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怎麼又打我?

叮!

正在聊城城頭巡夜的一個士卒,忽然聽到城牆下面,有一聲莫名其妙的脆響。

但是他沒有在意,因爲他只是一個在軍中混飯吃的團結兵而已,連軍餉都沒有,只管一日三餐。

夜晚巡視城牆,就已經是對得起官老爺了。

武令珣麾下精兵,也就是那些來自幽州的邊軍,都不負責巡夜。武令珣讓他們好好休息,準備接下來冬季南下河南的戰役。

然後把這些雜活爛活,都交給了州縣本地團結兵。在武令珣看來,近期是不會發生戰鬥的,沒必要讓麾下野戰軍也累得半死。

這跟院子裡養條狗的道理差不多。狗未必咬得死賊人,但它看到賊人進院子會汪汪叫,而且賊也不是幾天來一次,沒必要把神經崩那麼緊。

叮!叮!

又是兩聲脆響,這個團結兵終於忍耐不住,伸出頭往下看去。

正在這時,一根短矛,徑直從下方以一個刁鑽的角度,直刺他的喉嚨!

噗!

隨着刀劍入肉之聲響起,陰影中的人直接抓着他縱身一躍,爬上了城牆!而這位團結兵,則是捂着脖子仰面倒地,血水流得到處都是!

打頭陣的正是何昌期,不過很是奇怪,他現在滿身騷尿味,胸前還有鮮血,模樣看起來有些狼狽。

“上來!”

何昌期伸出手,將自己身後的銀槍孝節軍士卒拉了上來!他們都是軍中尖刀部隊,戰陣時衝鋒在前,攻城時負責第一波登城,實戰經驗極爲豐富。

對付聊城這種城牆不過兩丈的普通城池,何昌期用的辦法很簡單,他們甚至還在開封城外試驗過。

唐代城牆的規格有定製,講究一個“因地制宜”。也就是在不超過基本規格的情況下,因陋就簡,就地取材。

比如長安那邊的大城,牆磚厚度(不是城牆厚度)可以達到三尺;而一般州縣的城牆,好一點的也是用磚,只不過牆磚沒有對應的作坊可以燒那麼大,也不需要壘那麼高。

所以牆磚厚度一般在五寸到兩尺之間,選擇的範圍很大。

窮地方修不起磚牆的,便直接用夯土壘城。那種土城,隨便找根可以承力的錐子便可以直接攀爬。

何昌期用的辦法,說簡單也十分簡單。

牆磚與牆磚結合的地方,往往是用糯米石灰砂漿作爲粘合劑。這玩意是經不起風吹日曬的,腐蝕得比牆磚本身要快得多。

隨便拿鑿子鑿一下就能鑿出一個缺口來,時間長了還會坍塌。所以通常情況下,修城牆,也是唐代刺史的必修課之一。

不過唐庭已經很久都沒撥款修城牆了,聊城自然也是不例外,城牆上被侵蝕的地方很多。

何昌期踩着這個缺口,直接往上,走一路鑿一路就行了。第一個人上去以後,排在後面的人按照缺口的位置踏腳,依葫蘆畫瓢直接爬上去。

聊城城牆的牆磚厚度不到一尺,缺口到處都是,有些甚至不需要開鑿,可以用現成的,到處都是可以踏腳的地方。

於是便有了何昌期“徒手”登城這一幕。

這個辦法說穿了一文不值,簡陋得不能再簡陋!若是白天進行,或者是被敵人提前發現,那就跟送死差不多。

然而到了晚上,又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結果可就兩說了。

“敵……”

聊城城頭的某個守軍看到了何昌期,“敵襲”二字還有一個字沒喊出來,身後就被人捅了一刀,刀尖已經刺穿了心臟,在前胸露出小半截來。

刀尖在火把照耀之下,閃着寒光!

越來越多銀槍孝節軍的士卒,如同鬼魅般登上城頭。

由於事前沒有準備,聊城負責巡防的團結兵,其實只有一小半在城頭巡視,有小部分在巡街,還有不少人躲在城牆牆根處偷懶摸魚。

他們聽到城牆上有打鬥的聲音,一時間還沒回過神來。等發現不對勁的時候,何昌期已經帶着敢死隊直接衝下城牆,一路朝着城門殺奔而來。

那些守城門的士卒並不是本地團結兵,而是來自幽州的邊軍。只一個照面,何昌期就察覺到了這些人,並非是剛纔那些在自己手下走不了一招的魚腩,頃刻間雙方便互有死傷。

銀槍孝節軍橫衝直撞的勢頭被遏制,雖然依舊向着城門處衝鋒,但前進的速度已經被大大遏制。

何昌期見戰況焦灼,頓時靈機一動大聲喊道:“城破了!快跑啊!城破了!快跑啊!”

聽他這麼一喊,城牆上還未下來的那些銀槍孝節軍士卒也跟着一起大喊。

“城破快跑啊!”

“城破快跑啊!”

“城破快跑啊!”

一時間城破快跑之聲到處都是,那些如同驚弓之鳥一般的聊城本地團結兵,最後一根弦終於是被拉斷了。

這些人在慌亂之中,竟然自己打開了北面的城門,然後從北門外直接跳入徒駭河中!

不少人從徒駭河南岸游到了北岸!

然後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不知所蹤。

徒駭河在唐代還是一條季節性河流,秋季開始斷流,梅雨季節開始漲水。

聊城百姓平日裡只是將其作爲一條排污的陰溝使用。因爲這條河的存在,北面城牆夜間幾乎不設防,城門由本地團結兵把守。

這一幕讓那些正在其他城門位置,死戰不退的河北邊軍看傻眼了!

他們本是隸屬於幽州節度使旗下納降軍,都是百戰餘生的好漢,主動放棄城門逃之夭夭,這種事情他們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出來的。

敵軍不開城門,自己人這邊反而開城門的狀況,當真是聞所未聞!

這些河北邊軍雖然是被銀槍孝節軍殺得節節敗退,但尚且還能保證城門不失,沒想到就這樣被“自己人”給背刺了!

就好像正在與人搏鬥的時候,腰子被人捅了一刀,那股氣瞬間就泄了!

頃刻間便兵敗如山倒!

“節帥,北門,北門!北門空虛!”

有人在城牆上對着城下大喊道。

其實不需要他喊,城外的方重勇一直在密切關注戰況,等待着何昌期等人開城門。

北門被本地團結兵打開的第一時間,他就注意到了這個情況,連忙命令王難得領五百人衝北門!

這一波突擊,直接沖垮了聊城的防禦!

一炷香時間之後,四面城門都被人打開。爲數不多的河北納降軍士卒奔向府衙,準備負隅頑抗。而本地的團結兵,早就不見蹤影,跑得一個不剩了。

他們這些團結兵,壓根就不害怕軍法。

脫下軍服就是本地農夫,到處都是親朋鄉里故人,隨便躲哪一家混一段時間,等風頭過去後又是一條好漢,誰還記得他們當過逃兵啊。

在邊鎮瀟灑慣了的武令珣,終究是沒料到團結兵當真是“團結”,一人呼號百人退散。

武令珣平日裡肯定沒有好好讀書,戰國時的孫子早就在《孫子·九地》中說得明白:“諸侯自戰其地,爲散地。”

唐代隱士李筌對此有深刻見解,他在《太白陰經·地無險阻》中說:卒恃土,懷妻子,急則散,是爲散地也。

納降軍在遠離故土的地方作戰,跑路多半要死於本地農夫之手,所以他們可以寧死不退。

但本地團結兵就沒這顧慮了,一旦遭遇大難,跑路是第一選項。

聊城城內的廝殺聲漸漸小了,不一會,一身血跡的車光倩走出南門,對方重勇抱拳道:“節帥,城牆已經肅清,殘兵逃到了府衙。何老虎已經帶人將城牆包圍起來了。”

“走,去會一會武令珣。”

方重勇翻身下馬,面色有些古怪。

破城的關鍵一擊,好像有點莫名其妙啊。

他走上前壓低聲音詢問道:“聊城北門是誰打開的?”

“呃,是城內團結兵爲了逃回鄉里,自己打開的。”

車光倩如實回答道。

方重勇不由得眼角抽搐,他苦心謀劃,幾乎每個細節都考慮到了,唯獨沒想過本地團結兵作風如此“硬朗”。

“罷了,進城再說吧。”

……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喜幾家愁。

如果說方重勇攻破聊城算是志得意滿的話,被打了悶棍的武令珣,則是一臉懵逼,還沒回過神來。

如果不是有親兵報告府衙被圍,他都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

“說,你怎麼就沒守住城門!銀槍孝節軍是怎麼進城的?”

位於聊城內的博州府衙大堂,一身戎裝的武令珣,正拿着寶劍,指着跪在地上的一個十將。

他是今夜負責巡夜的十將,卻是沒有守住城池。

要不是現在不適合殺人,武令珣早就把這人給砍了!

大堂內氣氛異常凝重,在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思,卻無法對外人敘說。

“武將軍,府衙已經被團團圍困,我們兵不過百,只怕是守不住了!”

忽然,從外面匆匆忙忙走進來一個親兵,對武令珣抱拳行禮道。

火把照耀下,在場衆人面色各異,有人緊張,有人驚恐,有人卻是面色平靜,一臉無所謂。

“放下兵刃開門吧。”

武令珣像是泄了氣的皮球一般,坐在主座上。他因爲此前的慘敗,被踢到了納降軍,也不是主將。

其實並沒有多麼旺盛的情緒去戰鬥。

要不然,他也不會被安排到聊城來防守側翼了。這裡既不是主攻方向,也不是主要防守方向。

他更是連手下武將都沒認全。

“武將軍,這樣開城門會不會不妥?”

一個偏將上前詢問道,武令珣一時間竟然沒想起來對方究竟叫什麼名字,只知道是姓黃。

“黃將軍,不要讓他們白白丟命了。某不是第一次跟銀槍孝節軍打交道了,他們不會殺俘的。”

武令珣長嘆一聲,不想再解釋了,非常隨意的擺了擺手,癱坐在椅子上。

累了,毀滅吧!

“得令!”

這位黃姓偏將只得帶着幾個親兵,走到府衙大門跟前,下令守門的士卒開門,然後隨手將兵器丟到地上。

伴隨着一陣牙酸的聲音,府衙大門被緩緩打開。何昌期看着站在兩旁,手無寸鐵的河北叛軍一衆將校士卒,冷哼一聲,帶着手下徑直走到府衙大堂內。

他看了看武令珣,總覺得有點面熟,似乎是在哪裡見過。

“呃,你是……”

他緊皺眉頭,就是想不起來武令珣到底叫什麼名字了。

二人就這樣大眼瞪小眼。

“好了,可以了。”

正在這時,方重勇也跟着走了進來,順手將何昌期拉到一旁,免得他叫錯名字丟人現眼。

“武將軍,別來無恙啊。自從上次鄴城小聚,本節帥很想念你啊。”

方重勇看着武令珣笑眯眯的說道。

聽到這話,大堂內那些十將偏將們,都用驚恐的目光看着武令珣,似乎明白了爲什麼聊城會在一夜之間,不明不白的陷落了。

武令珣急得心頭冒火,指着方重勇大聲辯解道:“方節帥不要亂說啊,某上次就是被你帶兵突襲後俘虜了而已,跟你一點也不熟,更不是朋友!不值得你掛念!”

他這話說得語無倫次,反倒是像被人揭了老底,氣急敗壞的模樣。

“好了好了,朋友一場我不會爲難你的。武將軍收拾一下細軟,把兵戈與盔甲都留下,然後帶着他們離開聊城吧,隨便去哪裡都好!”

方重勇輕輕擺手說道。

在場衆人,無論敵我,都是難以置信的瞪大眼睛,想說話又不知道要怎麼開口!

“節帥,就這麼將他們放了啊。”

車光倩將方重勇拉到一邊,壓低聲音問道。

“武將軍是我們的老朋友了,不要爲難他。”

方重勇強調了“朋友”二字。

車光倩立馬心領神會!

“諸位,你們解下盔甲,便可以離開聊城了!

伱們,所有人!”

車光倩環顧衆人,大聲說道。

“等等,某有些話還沒說清楚!”

武令珣急得滿頭大汗叫囂道,但是不等他繼續說話,車光倩就高聲喊道:“我數到十,還不肯離開府衙的,殺無赦!”

“十,九,八,七……”

車光倩還沒數到五,府衙內的河北叛軍就走得一個不剩了!

包括武令珣在內,跑得比兔子還快!

果然,人類求生的慾望是無窮的。

“節帥,弟兄們上刀山下火海,放了武令珣就行了,怎麼把那些河北賊軍也給放了啊?”

何昌期面帶不滿詢問道。

“何老虎,節帥這是在用反間計。

那些人回去以後就會說武令珣是我們的人,這樣皇甫惟明與武令珣互相猜忌,遲早要把這位逼反。

再有,那些河北賊軍知道我們不殺俘,心情好還會放人。下次對陣,他們就不會拼死一搏了。”

車光倩當傳聲筒,替方重勇給在場衆將解釋了一番。

聊城是這次河北大作戰中方重勇選擇的橋頭堡,攻下聊城,算是在河北有了一個立足點。

不過接下來仗要怎麼打,纔是關鍵。

“你派人讓李晟指揮曹州的團結兵,帶着第一批糧秣在盧縣屯糧,準備接應我們。讓李晟保護浮橋,封鎖黃河河面,不許通航。”

方重勇對段秀實吩咐了一句。

後者領命而去以後,方重勇又對車光倩與何昌期二人說道:“本節帥交給你們二人一件重要的事情。你們一個拿着刀準備殺人,一個拿着賬本耍嘴皮子。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明白了麼?”

“請節帥吩咐!”

二人抱拳行禮說道。

方重勇微微點頭,心中暗想:皇甫惟明啊皇甫惟明,雖然辦這事我不會長塊肉,但是能讓你吐幾升血也是好的。

第631章 人與人不一樣第31章 王忠嗣!還我老婆!263.第230章 再別長安(本卷完)第586章 貞潔烈女第321章 基哥大破防第470章 不同的心境第80章 看不見的困境第73章 好辦的和難辦的284.第247章 節帥饒命啊!160.第145章 削髮以明志302.第262章 蘭州密議234.第206章 如同被誤診的癌症晚期患者第383章 色厲內荏的方大使第336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6章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176.第159章 驚天弊案(2)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第64章 求跟讀229.第201章 基哥十二時辰(上)第6章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第644章 同名不同命161.第146章 中軍主將的待遇第4章 人生就像是洋蔥第653章 run running run153.第139章 紙上談兵299.第259章 以戰止戰183.第165章 知易行難第621章 文體兩開花184.第166章 “低調”300.第260章 太白山祥瑞184.第166章 “低調”284.第247章 節帥饒命啊!第659章 易牙殺子爲上進第673章 聞到血腥味的狼279.第243章 大難起於微末第48章 歷史推演測試(晚上還有一章)第344章 王對王第26章 上元夜(下)第47章 五如六十一東岱第90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572章 我曾經是個好人第525章 你便是真龍天子(本卷完)第581章 建國大業之遠交近攻第504章 有時候身份就是一種原罪第16章 兩條鹹魚曬江灘第444章 變生肘腋241.第212章 長安能源危機第587章 空手套白狼第330章 不給錢不算賣,給了錢不算搶第17章 不求最好,但求最貴!第604章 敢問路在何方?第508章 飛渡盧縣橋321.第277章 核動力印鈔機準備開啓第64章 求跟讀134.第125章 被吐蕃人瘋狂打臉的基哥第362章 豪門夜宴(下)第11章 李隆基的煩惱第5章 興師問罪唐代的文人,到底是在追求什麼第333章 星星峽口看星星第379章 心如猛虎,細嗅薔薇第503章 天不會塌下來137.第127章 就像是一塊擦腳布207.第183章 京畿治安大作戰(上)第92章 風來急!124.第119章 目的決定手段第410章 夕陽無限好第394章 外行指揮內行第68章 當條狗不容易啊第316章 誰慫誰是狗第583章 建國大業之蓄勢待發第632章 凡事皆有例外169.第153章 狗衙內第50章 豬隊友在行動171.第155章 重拳出擊(上)第327章 多餘之人第318章 他比你先到272.第238章 run away188.第169章 逆向開車136.本書作者基本上每天晚上都會讀文獻第290章 用魔法打敗魔法第359章 弓月古道第59章 國事如兒戲第29章 《賣炭翁》中隱藏的長安能源危機第448章 二愣子第380章 急轉直下(爲天黑都想睡zzz加更)第10章 玩一票大的第445章 摻沙子大法第483章 反客爲主第570章 人性經不起考驗眼睛感染,請假一天第1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320.第276章 高端紙張的防僞技術第556章 水入江河,沙落灘塗第47章 五如六十一東岱264.第231章 氣泡被戳破第450章 舉重如輕第414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第598章 拉兄弟一把第618章 全方面的統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