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塞王們的演技

李景隆見到朱允炆這個眼神那個一個高興,掌握的大軍是越多越好,若是立下驚天戰功,我曹國公府的地位還有何人可以撼動!?倒時就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

想想那情形,李景隆那叫一個激動,只見他情緒激昂,充滿正氣地高聲道:“陛下勿憂!韃靼與瓦剌這些韃子只是我大明的手下敗將而已,即便一時聯合,也成不了氣候!臣以爲九邊的數十萬精銳便能守住,陛下只需令臣抽調周王、齊王、代王九衛兵馬,在加上豫省、魯省、遼東等地衛所官兵,開赴北疆,與各地邊軍裡應外合,韃子自然一擊而潰!”

李景隆到現在還在一門心思惦記着被廢三王的九衛兵馬,以及如何在軍中擴大自己影響力的事。他可不認爲韃靼與瓦剌有什麼好怕的,對建功立業,他有着無與倫比的自信,因爲他乃岐陽王李文忠的長子!

想自己自幼便跟隨父親出入軍營,熟讀兵書,長大後更是奉旨在大明各地實踐練兵之道,雖然沒有真正戰場上的領兵經驗,但是自己身爲主帥,只要制定好方略與計劃就行了,具體戰鬥這方面的事自然由下面那些領兵的將領去幹。

當主帥還需要領兵經驗嗎?打仗不就是那麼回事嘛,以本公的家世與威望,在軍中定然是一呼百應,如臂使指,打個仗有何困難?本公只要這次能得到帶兵之權,必將能取得震驚世人的戰績!

故此,李景隆對這三封緊急戰報不以爲意,他的篤定也給了朱允炆一劑定心丸。

朱允炆吁了口氣道:“朕有曹國公相助,實乃一大幸事。”

徐輝祖可不認爲眼下這事如此簡單,他滿臉凝重地出班奏道:“陛下,北平、大寧、大同三鎮同時出現軍情,朝廷萬萬不能怠慢。微臣剛纔細細看完了另外兩位軍報,發現三份軍報上都只說附近出現何人何部,卻未說明原因與具體情形,此刻與我大明交未交戰也未可知。還有韃靼、瓦剌爲何同時出兵等等……我們所知實在太少了,微臣認爲,諸位塞王與遼東總兵楊文、甘丨肅總兵宋晟如今尚在京師,陛下可召諸位塞王與兩位總兵官來一齊商討對策。”

徐輝祖這番話老成持重,實乃金玉之言,一衆文臣連連點頭稱讚。

梅殷看了徐輝祖一眼,心知這魏國公這是有意擡舉楊文與宋晟在朝中的地位,本來按照規矩,楊文與宋晟這樣的封疆大吏,又是掌握重兵的實權派將領,對於這種重大的國家軍事討論理應避嫌。

不過徐輝祖對朝廷的忠心他還是放心的,既然他有凸顯楊文與宋晟的意思,梅殷也不便開口反對,畢竟楊文已經公開站隊朝廷,而宋晟這個常勝將軍對朝廷的態度也算是恭順。

若是宋晟也能明確站隊朝廷的話,削藩之事倒是可以更加從容了。

朱允炆想了想,倒也明白了徐輝祖的意思。雖然他剛纔在比武大會上被落了面子,心裡還記恨着藩王們,但是面對外敵入侵,他也不得不放下他的面子:“魏國公所言極是,那就照卿所請,宣寧王、谷王、慶王、肅王、秦王、晉王,還有楊文與宋晟一同覲見,共同商討此事。”(秦王與晉王已是第二代了,與朱久炎同輩)

門外的大太監王中恭聲應了,急忙往外跑去傳旨。

自己的好事被徐輝祖打斷,李景隆本就將眉頭擰成了一團,此刻見徐輝祖還時刻不忘擡舉楊文與宋晟,臉色頓時變得更加難看,板着臉站在原地一言不發。

他以己度人,認爲徐輝祖跟自己一樣,在時刻擴大着魏國公府的勢力,且故意打壓着自己!

他目光陰沉地盯着徐輝祖,心中的殺意雖然凌厲而兇狠,臉上卻自以爲和善地笑着,但在一衆文臣的眼裡,卻是一臉陰沉而不自知。

……

李景隆的書房已經成了朱允炆臨時辦公的地方,宦官們搬來了錦墩與冰盆,宮女們則扇起了習習涼風,將冷氣送入書房的每一個角落,整個房間頓時變得清涼舒爽起來。

朱允炆端坐書桌前,六大塞王神色平靜地坐在最前面的錦墩上,在他們身後,徐輝祖、李景隆、梅殷、黃子澄、齊泰、方孝孺、卓敬、楊文、宋晟等重臣並排而立。

甘丨肅總兵宋晟還是一如既往的低調,給朱允炆見禮之後,就往最靠右的地方一站,然後不顯山不露水地保持着沉默,讓一直關注他的衆人也摸不清深淺。

擡眼環視衆人一圈,見大家都到齊了,朱允炆便開始主持會議,他滿臉沉重地道:“人都到了,朕來說說……情況就是這樣,諸位可都知曉了?”

朱權一聽朱允炆叫衆人覲見竟然是爲了這事兒,他心裡早就有了數,臉上自然保持着平靜;反觀其他五王就不同了,他們的眼中都閃現着一絲驚喜。

京師很沒安全感,他們是一刻也不想呆了,一聽這消息,便都知道離京回藩地的機會來了!

“什麼!北元韃子居然又敢南下犯我大明疆境!?陛下,萬萬不可輕饒!”

這些藩王哪裡還會不懂得表現?五王都一臉憤慨,有人怒罵該死北元猖獗囂狂;有人則慷慨激昂主動請纓,要求回封地領軍給敵人一個好看;還有人在朱允炆面前痛哭流涕,發誓若不掃除北元,還有何面目立於天地間?以後還有何面目去見天上的先帝!在此願向陛下立下軍令狀,如若不能打退來敵,願意提頭來見……

無論何種表現,五王都是在表演着自己對朝廷的赤膽忠心,正義形象豎立的那叫一個光偉正,完美地展現出藩王們面對外地入侵問題上的大義凜然與傲世風骨。

更有人在表現之餘,還不忘提一下先帝一生的信念與堅持,不向敵人低頭,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這便是我大明應該要傳承下去的信念,這種信念,纔是先帝留給朱家子孫最保貴的財富。

朱權都滿臉驚詫地看着藩王們的這番慷慨陳詞,他知道自己這個時候可不能特立獨行,壞了朱久炎他們定好的計劃,神情立馬一正,久違的演技瞬間上身,也隨了波大流。

第三十七章 渡口第二百零七章 與燕王的第一次接觸第六百二十五章 湘王炮之威第三百九十一章 大明光芒照耀四海千秋第四百九十章 運動戰的精髓第二十七章 逛街 下第十七章 再遇第三百七十二章 憐星的配合第二百四十七章 誰勝?誰負?第一百四十八章 傳世秘笈 下(兩章一起發了)第六百一十二章 父王起兵吧!第五百一十六章 氣要順第一百零五章 復仇之誓第四百三十八章 燕王府的鴻門宴 上第四十六章 藍圖第五百三十八章 臺下臺上第四百七十三章 總編輯朱權第六百七十五章 背後的冷箭第五百八十四章 技差一籌第三十七章 渡口第二百八十一章 怪命運吧第四百九十六章 扶桑帶路黨 上第七百八十一章 虎嘯龍吟第六百三十九章 百萬征討大軍第三百四十五章 火併朱孟熜第五百四十三章 朱柏發難第六百五十五章 飛奪荊門關 上第六百五十八章 全軍出擊!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從吾赴國難者,非忠孝也!第六百五十七章 狼來了第三百七十二章 憐星的配合第五百六十一章 一石二鳥第七百七十八章 朱久炎VS朱高熾 下第三百零四章 憐星的威嚴第七百五十四章 南方一統第六百三十七章 鯨吞幽燕第三十七章 渡口第二百四十章 萬民道賀第二百三十九章 如此壽宴第八百一十八章 秦王之威第二百六十四章 山雨欲來第三百一十四章 刺眼的血紅 (第三更)第一百四十二章 朱柏摘桃第七百八十八章 李景隆的結局第六百四十四章 決斷第二百八十一章 怪命運吧第三百六十五章 東角門之議第五百三十二章 開幕第二百三十八章 絕世戰將第五百九十八章 “闔家自焚”第十九章 日常 第七百四十七章 新的時代第二百四十二章 各顯神通的親王們第五百九十八章 “闔家自焚”第三百七十三章 替王爺爭皇位!第七百九十三章 再戰永平第三百六十二章 百忍成金的朱棣第七百零五章 三面合圍!第六百零五章 準備起事第三十二章 軍陣第一百二十五 直奔江陵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智若愚安樂公第一百二十二章 給本宮跪下說話第三百四十四章 縱帆破浪第一百零三章 戰士,天佑第六百七十七章 你是俺妹夫第七百四十五章 萬事俱備第七百零五章 三面合圍!第七百一十八章 被鮮血染紅的南京土地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朝會 上第九章 錦衣 (精修)第一百三十章 初聞燕王 上第一百章 十面埋伏第三百三十五章 危及萬分第三百一十五章 猛虎與羣狼第二百七十四章 發兵快活樓第七百九十九章 燕王:“三寶!”第八百一十二章 這是我們朱家子孫的事第四百九十三章 爲大明的工藝正名 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憐星的擔憂第六百三十六章 論演講的重要性第四百二十章 沙盤原來是老祖宗的東西第五百一十五章 打了再說!第六百三十七章 鯨吞幽燕第四百九十八章 絕妙的入京計劃第三百八十七章 神兵利器第七百四十五章 萬事俱備第三百五十章 拳風如龍,怒吼似虎第五章 血濺承奉司(精修)第六百三十章 徐忠的驕傲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兵第四十一章 私鹽 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擴軍、造船第一百四十五章 搶注東廠 上第五百七十章 世間最堅固的鳥籠第七百一十九章 龍氣護佑?第四百五十七章 龍騰虎躍 中第二百九十七章 匯聚嶽州第五百二十八章 鳳山玉碎崑崙叫第三百二十章 慾火焚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