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慕容晴想要通過這第四道階梯,必須越自己的極限。”南風心中感慨說道。
...
慕容晴一上來,她直接半跪下去,美貌的臉龐,瞬間被冷汗侵溼,整個身軀亦如此,完美的身軀被勾勒出來。
這一刻,慕容晴不僅是承受着無盡痛楚,更像有着十萬大山壓制她一樣。
這一刻,她慕容晴的身軀在這裡不得動彈,在這壓力和痛楚之下,不需要多長時間,她就會昏迷,那時候,她的挑戰將徹底失敗。
所以,在她被這無盡痛楚和壓力弄的昏迷之前,她必須第一次越自己的極限,方能通過這第四道階梯。
極限之下,她身後浮現出黑魔真軀和天冰聖軀。
她的毅力,浮現在她的識海中,她對武道的渴望也浮現在她識海中。
她憑什麼越自己的極限,越自己毅力的極限,憑藉的就是那一份渴望,那一份不服輸的意志,憑藉她永不放棄,要去追求的那條道路。
目前,她的這條道路,就是成聖人之路。
不管前面有多少刺,多少荊棘,她既是把雙腳上的血流乾,也必須踏步而行。
她的毅力,化作氣勢,不斷增強她身上的力量,她半跪的身軀,緩緩站立起來。
“想不到,慕容晴一個女人,竟有如此堅韌的毅力。”看着第四道階梯上的一幕,南風重重說道,
“第四道階梯,她必過!”
“天賦,靈脈,血脈,這些東西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一顆毅然的武道之心。”龍意草說道,“慕容晴身上,有這樣的一顆武道之心。”
“加之黑魔血脈,天冰血脈,她靈脈的品階,也不低,所以,在絕世天才行列中,她當屬最頂尖的那一批。”
“有這樣的毅力,第四道階梯,她可以過!”龍意草也是肯定說道。
就在龍意草話語落下的那一刻,慕容晴毅然的站立起來,這一刻,她全身已有鮮血泛出,有力量淬體的鮮血,也有無盡壓力衝破她皮膚而流出的鮮血。
....
拜謝大家關注公衆號“花落唯窈”看番外。
...
但她是興奮的,站起來,她邁着堅定的步伐,跨過了第四道階梯。
那一刻,她身上所有的力量,氣勢,都提升了一個檔次,因爲這時候的她,越了屬於自己的極限。
這一刻,她是興奮的。
她沒有猶豫,直接踏上第五道階梯,她要藉助剛剛突破自己極限的這股毅力,這股氣勢,一鼓作氣通過第五道階梯。
“接下來,纔是關鍵的,能夠突破一次極限,擁有大毅力之輩可以做到,可是在突破一次極限後,又要繼續突破,這縱使大毅力之輩也很難做到。”龍意草說道。
“現在,我所能做的,就是爲她祈禱了。”南風說道。
雖然和慕容晴還沒有過多的交情,但他真心希望慕容晴,能夠越自己的第二次極限,通過這毅力的考驗。
但下一刻,讓南風想不到的事情生了。
當慕容晴踏上第五道階梯之後,第五道階梯上,卻什麼也沒有,空空如也,一絲鎮壓的力量沒有。
然後五道階梯消失,遠處泛起一道出口。
“這....”這一幕,南風極度不解。
慕容晴也是有點愣。
怎麼回事?她這算成功了?還是失敗了?第五道階梯上,爲何一絲力量沒有?
“原來如此!”龍意草一開始也是不解,但片刻就是反應過來了。
“龍意草,怎麼回事?”南風問道。
“這麼簡單的道理,你想不明白麼?”龍意草反問。
聽見龍意草的話,南風沉思下來,一旁的慕容晴,也是沉思下來,這樣的變化,絕對不是偶然的。
不知是過了多長時間,南風目光一閃,恍然大悟。
第五道階梯上,若真的擁有力量,這力量還需要突破一次自己的極限才能通過,那麼天地間,有幾位生靈能夠通過。
就是絕世妖孽,南風這樣的天才,想要在數刻鐘內連續兩次突破極限,也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南風必須承認。
所以,若第五道階梯上擁有阻擋的力量,慕容晴必然過不去。
當然,不排除奇蹟。
第五道階梯上什麼力量沒有,考驗的是一種勇往直前的勇氣。
第三道階梯過後,任何生靈都會奄奄一息,屆時想要踏上第四道階梯,必須爆全部底牌,恢復力量。
這樣之下,越極限,通過第四道階梯,生靈不再可能有恢復的底牌。
經過第四道階梯越極限的過程,生靈都會在心中產生一個疑問:第四道階梯都已經那麼難,第五道我能夠過去麼?
這是一種猶豫不決和遲疑!
這種猶豫不決和遲疑下,生靈又是精疲力竭,奄奄一息,很容易就放棄。
所以從第四道階梯到第五道階梯之間,考驗的是一種勇氣,勇往直前的勇氣。
有信念,有對武道的熱烈,有置死地而後生的勇氣,管他此時什麼狀況,先踏上第五道階梯再說。
倒在第五道階梯上不丟臉,但連踏都不敢踏,何談武道之路。
所以,這時候,有那種勇氣,就通過了,沒有那種勇氣,只要有一絲的遲疑,一絲的膽怯,第五道階梯上,就會真正泛起力量。
那時候,不會有奇蹟生。
“原來如此!這人魔聖樹的考驗,真是別出心裁!”明白之後,南風感慨說道,“不過,這纔是真正的考驗。”
“能夠進入到這人魔祖地中的武者,天賦,血脈,靈脈都絕對是一等一的,所以考驗的就是毅力和勇氣。”
“你說的不錯,這幾者兼有的天才,才配成爲人魔聖樹這種天地至寶之物的主人。”龍意草說道。
而這時候,慕容晴也是恍然大悟,顯然,她也是想明白了這其中的道理。
她也有一點慶幸,慶幸她當時沒有任何的遲疑,慶幸她在進入人魔祖地之前,已將生死置之度外。
否則,一切的努力,只會因爲一絲的遲疑和膽怯而付諸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