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出洛陽記

這段禱詞寫在下面:

“我們在天上的父,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因爲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

漢更始元年(公元二十三年)十月,洛陽。劉秀的處境相當不妙,他的債無法免去,他遇見的試探無處不在,而又有誰能救他脫離兇惡?

劉秀所能做的,似乎只剩下祈禱而已。

洛陽城中,血光正在醞釀,朱鮪等人已經爲他伏下刀槍。這不僅是他的預感,更有劉賜的提醒爲證。倘若他只想保命,事情倒也簡單,大不了改換姓名,亡命他鄉,萬人海中一身藏,從此山林中多了一位蕭索的隱士,又或者村莊裡多了一位卑微的農夫,而世間不再有劉秀劉文叔。然而,像這樣一躲,他雖然能活下去,卻無異於已經死了,他的仇恨、雄心,包括與陰麗華的婚姻,隨着這一躲,將從此無聲飲恨,化爲無人過問的小徑,荒草長滿,抱憾殘生。

因此,他不僅要活下去,而且要最大限度地活下去。他的確要遠離洛陽,躲離朱鮪等人的魔掌,但絕不能以逃亡的方式,而必須以漢朝官員的身份堂堂正正地離開,外放到一個天高皇帝遠、可以積攢實力的地方。

而就漢朝更始政府而言,儘管王莽的新朝已經覆滅,但天下並不太平,全國有將近三分之二的州郡並未正式納入帝國的版圖,因此也就需要大量的外放官員,前往這些州郡進行安撫招降。

更始政府中的當權派——出身綠林軍和南陽豪傑的那些高級將領們,沒有人願意外放,他們明白,很快就要大賞功臣,瓜分勝利果實,在此關鍵時刻,他們都爭着要留在皇帝劉玄身邊,盯緊自己該得的那份封賞。因此,安撫州郡的任務,很自然地便落在了一批低級官吏的頭上。

在衆多尚未歸順朝廷的州郡之中,河北地區是一個例外。所謂河北,在當時泛指黃河以北,地域涵蓋今之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其餘州郡,即使派一個不得力的低級官吏去,也可以傳檄而定。然而在河北,局面卻遠非如此輕易。

河北地區乃戰國時代的燕趙故地,自古便多慷慨悲歌之士,民風強悍,野心家衆多,而此時的河北,更是流民武裝滋盛。城頭子路、刁子都衆十餘萬人,流竄黃河、濟水之間;銅馬衆達數十萬,流竄於清陽;尤來、五幡流竄于山陽、射犬;再加上各郡縣豪傑的半割據武裝,要想徹底安定河北,難度可想而知。而這也就決定了,朝廷派往河北的人選,不僅級別要夠高,而且必須才幹非凡。

在綠林軍和南陽豪傑之中,無人願意接過河北這隻燙手山芋。皇帝劉玄也想趁機培植自己的勢力,打算派一名劉氏子弟前往,問計於大司徒劉賜。劉賜有意成全劉秀,於是答道:“劉氏子弟,只有劉秀可用。”

劉玄再問大司馬朱鮪:“寡人慾遣劉秀前往河北,大司馬意下如何?”朱鮪一票否決,道:“劉秀一到河北,必然謀反。”劉玄聞言,心中狐疑不安,再不提起這茬兒。

初,劉秀聽說劉玄有意派遣自己前往河北,暗中大喜,河北正是他心中最理想的外放之地,地域廣袤,人口衆多,一旦能收歸己有,足以爭霸天下。然而,朝廷任命卻久久不下,劉秀不免忐忑不安,向劉賜一打聽,乃知朱鮪從中作梗,心中大恨。劉賜安慰劉秀道:“爲今之計,當求告左丞相曹竟。”

曹竟,河北山陽人,儒生出身,漢朝舊吏,王莽篡漢之後,曹竟辭官歸鄉,拒食新朝俸祿,由此以忠義聞名天下。劉玄定都洛陽之後,徵召曹竟入朝,拜爲左丞相,以表勸忠良,號召天下。和劉賜相比,曹竟不僅資歷更深,威望更高,而且不帶派系色彩,由他出面替劉秀做說客,的確再合適不過。

劉秀官居司隸校尉,兼有洛陽房管局局長之權,當即批下條子,重賄曹竟豪宅一處。曹竟大怒,斥劉秀道:“小子無狀!行此官場惡習!有事說來,老夫可爲則爲。老夫若不可爲,縱賄我萬金,終不可爲。”劉秀大慚,當即以願平定河北相告。曹竟這才轉怒爲喜,熟視劉秀,道:“文叔昆陽一戰,誠天下之奇蹟。遍觀滿朝上下,堪能平定河北者,舍君其誰!今君主動請纓,實乃國家之幸,老夫自當爲君保舉。”

曹竟見劉玄,道:“陛下可知臣之姓由何而來?”劉玄搖頭道:“不知。”曹竟道:“當年,周武王封其弟叔振鐸於曹,建立曹國,其後人便以曹爲姓,曹姓從此而來。”

劉玄書雖念得少,卻也看出曹竟絕非專爲給他補習歷史課而來,於是說道:“老丞相有話直講,不必繞彎。”

曹竟道:“以老臣之見,周朝能有八百年江山,全靠封建同姓兄弟。漢朝傳國至今,中途雖有王莽篡位,最終猶能復興,也是因爲廣封劉氏宗族的緣故。強秦二世而亡,罪在秦始皇立郡樹縣,嬴氏子弟無尺土之封。如今陛下登基未久,理當效法武王、高祖,廣樹同宗兄弟,分據要津,以爲朝廷藩屏,守望互助,共衛漢室。河北乃天下重地,當以劉氏子弟鎮守,不可使異姓居之。今劉氏子弟之中,唯劉秀可定河北,願陛下遣之。”

劉玄聽罷,沉吟未決。曹竟知道劉玄對劉秀並不放心,於是又勸道:“綠林軍與南陽豪傑共殺劉秀長兄劉縯,劉秀能倖存至今,全賴陛下庇護之恩。今綠林軍與南陽豪傑把持朝政,有尾大不掉之勢。陛下遣劉秀安定河北,是爲陛下樹一強援也。萬一日後朝中有變,劉秀愛陛下而恨綠林軍與南陽豪傑,只需陛下一紙詔書,劉秀必率河北精兵,爲陛下而戰。”

曹竟所言,正撓中劉玄癢處。劉玄名爲皇帝,卻飽受綠林軍與南陽豪傑之掣肘,意志不得自由,其勢有如傀儡。劉玄何嘗不想和綠林軍與南陽豪傑攤牌,然而苦於沒有自己的嫡系,只能一忍再忍,不敢動手。劉秀是他的同宗兄弟,又與綠林軍和南陽豪傑有深仇大恨,很值得栽培成爲嫡系,爲日後攤牌早作準備。

劉玄主意已定,又對曹竟嘆道:“寡人雖欲遣文叔,大司馬卻不同意,爲之奈何?”

曹竟答道:“陛下既已決斷,大司馬那邊,自有老臣。”

曹竟見大司馬朱鮪,劈頭便問:“大司馬欲廢皇帝乎?”

朱鮪大驚,慌忙辯解道:“我爲漢臣,豈敢有不臣之心。”

曹竟再問道:“如此說來,天下仍是劉氏的天下?”

朱鮪只得答道:“高祖天下,自應爲劉氏所有。”

曹竟氣勢更盛,又追問道:“自三代至於高祖,無不封建同姓,千年不易。今皇帝欲遣劉秀至河北,此乃劉氏家事,大司馬爲何以疏間親,一再阻攔?”

朱鮪急道:“劉秀心懷異志,只恐一到河北,便行謀反。”

曹竟怒道:“日後之事,雖聖人不敢妄斷。大司馬說劉秀將會造反,劉秀不能辯白。今有人說大司馬將會造反,大司馬能辯白乎?”

朱鮪理屈,不能答。

曹竟有如教訓小兒,繼續質問朱鮪道:“大司馬開國之功,較高祖功臣張良、韓信不遑多讓。大司馬也當自問,你究竟是想做張良,還是要當韓信?”

朱鮪聞言,悚然而驚。劉邦得天下之後,張良甩手不幹,得以善終,韓信戀棧不去,終遭殺戮。朱鮪思之良久,茫然自失,跪謝曹竟道:“小子敬受教!劉秀之事,自應由皇帝決斷。”

朱鮪既已點頭,劉玄於是頒下詔書,命劉秀行大司馬事,持節北渡黃河,鎮慰河北州郡。至此,劉秀終於可以擺脫生命危險,如願離開洛陽。至此,劉秀也終於可以在心中惡狠狠地對自己說上一句:“那些未能殺死我的,將使我更爲堅強。”

第37章 吶喊 (2)第53章 屠夫 (1)第13章 揮師南下第30章 關中主帥 (2)第17章 高臥第52章 又見刺客 (2)第23章 天問第36章 吶喊 (1)第37章 吶喊 (2)第41章 西州上將軍 (1)第29章 關中主帥 (1)第34章 燕王第7章 窮途末路第26章 觸不到的戀人第8章 逢凶化吉第20章 舊帝未死第41章 西州上將軍 (1)第50章 擇帥 (2)第31章 最後的瘋狂第36章 吶喊 (1)第16章 最後一關第2章 利涉大川第3章 鄴城獻策第3章 鄴城獻策第34章 燕王第33章 一枕黃粱第21章 借刀復仇第11章 閃婚 (1)第18章 圓月彎刀 (1)第46章 使者來歙 (2)第50章 擇帥 (2)第43章 七世遠親 (1)第7章 窮途末路第35章 兵戈還鄉第30章 關中主帥 (2)第5章 天有二日第32章 傷仲永第48章 公孫述其人 (2)第45章 使者來歙 (1)第2章 利涉大川第46章 使者來歙 (2)第40章 愛與殺第39章 因人而降第23章 天問第10章 破竹之旅第2章 利涉大川第19章 圓月彎刀 (2)第48章 公孫述其人 (2)第28章 陰母的秘密第51章 又見刺客 (1)第45章 使者來歙 (1)第19章 圓月彎刀 (2)第30章 關中主帥 (2)第2章 利涉大川第25章 定都洛陽第29章 關中主帥 (1)第23章 天問第8章 逢凶化吉第46章 使者來歙 (2)第44章 七世遠親 (2)第21章 借刀復仇第48章 公孫述其人 (2)第4章 前朝秘辛第9章 一言興邦第16章 最後一關第34章 燕王第29章 關中主帥 (1)第49章 擇帥 (1)第41章 西州上將軍 (1)第20章 舊帝未死第9章 一言興邦第7章 窮途末路第36章 吶喊 (1)第51章 又見刺客 (1)第3章 鄴城獻策第3章 鄴城獻策第35章 兵戈還鄉第26章 觸不到的戀人第27章 他人的團聚第27章 他人的團聚第2章 利涉大川第48章 公孫述其人 (2)第41章 西州上將軍 (1)第5章 天有二日第36章 吶喊 (1)第53章 屠夫 (1)第25章 定都洛陽第15章 廣阿會師 (2)第14章 廣阿會師 (1)第9章 一言興邦第30章 關中主帥 (2)第21章 借刀復仇第25章 定都洛陽第19章 圓月彎刀 (2)第48章 公孫述其人 (2)第1章 出洛陽記第28章 陰母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