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刺殺漢靈帝

漢靈帝讓張讓宣佈“有事早奏、無事退朝”,話音剛落,便聽羣臣中有人奏報,不用去看,漢靈帝也知道此人是太尉楊賜。太尉楊賜是弘農華陰人(今陝西省華陰市),祖父楊震、父親楊秉都官至太尉,兒子楊彪是當朝衛尉,孫子楊修更是才華出衆,楊彪曾彈劾過發起“黨錮”之禍的中常侍王甫,致使王甫被斬殺,一時威名大震,楊氏父子自此在朝中如鶴立雞羣般名聲顯赫。

楊彪後來在曹操迎漢獻帝到許城後,曹操看到當時代朱儁爲太尉的楊彪有不悅之色就感到害怕,這纔將楊彪的官職罷免並將其下獄,後經過羣臣說情才放了他,這是後話,後文裡有表述。

漢靈帝見楊賜有事要奏,心中不悅,懶懶地轉過身,要楊賜奏來,楊賜舉笏道,“皇上,臣聽聞有鉅鹿人張角創立太平教在民間傳教已七、八年之久,門徒遍佈各郡,有幾十萬之衆,倘若其心懷不軌高處一呼反叛朝庭,將會使天下大亂,現太平道信徒四方遊說、廣泛收絡人心實爲國家的隱患,皇上應該下詔各州郡府衙,將這些流民信徒遷回原處,削其黨羽,殺死張角,可不費力氣將這股危害國家的力量剷除,臣請皇上早做決斷。”

漢靈帝聽後並沒有什麼感覺,一副不疼不癢的表情看了看衆臣,乾咳了幾聲,道,“愛卿所言過於危言聳聽了吧,一個傳教之士能幾十萬信徒?他能有翻雲覆雨的能力?不可能,不可能。”

羣臣之中河南尹何進出班奏道,“皇上,楊太尉所言句句是實,太平教信徒確實已遍佈天下,現在在洛陽就有不少,甚至已滲透到宮庭官場,是危害國家的一個極大隱患,請皇上下詔剷除太平教。”

曹操、侍御史王允、侍郎皇甫嵩、諫議大夫朱儁等人也齊齊奏道,“請皇上下詔剷除太平教。”

漢靈帝一下沒轍了。漢靈帝只所以不願下令清除太平教,那是因爲漢靈帝怕花錢啊,漢靈帝是個聚斂錢財的人,如果派州郡府衙去清除太平教那是要花錢的,說不準還會花冤枉錢,所以,漢靈帝極不願這麼辦,見臣工們都附議楊賜的建議,漢靈帝便轉頭看了看在身邊的張讓,張讓道,“皇上,張角信徒確實遍佈天下,可一旦皇上下令清除這些信徒,恐怕會激起民變,還望皇上三思而行。”漢靈帝一下找到了理由,便道,“對對對,張角之衆已遍佈天下,如果將他們清除鎮壓恐會引發爆亂,這後果誰能擔的起?誰能擔的起?”衆臣工一聽都汗顏,唯唯而退,漢靈帝接着道,“此事不再奏議,衆愛卿還有何奏?”

太常劉焉出班奏道,“皇上,臣有本奏。”“講。”劉焉奏道,“皇上,自去年夏季以來至此新春將近半年多的時間很少下雨,致使許多田地乾旱荒蕪,蝗蟲成災,才使得難民四處流浪漸成張角信徒,臣懇請皇上於南城外設壇祭天,祈求神靈今春多陣雨水,滋潤土地,這樣各郡的流民便可返回家鄉耕種土地,各郡沒了流民,天下不就太平了麼?”衆臣悄聲議論,紛紛點頭稱是。漢靈帝也感到劉焉說的有理,暗道還是自家人對自己忠心啊,到城外祭祭天求得天水這樣還真能解決了當下的燃眉之急。

劉焉是何許人,劉焉是漢末羣雄之一,益州牧劉璋的父親,漢魯恭王劉餘之後,黃巾大亂過後漢室之所以很快土崩瓦解這都歸功於劉焉向漢靈帝獻的那個在各州設立州牧的建議,結果是皇權分散,各州牧自立爲王成割據勢力,東漢政權從此走向了沒落,這是後話,暫且不表。漢靈帝也是想急於解除這流民之難,聽劉焉這麼一說當即准奏,讓劉焉負責祭天設壇一事,不出十天,劉焉便在城南一開闊地設立祭壇,擇了吉日,漢靈帝便乘着五馬九鑾金頂的車輦,在大臣們的簇擁下出了南城門向祭壇行去。

此次漢靈帝出行在護衛方面也做了周密的安排,一千御林軍由新任的虎賁中郎將袁術領導,旗下有中尉將軍傅燮、衛尉將軍徐璆、 左軍校尉鮑鴻、右軍校尉淳于瓊,河南尹何進也率二百鐵騎護衛,由袁紹統領,曹操、王允、諫議大夫朱儁、侍郎皇甫嵩也都身帶配劍,整個陣容可以說是非常的雄壯與威猛。

作爲虎賁中郎將的袁術今天顯得十分神氣,他全身披掛、腰懸寶劍騎着高頭大馬與袁紹、曹操並馬而行,他的身後是傅燮等四員御林軍大將,再身後便是那一千御林軍,而看看袁紹與曹操,袁紹不過是河南尹掾吏,而曹操也不過是一個議郎,官位低下,帶的兵馬也不多,一路上袁術都不屑看他們一眼,袁紹與曹操也同樣不屑一顧這位衣甲鮮亮的虎賁中郎將。

就在剛出了洛陽城門的時候,袁紹才目不斜視地對曹操說了一句話:小人得志、雲彩上騎馬。袁術聽出這是在諷刺自己,衝袁紹瞪瞪眼,卻沒敢說什麼。此時洛陽通往城南道路上的老百姓都被官兵們用戟隔出幾十米遠,老百姓爲了看一眼當今的皇上都擁擠着,在後面的都翹着腳,表面上看不出有什麼異樣,實際上在這些老百姓之中卻暗臧着殺機。

就在漢靈帝決定要城南建壇祭祀上天求雨之後,封諝已飛鴿傳書,將這消息傳給京城內的線人唐周,唐周便打馬出城,直奔鉅鹿,將此事告訴了張角,張角便決定乘機刺殺漢靈帝,於是張角便命令荊州黃巾軍將帥張曼成、黑山黃巾軍頭領眭固、青州黃巾軍大帥管亥、潁川黃巾軍將帥何曼以及波才.、韓忠,他們各帶部分人馬混入京師,尋機刺殺漢靈帝。

就在漢靈帝車隊出了洛陽城不久,快到祭壇的時候,這裡地處開闊,老百姓已不允許再繼續跟隨車隊,就在此時,隱秘在老百姓中間眭固、張曼成、波才、韓忠四人揭去包裹刀械的布,縱身從老百姓頭躍而過,率領幾百人殺向漢靈帝的車駕,而管亥與何曼則乘亂去刺殺漢靈帝。

第180章,曹操取漢中第94章,劉備計斬楊奉(2)第117章,官渡之戰(2)第112章,袁術的敗落第86章,孫策稱霸(5)第126章,決戰官渡(3)第90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3)第178章,劉備取西川(8)第159章,馬超叛曹(2)第24章,張繡首秀第52章,長安事變(1)第95章,袁術稱帝第158章,馬超叛曹(1)第35章,董卓入京(3)第106章,白門樓(4)第148章,長阪坡(2)第22章,較量第143章,銅雀臺(5)第87章,孫策稱霸(6)第79章,曹操迎獻帝到許都(2)第116章,官渡之戰(1)第104章,白門樓(2)第160章,冀城文戰(1)第84章,孫策稱霸(3)第163章。劉備進西川第142章,銅雀臺(4)第47章,袁紹計謀取冀州第75章,李傕、郭氾之亂第55章,長安事變(4)第120章,官渡之戰(5)第87章,孫策稱霸(6)第46章,英雄的初鳴(5)第171章,劉備取西川(1)第146章,銅雀臺(8)第104章,白門樓(2)第98章,公孫瓚之死(3)第49章,趙子龍出山(2)第1章,喜歡做遊俠的曹操(1)第32章,國舅之難第168章,第一次合肥之戰(1)第121章,破劉勳(1)第119章,官渡之戰(4)第107章,定河內(1)第94章,劉備計斬楊奉(2)第17章,失意的劉備第90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3)第129章,劉備投荊州(3)第17章,失意的劉備第64章,幽州易主(1)第168章,第一次合肥之戰(1)第67章,劉備救孔融(1)第97章,公孫瓚之死(2)第135章,曹操平定冀州(5)第1章,喜歡做遊俠的曹操(1)第182章,魏王冕第34章,董卓入京(2)第182章,魏王冕第148章,長阪坡(2)第2章,喜歡做遊俠的曹操(2)第31章,十常侍之亂第76章,獻帝東歸第13章,張角,黃巾起義第136章,曹操平定冀州(6)第103章,白門樓(1)第171章,劉備取西川(1)第146章,銅雀臺(8)第54章,長安事變(3)第71章,收失地曹操伐呂布第38章,舉義兵曹操招兵買馬第123章,孫策之死第107章,定河內(1)第112章,袁術的敗落第53章,長安事變(2)第14章,嶄露頭角的孫堅第103章,白門樓(1)第152章,劉備借荊州第57章,呂布的逃亡之路第100章,獻帝與曹操的初次較量第102章,二伐張繡(2)第140章,銅雀臺(2)第79章,曹操迎獻帝到許都(2)第27章,西涼兵變(1)第138章,白狼山之戰第116章,官渡之戰(1)第60章,曹操自領兗州牧(3)第174章,劉備取西川(4)第124章,決戰官渡(1)第8章,無奈的曹嵩第67章,劉備救孔融(1)第35章,董卓入京(3)第51章,趙子龍出山(4)第92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5)第119章,官渡之戰(4)第115章,東征劉備(2)第104章,白門樓(2)第147章,長阪坡(1)第124章,決戰官渡(1)第63章,匡亭之戰(2)第30章,公孫瓚稱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