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藐視皇帝

梅殷對朱高熾溫言道:“高熾,這事兒確實是何福考慮不周,但我想他絕對沒有藐視陛下的意思。其實這事兒並不難解決,你剛纔其實已經提出瞭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照搬科舉制度就行,我與景隆來擔任總裁判、總考官。等他們決出勝負之後,我們在將優勝者的名字呈給陛下,最後再由陛下來宣佈他們獲得的榮譽。這樣不就可以了嗎?”

梅殷這個提議,朱高熾自然也想到了反駁的理由,只見他對着朱允炆拱手一禮,笑道:“陛下,這就是臣弟想到的第二個不妥之處了。”

梅殷蹙眉,他的語氣中帶上了一種冰冷的傲氣:“高熾,你這樣接連反對,可是覺得我與景隆的身份會辱沒了下面的武人嗎?”

朱高熾面對這個掌握天下大半權柄的榮國公冰冷質問,還是沒有半點侷促,他笑呵呵地回道:“姑丈,您與景隆表哥的身份雖然貴重至極,但卻還比不過我大明皇室!湘王叔與煦弟已經對天下人宣佈要參與此次比賽,他們一個是皇室親王,一個是皇室郡王,身份比國公還是要貴重一些的。世上哪有公爵來給王爵來當裁判的道理?如果朝廷真的這麼做的話,天知道後人在史書上會怎麼記載!說我們做臣子的不懂規矩?還是讓後人理解成榮國公與曹國公權傾天下?蓋過了郡王?蓋過了親王?蓋過了皇帝!?”

朱高熾這番反駁,比剛纔更爲厲害,也幾乎沒有什麼破綻,畢竟大明是封建社會,等級制度是極爲森嚴,哪裡都講究上下有序、尊卑有別的禮制!尤其是有爵位傳承的勳貴家族,對於等級禮制的遵循,比文武大臣們都看得更重!

因爲等級禮制纔是保證他們與衆不同的保障,爵位世襲罔替的依據。

梅殷與李景隆二人便是等級禮制的最大受益者,他們二人都沉默了。

朱久炎聽了朱高熾這番反駁,心裡也忍不住喝彩,明明大家都知道朱高熾是故意找漏洞反駁,可是卻偏偏讓人找不到可以反擊的地方,委實厲害。

沉默了一段時間之後,梅殷纔不自然地笑了笑,無奈地對朱允炆道:“陛下,高熾說得沒錯,是我們考慮的不夠全面,忽略了身份問題,請陛下忘記剛纔那個荒唐的提議吧。”

李景隆也是附和道:“臣等考慮不周,差點釀成大笑話,請陛下恕罪。”

“朝廷不設置裁判的話,比賽的舉辦權,豈不是還在藩……”別人都理解了梅殷與李景隆的意思,唯獨平安的屬下,那耿直的蘇火耳灰還在這上面糾纏,差點在明面上把不該說的話都說了出來。

“比武決勝要什麼裁判!?”幸好平安反應及時,出言打斷了蘇火耳灰的話,“武人之間的比試,又不是比寫文章、鬥詩詞歌賦!我看現在的規則就挺好的,站在臺上的就是勝者!周圍的眼睛全是裁判!”

“都別爭了。”朱允炆知道自己想將舉報權,搶過來已經不可能,他看了朱高熾一眼,“朕看會場外面,不是掛了幾條橫幅嗎?王中,你去將五軍都督府主辦此次武道大會的橫幅也掛上去,以顯示朝廷對此次大會的重視。”

“奴婢遵命。”太監王中趕緊領命而去。

毫無疑問,朱允炆這個折中的辦法,算是退了一步,燕王府也就沒有再反對這個做法。

不過,在場的所有人都清楚,即使朱允炆退了一步,也不代表雙方的角力就停止了下來,藩王與朱允炆之間的矛盾,現在是更加加劇了,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短暫的平息,只是不過是在醞釀着更加狂暴的風浪。

可是接下來搞事情的人,卻是出乎大家的意料。

只見朱久炎起身,來到朱允炆的面前,拱手道:“陛下,山南國雖處海外,但國民也是尚武的,小王尤其癡好搏鬥,今日見到如此武人盛世,真是令小王熱血澎湃。小王想報名參加了武道大會,不知可否向陛下討個恩典,也掠過初試海選,直接參加八強比武?”

“唐世子,你也想要參加比武?”朱允炆都愣住了。

由於前兩次的不好印象,朱允炆對於這山南國世子唐納德,是一個百萬個噁心。但是現在蠻夷可是使臣,大庭觀衆之下向他討要參加八強的恩典而已,他這個宗主國皇帝,自然不好當衆拒絕。

朱允炆轉頭看向朱柏與朱高熾問道:“皇叔與熾弟的意思呢?比武大會畢竟是你們兩家舉辦起來的。”

朱柏與朱高熾自然沒有什麼意見,對視一眼,一起拱手道:“全憑陛下吩咐。”

朱允炆點頭對李景隆道:“既曹國公去宣旨吧:山南國世子唐納德,仰慕大明武風,想與天下英雄同臺競技。朕特旨准許,唐納德直接參加八強比武。”

“遵旨!”李景隆躬身後退,講朱允炆的旨意傳達了下去。

聽到五軍都督府的成爲了主辦方;外國番邦的王子也請旨參加了比武大會,廣場周圍更加人聲鼎沸了,這個比武大會簡直成了今年的頭等盛事。

那些個記錄比賽數據的資深賭徒們,也紛紛提筆,奮筆疾書,然後互相傳閱交流各自心得,最後彙總好每場比賽的結果,以及各自看好選手的資料,重新抄錄。

他們這副認真細緻的樣子,比那些個參加科舉考試的士子們相比,都不遑多讓。

這些彙總出來的消息可是非常重要,不僅能給自己做參考,還可以拿出去買銀子的。外面擠不進會場,看不到比賽的人,可是有一大把,他們見不到比武大會的情況,只能搶購這些個二手資料,從中揣摩,再結合賽經報紙上的消息與坊間傳起來的熱門人物事蹟,進行投注。

……

朱久炎自己報名參賽是早就計劃好的,他雖然在武道大會上吸收人才不那麼在意,可也不能將天下第一高手的名號給朝廷的人奪去,最好還要讓父王奪得第一!

在他們這次離京之後,靖難恐怕就要開始了。到時,湘王府的勢力肯定要受到朝廷的猛烈攻擊,自己雖然發展起了強大的海軍,但世人並不清楚華夏海軍的實力,湘王府現在缺的是一個展示武力的機會!

湘王府需要一個旗幟,這旗幟來在靖難的時候,可以吸引天下的英傑來投靠!軍事方面的人才,湘王府確實不怎麼缺乏,但是內政行文官卻是一個大短板。

自從入主了舟山、寶島與澎湖後,朱久炎就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了這一點,鐵守和丁堅是技術型人才,帶出的徒弟也是搞技術的,他們對於城市的管理與內政,基本是一竅不通。

而肖廣南、周季陶、傅安三個雖然都有能力,可是這些日子以來,地盤越來越大,他們幾個要管理的事情卻是越來越多,都有些分身乏術,急缺人手輔助。

有時候朱久炎看着他們忙碌的樣子,都有些替他們暗自焦急,可是有什麼辦法呢?湘王府的封地在荊州,王府的文臣屬官都沒有過掌管一縣一地的經歷,讓他們來管理,別說朱久炎,估計他們自己都沒那個自信。

而那些有能力的管理人才,比如:給朱久炎立長生排位的劉之榮,以及嶽州的那一批因鎮壓白蓮教陰謀而提幹的官吏們。

他們對湘王府、對自己是畢恭畢敬,讓他們對湘王府予以方便,也完全沒有問題,但是要他們跟着湘王府造朱允炆的反,朱久炎估計這些個老油條會跑的比誰都快!

湘王府在這方面沒有燕王府的底蘊,也沒有朝廷的大義優勢,管理型人才根本得不到補充,朱久炎這些日子,爲這事兒可沒少發愁。

往後若是打了勝仗,管理的地域更大了之後,這些打下來的城市交給誰管理?如何配合前方軍隊?後勤計劃如何安排?

難道對百姓們不管不顧?戰後也不安置、安撫?不說這樣的做法很愚蠢,即便朱久炎自己都過不了自己這一關,他反的只是殘酷削藩的朱允炆與擁護朱允炆的人,百姓卻是無辜的,大明的根基不能遭到破壞。

在這點共識上,朱久炎與朱柏是一致的。

雖然天下第一高手這個頭銜,對於大局沒有什麼幫助,但這卻是一個很吸引人注意的旗幟,是一個展示力量,吸引人才加入的招牌!

畢竟文人中也有信奉英雄主義的,也有人偶爾熱血。天下這麼大,懷才不遇的文人還是有很多的,考不上科舉,不代表這人當不好父母官,也不代表沒有才幹。

不說遠了,大明的開國文臣之首李善長,不就是個怎麼考也考不中科舉,一直名落孫山的讀書人嗎?

這些個讀書人沒有機會施展抱負,心裡難道沒有期待天下大變,尋得明主,從龍而上,一展所長的念想嗎?

朱久炎相信,有了賽經報紙的配合,有了場邊這些人的口口相傳,只要自己在策劃運作得當,不怕吸引不到文人前來投靠。

文人的野心,有時候比武人大多了!

所以,無論從何種角度上來說,朱久炎都不能讓天下第一高手的名號旁落!朝廷不行,燕王府也不行!

燕王府派出這麼多的好手參加比賽,怕也是懷着同樣的心思,這麼一個強而有力的助臂,若是落在燕王府的頭上,朱久炎可以肯定自己開心不起來。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朱久炎參賽,一方面是準備在擂臺上給蜀王點顏色看看,另一方面就是爲朱柏保個底。

朱久炎雖然對朱柏的武藝充滿了信心,但是多個人手,多個機會,有了自己的加入,冠軍的位置才能更有保障。

還有李景隆派出來的人,他可是要準備好好“照顧”一下的,要不如何能夠對得起他剛纔的那陣上躥下跳呢!?

比賽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着,高臺上的再次響起了輕柔的音樂,方纔的齷齪似乎一下子轉變了其樂融融的景象。

“唐納德”這個山南國的世子既然出來了,當着這麼多人的面。朱允炆即便心裡再厭惡,也不得不裝裝宗主國皇帝的樣子,滿臉和煦地問道:“山南國國主一向可好?”

“父王很好,身體康泰,有勞大明皇帝陛下掛念。”

“嗯,唐世子一路行來,對我大明有何感想?”

“天朝地大物博,山川秀麗,令唐某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朱高熾聽了有些意外地看了朱久炎一眼,這山南國世子入京之後便與湘王、寧王來往密切。現在面對朱允炆的詢問,口中還只讚歎山川景色,不提文化國力,分明是帶有貶低之意。

轉頭一看,果然朱允炆那不悅之色不僅都擺到了臉上,更是忍耐不住地冷哼了一聲。

這山南國世子倒是膽子天大,難道不知道現在大明內部的形勢嗎?如此擺明車馬與朱允炆作對,僅僅是因爲與大明商會的利益糾葛?

看來得好好調查一下這個唐納德才行,看能不能爲我們燕王府也爭取到友誼,想到這裡朱高熾輕輕地拍了一下朱高燧的腿,輕聲說道:“三弟,讓你的人好好查查這山南國使團;還有爲兄想找機會與這唐納德世子見個面,你能安排一下嗎?”

“沒問題。”

朱高燧點了點頭,朝侍立在後的紀綱低聲吩咐了幾句,紀綱恭敬點頭,看了朱久炎一眼,悄悄轉身離去。

朱久炎可不管朱允炆有什麼情緒,繼續道:“入大明以來小王見過不少大明的官員,像定海縣縣令薛元祥、曹國公、榮國公等能臣令小王欽佩不已,他們都是精明強幹的人傑,可見大明人才遍地,非我山南國可比。”

朱允炆對這句話中的暗諷,卻是沒有聽出來,他聽完臉色稍稍緩和,矜持地道:“他們確實都是朝廷離不開的棟樑。”

“謝陛下誇獎!”梅殷與李景隆一齊起身叩謝。

第四百二十一章 落葬封陵 上第七百四十一章 合於天,而齊於人!第四百四十四章 準備開戰 下第七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六百九十四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二百八十九章 打破寧靜第三百三十八章 封妻廕子就在今日第六百七十六章 朱允炆的騷操作第五百三十四章 穿上龍袍也不像太子第四百七十八章 朱柏的承諾第一百六十五章 楚王府的反擊 上第九十四章 屠殺 上第三十六章 裹挾第一百三十一章 初聞燕王 下第三百零一章 牧豬奴戲 下第四十六章 藍圖第五百八十四章 技差一籌第五百八十九章 神威凜凜第六百四十八章 喪子之痛第八十五章 秀玉第三十七章 渡口第四百二十四章 錦衣衛指揮使的魔咒第五百四十八章 神童朱瞻基第六百五十八章 全軍出擊!第一百三十章 初聞燕王 上第七百零四章 今夕是何年?第八章 王妃 (精修)第七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七百六十三章 衍聖公的傳承第八十三章 把魚交給了貓第四百零八章 向着寶島前進第四百九十六章 扶桑帶路黨 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擴軍、造船第二百三十九章 如此壽宴第三百零五章 情報先行第五百一十八章 吳王的名號不管用了!?第四百三十二章 任重而道遠第八百一十八章 秦王之威第八百零八章 朱高煦的謎題 上第二百零三章 寧王的惡趣味第一百四十八章 傳世秘笈 下(兩章一起發了)第三百一十八章 金銀逞威第四百二十四章 錦衣衛指揮使的魔咒第六百零五章 準備起事第七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五百零七章 優柔寡斷的建文帝第四百二十五章 朕要立刻弄藩王!第四百六十七章 楊文站隊第三百章 吆五喝六第三百八十四章 孩兒有帝王之心!第三百三十一章 詭異的軍令第六十三章 忽悠第一百四十二章 朱柏摘桃第三百三十二章 殊死抵抗第三百五十五章 成王敗寇第四百三十六章 複雜的感情第六百五十七章 狼來了第六百七十七章 你是俺妹夫第四百七十八章 朱柏的承諾第四十七章 收服第三百二十四章 侍兒扶起嬌無力第七十四章 父子 下第十三章 餘波 第二百三十一章 大仇得報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兵第三百五十五章 成王敗寇第一百一十七章 影后級演技第三百五十章 拳風如龍,怒吼似虎第六百二十八章 轟然坍塌第一百七十四章 膽大妄爲的藍氏集團第七百零二章 運籌帷幄第六百八十三章 初爲人父第六百七十六章 朱允炆的騷操作第八百零九章 朱久炎你這人心思太重第二百七十八章 毛骨悚然第三百九十八章 建設舟山第七百零九章 來世再報君恩!第八十二章 導演登場第六百零八章 燕王瘋了!?第四百一十章 燕王三子 中第七百二十七章 “完美政客”第三百九十三章 朕想提拔個大臣都不行嗎?第四十二章 私鹽 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金銀逞威第六百七十章 太祖顯靈第二十五章 出宮 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夜未眠 下第七百七十四章 俺要爲建文正名!第一百一十章 報仇雪恨一百六十六章 楚王府的反擊 中第四百五十九章 憐星的B計劃第七百五十九章 世上最好的女婿第二百三十章 爲憐星報仇第三百四十六章 跳幫接舷 上第七百六十八章 恢復齊藩第七百二十五章 許你世代放牧第五百八十四章 技差一籌第四百六十八章 高深莫測徐輝祖第六百七十七章 你是俺妹夫第三百零三章 妖豔而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