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融資惹的禍

原來一家民企被困在地方財政融資套路里,幫地方財政貸款卻背上數千萬債務。

幾年前,東華市海元縣建設新城。大量基建工程,需要大量資金。自身資金不足,怎麼辦?

爲此,海元縣財政局成立了融資辦,使用了一種“民借官用”的融資方式:財政局從縣裡篩選有實力的民營企業,以企業名義向銀行貸款,縣財政局提供擔保或質押,貸款到期後,由縣財政局負責償還。

當時被稱爲融資新模式,由於一些民企與海元縣財政局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再加上由縣財政局進行擔保,許多民企還是願意幫縣財政局進行融資。

最終海元縣得以高效完成融資、填補資金缺口,地方建設迅猛發展,但也因此牽出了一起延宕多年的借貸糾紛案。

二年前,海元縣財政局借當地一家企業名義向銀行貸款1800萬元,錢卻被該企業自行截留。

沒有收到錢的縣財政局,找到海元縣天勝建設有限公司請求幫忙,後以天勝公司名義,貸款2000萬元,填上了這個窟窿。

不過,這個貸款窟窿始終在那裡,這筆錢始終無人償還。

最終銀行從海元縣財政局質押的存單中劃扣2000萬元,爲了追繳這筆貸款,縣財政局下屬的擔保公司,將天勝公司起訴至法院。

儘管從銀行貸款的2000萬元僅在天勝公司賬上“躺”了一天,就被劃入了財政局指定的賬戶,但法院審理後認爲,與銀行籤貸款合同的確實是天勝公司,2000萬元也確實打到了天勝公司賬上,因此,判定天勝公司需要還錢。

於是,天勝公司和海元縣財政局展開了漫長的拉鋸戰。

天勝公司認爲,自己只是海元縣財政局融資任務的“工具人”,從未使用過2000萬元貸款中的一分一毫。

海元縣財政局贏了官司,天勝公司2500萬元工程款便被法院凍結至今,無人前去執行。

多年前,趙天平是海元縣風頭正勁的民營企業家,他經營的天勝公司,是當年縣裡唯一一傢俱有一級資質的建築企業。

天勝公司發展好的那些年,趙天平與海元縣財政局走得近。他在答應幫助縣財政局貸款時,根本還不知道,這筆貸款,其實是在填補當地另一家民企海元鴻運公司留下的“窟窿”。

在市委書記接待上訪戶的時候,趙天平向張峰陳述了其中的原由,同時提供了多份署名“海元縣財政局”並加蓋公章的“承諾書”、“承諾函”,其中載明,“該筆資金由我局使用,本金和利息由我局負責償還,與貴公司無關。”

趙天平所提供的這些“承諾函”“承諾書”內容顯示,三年多來,海元縣財政局多次以天勝公司名義,向銀行貸款數百萬元至5000萬元不等,總金額在1.6億元以上。

對於“民借官用”這種模式的風險,在被銀行起訴前,趙天平從未有過擔憂。互相“合作”過那麼多次,此前的每一筆貸款,海元縣財政局都按時償還了,趙天平還認爲“這些貸款,除了借用企業名義外,和企業沒有絲毫關係;企業不承擔風險,還拉近了與財政部門的關係。”

趙天平最後說道:“隨着雙方關係的不斷加強,我充分信任了這種‘合作模式’,有時海元縣財政局沒有出具相關的‘承諾書’,我也不會太過在意,主要是因爲從來沒有出過問題。”

“爲此海元縣財政局再次借用天勝公司貸款2000萬元用於填補窟窿時,並沒有出具這樣的‘承諾書’,爲後來的互相扯皮留下了隱患。”

當然,海元縣財政局一直試圖讓當年“截留貸款”的鴻運公司來償還這筆2000萬的款項,甚至在判決“天勝公司還款”的判決書生效後,也仍保有讓鴻運公司還錢的想法。

張峰也明白,這起借貸糾紛其實是由海元縣財政局借鴻運公司名義貸款1800萬元卻被“截留”所引發的。

只是讓他感到驚訝的是,鴻運公司在海元縣都是借用別人公司資質承建,如果被掛靠單位不同意,2000萬元就只能由鴻運公司和法人代表張述宇來償還。

同時趙天平代表天勝公司與縣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簽訂還款協議,該還款方式因有天勝公司被凍結到期債權擔保,無相關法律風險。

不過,讓趙天平和張峰都苦笑不得的是,海元縣主要領導和縣財政局將這個經濟糾紛描述爲天勝公司法人趙天平與鴻運公司法人張述宇之間的貸款糾紛,並建議趙天平立即向法院起訴張述宇,同時還願意提供打官司的費用。

雖然海元縣主要領導和縣財政局都積極趙天平打官司,但是,趙天平告訴張峰,他請教過律師,這根本就不是天勝公司與鴻安公司的貸款糾紛,兩家公司並無任何實質性借貸關係,官司完全打不贏。

趙天平最終明白,這是天勝公司與海元縣財政局之間的糾紛,他需要同海元縣財政局打官司。

張峰到這裡也完全聽明白了,天勝公司並非2000萬元貸款的實際使用人,實際使用人是海元縣財政局,而使用這筆貸款的目的,則是爲了填補鴻運公司“截留1800萬元貸款”留下的窟窿。

當然,從銀行的角度上來看,海元縣財政局已經代鴻運公司歸還了1800萬貸款,銀行根本不能向鴻運公司再追討這筆貸款。

海元縣財政局借天勝公司向銀行貸了2000萬元,只是在貸款合同上,是天勝公司與銀行簽訂,銀行當然要向天勝公司進行追討。

至於天勝公司沒有動用2000萬元,直接轉手給海元縣財政局,這是天勝公司與海元縣財政局的事情,與銀行無關。

不過,讓張峰感到奇怪和疑惑的是,那筆被鴻運公司“截留”的1800萬元貸款,最終去了哪裡?

鴻運公司原本應該把款打給海元縣財政局,卻沒有打,縣財政局爲何不去向鴻運公司要錢,反而一直追着天勝公司?

對於這些疑問,同樣令趙天平百思不得其解。

張峰決定進行詳細的調查。

щщщ•ⓣⓣⓚⓐⓝ•¢ o

第271章殘酷的商業競爭第330章慕容晴看上的東西第739章拆遷的鬧劇第753章家族企業第55章酒店試營業第324章達成供水協議第489章開始招商第188章態度強硬第126章分工協調會第550章專業人員實地考察第575章沈如煙的反常第616章教師職稱評審爭議第31章穆寒煙的反常第225章老闆請客第7章惹出麻煩事第627章扔麻煩事第1章突如其來的借用第107章獲得重用第435章棉紡廠改制第74章催促工程進度第203章不戰而退第419章二個經濟組織的對抗第646章雙方較量第569章任命會議第603章被挖坑了第590章睜眼說瞎話第337章路上求助的女人第779章一發不可收拾第415章動員令第12章請美女編輯吃飯第746章有能耐的老闆第107章獲得重用第709章建築房產商會王會長第774章報社大變革第272章積極採取應對措施第492章少婦陳薇薇第457章準備赴任新崗位第184章特殊服務第605章新租房時代第238章秘密見秘書第415章動員令第535章坦承秘密第502章婚介公司第32章臨時男朋友第203章不戰而退第691章天龍集團的慈善晚會第145章迎新聚餐第37章凌雲集團的謝意第711章整頓吃空餉第178章秘密調查第175章前景不明第567章奇怪的車禍第689章開始實施第173章提名會議第156章午夜驚魂第198章守衛森嚴第428章考試前的準備第257章鄉鎮調研第749章超越底線的事不做第218章書記的主動邀請第712章變着花樣進行接待第367章降價銷售第34章危機與機會第319章承諾解決問題的時限第448章二項公益活動第374章製藥廠失火第27章突發事件第357章想收購服裝廠的女人第666章代寫代發論文服務第349章新城加碼第218章書記的主動邀請第148章有人上門來求助第568章開會討論第698章排除耿家嫌疑第591章借考察的名義第326章紫華拍賣公司第553章另外一封舉報信第202章有信心面對挑戰第612章回家的艱難第574章發展房屋租賃市場第124章趕往事故現場第664章陳天龍來訪第53章竟然讀錯字第262章有所警覺第686章已經難以融入第61章開拓新生意第757章信訪工作會議第716章賺利差方式第582章安靜而無活力的縣城第154章推行學生免費午餐試點第358章慕容家族第201章堅決不鬆口第424章適當調整崗位第669章拆遷的處理方式第106章明天廣場的問題第208章商議追責第350章商議成立教育發展公司第529章公開質問第532章有人故意陷害第184章特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