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零三、立牌坊也省了吧

bookmark

“與金國開戰已有一年半,大軍北上也將近半載矣,先破山海關,後敗數百營金國大軍,開疆拓土,揚我國威,功高蓋世,名震南北。

朕......心中甚慰,又思及寒冬將至,北方苦寒傷人,朕憫愛將士,顧及思鄉之苦。

故朕決意撤軍,你們給朕擬一道聖旨,說得細緻些,朕要親自查閱,擇優而用。”御書房中,皇上淡淡道。

德公默默聽完,周圍都是翰林御大臣,大家都稍有疑惑,左右看看,眼神交匯卻無人說話,思考一會兒開始動筆。

德公明白大家的疑惑,皇上爲何召他來,又把翰林院衆多翰林學士也召來,只爲擬寫一道聖旨?

若按平時慣例,皇上開口,翰林學士照意思寫就是了,這次爲什麼讓這麼多人一起寫?

這些翰林院的人不懂,德公卻懂,皇上這是在照顧皇太孫的情緒。

大概明白自己的孫子是何等好戰之人,這短短五六年他打的仗比過去幾十年還多,此次出兵大軍正在節節勝利,此時下令撤軍,李星洲肯定會心生不滿。

對於皇上而言,開疆拓土固然重要,可完全比不上皇家香火延續,正好立下蓋世之功時讓李星洲回來,既能保證他名留青史威望大增朝廷內外皆服,又能保證其安全延續皇家血脈,是再好不過的結果。

德公也是認同此舉的,這於國於民都是善舉。

若是黃太孫執意開疆拓土,再留不世之功,那大可登基之後另派大將,總之不能自己去冒險。

而皇上讓這麼多人寫,就是要選一份寫得言辭貼切,能安撫黃太孫的。

此舉一來看出皇上對李星洲的關心,二來也說明此次北征之後李星洲在皇上心中地位再次漲高,以往素有獨斷之舉的皇上也會開始顧及其想法了。

德公有些欣慰的撫須,他家中兒子不爭氣,好在孫女嫁對了人。

皇太孫地位越高,阿嬌的地位也就越高,屆時有這層關係在,王家即便沒有他,日子也不會難。

這麼想着,福安公公突然過來,說皇上讓他到內院說話。

德公連忙繞過屏風,穿過走廊,後院小亭中,石桌上幾個小太監正在煮茶,皇上腳邊放着炭火,中秋之後南方也開始有絲絲寒意。

“陛下。”德公行禮。

皇上擺擺手道“免禮,作吧。”

德公順着皇上所指,坐在石桌對面。

“你覺得星洲會同意撤軍嗎。”皇上開口。

“陛下金口玉言,普天之下誰會不從,皇太孫自然會恭順陛下之意。”

“你知道朕說的不是此意。”皇上不滿,指節輕輕敲了敲桌面。

德公明白不能再模棱兩可裝傻,於是只好開口,“皇太孫以往作風來看,讓他撤軍可能確實會有些......牴觸。

不過無論如何,陛下是爲家國大計着想,是爲將士們考慮。”

皇上沒說話,默默想了一會兒,“他會理解麼。”

“皇太孫一定會理解的,他向來聰慧,定能明白皇上用心良苦,明白皇上對他的愛護。”

皇上沒說話了,只是點點頭。

隨後,小太監陸陸續續將各個翰林學士擬寫的聖旨送進來讓皇上過目,最終皇上選中一份,擬旨的人年方三十出頭,名叫周維,今年才進翰林院,實屬難得。

而且此人顯然很懂事,猜到皇上讓他們擬旨的原因,聖旨之中雖稱讚將士和皇太孫功勞,卻不是主要,而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敘說皇上愛護將士之心,又說皇上對孫兒的關愛,溫情脈脈。

其餘人些的聖旨關注點都在戰功上,只有這個叫周維的人明白皇上心思,這樣的聖旨到了北方,皇太孫即便不想撤軍,也會明白皇上苦心。

德公也露出笑容,不管走多遠,也該回家見見自家孩子了。

想到這,德公決定待會先去看看阿嬌的孩子。

.......

王府小院,阿嬌和詩語躺在竹編躺椅上,旁邊放着火盆,暖烘烘的,不遠處兩個奶孃正在哄孩子。

帶孩子的艱難天下父母都懂,大戶人家爲了讓主母不勞累都會配奶孃。

詩語正跟阿嬌說話,她有一顆玲瓏心,自然明白阿嬌是有失落的,殿下出發前專門安慰過她們,生男生女都無所謂,他都喜歡。

可那傢伙不在意,別人總會在意的,阿嬌自己心裡也會覺得是她不爭氣。

“德公說過,年底他就回來了,到時有的是時間,阿嬌多年輕,不急於一時。”詩語小聲安慰。

阿嬌懶懶曬着太陽,慢慢把腦袋靠在詩語身上:“詩語姐,我好想殿下。”

詩語幫她理了理額角碎髮,“還有幾個月而已,他在北方大敗金人,正名揚天下呢,說不定又帶女人回來。”

“爲什麼?”阿嬌不解,她從小出生在高門大戶,父親是知府,爺爺是當朝宰相,含着金鑰匙長大,就算嫁人也嫁給皇太孫,她對世界的看法自然是純真的。

詩語見識得多,也知道的多,哼了一聲,小聲府在阿嬌耳邊,“打仗,其實就是搶錢,搶糧,搶女人。

他打了這麼大的勝仗,又那麼好色,說不定看上金國漂亮女人就搶回來了。”

“啊.......”阿嬌難以置信,感覺世界觀有些小崩塌:“可殿下率領的是我景國正義之師,伐無道,討狄兇,誅暴亂,這........殿下也不是那種人吧。”

詩語輕輕搖頭,不過阿嬌這樣也挺好的,讓她乾乾淨淨,安安心心,捧在手心裡好好護着,滿足了她心底的保護欲。

“我只是說說,逗你玩而已,現在好好養身體,到時我們去城外接他。”其實他也想那壞人。

阿嬌高興點頭,“好啊。”

“待會月兒和秋兒該回來了,耶律雅裡也會來看我們。”詩語道:“去換件衣服再見人。”

阿嬌乖巧點頭答應,詩語於是招手,讓奶孃把孩子抱過來,然後兩人在衆人簇擁下緩緩上樓。

......

北方,八月之後已經寒風凜冽,將士們冷得瑟瑟發抖,好在蒙古馬耐苦寒,爲大軍減輕許多負擔。

圍城半個月後,中興府告破,是城中守軍百姓自動開門投降的。

這次李星洲沒有殺人,大隊人馬入城時,他騎在眉雪背上,街道兩邊密密麻麻跪着守軍和百姓。

眉雪似乎也感受到這種氛圍,激動得把馬頭擡得老高,時不時從鼻孔發出嘶鳴。

隨後,中興府的景朝官府跪伏在地,臉貼着地磚交出官印,這種自上而下俯視所有人,征服所有人的舉動,確實會令人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快感。

李星洲接過官印,隨後讓他們起身,下令收繳城中士兵武器甲冑,隨後搬空中興府府庫,全部運往錦州,這是他對將士們的承諾。

至此,整個遼西走廊,外加向北直到中興府的十幾個州已經完全控制在景國手中。

中路大軍的戰略意圖已經實現,而左路軍楊文廣,折唯忠也已經在義軍配合下攻下他大同府,實現預先戰略設想。

如今只有右路大軍在遼東的局勢還不明朗,過想必也快見分曉了。

李星洲不斷向遼東方向派出斥候,而北方劉季帶領的黑衣騎兵在上京周圍不斷燒殺搶掠,同時攻擊任何敢出城的金軍,這種事如果是魏雨白可能做不出來,不過劉季則沒有絲毫手軟。

其起到的作用也很大,不只讓上京恐慌,還讓上京周邊一片混亂,無法有效組織人手反擊。

兩天前,他們甚至襲擊了上京城西的金國馬場,獲馬兩千多匹,大多都是上等戰馬,劉季專門分出一營人馬驅馬回報。

隨後又有劉季手下斥候回報,他們在上京北面遇到韃靼人前鋒斥候,鐵木真沒有食言,蒙古國也派出遊騎從烏沙堡一帶穿插南下,一路掃蕩到上京北面,不過只是小股部隊。

這一下金國更是慌了,南面有景國大軍,北面發現蒙古人的騎兵,兩面受敵。

李星洲敏銳察覺此時正是談判大好時機!

金國人被兩面夾擊肯定慌亂無比,他們都出不來上京,大概率不知道蒙古人是襲擾還是全面出擊。

在這生死關頭對他們來說先退一路兵馬,再專心去對付另一頭就是最後的救命稻草!

蒙古人從北面這一打,無疑又給他一個大大的談判砝碼,而且分量極重。

至於說說好兩面夾擊,結果他單方面和談等於賣了蒙古人.......

李星洲沒有半點負罪感,蒙古人也不是吃素的,如果他們知道南方戰場的情況,估計也會毫不猶豫把他給賣了。

再者鐵木真收了他的東西,可連出兵也是毫無誠意的敷衍,小股部隊襲擾?可別逗了,這算哪門子出兵,頂多趁火打劫罷了。

既然大家都是婊1子,那立牌坊也省了吧。

隨後,李星洲親自寫信,火速發往遼東,告訴魏雨白和楊洪昭速戰速決,東面戰局一有結果,趁着蒙古人還在襲擾,談判立即開始。

二十七、文人和武人五百四十六、夏國臣服一百三十二、德公的暗助三百九十七、衛離拿人五十三、十八人上京六百六十九、道長們的火藥六百三十九、蒙古大帳四邊零五、人才爭奪六百一十五、來龍去脈五百四十一、大雨(有科普)七十四、暗香浮動月黃昏(2)四百九十八、金國在觀望八百零五、禮儀和尊重兩百二十一、瀘州+虎父無犬子一百九十八、李譽獻策一百二十二、風波起(上)兩百九十三、重騎兵崛起的時代三百二十六、見女真使兩百一十九、鞍峽口之戰(終)+落幕六百八十四、唐隆重鎮三百七十五、家常事(下)一百一十、元門渡一百三十二、德公的暗助七百七十八、劉季的戰術六百三十四、心有陰雲(有科普)兩百六十七、皇帝的期許四百零四、這就是天子第三十三章、魏家姐弟五百二十六、驚喜天的好消息兩百零九、陰影六十、要打仗了四十九、吳皇后四百三十八、想想天下事九十九、中書舍人六百五十八、北上的路三百八十八、憂慮六百六十八、討價談價一百三十二、德公的暗助八百一十四、開導七百一十八、寧海堡六百零八、事態失控五百八十一、確實捉住了五百四十九、忽悠一百一十九、麻煩來了三百四十三、大儒五百四十一、吳正清的真面目+學成七百八十一、意志的比拼三百九十二、翻盤的王牌兩百六十三、天乾物燥,人心浮動四百三十七、天佑景國一百二十一、如何解釋出淤泥而不染四百九十八、金國在觀望一百七十二、秋兒的滑輪組五百五十九、挖苦三百二十八、秋雨停,勝負定兩百二十一、瀘州+虎父無犬子兩百八十一、南方大捷兩百四十八、同天及天生大耶律術烈可汗+行軍一百四十七、天家威嚴(下)兩百七十七、叛軍雙襲(下)兩百三十二、軍指揮使+造船廠+瑣事四百、安排(下)六百七十九、一觸即發九十二、第二步一百七十三、突如其來的機會(上)六百一十三、晉王會仙術六十二、爲京都治安操碎了心一百六十八,事端五百三十、血戰+大好消息一百九十三、手榴彈兩百六十二、徐國軍的變故一百七十、詩語的報復兩百一十七、北方終有消息兩百四十四、瓜州知府三百三十五、平南王的戰略眼光三百八十八、大朝六百三十三、皇上的對策第四章節、看不見的危機兩百五十一、汪倫的情報+普世大仙六百七十、迫不及待八百一十九、內院起火+小傲嬌三百九十六、第二階段三百五十二、未來兩百九十一、遼國;女真;西夏(上)五百八十四、逃避五百七十四、對峙五百二十九、覬覦中原+拼命兩百零二、鳥籠六百四十、鐵木真的戰略五百七十六、後續戰鬥兩百一十二、蘇、瀘局勢+試爆兩百三十一、意外成事+慶安公主之難三百一十四、歷史的相似處五百七十、首戰六百二十一、面聖五百二十五、未雨綢繆一百六十八、有心無力四百九十五、鎮國大將軍兩百一十七、北方終有消息九十八、又增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