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第527章 勃勃生機,萬物競發!(求保底

杜微的身材依然挺拔,雖已年過半百,卻未見絲毫佝僂。頭髮已然花白,卻梳理得一絲不苟。面容深刻而沉穩,一雙眼睛閃爍着智慧的光芒,彷彿能洞察世間萬象。

其眼角處微微的魚尾紋,是他歲月經歷的見證,更增添了幾分滄桑與厚重。

下顎鬍鬚被精心修剪過,顯得既整齊又不失文雅。

“臣爲陛下講解興亡之事,還請陛下以此爲鑑,莫要重蹈覆轍!”

杜微是一個非常傲氣的人。

他是益州本地人,出身梓潼涪縣,年少時跟隨廣漢任安學習經學。

在劉璋之時,杜微擔任過益州從事,但不久後辭職。之後裝做耳聾,隱居於山野之中。

加以天災頻仍,民不聊生,遂有黃巾之亂。雖一時平定,然朝廷威信已失,地方割據之勢漸成。

既是經筵,便是要拋出個議題出來,然後羣臣議論,最後得出一個大家都認同的結果。

至於所謂任安派,便是來自於任安此人。

獻帝時,董卓專權,諸侯並起,天下大亂。

“爲國謀事,自然能稱之爲賢士。”

但因爲他是任安派的代表人物,在益州影響力巨大,便是劉備都幾次請他出山,皆被拒絕。

wWW◆ ttk an◆ ¢ ○

如此,則政治清明,百姓安泰,國家昌盛可期。”

見劉禪出口成章,杜微心中的傲氣收斂了不少,對着劉禪端端正正行了一禮,這才說道:“陛下,前漢之亡,非一朝一夕之故,乃積漸所至。

終至曹魏代漢,東漢遂亡。

但他心中知曉,若他真的這樣回答了,怕不是要給皇帝嫌棄了。

願陛下深鑑前車之覆,勤政愛民,以保社稷之安。”

任安少時,從著名學者新都楊厚求學。勤奮努力,學業非常優秀。爲了進一步深造,到京師洛陽入太學,向五經博士學習儒家經典《詩》、《書》、《禮》、《易》。

故朝廷當廣開才路,拔擢儒士,使之爲官,以治國務。

劉禪環視石渠閣中衆人,眼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然治國者,非以力勝,宜以文治。崇文方能化民,方能致遠。

幹出些事情來。

我忍!

還不是之前你裝清高。

劉禪見這杜微口氣這麼大,嘴角微笑,說道:“夫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朕倒是要聽聽諫議大夫的高見。”

杜微肅然起敬,向劉禪拱手而道:“陛下,漢末黨錮之禍,儒士受難,猶歷歷在目。

劉禪點了點頭,說道:“諫議大夫所言極是,不知有何教朕?”

說完這句話,杜微只感覺面頰的笑臉有些僵硬。

初,光武中興,明章繼之,政治尚稱清明。然自和、安以下,皇權漸衰,宦官、外戚交替專權,朝政日非。

他算個屁賢士!

“爲國謀事,自然能稱之爲賢士。”

要你來做官的時候不來做官,反而是那些沒有多少名氣的,因爲提前上車,立下了不少功勞,旋即被提拔上高位,現在心裡不平衡了唄。

杜微知道劉禪要立典型,偏偏他現在還湊了上去,心中更吃了屎一樣難受,但表面上,卻不得不上前去配合劉禪。

畢竟這學術之見,很難有直接說服的。

劉禪拍了拍手掌,再說道:“清虛子雖是方士,但爲大漢研究出水泥,火藥,可否稱之爲賢士?”

劉禪輕輕一笑,問道:“不知諫議大夫可知兵卒一日吃食多少糧草?百姓耕種一畝地,一年又能收成多少?”

杜微從容對曰:“陛下,所謂粗獷武夫,乃指那些勇力過人,卻疏於文治,不知禮儀之輩。彼等或能征戰沙場,建立武功,然於治國安民之道,則往往茫然無知。此輩若充斥朝堂,則政治易趨暴戾,百姓難得安寧。”

我是來要官的,不能讓皇帝生氣。

不是要官嗎?

朕還真會給!

但前提是要聽話。

諫議大夫專掌議論,爲郎中令之屬官,掌論議,是清貴之官。

他所教的學生中,出了不少英才。如蜀郡成都人杜瓊、梓潼人杜微、郫縣人何宗等,都是其中佼佼者,他們以後都成爲蜀漢時的名士。

方士?

彼時,清流之士因直言忤逆權貴,多遭禁錮,朝野之間,正氣不張,奸邪得志。

當然,有很多時候沒有結果,這也是正常的事情。

劉禪臉上的笑容依舊。

有他帶頭,其餘人等紛紛起身,山呼道:“陛下聖明!”

但身側蜀郡成都人杜瓊在這個時候卻是捅了他一下。

今新朝初建,粗獷武夫充斥朝堂,而大儒賢士鮮有立錐之地。

尚書檯尚書,是第三品官,僅次於尚書令與尚書左右僕射,已經算是實權官職了。

杜微在心裡狂呼:不要拿這種庸俗的事情來問我。

結果現在藉着經筵之名,來要官來了。

這不是經傳的內容!

於是只得是昧着良心說道:“啓稟陛下,此事自然重要。”

此爲國之大不幸,亦爲儒道之哀。

被劉禪打了一個岔子,杜微頓時有些手足無措起來了。

關興聞之,當即大聲說道:“陛下英明!”

言及此處,杜微稍頓,復又續道:“而大儒賢士,則指那些博學多才,深諳治國之道,且品行高潔之士。彼等不僅精通經史,更能以儒家仁義爲本,推行德政,化民成俗。此輩若得重用,則政治自然清明,國家長治久安可期。”

劉禪故作沉吟狀,再問道:“不知何人可稱之爲大儒賢士?誰人又是粗獷武夫?”對付這些人,不能按照他的話語說下去,要另闢蹊徑,方纔能夠在爭論之中立於不敗之地。

此其大略也。

“諫議大夫今日也算是爲國謀事,便擢升你爲尚書檯尚書,日後好生謀事,朕會看在眼裡。”

劉禪哈哈一笑,說道:“朝堂之上,自是要衆正盈朝,但何爲衆正?非是精通經傳者,非是口舌生蓮者,而是能爲國謀事者!”

最後是他看到關中平定,漢國收復長安了之後,這才願意入朝爲官,成爲諫議大夫。

太學結業後,任安返回綿竹。曾先後應蜀郡太守邀請爲功曹,受益州刺史徵召作治中。

不久,棄官還鄉,隱居綿竹教授生徒。

至桓、靈二帝,荒淫無度,寵信奸佞,百姓怨聲載道。

“鄧艾鄧士載,在荊襄之地屯田年餘,去歲屯田得糧五百萬斛,更是寫下《濟河論》,可否稱之爲賢士?”

杜微感覺自己要硬氣一點。

“一州之地產糧幾何,若是伐吳伐魏,能支撐多久,此事可稱重要?”

“很好!”

我忍還不行?

“這就對了。”

這些名士也以他爲紐帶,自成一派。

不是

我們講的是治國之策,怎麼到陛下你這裡來,就成了吃飯種地這種庸俗的事情了?

“兵卒吃食多少,一畝田地有多少收成,無須我等操心,交給縣吏便是了。”

衆正盈朝?

我劉公嗣要的是能臣,而不是隻會打嘴炮的庸臣!

。。。

第150章 空城計第427章 甩不開的狗皮膏藥!第757章 鄴城危機,黃鬚勸降!第710章 狂不可縱,疫病蠅苟!第237章 能忽悠一個是一個!第684章 天下英雄,何其多也!第617章 雕蟲小技,君臨江陵!第644章 尚香重遊,男兒本色!第103章 太子開府,法正入甕!第797章 天子守國,魏不願亡!第162章 孫權:我的夫人不對勁!第706章 氏族志姓,籠絡打壓!第37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48章 郡城齊心,因糧於敵!第161章 論功行賞,宛城急報!請假條第188章 正旦大會,劉禪治官!第404章 校長授劍,微服私訪!第22章 曲轅犁與筒車506.第501章 劉備再出山,誘敵來攻!第117章 雲長使計,襄陽酣戰(求訂閱!)第245章 倒反天罡第107章 大王守成都,太子領軍徵!第39章 好男兒建功立業,便在今日!第23章 漢中博弈第209章 被劉禪玩弄於股掌之間!第262章 謀臣對決,長安異動!526.第521章 天命元年,昭武烈祖!第807章 死亡衝鋒,一潭死水!540.第535章 死不瞑目!第223章 抵足而眠,劉禪與趙雲互通心志!第135章 劉禪生擒曹子孝,宛城風雲!第134章 水淹七軍,劉禪將擒(求訂閱!)第710章 狂不可縱,疫病蠅苟!第814章 務實才俊,投名之狀!第183章 驅狼吞虎,挑撥離間!547.第542章 司馬計生,必先予之!第229章 那劉公嗣當真神機妙算如斯?第714章 天兵十萬,何懼一戰!第773章 賊計突顯,斬首戰術!第611章 父子夜談,殺機自生!第158章 孟德病危,劉協再送衣帶詔!第379章 陰謀的味道第438章 間軍司百戶,劉禪想賺個大的!第102章 父子夜話:論天下大勢!第767章 朝歌角力,漢魏交鋒!第95章 斬使來投,班超故事!(二合一大章)第268章 劉禪後手,生死危機!第285章 三個月後又三月,子龍夜襲又破城!第300章 劉公嗣你不講武德,司馬懿他繃不住第3章 人心不附第98章 南中事畢,孟獲授首!(二合一大章)第713章 舉兵伐魏,御駕親征!第260章 汝水以南,將盡入他手矣!第151章 江陵,江陵!第449章 你可真是我的好女婿!548.第543章 讓天下人重新認識!第462章 不負君,燒冷竈!第405章 江州不夜城!第477章 陷陣營與漢軍神將!第719章 調徵渠帥,共赴國難!第704章 天工開物,春秋代序!590.第585章 戰術成功,戰略失敗!第779章 死中求活,刀頭劍首!567.第562章 陽謀難擋!第5章 釣魚執法第52章 兄弟相殘,四面楚歌!第702章 狡詐惡徒,魏略幽原!506.第501章 劉備再出山,誘敵來攻!第245章 倒反天罡第811章 關破將亡,進攻號角!560.第555章 隴西辛氏的投名狀!第801章 進退自若,無疾而終!第760章 拼死突圍,冀州歸漢!第211章 鎮壓蠻夷,荊南靖清!第303章 畢其功於一役,不得不贏的理由!第627章 獻妻送母,八女一夜!第36章 兵出成都,劍指南中!(求追讀!)第786章 鉅艦破船,魏東遂平!第709章 殿前正刑,蕩盡奸邪!523.第518章 將軍沙場死,神關羽最後的波紋第132章 劉禪妙計擒魏將第16章 輿論宣傳第188章 正旦大會,劉禪治官!第647章 虎落平陽,寬撫孫氏!第632章 攘外安內,取死有道!560.第555章 隴西辛氏的投名狀!第318章 落子長安,曹彰降漢!第201章 微服私訪,長沙異動!第612章 防微杜漸,以身爲局!第78章 如火如荼(求追讀!)第663章 陰謀詭計,誰更心黑?第35章 山雨欲來(打賞加更!)第83章 猛將歸心第390章 罪婦,官匪!第236章 臧家已經沒有回頭路了!(月票100加第834章 天朝巨宦,賣官鬻爵!第473章 正奇相合,圍點打援!第186章 山呼萬歲,龍山行臺!第130章 劉禪親至前線,兵圍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