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洛陽到京城這一路上,周賢本還想着天牢該是個什麼模樣,真的住進來了,他才發現還真不錯。不是開玩笑,因爲他住的監牢,不是刑部的死囚牢,也不是順天府的大獄,而是大宗正院的內牢。
大宗正院是個什麼衙門?它相當於滿清時期的宗人府,負責管理皇親國戚鳳子龍孫的檔案,王子犯法也不能交給尋常的衙門審判,要由大宗正院主持審理。這是全天下唯一一所具有審判皇族血脈權力的衙門,這兒的牢房,別的地方根本比不了。
雖說是牢房,面積可還不小。周賢獨居一個裡外套間,有四柱雕花的大牀,有紅木的茶案桌椅,牆上掛着畫,地上鋪着皮。即便是有罪之人,那也是皇家的有罪之人,享受的待遇是很不一樣的。
一日裡三餐由專人送進來再收走,恭桶也是每日刷洗兩回換新。除了隔間兩道大鐵門,窗上都上着精鋼的柵欄,身上掛着鎖鏈以外,就跟養大爺沒什麼區別。
就連出出入入伺候周賢的這些獄卒,對周賢也是千般好萬般順,沒有一點敢忤逆的意思。爲什麼?因爲這是鳳子龍孫,很可能不過是一時遭了罪,哪天做皇帝的心裡一高興就給放出來了,到時候秋後算賬可該怎麼辦呢?所以要仔細伺候。
那個着灰衣的牢頭甚至還像周賢暗示過,他若是需要,牢裡可以請姑娘到這兒來陪着周賢過夜。只要周賢不離開這個牢房,怎麼說都好。
這不是開玩笑,確實如此。
周賢也不管了。這裡一本書都沒有,更談不上什麼娛樂活動,那就敞開了變着花樣吃唄,今兒要他們烤個鴨子當主菜,明兒叫他們做一道松鼠鱖魚,燒黃二酒喝膩味了,就要他們打胡商手裡買葡萄酒來飲。
住了半個月的牢,不能調動更沒有什麼運動的周賢,足足胖了十多斤,臉都顯得有點圓了。
一邊每天這麼吃吃喝喝,周賢也琢磨着:周穆宣打算什麼時候審自己,是要審出個什麼來?他被關押在大宗正院,師父師孃如今如何?郭子衿究竟有沒有逃出魔窟,現在又身在何處呢?青要山上現在是個什麼反應,岑秋風有沒有什麼打算?桐光他現如今是天靈衛的千戶了,自己這一出事兒,會不會牽連到他?
這些問題其實都想不出個結果來。
周穆宣審與不審,無關緊要。要麼周賢就範,周穆宣大可以找個替死鬼來讓周賢活着離開,再等到時機成熟,藉着周賢的名頭,拉起一杆大旗。如若不從,無非是一死而已。
至於孔諍言和方丹,別處的監牢肯定沒有大宗正院這個條件,他們倆少不得要吃苦。但也無妨,這二人不是不能吃苦的人,不吃苦怎麼修到大修這個境界來?至少在周穆宣拿他們二人來逼迫周賢之前,他們性命無憂。
在周賢的猜測裡,郭子衿應當已經逃出魔窟了。周賢那一聲嘶喊,是被擒之時心中慌亂,好些事情都沒理順。他要是再冷靜點兒,這句話就不能從他嘴裡說出來。他被擒住了,岑秋風自然要聯繫郭子衿,讓她趕快離開極樂館,這是不用周賢開口囑咐的事情。他這麼一說,反倒會給郭子衿增加壓力。
不過相信岑秋風有護住郭子衿的辦法。更何況,周穆宣沒想到郭子衿潛入極樂館查出了賬冊,極樂館附近不會有境界高出郭子衿的人,有天顏索傍身,郭子衿一定會平安無事。
周賢一時只能這般祈求了,也不知那滿天神佛是否能聽得見。未曾想身陷囹圄之後,心心念唸的姑娘居然是郭子衿。周賢也算是看清楚了,這半年多書信往來不斷,他是心內悸動,對郭子衿起了情愫。
萬幸郭子衿如今不知。他想着這件事就到此爲止,不要再將這個姑娘牽扯進來了。
至於青要山的反應……周賢盼着青要山千萬不要有什麼反應,與自己關係親近的長輩同輩,都不要想着如何幫他,關起門來念經是最好不過的了。這事情牽扯太大,青要山不能妄動。就如同當年周穆敬起兵,青要山既沒有幫周穆敬,也未曾幫朝廷。不過是朝廷在派遣傳信使節的時候,拉過幾個跟周穆敬關係好的人過去用一用罷了。
岑秋風素來小心謹慎,會以大局爲重,應當是無事。
至於李桐光,周賢對他也很是擔心。不爲旁的,他太瞭解自己這個師弟了。李桐光是個官迷不假,可也是個重情重義的好漢。他害怕李桐光會爲了自己做出什麼糊塗事來。
周賢被囚在天牢之中如何暫且不說,外面可是掀起了驚濤駭浪。
畢竟本說平南王周穆敬一家上下皆被斬首,怎麼就又忽然冒出個世子來呢?不過這是發函全國的大事,從朝野到江湖,一時間已然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周穆敬是何等人物?比起他作爲天家人的身份,更爲江湖中人津津樂道的是此人是何等俠義?那是當世的大英雄大豪傑!
貴爲皇子,仍舊是平易近人,交遊廣闊,行俠仗義,除暴安良,鋤強扶弱,仗義疏財。若非如此,也不會在其起兵之時,有那麼多江湖中人甘願投入其麾下。
周穆敬兵敗之後,許多分在外埠的兵馬也就地散了,其中有不少江湖中人念着周穆敬的情,承着周穆敬的恩。那時候未能劫法場救下週穆敬,現如今再連恩公的孩子都保不住,那還叫什麼英雄好漢?
一時間曾在討逆軍中效力的江湖中人,如今還在世的,得有三分之一潛藏在保定府和河間府一帶。只待到京中消息到了,便是要幹一票大的,以報償當年平南王大恩大德。
江湖就是這樣,可以勾心鬥角可以爾虞我詐,可以爲了一點蠅頭小利翻臉不認人,可以爲了一本功法秘籍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但這些東西都要在暗地裡做,明面上大家都得是正人君子,知恩圖報的豪傑。
這些人究竟是誰串聯起來的?大家都覺得不是自己,無非是知恩圖報的人趕在一起了,還能是怎麼樣呢?
江湖中現今只有岑秋風知道,這是周穆宣以及他身邊那些謀士的好算計。若是周賢與其師父師孃沒被困在監牢當中,能夠得知外界發生了什麼,也能猜出來。
其實周賢已經起到了他應該起的作用,甭管他樂不樂意,只要周賢他活着,只要他是周江遠這件事被天下人知道了,對周穆宣就有利。周賢死或不死,到此時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是周穆宣把周賢押解回京的不假,可是全天下都知道,朝中大權在魏康手中,當今聖上不過是被養在籠中的金絲雀一般。這些被周賢吸引過來的江湖中人,不會把矛頭指向當今聖上,只會向着魏康開火。因爲在他們眼裡,弄權的是魏康,陛下即便得位不正那也不是他的本意,更何況這本就是天子血脈,有何不可?
周賢答應幫周穆宣了,他不死,以他的名義起兵。周賢不答應,砍了腦袋,江湖中人羣情激憤,也會倒向周穆宣暗中聚集的軍隊。倒時不必擔憂無將可用。
那麼這般說來,這些人居然在這麼合適的時間聚集在京師各府,必然就是周穆宣在背後攛掇出來的一齣戲。他自己演戲給全天下看,要得就是這般風光。
最關鍵的是,這個時候魏康病了,病得不能上朝了。
忠文王不理公務了,這是天賜良機,周穆宣怎麼肯放過?朝堂上的關於應當如何處置周江遠的話題被一壓再壓,周穆宣在等着時機成熟,把處死周賢的事情推到魏康的頭上,是最恰當不過。反正老百姓和江湖中人也不可能真的知道在朝堂上會有什麼齟齬,藏着多少骯髒齷齪。
但有沒有可能是忠文王裝病,暗地裡有什麼謀劃,想要將計就計呢?周穆宣不是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所以他要以身犯險,前去試上一試。
話說這一日天日高懸,捲簾朝散之後,周穆宣着一身便裝,帶上兩名宮內御醫,同藏在暗中保護的兩名供奉一同,前往忠文王府探病。
這世上能夠讓皇帝屈尊降貴親去探病的人,滿打滿算就兩個。這種事,周穆宣也就幹過兩回。頭一遭是寧王偶感風寒,燒得很厲害,周穆宣想了想,沒跟任何人打招呼,獨自出宮想去寧王府探病,正撞見周賢和李桐光這是兄弟二人。
如今正是風聲鶴唳的時候,周穆宣不會再做糊塗事,前去忠文王府,乃是做了萬全的準備,就是要探魏康的虛實。
明面上一行三人,帶着暗中兩人,來在忠文王府門前的時候,便是有兵丁上前阻攔。
這小將不卑不亢,聲音平和:“王府重地閒人繞行。三位若是沒有事先打過招呼,還請回吧。寫過帖子遞進來留名講事,王爺會在想見你們的時候傳見。”
周穆宣“呵呵”一笑,自袖袋中取出一塊令牌,輕飄飄丟了過去:“這天下,還沒有我去不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