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輕武器

帝國海軍的急驟擴充實際上也存在着許多隱患,隨着海軍艦船數量越來越多,原來一些資歷只能充任驅逐艦或是魚雷艇部隊指揮官的中級軍官也加入到主力艦艦長們的行列中來。這雖然給原來年青的海軍艦艇指揮官們的晉升提供了條件,但是他們的確也缺乏指揮大型水面艦船的經驗。

這也只能通過日常嚴格的訓練來慢慢解決。

在“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進行最後海試前的一個月,新的艦隊人員組成這才匆匆完成了配備工作。馬克西米利安?斯佩少將是這支快速艦隊的司令,而約翰內斯?胡特切克上校被任命爲艦隊新的參謀長,一躍成爲了這個艦隊的二號人物。“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是“拉德茨基”級的三、四號艦,此級戰艦艦體修長,更像是一級放大的裝甲巡洋艦。第2快速艦隊司令斯佩少將是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因大公家族的成員,他出生於丹麥的哥本哈根,只不過現在隨着石荷州一起加入到德意志海軍中效力。“沙恩霍斯特”號的艦長是克里斯蒂?林克上校,他出身於弗倫茨堡的一個海軍世家,不過從姓氏來看,應該是原來的瑞典軍人後裔。“格奈森瑙”號的艦長則是奧托?穆勒上校來自於漢諾威的埃姆登,是一位老資格水面艦艇指揮官。

胡特切克到任後的首要任務是協助斯佩少將建立一支精幹、優秀的作戰參謀團隊,而且這份組織工作需要在半個月之內完成。

時間確實是夠緊張的。

一個月後,第2快速艦隊接到海軍司令部的命令:艦隊調往遠東,接替在那裡值勤的舊軍艦,組成新的遠東艦隊!

……

到了新世紀後,吳維在這兩年的關注重點明顯轉移到了帝國陸軍的建設上面。費迪南大公在1902年成爲了帝國陸軍大臣,只不過他不是吳維親侄子的那個弗朗茨?費迪南大公,而是已故雷納大公的長子阿爾弗雷德?費迪南大公,不過這位比吳維還要大兩歲的費迪南也是他的堂侄。

另外就是駐紮在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因的一個軍的帝國國防軍早在18*92年就被他弄到了手裡,改成了海軍陸戰隊第2軍,加上海外的殖民帝駐軍,現在帝國海軍陸戰隊的規模被擴充到了三個軍,15萬人的規模,比帝國內任何一個王國的常備軍兵力都多。

德奧帝國的軍工產業從來都不缺乏製造能力,斯泰爾、毛瑟、埃森的克虜伯、比爾森和格拉茨的斯柯達工廠和的裡雅斯特的伊斯萊亞公司都是著名的軍械生產企業,其中斯泰爾、毛瑟如果全部動員的放大,其每年就足以製造出將近二百萬支步槍出來。

但帝國陸軍部的官員們卻只盯着重型火炮和重機槍、重型迫擊炮的生產製造,卻忽視了輕型支援火力的研發與裝備。其實在1903年,丹麥軍隊就已經開始裝備“麥德森”式輕機槍,這款設計不錯的氣冷式機槍重量不到10公斤,只是持續火力稍差。

但這不是問題,三十發彈匣實際上在後世也證明是個均衡的選擇,太重的彈鏈或是彈鼓會影響到步兵的機動能力,而且在缺少機械運輸的情況下,步兵的負重和攜帶能力總是有個限度。伊斯萊亞機械製造公司在1902年購買了“麥德森”機槍的專利,其後,位於比爾森斯柯達工廠槍械設計師瓦克拉夫.哈里克與魯道夫.杰倫一齊根據導氣式自動槍機原理也設計出一款可更換槍管的氣冷式機槍。

經過伊斯萊亞公司內部測試,採用50發彈鼓供彈的卡爾森1906機槍性能足以媲美馬克沁和麥德森機槍,它比水冷式的馬克沁重機槍要輕得多,採用了可摺疊的兩腳支架,重量只有13公斤。

但帝國陸軍部軍械部門認爲這種輕機槍不如馬克沁機槍一樣擁有持久的火力,拒絕用它來替帶水冷式的馬克沁重機槍。

情急之下,吳維從遊戲空間裡薅出了幾挺MG42通用機槍出來,交給了薩爾茨堡機械製造公司進行研究和仿製。

伊斯萊亞公司爲哈里克和杰倫兩人提供了幾挺麥德森機槍的樣槍,要求兩人將卡1906重機槍的重量消減到10公斤以下。1905年,兩人分別設計製造出了各自的樣槍,經過比較,伊斯萊亞公司選中了哈里克的設計方案,杰倫的設計與麥德森過於相像,而哈里克卻別出心裁地採用了一種上部彈匣供彈的方式。

這樣可以避免引起所謂的專利糾紛。

當吳維在第一眼看到KaMG05機槍時,恍然有一種熟悉的感覺:捷克式ZB26輕機槍?哦,當然不是,只是兩者太像了。於是哈里克和杰倫分享了公司提供的20000克朗獎金,並且還擁有着今後的部分專利費。

海軍陸戰隊先採購了300挺這種輕機槍,其後這種輕機槍很快得到了陸軍部的認可,陸軍在1905年訂購了首批40挺樣槍。這款輕機槍最終被命名爲斯柯達MG1906輕機槍,最終陸軍部在1906年下達了採購4000挺斯柯達MG1906輕機槍的大訂單,海軍方面也訂購了600挺。

伊斯萊亞公司在帝國軍工方面的最大貢獻是各種小口徑的速射火炮,雖然一直避免在大口徑火炮領域與斯柯達公司或是克虜伯進行競爭,但伊斯萊亞公司獨闢蹊徑,在小口徑火炮方面卻一直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這些年來,吳維一直盡最大的努力避免發生那場席捲整個歐洲的全面戰爭,結果還是發現這場戰爭根本無法避免,任何爲此而做的努力都是徒勞的。

隨着各國工業化水平的提高,各大工業國都面臨着生產過剩的危機,海外殖民地市場的爭奪也越來越激烈,從而導致各國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在另一時空,1914年的薩拉熱窩事件只是個導火索,沒有它,整個歐洲依然會在那幾年中爆發一場全面戰爭。

現在進行的無畏艦競賽只是一個表象,新興的工業國想要挑戰老牌帝國的地位,德奧帝國的崛起導致歐洲的軍事力量失衡,德奧帝國錯誤的外交政策又把俄國推到了英法一邊,英、法兩國的排他性殖民地政策也是矛盾的焦點。如果他們還是不肯共享到手的海外殖民地利益,沒有軍事實力作支撐的德奧帝國(至少協約國認爲他們要比德奧帝國強),這場戰爭就遲早會發生。

四四、非洲鐵路十四、造船三四、馬耳他(四)一、戰爭前夜三三、馬耳他(三)一、戰爭前夜七一、加利西亞(七)五八、遠東艦隊(一)四二、第一筆生意六五、杜邦(一)十七、留學生二一、多格爾沙洲(十二)二、 皇帝的婚約二五、多格爾沙洲(十六)六九、鐵甲艦時代七三、威悉演習(一)二六、發展問題五八、海殤(六)七五、獵物(一)七九、水管鍋爐二一、多格爾沙洲(十二)五十、巡航四十、經濟發展方式五一、小規劃四六、地下工廠(三)六十、遠東艦隊(三)十八、多格爾沙洲(九)二、非洲(二)四二、見習中尉四三、非洲戰場二一、海事學員七六、墨西哥皇帝(二)六二、奔流(三)六五、杜邦(一)三二、整頓三二、馬耳他(二)十四、造艦技術十、多格爾沙洲(一)五九、方向六二、奔流(三)十二、後膛步槍(一)五七、內務四十、襲擊艦隊(二)二七、戰爭氣氛十五、政治婚姻六十、遠東艦隊(三)三二、新世紀二二、定遠級(一)六八、加利西亞(四)六五、加利西亞戰役(一)五二、意外收穫二一、皇帝的讓步(求收藏,求推薦)二三、日常三九、結束六、北海迷霧(二)四七、保住布魯克八一、訓練六八、聖城(二)五九、方向二二、定遠級(一)三四、馬耳他(四)八一、海戰與技術進步(二)十二、多格爾沙洲(三)四、淺海獵殺(二)二六、發展問題十八、多格爾沙洲(九)七、翻烏龜六四、反應(二)七五、海神之語(一)二三、定遠級(二)五九、方向五九、造艦問題(一)五九、造艦問題(一)五七、海殤(五)九、海洋霸主(二)十九、合夥人五一、宣戰三二、整頓二一、海事學員三八、蒙蒂基里亞戰役四九、水面艦隊七、翻烏龜五一、小規劃七六、海神之語(二)三十、無畏艦四、會戰四七、保住布魯克七八、連發步槍(二)八一、海戰與技術進步(二)六一、帝汶海戰(一)四二、飛機六一、比巡洋艦還快十三、後膛步槍(二)三一、馬耳他(一)一、戰爭前夜一、非洲(一)六二、帝汶海戰(二)二十、棚戶區五一、小規劃八一、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