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着力完善國有企業監管制度
國有企業屬於全民所有,是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我國國有資產包括經營性國有資產(含國有金融資產)、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資源性國有資產。隨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國國有資產規模不斷擴大、質量不斷提高,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着力完善國有企業監管制度,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加強對國企領導班子的監督,搞好對國企的巡視,加大審計監督力度。國有資產資源來之不易,是全國人民的共同財富。要完善國有資產資源監管制度,強化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部門和崗位的監管。完善國有企業監管制度和國有資產資源監管制度,就是要立足我國國情,針對各類國有資產的屬性和特點,建立健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體制和制度體系,保護好、利用好、經營好各類國有資產,最大限度地發揮好各類國有資產的作用,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堅實的經濟和政治基礎。
第一,完善國資監管機構和職能。進一步明確各類國有資產責任主體,明晰產權關係,建立體制機制,落實監管責任。進一步完善中央、省(區、市)、市(地)三級經營性國有資產監管機構,經營性國有資產規模較大的縣(市)可探索設立獨立的監管機構。進一步規範各級國資監管機構作爲政府直屬特設機構的性質定位,依法保障其專門性和獨立性。明確政府公共管理部門不履行
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進一步落實“上級政府國有資產監管機構對下級政府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的規定,各級國資監管部門在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基礎上,深入開展國有資產監管,防止將國有資產監管職責混同於行政管理職能,形成新的國有資產多頭監管。
第二,完善國資監管法規規章。根據各類國有資產的屬性和監管特點,加快制定各類國有資產監管的法規規章,形成比較完善的國有資產監管法規體系,實現國資監管的制度化、規範化和體系化。要加快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立法,健全國有資產出資人制度、領導人員管理制度、重大事項管理制度、財務和資產監管制度,規範政府、國資監管機構和國家出資企業(或單位)的關係。健全完善國家出資企業(或單位)投資管理、財務管理、風險管理等專項管理制度,不斷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健全完善產權登記、資產統計、清產覈資、資產評估、產權轉讓等各類國有資產基礎管理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企業國有資產基礎管理工作體系。健全完善上下級國資監管機構指導監督制度,確保中央和地方國有資產監管政策、目標和主要任務的協調一致。
第三,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明確國有資產監管政策制度的統一性。經營性國有資產監管要堅持已形成並在實踐中證明行之有效的國有資產監管法律法規制度的基本原則,要有明確的出資主體,要落實保值增值責任,要建立考覈與薪酬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提高國有資產的監管效能。總結推广部分地方開展集中統一監管的經驗,充分發揮各級國資委的專業化監管優勢,探索實現國有資產監
管的全覆蓋,防止經營性國有資產監管條塊分割,爲在更大範圍優化配置資源、提高國有資本運行效率、加快資源整合和企業重組、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創造有利條件。行政事業性和資源性國有資產轉爲經營性國有資產的,都要納入經營性國有資產監管體制。
第四,增強國資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及時性。科學把握各類國有資產管理的特殊性,針對具有不同屬性和特點的國有資產,探索有針對性的監管模式和方式方法。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和麪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及時調整監管措施和重點。完善績效考覈體系,加大分類考覈力度,探索不同性質、不同類別、不同行業的績效考覈模式,提高考覈指標的導向性和針對性,切實落實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有效使用和管理責任。加強對各類國有資產經營管理和使用重點環節的監管,形成依靠政府、聯合部門、協調各界的國資監管大格局,使各類國有資產監管的工作合力進一步增強,國有資產配置效率進一步提高。
各類國有資產的存在形態、功能作用、監管方式等雖有所不同,但加強國有資產監管、保障國有資產安全的基本要求應是一致的,必須做到產權清晰、權責明確、配置合理、運轉順暢、監管到位、保護嚴格。要通過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進一步提高各類國有資產管理的科學性,使經營性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使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配置使用更加合理有效,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益;使資源性國有資產規劃更加科學、開發更加節約高效,促進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