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軍雖未敗親已離

如張忠志所說,葉暢只要帶領了三萬兵,就沒有敗過,甚至兩萬以上的兵,他就從未吃過敗仗。

即使如安祿山所言,葉暢糾集的大軍以百姓爲主,但按照葉暢此前的一慣風格,其中至少有三萬左右是有過戰鬥經驗的退伍老兵。只要有這些老兵爲核心,那麼這支部隊在葉暢手中,就是一支擁有相當戰鬥力的軍隊。

至少張忠志不覺得,憑着自己帶一萬人馬前去,就能夠爲崔乾佑解圍。

“這麼說來,將軍以爲大王不是葉暢對手?”王武俊又問道。

張忠志沒有回答,偏着頭看了他好一會兒,然後冷笑道:“你想取我而代之?”

“將軍何出此言?”

“若非如此,爲何要引我說這等話語?”

“將軍誤會卑職了,卑職如何敢有別的打算”王武俊大驚,此時安祿山脾氣翻覆古怪,使得他的諸多部將也是人人自危,彼此之間的猜忌也極深。張忠志若是誤會了王武俊,以爲他要去安祿山面前進讒言,少不得先將他砍了自保。

想到這裡,王武俊看了看周圍,見都是張忠志的親信,當下壓低聲音道:“卑職只是別有想法。”

“什麼想法?”

“若葉暢真有幾十萬人,崔乾佑豈能安然逃脫,以卑職之見,大王的王命不可違,葉暢的軍威不可觸,將軍此去,當以觀望爲先。”

“觀望?”

“看看崔乾佑是否還在,若在,能救則救,不能救則自保。”

“大王若追究起來,如之奈何?”

“崔乾佑若敗,大王要操心的就是如何面對葉暢數十萬大軍,安有餘暇去追究將軍?如今亂世之兆已顯,將軍手下有兵有將,只要再有一塊地盤,何愁不能安身立命?”

張忠志愣了愣,這是在勸他自立

雖然不是自立爲王,至少是從安祿山的部屬中脫離出去,不再把自己和安祿山一夥逆黨綁在一起。

張忠志怦然心動。

如今這局勢,他其實也看不太明白,按理說安祿山在短時間內佔據絕對優勢,因爲他兵力要比葉暢多得多,只要能在佔據絕對優勢的情形下將葉暢擊敗,哪怕是將他趕出關內,那麼接下來扼險而守,勝利的天秤還是傾向於安祿山這邊。

但是偏偏葉暢“變”出了大量的兵馬,安祿山不僅不能趕走葉暢,還必須在關內與葉暢進行一場沒有多少把握的決戰——誰都知道,在關內進行持久戰,葉暢肯定是能夠得到安西、北庭、劍南三鎮節度使支援的,而別的節度使大多會持觀望態度。這種情形下,葉暢的兵力會越來越多,而且是那些在邊境上久經戰陣的強兵越來越多。

故此,速戰速決是安祿山獲勝的唯一選擇。

“將軍,這雖然有些危險,總好過去葉暢那邊送死。”王武俊把話都說到了這個地步,也沒有什麼試探和藏掖,徑直對張忠志道:“當機不斷,必有所失”

“這一切,都需得一個條件……廢話先不必說,先派人打探清楚前方戰況

他點齊人馬,率先而行,當到了鄣縣時,前方崔乾佑第二批使者也趕到了

“崔將軍已經兵敗,損失大半人馬,爲準備再戰,而退至岐陽?”

這個消息傳入張忠志耳中,他覺得不對,要過地圖看了好一會兒,陰沉着臉將王武俊召來:“武俊,你看看”

王武俊聽得崔乾佑退往岐陽,也是大驚:“爲何不是退往岐山縣,而是岐陽?”

退往岐山縣,是往東南走,正好與安祿山大軍會合,退往岐陽,則是退往東面,與安祿山大軍只能算是平行。

“退往岐陽是假,退往那州纔是真吧”張忠志道。

若不是王武俊此前的話語,張忠志絕對不會這樣作想,但是現在,他不得不這麼想。

他有觀望勝敗之心,崔乾佑難道沒有觀望之心?而且以安祿山現在的反覆無常暴躁脾氣,他吃了敗仗,如何敢回來見安祿山?不見他派來通報軍情的使者,都被安祿山一刀劈了麼

“是,將軍說的是,他定然是去奪那州了”王武俊在地圖上看了一會兒,悚然道:“若真是如此,我軍不可再進,再進則危矣”

他們再往西北進發,若是崔乾佑真在岐陽倒還好說,兩軍可成犄角之勢,但若崔乾佑跑到那州去,那問題就大了,他們這萬餘人馬,等於是一頭扎進葉暢準備好的口袋之中。莫說葉暢那一二十萬大軍擁有一定的戰鬥力,就算真象安祿山所言,他們是臨時拉扯出來的百姓,也足以將他這一萬多兵馬吃掉。

“不進能如何,想來崔乾佑的使者到了大王那邊,大邊催促我們速度前進的人也會隨之而來了。”

“去陳倉”王武俊又看了看地圖,然後說道。

去陳倉就是徑直西行,而不是向西北去與葉暢交戰。張忠志思忖良久,然後搖頭:“不可,不可,這樣就是在葉暢的鼻尖下經過,繞到他的側後翼,葉暢豈能容我”

“將軍之意?”

“大王的軍令,是讓我們與崔乾佑會合,我們自然要依令行事。”張忠志眼中光芒一閃:“去岐陽”

王武俊聞得此言,頓時明白,他自己已經覺得自己有些陰險了,而張忠志比他還要陰狡幾分

崔乾佑的軍報中可是說了,他損失過半,這樣一來他的兵力就少,而張忠志兵力多,這等情形下,張忠志去與他合兵,誰主誰從豈不是很明白的事情

吞併了崔乾佑部,張忠志實力大增,再順勢奪了那州,即使下一步選擇投降葉暢,也有了足夠討價還價的餘地。

“妙計,張公所言甚是,正當如此”王武俊大聲道:“願爲前鋒,爲張公效死力。”

他如今只是一個偏將,雖然有自己的打算,卻必須依靠於張忠志。但王武俊豈是願意久居人下者,張忠志有自己的打算,他同樣有自己的打算若是藉助張忠志的名義,吞併崔乾佑部,他就能獨當一面,有朝一日,也能爲自己爭取一個好的前程。

經過此次大變,他們這些邊將算是看明白了,大唐進入了一個轉折點,兵強馬壯者的話語權將極大增強,即使葉暢力挽狂瀾,也改變不了這種趨勢,因爲他自己,也應當算兵強馬壯者中的一員。

計議已定,他們便折向北面,追着崔乾佑部便去。沒一日,他們的消息傳到了葉暢處,聽得張忠志部的動向,葉暢那邊也有些摸不着頭腦。

葉暢雖然在戰略上對自己有十足的自信,但在戰術上卻不敢小看安祿山,他不怕傷亡,可是無謂的傷亡能避免就儘可能避免。故此,在發覺張忠志部與崔乾佑部脫離戰場,他並沒有妄動,而是廣派斥侯。足足用了兩日功夫,才確認張忠志與崔乾佑部再無戰意,這個結果出來,他也愕然。

“郎君如今聲名,當真是羣邪退避”部將當中有人便道:“既是如此,何不乘熱打鐵”

“怎麼個乘熱打鐵法?”另有人道:“郎君說過很多次,不要將勝利的希望寄託在敵人犯錯之上,而是寄託在自己的全方位領先之上張忠志與崔乾佑明顯是懷有異心,有此二人開頭,安祿山豈能不防?只怕接下來,就要面對安祿山的全力。我們當真做好了與安祿山決戰的準備了麼?”

這個問題提出來,衆人一時都安靜了。

確實,做好了與安祿山決戰的準備了麼?

敵人不知他們的虛實,他們身爲葉暢帳下所親信的將領卻是知道的,目前葉暢手中的實力,確實還不足以獲取對安祿山的完勝。按照葉暢一向的風格,除非到了絕路,否則總會憑藉自己全方位的優勢,以壓倒性的實力來減少自己的損失。

稍靜了片刻之後,諸將又開始議論,只不過這次大夥的聲音都小了許多。

葉暢坐在衆人中間,並沒有制止他們的討論。

他心中雖然已有定計,可是他很清楚,自己在戰場上的次數是越來越少了,現在在場的這些將領,絕大多數都是他培養出來的旅順書院的弟子,未來他們將成爲戰場上的風雲兒。

乘着自己還在此坐鎮的機會,讓他們多鍛鍊一番也是好的。

不過好一會兒之後,他們還沒有提出真正讓葉暢滿意的應對策略。

這與這些人的出身有關,他們都是旅順書院出來的,披堅執銳激勵士氣都是好手,排兵佈陣操演訓練也都相當不錯,但真正在戰場上玩弄詭計陰謀,他們就還嫩了些。

或者說,他們只會單純地從軍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所想的,始終沒有離開“戰”這個字。

倒是在其中少數禁軍將領,相互之間擠眉弄眼,頗有些不以爲然的模樣。

因爲得葉暢看中的緣故,禁軍將領之中,安元光隱約爲首,葉暢見他雖然也與同僚交換眼色,卻始終沒有發言,當下便點他的名道:“元光,你素來多智,說說你的看法吧。”

安元光苦笑了一下。

那些旅順書院出身的將領,爲何如此積極發言,他心裡有數,倒有一半的緣故就在於他身上。

他們自以爲從旅順書院畢業,算得上是葉暢的嫡系門生,因此眼裡自然有一股傲氣。而且他們練兵操演,也確實與舊式軍隊頗有不同之處,安元光此時還不能判斷孰優孰劣,但可以肯定,能坐在這裡的這些旅順書院的將領們,都有獨到之處。

以成才率而言,旅順書院的學生比起一般人要高得多,他們缺的,只是真正在戰場上多磨練、在戰場外多經歷。

而葉暢對安元光的重視,讓這些學生們很不快,從洛陽的戰事開始,安元光就被葉暢委予重任,他也不負葉暢所望,屢屢立下殊勳。在這些學生看來,安元光是個“外人”,搶了原本應當屬於他們的榮耀與戰功,雖然這種“不快”還不至於發展到相互傾軋的地步,但瞧安元光等禁軍一系將領不順眼,那是再正常不過的。

所以安元光並不想出這個風頭,但是葉暢點了名,他又不得不出這個風頭。他明白葉暢的意思,葉暢就是需要他這樣的人存在,一來給予旅順書院系的將領們壓力,二來也爲今後更多不同出身的人加入自己的陣營做好準備。

若他不能表現出足夠的能力,葉暢就會扶植別人來擔當這個重任。

“我覺得,崔乾佑與張忠志之事,我們或者可以利用。”安元光說到這,稍稍停了一下,見葉暢臉上露出喜色,便知道自己想法與葉暢不謀而合,當下他又道:“這幾日得到的消息中,安祿山暴虐,已令其部下不堪折磨,崔乾佑與張忠志離開,也證明這一點。有此二人前鑑,安祿山對別的部下肯定更爲猜忌,我們不妨多散流言,只道安祿山帳下諸將,都與葉公有密信往來,願爲葉公內應。但是不願意爲內應者,亦答應在戰事之中擁兵自保,絕不參與。”

旅順書院系的將領們並不傻,只不過他們更傾向於通過戰場來解決問題,而不是陰謀詭計。所以聽得安元光這番話之後,他們不禁微微屏住呼吸:此計若成,安祿山必然不能自安,非鬧得衆叛親離不可

甚至可以說,他們有可能兵不血刃,就讓安祿山的十萬大軍分崩離析。

“元光,你尚有未盡之言,再往下說。”葉暢又道。

“是,卑職以爲此策可爲陽謀,葉公可以請聖人公開特赦,凡願意反戈一擊者,不再追究其叛逆從賊之罪。凡能立功者,朝廷都不吝名爵之賞。葉公也可能通過其餘渠道,去遊說、收買這些將領,無論成與不成,都能讓安祿山焦頭爛額,也可以使其部下相互猜忌。”

葉暢點了點頭,這確實是陽謀,不過安元光還有話仍然沒有說出來。

“還有一事,葉公不妨說安祿山欲誅殺李亨自立爲帝。無論安祿山有無此心,此等傳聞一出,安祿山與李亨之關係,必然破裂,長安城中,甚至還會有一番變動。若真如此,安祿山軍士必無戰心,只想着回長安城收拾局面。安祿山若是退回長安,則必死無疑”安元光說到這裡,斬釘截鐵一般

第341章 時機只與有備者第66章 河汊浪翻賊暗藏第144章 下鍋何患無糧米第238章 又展歡旗論輸贏第330章 萬人齊呼葉十一第114還彼之道至彼身第242章 冰海重開回鄉路第194章 血海黃衫亦飄香第365章 未知邊患起安西第136章 洛陽城中福先寺第466章 又見李氏生平陽第337章 催促鳳台近鏡臺第298章 嫉心自顯因舊恨第340章 豈因私怨致國殤第397章 世傳妙手可點金第206章 翻臉反目自乖張第487章 困獸窮圖聲名裂第75章 願以重禮爲謝儀第173章 將軍伏弩射天狼第32章 見了新人忘舊人第132章 大慧竟是僧一行第77章 驚聞貴客來相訪第142章 多情公子無情劍第396章 此處惡果孰手栽第362章 行到盡處須放手第83章 冰娘妙處少府談第340章 豈因私怨致國殤第343章 五十青錢卜兇吉第355章 磨些江上鎖鐵橋第283章 磬盡餘勇破城行第446章 殘民愛民各屬誰第322章 諸子密謀意奪權第425章 不可回絕勢必得第299章 黃海浪底隱旋渦第12章 反是添花上華錦第373章 一家哭勝一路哭第306章 長安大道阻且長第513章 一輪明月照九州第186章 口含蜜糖腹藏劍第400章 明火執刃攔路前第250章 水晶廊內紅顏喜第47章 絕唱餘音猶繞樑第188章 東牀袒腹無逸少第344章 三百璃珠定勝負第173章 將軍伏弩射天狼第314章 忽如傾廈倒金樑第461章 樓外評話樓內客第135章 大仇小怨各何傷第278章 呼來喝去鉗牟丁第265章 昔時之因今之果第375章 恩威並施收軍心第513章 一輪明月照九州第309章 馬不停蹄接踵忙第256章 孰爲奸細空穴風第325章 相公正合背黑鍋第331章 陰霾迷影身暗藏第134章 可赴江南廣積糧第351章 短兵長刃夜相交第214章 碎顱裂腦效韓郎第453章 紛至沓來探虛實第287章 契丹小娘顏色殊第36章 它山石醜可攻玉第120章 事了拂衣全無痕、一二二今日蠻女效阿瞞第346章 彩雲之南可築城第134章 可赴江南廣積糧第382章 宣王棄壘譽奇才第92章 縱有手段難脫網第496章 大廈已傾各西東第441章 捷書飛至動人心第460章 各聚風雲會中州第234章 輸肝剖效英才第354章 明犯強漢不輕饒第165章 犬戎日夜吞西鄙第352章 虜酋賊首欲遁逃第448章 反覆無常爲官宦第66章 河汊浪翻賊暗藏第402章 禍國狐鼠齊相歡第93章 更爲蒼生除此狼第386章 何懼頑敵早提防第323章 生而有罪前朝種第470章 愁風愁雨任飄搖第114還彼之道至彼身第300章 耐心耗盡動干戈第1章 序第255章 蛛絲難阻鯤化鵬第69章 臥龍谷中起文房第232章 明朝猛虎驚狐猿第80章 穎達若在舉世敵第147章 登門問罪探前因第370章 西陲烽火翻陣雲第69章 臥龍谷中起文房第339章 蠻地亦聞漢道昌第143章 錄事一職隱玄機第426章 奈何蟊賊效荊軻第189章 山中無虎潑猴鬧第313章 葡萄架倒郎篩糠第175章 惡念兇膽夜開張第98章 自此少府空模樣第229章 一夜冰封山路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