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章 拍賣行的貓膩
“周叔,這龍首聽說不是在臺灣嘛?怎麼這次佳士得搞的拍賣會又有龍首要賣,到底這玩意是不是真的啊
葉歡拿着手中取得的這次拍賣會的資料,仔細了看過之後,向着身旁的周文博問道。他那天聽說這次拍賣會有十二生肖銅獸首要拍賣,特意上網去搜索了一下關於這些珍貴文物的詳細資料。
據2009年3月深圳衛視報道,中國臺灣收藏家王度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下落不明的圓明園獸首中的龍首目前就在臺灣。王度說,臺灣龍首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狀態良好。當時價值就爲四五百萬元臺幣。其收藏者本計劃讓龍首現身拍賣,但鑑於鼠首和兔首遭遇的風波,收藏者估計短時間內不會讓龍首等下落不明的圓明園獸首現身。
周文博搖了搖頭,苦笑着說道:“呵呵誰知道呢,現在這些東西都是霧裡看花,新聞報道的那些東西,不看也罷。要是真想知道真相,估計到時候只有親自去看一看才能知道到底是真是假。就算自己也看不出來,最少落個心安點了
葉歡微微的點了點頭,他知道拍賣行拍賣的所有物品中,也不是沒有出現過贗品。拍賣行也沒有本事說自己所拍賣的所有物件都是真貨。
拍賣行請專家來鑑定拍品真僞的過程,關於這個問題,上次葉歡還專門向自己那未來的丈母孃詳細的請教了。記得當時季定邦告訴自己時,葉歡嘴巴張的老大。
在他印象中,他一直以爲這是個神秘又挺牛叉的工作,以前一聽說是“專家”,馬上就想到火眼金睛什麼的,好象覺得那些專家肯定都不會犯錯似得。想不到知道的結果就是這樣,當時他覺得自己去做這項工作,應該是最合適的了。
經過季定邦的詳細解說葉歡才知道,原來爲拍賣行做鑑定物品的大致有三種人。一是這個拍賣行各個部門的主管,他們都做了好多年,對大部分東西都有發言權。第二種人是業內比較知名的古董商,或是經紀人,那些所謂的行家,他們在市場上摸爬滾打,真金白銀,刀尖上舔血換來的眼光,也是重要的參照。第三種就是各大博物館的專家,是在這個領域裡公認的有研究成果的人。
而拍賣行70—80的拍品鑑定,在裡面其實就是拍賣行一分鐘的事兒,全靠他們目測,不需要第二分鐘,也不需要去看資料。其實看熟了,鑑定很簡單。還有10—20的東西還得二次鑑定,再把握得穩一點。
季定邦當時還舉例說,比如現在古玩市場中很火的明清官窯瓷。拍賣行把握不了時,感覺也許是真,也許是高仿品,就只能是要仔細研究,請多方發言,負責任的拍賣行不會將某個專家的人奉爲聖旨,是要綜合大家的意見定奪的。
葉歡當時考慮一會兒,就提出要是大家或是幾個專家的意見不統一,那拍賣行會怎麼辦呢?還記得當時季定邦笑了笑道:“小歡這個問題問的好。現在鑑定古玩已經不單是拍賣行一家遇到的問題,許多專家給物件意見的分歧其實是學術問題,包括我們國家故宮博物院的東西也有分歧。
比如王羲之的書法,現在世界上沒有一件東西,學術界公認它是王羲之的真跡。書畫方面特別明顯,象前陣子喊出天價的有一副黃庭堅的作品,也不是所有人都認定它是真的,但學術分歧不能抹煞它的價值,它近六七百年傳承的收藏曆史是很清楚的,有分歧也是公開的,這還要靠買家自己去選擇了拍賣公司的標準在這上面就更要理性一些,譬如收到一張畫,首先看客觀的,紙、墨、印泥是不是老的,再看風格手法是不是符合畫家的風格,如果這些都符合,那我們就判斷它是真的。當然有些細節可能存疑,但大方向很明白。我甚至可以這麼說:99的東西,只要不是有另外的居心或特殊的目的,大家的眼光都是一樣的,基本上都是能夠認同的
頗能舉一反三的葉歡在季定邦面前,感覺自己就象那十萬個爲什麼似得,他緊接着又提出現在的一個現象,拍賣行請專家給拍品鑑定,自然是要給專家們的酬勞,那有沒有可能拍賣行和所謂的專家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
季定邦笑着道:“理論上來說......嗯不是沒有這個可能,但實際操作中會有拍賣行的規範約束。據我所知,在國內外主流拍賣行中這種現象不能說沒有,但少之又少,畢竟這是砸自己招牌的事。
正規拍賣行只有佣金收入,內地的行情是12,打造品牌是必須的。拍賣行就算給那些專家們的酬勞,也是象徵性的。而且國際慣例是拍賣行賣出的拍品有五年的調整期,拿到東西五年之內如果確認是假,可以退貨
葉歡就暗自搖頭,拍賣行並不能保證所有拍品都是真的,因爲拍品沒有國家指標,也沒有質量標準,只能憑經驗鑑定。退貨是可以退貨,但很多買到贗品的根本就不知道是假貨,那還怎麼退貨?
而那些古玩瓷器等物件又不會說話,只能憑拍賣行的專業知識和道德約束來保證。但事實是,市場比法律,所謂的技術標準,甚至是政府的管制更有效,一家不能對拍品質量負責的拍賣行勢必不能長期生存。
他當時還是思量的時候,季定邦卻又說道:“不過現在的收藏市場確實如此,95都是贗品,但在相對專業的市場和領域中,這個比例基本上可以顛倒,95的人在玩95的真品。這麼說吧,造假沒有到聳人聽聞的程度,但到了一個比較可怕的程度。
但小歡你記着,絕對沒有任何一件贗品是絕對看不出來的,鑑定不出多是在手邊沒有參照物的情況下,必須調動經驗和記憶,高仿品確實會對記憶造成很大的干擾,但只要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寬度,找到可靠的資料來源之後再仔細對比,理論上是不存在絕對看不出來的假物件的
說是這樣說,但拍賣公司也有對付的高招,有一家拍賣行的有關發言人在面對質疑時就曾經大聲的說過,拍賣的有關管理條文規定,藝術收藏是風險投資,風險需要自負。
有了這“風險自負”的原則,因此拍賣行就可以大而化之,藏污納垢,連假冒僞劣之作也可以打着“風險自負”的旗號招搖過市,爲非作歹。
拍賣公司將自己打扮成無辜者,壯着膽子繼續叫賣假貨,因爲有風險條款的保護。個體買家作爲弱者,他們的利益習慣性被無視,因爲這是“國際慣例”。在“國際慣例”的保護之下,拍賣公司爲了自己的業績,在真品不足或者報酬優厚的時候假扮純真,在與騙子的默契中形成利益共同體。
現在隨着國內收藏熱大盛,幾乎各個電視臺都在做尋寶,講文物造假的節目。作爲業餘收藏的中產,爲了尋覓到真品,參加拍賣會成爲首選。但是近幾年,拍賣行的信譽也是一落千丈,讓那些玩收藏的愛好者大呼上當不止。
原因在於“京城拍賣行裡的名家書畫百分之**十都是僞作”。著名畫家韓美林的這一席話如驚雷乍現,在他的提議下,37名京城當代書畫家當時宣佈聯手抵制僞作拍賣的不良風氣,他們拿出自己的真品籌辦北京首次名人真跡專場拍賣。
原來前一段時間,著名畫僧史國良遭遇某拍賣行“強行拍賣僞作”一事,將書畫拍賣行業的黑幕曝光在世人面前。
而近日著名畫家吳冠中親自叫停某拍賣行擬於近期舉辦的“吳冠中作品專場拍賣會”更是引起轟動,其原因是該拍賣會拍賣的竟沒有一件畫作是吳冠中真跡。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著名畫家陳大章身上,現在北京有200多家拍賣行,這些拍賣行裡百分之**十都是贗品,他本人從來不參加拍賣會,但拍賣會卻屢屢出現所謂陳大章的作品。
拍賣行裡面魚龍混雜的現象在國內如此,那麼作爲世界知名的拍賣行情況竟然也大同小異。在2009年的香港佳士得春拍書畫專場中,一幅題爲《松樹》,署名吳冠中的作品以158萬港元成交。但之後經吳冠中本人確認,那幅《松樹》竟然是假畫。德國烏爾特美術館在佳士得拍賣會以約3650萬元人民幣買下的恩斯特作品《人羣》,被證實竟然也是假畫......
葉歡還聽說現在國內一些小規模的拍賣行流傳的一些黑色幽默似得笑話,佳士得拍賣行在幾次拍賣中鬧出的笑話,最開心的竟然是咱們中國的一些小拍賣行。他們暗自偷着樂,原來作爲國際知名的大拍賣公司也賣假貨?這麼說以後知假賣假便可以更加理直氣壯了,因爲這也算是“國際慣例”,有法可循了......
推薦一本女頻小說,書名《重生之我要傍大款》,挺不錯的......
如果別人重生是爲了改變過去的遺憾,自強不息創造新生活。那蘇月就堪稱史上最不爭氣重生女——她一心要傍個大款,做個米蟲,從此睡覺睡到自然醒,花錢花到手抽筋……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