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愁風愁雨任飄搖

“兵部尚書、京兆尹、西京留守……”

這些新官職,除了讓葉暢啞然失笑之外,並沒有任何意義。

即使是楊玉環,也很明白這一點。總算李隆基還沒有完全糊塗,要葉暢死守長安,而是讓他見機行事,否則的話,聽怕葉暢立刻會扔了長安往遼東跑。

李隆基說到這裡,也覺得不好意思,他又補充道:“許以全權,知京畿兵事,爲代國公”

“父皇”壽安聽得這裡,柳眉不禁豎了起來,這些爵賞,對現在的葉暢來說沒有任何意義,李隆基真正要做的是,以某一親王或王子爲天下兵馬大元帥,以葉暢爲副元帥,統籌天下各鎮兵馬,但李隆基卻沒有做這任命

想到自己與葉暢這些年來爲了皇室所做的那麼多事情,壽安突然間心灰意冷。

“二十九娘,待此間事定,朕將賜婚,必風風光光將你嫁與代國公。”李隆基大約也知道女兒心裡的傷心,撫慰了一句,然後轉首四顧:“卓君輔”

“臣在。”卓君輔一臉冷淡地出現在他面前。

“朕聽聞你乃少年英傑,當世勇將,朕特進你爲羽林軍正六品親勳翊衛校尉兼昭武校尉,你領本部護衛朕西行……”

“臣願留在長安,接應葉公。”不待李隆基話說完,卓君輔便打斷他的話:“臣奉命奪取金光門,此爲葉公退路,若臣離開,此處復爲賊人所得,則葉公與朝中大臣,無人能脫身”

李隆基面上尷尬萬分,他方纔到此,見卓君輔指揮有力,愛惜其才,故此想要賜其爵祿,卻不曾想,卓君輔根本不買他的賬

陳玄禮心中一動,他低聲道:“陛下,此地……”

話還沒有說完,就聽得東面潑天一般的聲響,緊接着,四處都是呼喝聲

“怎麼了?”此前李隆基等聽得那手雷爆炸之聲,但現在爆炸聲止歇了有一段時間,現在怎麼又傳出這樣的聲音來?

“安逆大軍入城了。”卓君輔道。

看着東面半邊天空越來越亮,分明是許多火把點燃,李隆基臉色大變,他意識到,卓君輔的推測是對的,安祿山的大軍,已經進入了長安城

也就是說,長安城內安祿山的部隊,不再是原先的萬人,而會越來越多

在天寶初年之時,長安城中的各支禁軍加起來總數有十萬人,但此後連年征戰,禁軍中的壯勇敢戰之士,許多都被抽調到了邊軍之中,其中安祿山數次請調禁軍精銳,李隆基都應允了,然後安祿山把這些忠於李唐皇室的禁軍精銳一次次葬送在與契丹、奚人的大戰之中。哥舒翰不顧葉暢的反對強攻石堡城,同樣損失慘重,不得不在抽團結兵的同時,也抽調部分禁軍去支援。然後程千里又將最後的數萬禁軍葬送在淮南,如今長安城裡的禁軍數量非常有限。

憑着這有限的而且少經陣戰的禁軍,與安祿山的虎狼之軍相抗,原本就是件困難的事情,更何況安祿山的部隊早有準備,而禁軍此際各自爲戰十分混亂,根本組織不起來。

“走……先走吧”李隆基一聲長嘆,雙眼淚水直流,然後撥轉馬頭,向着金光門行去。

走了幾步,他覺得有些不對,回頭看來,壽安卻在原地未動。

“壽安,跟上朕。”李隆基道。

壽安盈盈下拜,目中含淚:“女兒在此等候葉暢……父皇先走,請多保重

李隆基不疑有他,點了點頭,然後便離開。望着父親身影越來越深入黑暗之中,壽安淚水涌了出來,然後以衣袖抹去。

他們出了城門,楊國忠忽然道:“聖人,請遣勇士復入城中,將左藏庫燒了,勿使資敵”

李隆基心中此時也甚爲愧疚,聽得此語,搖了搖頭:“不可,不可,賊既奪城,必有封賞,若燒了國庫,便只能取之百姓。失德有罪者,朕也,豈可因朕之過,使百姓遭難不如將國庫留給他們,元重困吾赤子。”

楊國忠心裡暗罵了一聲糊塗,但李隆基既然說了,他也不好再進言。出了長安,向西過咸陽,此時天色漸明,他們渡過渭水上的一座便橋,楊國忠心中憂慮,有意留在後面,在過橋之後,他喝令士兵道:“將此橋燒了,以阻追兵

那些士兵面面相覷,都有些不情願。楊國忠大怒:“若令逆賊追上聖駕,你們負擔得起麼?”

士兵們心中有氣,只是覓來柴禾,準備將橋燒燬。見火勢點起,楊國忠心中歡喜,上馬向前,跑到李隆基面前表功道:“陛下,接下來可以稍稍安,臣已令兵士燒了那座橋,賊人便欲過河,亦需繞道了。”

李隆基此時已經上了轍軌列車,聞言大驚:“此橋乃出京之必須之道,若是燒燬,京中百姓欲逃生,當如何逃走?而且葉暢還在後方殿後,怎麼能燒此橋,令其陷入絕境……高將軍,你速速回去,令人撲滅火勢”

高力士橫了楊國忠一眼,從車上跳下去,要了匹馬,飛奔回頭。楊國忠訕訕道:“若是燒了橋,葉暢背水一戰,或能得取全功。”

李隆基又看了楊國忠一眼,沒有作聲。

但楊國忠卻覺得全身冰冷,因爲李隆基這目光裡,除了鄙夷與厭惡,再沒有任何情誼。

李隆基並不是真糊塗,只是年老之後,耽於享樂,不願意親理政事,現在雖然出於自保,他並不是百分之百的信任葉暢,但還不至於想要葉暢的性命。

楊國忠這番話,當着這麼多將士的面說出來,可以說,已經觸及了李隆基的逆鱗。若不是看在楊玉環面上,他立刻就要發落楊國忠了。

即使如此,他心中也是不滿,盤算着大局穩定之後,便要罷去楊國忠的宰相職務。如今天下動盪,也確實需要一個夠分量的人物來承擔罪責,楊國忠似乎就是最好的人選。

至於空出的宰相位置,葉暢自然可以接任,不過這一次爲了避免再出權相,當再安排一人制衡……

李隆基心中所想的,楊國忠並不知道,但他知道自己此次拍馬屁拍到了馬蹄之上,心裡越發憂惶。旁邊的陳玄禮看到這一幕,若有所思,然後看了高力士一眼,高力士微不可覺地點了一下頭。

以他二人對李隆基的瞭解,當然知道,楊國忠現在是徹底失去了聖眷,即使是楊玉環,都未必能保得住他的官位了。

陳玄禮心裡也有自己的主意。

此次太子政變能夠如此順利,楊國忠上了安祿山的當是其一,他陳玄禮亦有不小的責任。

眼見李隆基年邁,爲了子孫富貴,陳玄禮在暗中與李亨頗有往來。此次禁軍中一些倒戈的將領,便是陳玄禮默許之下,李亨暗中安排的。

陳玄禮原先以爲,李亨只是爲了穩固自己的位置而安排些許人手,這是人之常情,他根本不知道李亨竟然有安祿山這麼大的強援,否則也不敢給予這樣的便利。

若不是安元光臨時發覺有問題,拉着他在僻靜處詢問,事情只怕要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現在逃難之中,故此無人追究,但事後,必然會清算此事,若是他不能將全部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去,就算到時未被重治,但失去聖眷是肯定的。

想到這裡,陳玄禮的目光就有些陰森。

高力士神情依然,他不會選任何一邊站,只會站在李隆基需要他站的地方

他們逃跑途中各懷鬼胎且不提,只說金光門這邊,在他們離開之後,大約又等了小半個時辰,此時長安城都已經騷動起來,不少人自這西門外逃,若不是卓君輔等組織得力,只怕要將金光門堵住。壽安翹首東盼,終於看到自己熟悉的身影趕了過來,她連忙迎上去:“十一郎,你沒事吧?”

“沒事……陛下呢?”

聽得葉暢詢問,壽安心中羞愧,一時不知怎麼回答。旁邊的卓君輔道:“楊國忠以爲長安不可守,唆使陛下西巡了。”

“此時陛下還聽楊國忠的?”葉暢吃了一驚:“高力士與陳玄禮如何說?

“他們也贊同西去”

“也罷,也罷。”聽得這裡,葉暢發覺壽安情緒不對,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以示安慰:“確實是守不住了,我們也退吧”

“十一郎哥哥”壽安忍不住嗚咽着哭了起來。

“莫哭,莫哭,咱們還會打回來的。”

見壽安哭泣,葉暢手下諸將都是心懷同情,他們不敬李隆基,對壽安卻還是懷着敬意的,卓君輔開口道:“城中民心在我,郎君又有擲彈兵爲主力,何懼逆賊人多?”

“我能擊退安祿山,靠的是出其不意,他從來未曾見識過擲彈兵的厲害,一時不備,爲我所乘,但是擲彈兵有幾大弊端,若再戰下去,必然會爲其所覺。”葉暢見不只是卓君輔,其餘人也都一個個露出想要與安祿山決一死戰之意,心知長期以來戰無不勝讓衆人有了過度自信,他解釋道:“我們本錢少,若有失利,便是萬劫不復,故此有的險可以冒,有的險不可冒。而且如今我們與逆賊之爭,乃天下社稷之爭,豈在一城一地一時?”

“若是我們退出長安,太子竊取帝位,必號令天下,視我等爲叛逆,那時當如何是好?”有人問道。

“所以幸好陛下被救了出來,只要有陛下在,天下各鎮,觀望者居多,願意從逆者少,最後還是我們與安逆決戰。我們外有南霽雲、高適和羅九河之助,內有我早先埋下的伏筆,在其餘諸鎮觀望未定之際,便可以擊敗安祿山了。

他一邊說一邊又拍了拍壽安的背,他的語氣是如此自信,壽安聽得終於有些心安,漸漸收起了淚水。葉暢回望了一眼長安,然後揮手道:“走吧,我們撤”

他們這不足六百人離開長安,行動比起李隆基等是要迅速得多,但才離開不過二里許,便聽得身後人喧馬譁,顯然,安祿山派出的追兵到了

“安祿山果然不死心。”葉暢聽得這些聲音,笑着說道:“看來咱們還沒有打痛他,唯有將他徹底打痛,他纔會死了派小股部隊來襲擊之念……蔡晨果,你們準備好了麼?”

“已然備好。”蔡晨果響亮地道。

卓君輔咂了下嘴,心裡有些不樂,今夜之戰,蔡晨果和他的擲彈兵算是大出風頭,而他卻幾乎沒有立下什麼功勞。

“此戰最爲兇險,安祿山敢再派追兵來,必然對擲彈兵有破解之道。”葉暢又轉向卓君輔:“鼎臣,擲彈兵的保護,就靠你了”

卓君輔聞言一樂:“終究還是要靠我們……郎君只管放心,必無所失”

葉暢點了點頭,又回頭望了望:“你們猜,此次來者,是安祿山本人還是他的部將。”

衆人原本是有些緊張的,但聽得他一一吩咐,不緊不慢,便稍稍放心,再聽他有閒暇提這樣的問題,更是覺得,他應是智珠在握。

“走脫了郎君與天子,乃安祿山心腹之患,他必然自己親來。”有人答道

衆人紛紛點頭稱是,卓君輔卻是撇了撇嘴:“我料安祿山自己必定不來

“爲何?”

“他與太子勾結,現在走脫了天子,他們要做的最迫切之事,必然是挾持朝臣奉太子爲帝,然後宣佈我們爲叛逆,挾持了天子。此等事情,於系重大,安祿山不親自坐鎮,如何能成?而且,在長安城中,他吃晨果痛擊,此際驚魂未定,如何敢再親自來領取敗陣。要知道他親自出戰,初次戰敗還情有可緣,這要再次戰敗,他部下之人,必生動搖”

“那你說可能是誰來?”葉暢微微點頭,卓君輔所言與他想的一樣,他便又問道。

“他自己雖然不來,卻肯定要遣一員悍將……若史朝義在側,他必然會派史朝義,史朝義不在,必然是崔乾佑。”

這些年來,安祿山及其一黨,一直是遼東的假想敵,故此衆人對安祿山的親信部下性格能力都極是瞭解,卓君輔一開口,就確定是崔乾佑,而且斬釘截鐵,這等自信,便是因爲了解。

聽得這裡,葉暢笑道:“好,好,且讓我們看看,鼎臣是否料敵先機——若是能料敵先機,十年之內,鼎臣便可以獨當一面,爲一鎮節度”

第298章 嫉心自顯因舊恨第217章 強秦昔日謀偏蜀第134章 可赴江南廣積糧第395章 何處飛來無妄災第136章 洛陽城中福先寺第131章 堪爲吾師唯葉郎第64章 竟是天家貴子息第473章 與虎謀皮露猙獰第322章 諸子密謀意奪權第507章 厲王之禍在咫尺第77章 驚聞貴客來相訪第311章 熙熙攘攘爲利忙第140章 呂祖一夢醉黃粱第48章 慢束羅裙半露胸第138章 奇術自珍曹太樂第210章 無德無行聲繞樑第214章 碎顱裂腦效韓郎第431章 涇渭濁水浸河洛第205章 北海獵狐膽開張第17章 任爾萬繁我三筆第397章 世傳妙手可點金第226章 山雨未至風先起第8章 悍婦毒舌鬼神厭第394章 敢向龍種揮鐵拳第124章 雖見黃河心不灰第18章 袖手乾坤自挪移第370章 西陲烽火翻陣雲第421章 國事家事亂如麻第441章 捷書飛至動人心第6章 慈悲不過菩薩第400章 明火執刃攔路前第368章 相逢一笑問舊故第2章 葉家十一郎第427章 開門揖盜狼入室第77章 驚聞貴客來相訪第171章 誘汝入彀虞詐間第260章 當斷須斷偏難斷第436章 巧婦難爲無米炊第235章 一包苦茶相疑猜第410章 庖丁解牛足可誇第138章 奇術自珍曹太樂第450章 葉暢雪夜入上蔡第47章 絕唱餘音猶繞樑第186章 口含蜜糖腹藏劍第12章 反是添花上華錦第98章 自此少府空模樣第263章 陰差陽錯奈若何第175章 惡念兇膽夜開張第79章 山因高士有賢名第516章 新羅國王居長安第438章 不信將軍可挽天第40章 右軍扇搖風潮起第108章 欲造神舟訪仙山第302章 只恨此身無一用第275章 牧奴可曾識阿翁第236章 似有神兵自天來第304章 關洛坦途亦艱難第224章 西窗共語話叛胡第227章 與子同仇豈無衣第312章 娘子軍破夜曲江第418章 何意葉暢竟殺我第117章 孰料郎意在胡姬第65章 吳澤龍女鋪橋樑第117章 孰料郎意在胡姬第340章 豈因私怨致國殤第127章 鄉有賢者佑四鄰第179章 幾時攜手入長安第93章 更爲蒼生除此狼第470章 愁風愁雨任飄搖第35章 孰人風雅至於斯第473章 與虎謀皮露猙獰第433章 舉世滔滔孰最賢第475章 繁華恩愛轉成空第453章 紛至沓來探虛實第44章 運籌帷幄非古賢第363章 一紙詔書速還京第507章 厲王之禍在咫尺第335章 昔日棋子今棋手第323章 生而有罪前朝種第218章 詩書傳家有餘香第192章 願以萬貫添鏡妝第384章 重騎斜掠至此回第379章 棄軍而逃難爲將第491章 長安大道終不孤第363章 一紙詔書速還京第137章 欲破此祟須放曹第202章 圖上渤海萬里疆第475章 繁華恩愛轉成空第199章 風止雲散將星集第210章 無德無行聲繞樑第184章 忘情樓臺請吃茶第264章 忽聞遼東起干戈第454章 山人洗耳聽道統第210章 無德無行聲繞樑第436章 巧婦難爲無米炊第396章 此處惡果孰手栽第283章 磬盡餘勇破城行第459章 天子御前鬥不休第272章 借我錦帆上重九第84章 百藥之中酒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