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九十、凱旋儀(二合一)

“侄兒不孝,侄兒有大罪過!沒想家中孽畜,居然做出這等事來,實在給叔父抹黑,壞我冢家門楣,是侄兒教子無方,請叔父責罰!嗚嗚嗚.......”一箇中年書生,涕泗橫流,跪在冢道虞腳邊,不斷磕頭。

冢道虞聽了面無表情,只是閉眼不說話。

旁邊的趙光華和衛川卻臉色全變了,都成驚恐之色。

來者名叫冢武鳴,乃是冢道虞的親侄兒,冢勵親生父親。

雖從武字輩,但卻是個徹頭徹尾的讀書人,學經讀史,最後考功名也無大成。

但因其能識文斷字,家中給他某了個寧江府下的承發房小吏,負責應辦公文信札、然後掛號,分發各房轉辦,順帶做些小生意。

最後娶了當地書香世家小姐,生冢勵這麼一個兒子,從小聰明伶俐,就請先生教他讀書,雖性格倨傲與同學不羣,但確實有才學,最後還考上功名,到蘇州做官。

本來以爲就此飛黃騰達一生,冢武鳴也向來以兒子爲傲,沒想待今年五月底,有同在官廠的瓜州朋友拖信告知他家兒子冢勵在蘇州參與忤逆之事,已被擒獲。

他當時不信,可也擔心,便放下手中事,一路打聽,乘船南下到了瓜州,終於確認!

因當時剛好平南王大軍凱旋路過瓜州,招搖過市,囚車數十,百姓圍觀咒罵,其中他就見到披頭散髮,半死不活的自家兒子冢勵!

心疼歸心疼,他卻也知大事不妙,要知道他叔父乃是當朝大將軍冢道虞!冢家發家自此而始,若是叔父受到牽連,整個冢家都要出事!

來不及關心兒子,他連忙重金租船北上,趕在大軍到京之前尋到大將軍府來認罪,好有對策。

趙光華和衛川都是舊部,自然爲冢道虞着想,兩人臉色不好,若是別人還好,可落入平南王李星洲手中.......

要知幾個月前,大將軍方纔背信棄義,算計了平南王一把,想必此時李星洲定然記恨在心,有這麼個把柄,怎會不大做文章。

“將軍,屬下南下,去半道截住求求平南王吧,平南王也不像難說話之人.....”趙光華道。

衛川低下頭來,他只會殺人,求人的事向來不是他長項,所以他纔不做官,而是跟着將軍。

冢道虞搖頭:“時也,命也,事到如今,求人無用矣。

此事就此作罷,以後勿論,當初既已決定算計,如今就不該再心存僥倖,種種事情,樁樁件件,皆是我選的,與你們二人無關,以後少來將軍府吧。”

“將軍!”趙光華急了,剛想說什麼就被冢道虞打斷:“不可做意氣之爭,你還年輕。”

說着他冷峻道:“此事皆因爲我而起,是我與李星洲之間的恩怨,旁人不許插手。”話說得底氣十足,心底卻在哀嘆,事到如今,平南王勢大,又有把柄在手,能少牽連些就是幸事。

.......

六月初九一早,宮中內廷司便忙碌起來,造飯備膳,然後清掃宮中各處角落,牆角立起黃旗,暫時卸下太后大喪期間的白蠟素燈,換上喜慶裝飾,各處開始修剪茂盛草木。

宮女們私下議論紛紛,她們大多都是十五六年紀,是少女懷春時,又久居深宮,不知人間萬象,對十六歲的尊貴王爺,舉國稱讚受人敬仰救國救民的大英雄,自然是心中充滿好奇。

今日,大軍凱旋,皇上特下旨舉行凱旋儀。

一早,太陽還未爬上東宮房頂,禮部衆官員早早入朝,準備禮祭用品,犧牲(祭祀牛羊叫犧牲,分大小),皇帝皇后盛裝打扮,太子入宮作陪。

同時百官身着紫、紅官服,手執玉笏,在京官員齊聚午門,在外官員呈送賀表,歌功頌德,溢美吹捧不必多言。

數百官員以品級次序爲列隊,徒步從午門出開元南門外十里的凱旋亭,隊伍浩浩蕩蕩,其中還有自願加入看熱鬧的社會名流,知名人士。比如名爲弔唁太后,實在軟禁宮中的衆多皇帝兄弟,子孫,南方一勝,他們也得自由,高興得不行。

開元府一大早派人清掃街道,灑水防止揚塵。

百姓歡天喜地,手捧花籃,香米,酒水夾道等候。

景國官員服青者袖口花鳥圖,服緋者袖口山獸圖,服紫者袖口祥雲圖紋,整齊羅列,在百姓歡送中出了南門。

禮部官員則不同流,而是乘車轎,從西門出,遵從聖遣,祭城郊神社、宗廟,遍祭羣神,謁陵寢,於午時回宮稟報皇上。

宮中,皇上皇后身着盛裝,正等在長春大殿之內。

沉寂許久的開元城,今日上上下下轉動起來。

人就是需要一個契機,正如孔子所言,鬼神這種東西,該祭拜的就祭拜,但不用當真,是的,人需要的是一個契機,讓人團結和交互的契機,至於鬼神祭祀,各種儀式,只是看破不說破的藉口,也是人不可或缺的。

.......

其實兩天前,李星洲的大軍已到離京都最近的驛站,大概距離開元城二十里左右,可當時禮部來人,說天時不對,占卜算卦的禮官測出六月初九爲大吉,所以讓他們等候兩天,擇吉日入京。

而且入城受皇帝檢閱的人只准千人,李星洲忍不住感慨,即便這種時候,皇帝還是謹慎啊.....

想了想,就帶神機營入城,其餘七萬多人,已陸續開回禁軍大營受賞。

他們則在驛館中等候入城。

這驛站的官員也誠惶誠恐的伺候着,地方小,可都是些大人物,怠慢不得。

.....

幾天前李星洲偶爾說過後,嚴申反而格外關心太子之事了。

“世子,你說這次凱旋儀太子會不會使壞。”二樓走廊,下方對着個小小魚池,方圓不過幾丈,養鯉魚和草魚,還能飲馬,這驛官倒是會過日子,精打細算。

這兩天閒着無事,李星洲就在這釣魚,驛館官員心疼得都快哭了,哪有在家養的池子裡釣魚的......

聽嚴申問,李星洲懶懶伸了個懶腰:“大概不會,他要是使壞反而好了,他如果從容欣然,皇帝會更加看重他。”

“爲什麼?世子立了大功,他該緊張些纔是。”嚴申不解,他想問題自然簡單,太子越是緊張,就越有成就感,畢竟他們和太子是對立的。

李星洲釣了一早上,魚就是不上鉤,氣得他有些想罵人,“看太子聰明不聰明,誠如秦皇漢武,武功被後世傳了又傳,說了又說,可哪幾場仗是他們自己打的?

太子要是想得明白,胸有溝壑,就能明白我就算打仗再厲害,到頭來還是爲他打的,因爲他纔是將來的君主。

身爲至尊,手下打了勝仗,爲他穩固江山,他當然應該高興,他今晚要是爲我道賀,再敬三杯好酒,以後就能名留青史,我還要裝着孫子,笑眯眯跟他說話。”

李星洲說完也很不爽,但也沒辦法,因爲他是太子啊。

“啊......”嚴申一下子萎了下去。

李星洲笑起來:“高興些,想什麼太子不太子,打勝仗的可是我們,今天只管放開吃喝玩樂就行,放着不花自己銀子。”

秋兒已被王府馬車接了回去,歸心似箭,他本來也想回去,去看看詩語,見見阿嬌、月兒,抱在懷裡好好揉揉。卻被前來的嚴毢勸住,說不合禮法,當先見天子纔對。

李星洲不滿,但也沒辦法,越是這時,越要謹言慎行。

........

正午,禮部來了快馬,說請他們回京,就地紮營的千餘神機營軍士,紛紛準備行裝,穿上精良輕甲,腰間挎刀,肩頭扛槍,雄赳赳、氣昂昂,以一種世人從未見過的姿態進京。

大軍旌旗招展,李星洲穿着瀟王留下的山文甲,可因天氣炎熱,只穿外甲,要是全穿,估計能把他蒸熟。

大軍可不只有神機營軍士,還有輔軍負責押解戰犯和戰利品。

幾個丁家戰犯,比如丁毅,丁家老太公,還有幾個叔侄,攏共十幾人,至於蘇家主心骨人物,早被丁家趕盡殺絕。

這些都是戰犯,需要獻給天子,以壯國威。

這種儀式歷代都會舉行,在中國強盛的漢、唐兩代,更是不少見。

不說一共多少,就說唐朝蘇定芳一人,便破東突厥、滅西突厥、平蔥嶺之亂、夷百濟、伐高句麗、定吐蕃,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送到大唐皇帝面前讓他認錯,但認錯歸認錯,國家還是沒了。史無前例地將唐朝版圖向西開拓至中亞鹹海,國境直抵波斯,向東延伸至朝鮮半島南部。

蘇定方是唐朝名將裡頂級的人物,可也只是強盛王朝的一個縮影,李星洲的功績雖然看起來厲害,可和歷史名將一比,頓時小巫見大巫,他也就傲不起來了。

而景朝也比不上強漢盛唐的雖遠必誅,動則滅國,把人家國主抓到京城去做客的強勢。

李星洲之勝,對於景國來說,已是大勝了。

除去戰犯,當然還有戰利品,繳獲的精良甲冑,刀槍,馬匹,丁家還有安蘇府庫房中搜刮出來的大量金銀珍寶,統統大批裝箱,這些都是要由輔兵押送,要展示給天子和百姓看的。

最令李星洲驚訝的在於,安蘇府地方不大,最後繳獲的良馬卻足足有四千多,這些都是戰利品,要知道在景國自丟失養馬之地後,向來少良馬,丁毅能弄到這麼多馬確實有目的,有遠見,可惜他對上了火器,不然勝負未可知。

騎着眉雪走在前頭,遠遠的李星洲看到前方的旌旗和設下的涼亭,知道是百官出來迎他入城。

李星洲做了激烈的思想鬥爭,嘆了口氣,最終還是回頭吩咐道:“去兩個人,把冢勵拉走吧,帶他回驛館住兩天,兩日後直接送呈御史臺。就跟館官說,你們吃喝,加上他的魚,都記在瀟王府賬目。”

兩人領命,高興的去了。

到頭來,他還是沒做成冷血無情之人。

冢勵要是摻雜戰犯之中拉入京城,皇帝看過,冢道虞就完了,不說大罪,至少樞密使是坐不住了。

可又想到他一生征戰,爲保景國立下汗馬功勞,不該是這麼個下場。

再說看他年紀,也沒幾年可活,李星洲自嘲,何時起,他也淪落到對一垂垂老朽下不去殺手的地步,大概是死人見多了吧,見人死得那麼容易,也就更明白生者艱難。

.......

城外,各種旗幟飄揚,官道寬兩丈多,兩邊都是興高采烈,目光熱切的百姓,一見大軍來了,頓時奔走相告,高呼平南王,一時間聲勢浩大,震耳欲聾。

路邊凱旋亭旁,數百人翹首以待,威嚴儀仗陣勢擺開,所謂儀仗,由大隊身穿紅服,手執五明扇、方天畫戟的人組成。

按照景朝禮制,天子八扇,王爵六扇,紫服四扇,緋服二扇,所以今天迎接李星洲這個平南郡王的儀仗隊乃是兩個手執方天畫戟,頭戴金穗兜鍪的漂亮女子開道,後跟六人紅裝少年,持五明扇三對。

小亭中,文以許久不見的德公爲首,武以冢道虞爲首,已然等候在那。

這亭就叫凱旋亭,正好位於南門外十里,李星洲下令停止行軍,在萬千百姓注目中,自己下馬過去,亭中已備好酒水,那邊百官翹首以待,待到微微走近,衆多熱烈目光匯聚在他身上。

數百官員齊齊作揖,“恭賀平南王凱旋!”

這上百人,有些熟悉面孔,幾乎是整個朝廷了,一時間他也有些被鎮住,胸中豪爽之氣油然而生,直到德公雙手爲他奉上一碗凱旋酒:“歡迎凱旋!”

李星洲端起玉碗,一口飲下!差點被嗆死......

衆官大笑起來,德公板了半天的老臉也忍不住抽抽:“你這沒心眼小子,這是你家的的酒,哪能這麼喝。”

李星洲咳嗽半天,“哈哈哈,我這不是離家久了,哪還記得,德公不提醒我。”

“哼,你還知離家久了!”德公話音有些顫抖,像是想教育他什麼,但看身後目光炙熱,臉上寫着欣喜的衆多同僚一眼,大概想起這是應凱旋儀,最後拍拍他的肩膀道:“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聽了德公這句回來就好,一時間,李星洲也恍若隔世了......

白百官迎奉之中,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萬衆矚目之下,儀仗朝前,大軍進城!

城中百姓奔走相告,夾道相迎,紛紛來看那傳說中千人就能破十萬的神機營風采,整個開元城熱鬧非凡。

都說春風得意馬蹄疾,眉雪似乎也通人性,雖對胸前掛着的紅綢大花不滿,可也確實輕快許多。

看着攢動的人頭,目光火熱的百姓,叫喊着他的名字,高呼平南安之名,一時間,李星洲居然有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他從未體驗過的滿足。

下午,他們穿過街道,知道皇城午門前,將戰俘,數千戰馬和戰利品一一展示給皇帝看,皇帝看完大悅,由皇后斟酒,親自與平南王同飲酒,百官同樂,雖皇帝臉上表情依舊不多,但看得出很高興。

待到皇帝驚奇的巡視過神機營後,說了幾句勉勵的話,然後便命人在午門內設宴,款待上千軍士。

然後帶着李星洲祭拜天地祖宗,一一詳述從此出征功勞,並讓旁邊跟着的史官一言不漏記下,忙活完這些,已到下午,天色微暗,宮中慶功宴也準備好了。

於是百官大臣,衆多在京的皇家子弟都被邀請入宴,衆人同樂。

兩百七十四、人非神七百二十三、韃靼馬兩百五十九、兵臨城下六百一十一、王府驚變第十五章、迴廊聽話三百八十四、西夏的影子六百四十三、一一解決五百八十四、逃避七百八十、決定勝負的時刻三百四十、談判早已開始一百七十五、佈局生效一百七十八、意外發現,水落石出兩百三十五、愁緒+接手禁軍三百四十四、懟岳父兩百五十四,燒錢養兵三百七十九、太原楊家五十二、虛驚一場兩百二十、京城反應+王府的擴張一百四十二、大年三十兩百七十三、秋兒的船五百五十二、夏國佈局四百九十、歷史的隱情第七章、何昭一百九十八、李譽獻策第二十四章、瀟王之殤一百六十四、犧牲未來一百七十四、孫文硯的恐懼一百七十、詩語的報復四百零八、大婚(二合一)兩百七十三、聖人之書兩百六十五,轉運使的消息六百六十五、藉機變革八百零九、金軍不經打?第四章節、看不見的危機四十一、一俯一仰一場笑,一江明月一江秋六百四十五、哲別的戰術三百四十七、忤逆之詩六百七十一,追憶,決心七百七十九、炮擊開始三百七十九、太原楊家一百三十一、孫文硯八百一十八、微妙氣氛+凱旋五百四十九、榻前之辯兩百一十八、鞍峽口之戰(二)+方先生的圖窮匕見七百二十一、敲定戰術一百一十三、南方叛亂(上)六百一十四、血肉之軀的極限一百一十一、自由落體遠動三百八十九、意外來客三百三十七、江州頑疾三百七十四、帝王心思一百、德公問策五百二十九、西方世界+苦難(含科普)四百四十七、北方內亂五百六十一、心中所求+絕境六百四十八、魏興平的好消息三百四十九、一丁點聖人+羽承安的機會五百三十三、轉折+神將耶律大石(上)三百四十八、兩個煩惱一百二十、文曲星李業兩百一十七、槍管+鞍峽口之戰(1)四十二、朝堂議事五百九十二、是個人物兩百七十七、倔強的耶律大石六百三十九、蒙古大帳七百八十七、北進的道路五百七十六、北方的捷報五百八十二、狄至一百三十八、硝酸鉀五百四十八,人事安排三百三十九、難對付的岳父七百零六、紅日兩百一十七、北方終有消息七百零三、一切爲了戰爭六百零三、哪來的人?一百六十八、有心無力六百三十九、蒙古大帳八百、大金難道要完?四百三十二、李星洲的手段七百零四、戰爭機器開動六十三、聖寵四百三十八、想想天下事六百九十五、中秋後的佈局兩百一十四、詩語的變化+欽使末敏雲一百七十六、天子之憂一百五十、不知價的李業四百九十、歷史的隱情一百一十一、自由落體遠動一百二十九、何昭的跌宕起伏五百八十、契丹人(和劇情沒太大關係,可以不看)兩百零七、跌宕起伏一百七十九、邪火一百五十六、禁軍五百七十六、北方的捷報五十九、打酒竈三百九十一、轉機五百九十七、探望三百九十一、轉機三百八十六、整肅江州一百二十、文曲星李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