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雄寶殿前,有法臺三尺三寸三分高。悟性老和尚端坐在法臺上,法臺前陪侍着三個人。
這仨人裡頭有兩個,郭子衿認識。
其一是被少林寺掃地出門的一元和尚,再有自然是被一元奉爲上師的五原法師,仍舊是那一副披頭散髮不修邊幅的模樣,再有是一個肌肉虯節,像屠戶多過像和尚的僧人。
在底下這廣場上,密密麻麻坐着上千人,有窮苦打扮的,也有人穿錦着羅。別看有這麼多人,卻是鴉雀無聲,全都雙手合十,望向法臺。
悟性老和尚的聲音不大,卻仍能傳到每一個信衆的耳朵裡頭,自然還是那一套把戲。一元在法臺下施法動咒,使了個傳聲的神通。
“彌勒佛是未來佛,有的居士就問我,咱們拜彌勒有什麼用呢?”悟性託着念珠,沉聲道,“嗯……彌勒尊者下生成佛之後的世界,該是怎麼樣的呢?《增一阿含經》當中對此有過描述。”
悟性說着話,眼神掃過,恰巧就瞧見了攀着臺階上來的一衆天靈衛。眉梢一挑,悟性頓了幾個呼吸的工夫,再而緩緩呼氣,繼續講經。
“彌勒佛,他是輪轉王的大臣修梵摩與梵摩越的兒子,和佛陀一樣是從母右脅生。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身金黃色。如今咱們在寺廟裡看到的彌勒,不過是真佛佈施於人間的化身之一,布袋和尚。”
“阿難尊者當時問釋迦摩尼佛,未來佛下生的時候,世間是什麼光景。釋迦摩尼佛回答說:‘彌勒出現,國土豐樂,弟子多少,善思念之,執在心懷。’也就是說,當彌勒下生成佛,這世間就沒有苦厄了。”
“當未來佛成佛,阿修羅和羅剎都將在衆百姓入睡之後,灑掃街道維護植被。說明到那時,已經沒有惡了,世間一切都被佛法點化,地獄也就不需要阿修羅以及羅剎了,他們自然也就來到人間,行善事情。”
“佛又說,到那個時候‘閻浮地極爲平整,如鏡清明,興閻浮地內,穀食豐賤,人民熾盛,多諸珍寶,諸村落相近,雞鳴相接。所謂金銀、珍寶、硨磲、瑪瑙、珍珠、琥珀,各散於地,無人省錄’。百姓們不愁吃不愁穿,各種珍寶俯拾皆是,卻沒有人去撿。爲什麼呢?因爲當佛國降臨,這些如今被我們看中的珍寶,就如同今日我們眼中的泥沙土石一樣,成了再尋常不過的東西。”
“那我說了彌勒佛這麼多的好,拜彌勒這個不在今世的未來佛,到底有什麼功德呢?因爲我們不知道,未來佛什麼時候來臨,佛祖沒有說,也不會說。未來佛的世界是沒有罪與惡的,如今我們卻是有罪與惡的。那麼當未來佛到來的時候,身懷着罪與惡的你我,卻沒有誠心參禮未來佛,又如何能入得佛國呢?”
郭子衿倒是聽羽安子講過,他說白蓮教的核心崇拜是未來佛崇拜,也就是彌勒崇拜。
這個一點也不新鮮。
翻一翻《大唐西域記》等與佛教相關的唐宋書籍,不難發現,彌勒佛崇拜在唐代和宋初年是主流。蓋因爲無論是大乘佛教還是小乘佛教,講究得都是修來生,修果位。來生自然不在現在,而在未來。
那時候的僧人口宣佛號都不是“彌陀佛”,而是“南無彌勒佛陀”。
白蓮教搞一搞傳統復興,似乎也沒多大的問題。當初羽安子說的時候,郭子衿也沒怎麼在意,只不過是記下來,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
而今聽得這個白蓮寺住持方丈講法,郭子衿總算是明白了,爲什麼區區一個盤踞在四川的白蓮教,會惹得天子派遣一位供奉前來調查。
所謂“不能入得佛國”,本質上是對信徒進行了惡狠狠的一番恐嚇——你不拜彌勒,將來未來佛降世構建佛國的時候,你就會被排除在外。
而且它還藉此將不拜未來佛的人,和白蓮教的信衆進行了割裂。雖然沒有說得分明,但是還是在暗搓搓地指責,不敬奉彌勒的人,或者說是不信奉白蓮教的人,本質上都是罪與惡的,是沒能脫出地獄的阿修羅和羅剎。
未來佛降臨之時,豈不就是那些惡人和罪人的末日嗎?
而白蓮教的信衆,自然相較於普通人要高出一等。
實際上,如果不是羽安子點了郭子衿一句,讓郭子衿多少有些提防的話,她未必會覺得悟性講的這些歪經有什麼問題。因爲在郭子衿的認知當中,傳教的時候說一些恐嚇的話實在是再正常不過。
其中最典型的一句話就是“因果迴圈,報應不爽”。這就是在通過恐嚇的手段,阻止那些願意相信這些話的人,做出惡行。
但是聯想到白蓮教這麼廣大的羣衆基礎,在川渝地區這麼大的影響力,郭子衿不免覺得脊背生寒。
等這一場經會散去,信衆們走得差不多了,悟性和尚居然自己迎了上來,對着王百戶行了個禮:“多謝諸位大人,容我經會的耽擱。敢問諸位此番前來,所爲何事?”
王百戶聽這個老和尚念念叨叨早就煩了,一揚手:“悟性方丈,您可別揣着明白裝糊塗。幾日前已經撒下了海捕公文,單無憂擅離職守,以逃兵論處。你白蓮寺與單無憂關係匪淺,你寺波斯僧朱賽白更是單無憂的師父,我們特來找朱賽白問話。”
“朱長老不是波斯僧,是泰西僧。”悟性糾正了一句,再而說,“朱長老受信衆邀請,與他家去主持法會了,那信衆家裡發喪親人。算一算時辰,差不多也當回來了。不如請諸位在茶室稍待片刻。朱長老若是返回,貧僧遣他立刻去見你們。”
“好。”王濤應下了,“就如方丈所說。可有一樣,咱們得把醜話說在前頭,如果今天我見不到你們的朱長老,我可就要請您到我們衛所衙門住上幾天了。”
“彌陀佛!”悟性唸了聲佛號,“卻也是應當。”
這邊商量好了,王濤轉回身來,對着郭子衿拱手抱拳:“郭道友,我聽聞您是一位符修。”
郭子衿說:“確實如此。”
王濤斟酌了一下言語,說:“郭道友此前在京畿任職,見識是我等比不得的。境界更是高出我一大層,更是一位符修,想必對於陣法,也有不淺的研究。”
郭子衿沒有把話說滿:“研究不敢當,不過是有所涉獵。王百戶您提起這個……”
“前一番我帶隊來探查白蓮寺,雖說沒有尋到什麼暗牆地道,也未曾得見王爺的影子,可我看這寺中有些僧人行爲舉止頗爲怪異,總覺得是不是缺漏了什麼。”王濤說,“我懷疑,這白蓮寺有什麼特別的陣法佈置,或說這山上,有什麼我們沒能尋到的地方。郭道友與我們一併等着,不如您來看看,是不是我們漏掉了什麼。”
郭子衿微微點頭,心說怪不得陶風旭要自己來白蓮寺,想來除了要找朱賽白問話,恐怕更多是有這樣一層考量。
“也不是不行,但是不要抱太大的希望。”郭子衿說,“這白蓮寺中的朱賽白不是個簡單的人物,能教導出單無憂這樣的弟子來,能耐不俗。若是他佈置的陣法,我未必能解開。而且,不是咱們也不能肯定,白蓮寺就只有朱賽白這一個大修。”
王濤一驚:“此話怎講?”
郭子衿說:“適方纔在講經時施法的那個和尚,是少林棄徒,法號叫做一元。他雖說不是大修,卻也不輸於你,這寺中定然有什麼能降住他的人,不然怎得這麼老實做了別人的走狗?”
“我省得了,多謝郭道友提點。”王濤一抱拳。
郭子衿祭出劍丸,行了個禮:“我先去寺外面瞧瞧,從高處俯瞰白蓮寺,多少能得些痕跡。”
說完也不等王濤再說什麼,直飛向了白蓮寺後山。自半空中向下觀瞧,橫豎都沒看出這山寺有什麼毛病。再而丟了幾張簡單的符紙下去,也沒有激出什麼反應,就是尋常地落了地。
莫非陶風旭和王濤猜錯了麼?
思量着,郭子衿壓下劍來,落在白蓮寺後山的小崖處的亭子內,手扶着欄杆長歎一聲。她心說若是藏在哪個建築裡還好說,川渝多山,真的把周賢囚在深山老林,哪裡去尋得人呢?
一拍欄杆,郭子衿心下一顫。她仔細摩挲着欄杆,越來越心驚。
退兩步,將視線與欄杆平齊,藉着開始西斜的日光,郭子衿能見到這欄杆上讓人用指甲掐着漆按出來的細小痕跡,卻是不真切。
心思一動,郭子衿翻到亭外,抓了一把浮土,再返回來抹在欄杆上,那被指甲掐出來的印痕便是分明瞭。
方方正正,一個身上長着大大小小窟窿,卻口目俱在,長鼻子,纖細手腳,更是學人穿了褲子的滑稽形象,躍然在目。
換做是旁人來,即便是發現了這個痕跡,也不會察覺出不妥。只當是哪個上山進香的頑童調皮——雖說是老木頭,多用些力氣還是能留下痕跡的。
可郭子衿瞧見這個新簇的印痕,大喜過望,不覺笑出了聲,喃喃道:“是誰住在深海的大菠蘿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