠誠於朕,深入地方,成爲朕的耳目。”劉禪沉聲說道,語氣中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董允聞言,立刻回答道:“臣明白,臣會嚴格挑選府兵,確保他們的忠誠。”

劉禪聽着董允的回答,心中感到一陣欣慰。

有了董允這樣的忠臣輔佐,他的皇位才能更加穩固。

同時,他也明白,要讓皇莊和府兵維持下去,還需要一些手段。

“董卿,皇莊的府兵雖然忠誠於朕,但也要給他們一些甜頭,才能讓他們更加賣力地爲朕辦事。”

董允聞言,立刻明白了劉禪的意思。

他點了點頭,說道:“臣會考慮給府兵一些賞賜和晉升機會,讓他們感受到陛下的恩寵。”

劉禪再說道:“有恩便要有罰,間軍司每年不定時派出巡檢使入各地皇莊清點情況,切勿有壓榨府兵,佔用田地,奴役百姓的事情發生。”

董允當即點頭應諾。

不過

正如明朝時期的衛所制到了中後期會崩潰一般。

府兵制自然也有去缺點。

不過

他只能看到這一世,或者說是下面兩三代。

千秋萬代?

他並不奢求。

這一世,他便要將自己能做的都做了。

歷史的潮流滾滾。

天下可以不是他姓劉的,但一定要是華夏九州百姓的

第304章 成都來信,劉備病重?第666章 金湯久持,奇兵出擊!第631章 太想進步,投名之狀!第26章 一號技師關銀屏第416章 爲胡氏祛毒,太子下江陵!第422章 鄧艾覆命,劉禪的考驗!第58章 公主絕色,幽怨銀屏!(求追讀!第五第133章 我的志向是星辰大海!第54章 夜襲(求追讀!)第308章 論功行賞,行萬里路!第52章 兄弟相殘,四面楚歌!第108章 孫權的選擇,歷史的分叉路口!第717章 幷州五部,匈奴中郎!第652章 壽春諜戰,假傳聖旨!534.第529章 關中變化,曹真困局!第687章 以退爲進,分化瓦解!第411章 步練師:妾身寧死不從!第276章 爆士族金幣,挖魏國牆角!(一百月第24章 我兒劉禪有大帝之資?第80章 暗謀藏殺機(月票100加更!)(求追511.第506章 銀槍穿敵陣,魏國已入甕!第300章 劉公嗣你不講武德,司馬懿他繃不住第693章 皇莊府兵,草原政策!第602章 阪上走丸,剖決如流!第662章 消耗降軍,高層苟且!第295章 最後一計!(中秋節快樂!)第779章 死中求活,刀頭劍首!500.第495章 大魏欲與世家共天下!第164章 劉禪與曹操的第一次交鋒!第825章 破關陷城,兵貴神速!第680章 兇懈委蛇,殺戮正始!第472章 漢國的實力,魏國的兵鋒已至!第68章 稅收制度第183章 驅狼吞虎,挑撥離間!第747章 大澤之戰,漢戚魏戚?第667章 縱橫北海,龍定山東!第782章 曹真起復,不顧一切!第61章 變故突生第53章 孟獲遁逃,大理城危!第741章 司馬良策,天子御族!第268章 劉禪後手,生死危機!561.第556章 憲英獻計,曹真夜奔!第183章 驅狼吞虎,挑撥離間!第338章 曹丕篡漢,漢已傾頹!第409章 百里加急,玄德決斷!第130章 劉禪親至前線,兵圍樊城!第759章 圍點打援,軍心崩潰!第266章 汝南兩龍齊聚!第25章 成都留守第404章 校長授劍,微服私訪!第32章 南中四郡(求追讀!)第317章 魏延頭生反骨?將謀長安!第430章 伐吳開端,國際觀瞻!第225章 兵戈擾攘,明主難當!588.第583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第719章 調徵渠帥,共赴國難!第180章 玄德思歸,士族臣服!第677章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第117章 雲長使計,襄陽酣戰(求訂閱!)第10章 劉禪的野望第199章 放狗戰術,證明之戰!第637章 兔死狗烹,大帝無情!第20章 御下之道第22章 曲轅犁與筒車583.第578章 攻心,拓邊,儲君!第612章 防微杜漸,以身爲局!第314章 魏王心如鐵石,曹植才高八斗!第686章 功過之爭,權位攻殺!第169章 三馬食槽,劉禪三氣曹孟德!(已訂第649章 戰雲漸密,天下矚目!564.第559章 諸葛亮VS司馬懿第45章 各方雲動第400章 傀儡有好處,備胎沒人權!第111章 歷史變動,孫權提前出手!(求首訂第269章 劉禪:這一次,讓我來保護趙子龍!第766章 性命擔保,存亡之戰!第249章 魏有死臣,漢有猛將!第601章 八月未央,御駕親征!第196章 定蠻策:從培養二五仔開始!第225章 兵戈擾攘,明主難當!第250章 戰略成功第687章 以退爲進,分化瓦解!第225章 兵戈擾攘,明主難當!第600章 代天伐魏,國本之爭!第98章 南中事畢,孟獲授首!(二合一大章)第326章 放出大漢這頭猛獸!第776章 揣奸把猾,滅魏主力!第837章 圖謀堅關,天兵天降!488.第483章 此時曹丕還在騎馬來的路上第253章 身不由己第128章 荊襄才俊,盡入吾彀中矣!第176章 劉禪陽謀,拿捏南陽士族第131章 魔關公大戰龐令明!第810章 蚍蜉撼樹,不死待何?第100章 青年鄧艾:講武四期!(求追讀!!第805章 勝敗一念,絕境必變!第809章 時局之變,劍破金湯!第10章 劉禪的野望第358章 宕渠震動,魏國設局!第235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