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久炎匯合後,蒙鑑將俘獲的燕軍要員也悉數帶到。
鄭和躺在一個擔架上,他受傷雖重,但已經過沈亦的精心治療,除了行動不太方便之外,性命已無大礙,只需精心修養,便可痊癒。
朱久炎從上方放眼望去,這些已淪爲階下囚的燕軍將官神色各異:蔣玉、郭亮、趙彝等將領大都惶恐,不知朱久炎要如何處置他們;至於隸屬西廠負責監軍的鄭勃等人則早已癱成一團爛泥;唯有孫瑜與道衍的養子姚繼梗着脖子,對朱久炎怒目而視,一副視死如歸的姿態。
朱久炎根本不在意這些,此刻他的目光,只停留在那隻擔架之上——這個被擡進屋後便一直躺着的鄭和。
自京城一別,這位流芳後世的航海家、外交家便一直活躍在對抗自己的前沿。這位宦官比過了大多數正常男兒,多次給自己的製造麻煩,甚至連燕王的逃走也是其以身掩護造成的!
歷史上的大明國祚近三百年,要說他真正尊敬的人,除了老朱與後來的孝宗朱佑樘之外,眼前這位七下西洋的鄭和便是第三名了。
很多人詬病說下西洋乃是勞民傷財之舉,掏空了大明國庫,卻沒給大明帶來多少益處,實屬百害而無一利,是大明最大的弊政,朱久炎對這個觀點很不能認同。鄭和下西洋之舉有着非常積極的一面:傳播大明天威,交流各地文明,互通商品有無,更重要的是,開闊了國人的視野,讓他們明白天下之大,中華大地也只不過地處一隅,使朝廷和百姓從煌煌天朝的狂妄自大中清醒過來。
再者從政治上考量,就如今的世界形勢而言,他皇爺爺領導的農民起義,是具有國際意義的,老朱是反抗草原人的統治並獲得重大勝利的一箇中國本地民族的首領。
將草原人驅逐出中國的本土,恢復了北宋以來被異族佔領的大片原有領土,而且還吞併了原來不是中國國土的雲貴高原,即原大理國,還有吐蕃國的一部分,即川西北和青丨海,並進軍長城以外,佔領了東北的一部分,還有內蒙古的一部分。
這是自唐代以來,中國人的重大勝利。
但是,如今的蒙古帝國還沒有消失,他們的朝廷不過是跑回草原老家去了而已,他們還成立了北元政權,繼續對大明構成威脅。
其他幾個蒙古的汗國還在,這幾個汗國更着統治世界上很大的一片領土,疆域比大明大多了。就此時的世界格局看,大明仍舊在蒙古帝國的包圍之中。
而要打破這種格局,就必須採取中國人傳統的戰略,遠交近攻,鄭和下西洋便是帶着這樣的外交使命去的。
大明此刻近攻的是北方的草原人,要遠交的是南洋諸國,即那些曾經被草原人佔領過或向草原人朝貢的國家。鄭和下西洋所要宣示的是,那個曾經統治過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草原民族,在中國的版圖已經完蛋了,而大明纔是新的統治者。
所以大明在對抗北方的時候,必須要保持住南方的安全,下西洋是十分有必要的。
大明將雲貴高原首次併入中國版圖,而大理的併入,以及取代草原人的統治使得西南方的形勢非常的複雜,因爲大理國還包括一部分的緬丨甸和老丨撾,而在此之前,草原人在東南亞一帶的影響力非常的大,元軍還曾渡海遠征爪哇,並佔領安南(越南)。
大明面對的敵人是整個的蒙古帝國,下西洋就是要告訴那些蒙古勢力範圍內的國家說,我大明已經將草原人的主幹打回了草原,你們只要跟着大明混,其他幾個汗國不足爲懼,無論國力與軍力我大明都是非常強大的。
如今建業新朝更是迫切地需要與東南亞諸國建立新的關係,包括建立起新的朝貢體系。政治目的其實才是下西洋的首要任務,商業和探險其實都是附加的。下西洋之舉,無論是從政治,商業還是民生方面,都會對中華民族的未來產生深遠積極的影響。
大航海確實費錢,也耗費國力,但朱久炎自問多年培養的商業體系,已經遠勝歷史上的永樂朝,這些錢還是花得起的,而且,下西洋更能爲以後佔領南北美洲大陸、澳洲大陸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三塊大陸若是收歸大明,能賺多少?不可計量!而且以中國人的勤勞與智慧,有了這三塊大陸,以後還有被列強欺負的可能嗎?
擔架上的鄭和不知道他以後會創下多大的功績,現在的他,當然無法想象自己會留給後人多麼寶貴的財富,他會讓世界認識中國,讓世界知道在遙遠的東方,有這麼一個文明、強大而富饒的國度,他們強大卻有禮,大度而謙和,他們以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爲做人的準則,他會讓那些野蠻的文明知道除了殺戮與掠奪,人性中還有着如此美好的一面……
朱久炎可從來沒當鄭和是個普通的宦官,他知道旁人無法理解他這種舉動,可他自己明白,儘管這位鄭公公現在還完成下西洋的盛舉,可以後一定會完成的在,在他朱久炎的支持下完成!
建業新朝,要想開創盛世,需要一位智勇雙全又心懷仁德的人,將中華文明傳播四海、建立外交聯盟、完善好朝貢體系的同時,將大明所沒有的科技與產物帶回來,這是國家責任、民族責任、更是歷史責任,此舉功莫大焉。
平定天下之後,天下太平之時,朱久炎便打算讓眼前這位三寶太監準備下西洋的事宜,量中華之物力,造遠洋船隊,擴華夏海軍,縱橫四海,經略萬邦,打造建業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