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九章 利益之謀

崔寧且驚且怒,沒想到這杜濟小兒竟然如此哄騙於他,立刻命人帶兵出去追擊,但此時已經離杜濟出城遠超三個時辰,就算騎着千里馬也追不上了。

崔大夫沒有想到他這周密的計劃竟然狀況頻出,本來有九成的勝算,現在怕是隻剩下六成了。他兄弟崔密不由得打起了退堂鼓,低聲對兄長說道:“獨大蜀中,擺脫李嗣業恐怕暫時不可爲,要不我們還是主動向郭家兄弟提出和解,將雍王派來的參謀團迎接進來吧。”

“說的什麼屁話,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我們已經付出了行動,哪有回頭的道理。你的團結營有兩萬五千人,我們在城中招募一萬名團練兵勇。雖然郭英義麾下的東西川軍有兩萬,就算加上杜濟麾下的兵力也不過三萬,但他們所有的糧草補給都是從成都城外撥的,沒有了充足的糧秣,要不了幾個月就會兵敗潰散。”

“可是,可是,”崔密支吾地說道:“秋稻收割在即,他們可以繞過我們在所在州縣徵收糧草,這個時機不太妙。”

“現在已經顧不了這麼多了,我們先下令在成都附近的幾個州徵收糧草,不要讓他們白白落入郭英義和杜濟手中。現在我們沒有外在的壓力,李嗣業顧不上蜀中的事情,只要閉上門來把幾個搗亂的分子幹掉,這裡依然還是我們的天下。”

崔寧口中說我們的天下的時候,他的神情極爲自信,就像是掌握了整個世界的秘密一般。

……

杜濟順着官道一路往東南方向跑,他這樣做不止是因爲要快捷逃命,更主要的是爲了防止攔截已經收到城都命令的重慶軍,不讓他們上當受騙。

重慶軍接到來自成都方面的第一道軍令,他們當然難以相信不肯受命,杜濟掌軍極其嚴明,臨出發往成都前就叮囑下屬,除去聖旨之外其它任何命令都要等他回來再做決定。但是成都發來的第二道軍令卻有杜濟的印信蓋章。軍頭們商議之後只好帶兵上路。

大軍已經開拔到渝州的邊界,前方忽然來了十幾人的騎隊簇擁着一輛馬車,騎隊最前方一人高聲召喚道:“快快停下!”

將軍們在旗幟的掩映下策馬上前訊問道:“前方何人,敢攔阻大軍行進!”

杜濟從馬車上跳下來抖擻袍子喊道:“是我!”

“原來是將軍!”軍頭們連忙上前叉手拜見。

杜濟顧不上跟他們說明緣由,當即下令調頭返回渝州城。

重慶軍返回渝州後,杜濟一面下令在各縣徵調糧草又一面派人前往眉州與郭英義接洽,只有三軍聯合起來,才能形成與崔氏兄弟抗衡的力量。

郭英義得到杜濟傳來的信件,得知郭英幹被崔寧扣押,痛心後怒不可遏,立下誓言定要將崔寧誅殺。

他命人在眉州等地徵收糧草招募兵丁,很快杜濟也率領重慶軍到達,兩人在轅門中仔細商議該如何擊敗崔寧。他們對自己的實力還是有底的,崔寧能征善戰,就算野戰雙方勝敗也在五五之數,更別說崔寧盤踞在成都城中本就佔據了優勢。

“主公在關中尚不知道崔寧萌生反意,他派來蜀中的參謀團也被困在劍門之外進退不得,連消息都傳遞不出去。我們必須將此消息稟報給主公知道,得到外援纔是克敵制勝的保障。”

郭英義捻着鬍鬚思慮:“金牛道和米倉道上有崔寧的心腹將領把守,荔枝道還未可知,我欲從軍中選出可靠的士卒十餘人,命他們帶着信從荔枝道前往長安稟報給主公,如此以來崔氏兄弟的謀劃必將流產。”

杜濟補充說道:“只是信件來往需要時日,等主公派兵前來蜀中,恐怕已經一個月過去了,我們必須在這個節骨眼下立於不敗之地。”

郭英義早有策略,他在弟弟和杜濟前往成都之時,便開始花費錢財在民間收糧草,如今他聚三州之糧已得四五十萬斛。就算他的對手崔寧能征善戰鮮有敗績,他憑藉這些糧草也可以進退有度,更可以在李嗣業派兵到來之前保持現有的實力。

“我們現在只有一條辦法,那就是拖,時間拖的越長就越對我們有利,崔氏兄弟不能服衆,也無法安撫蜀中人心,只要主公派一支偏師從荔枝道進入蜀中與我們會合,崔寧所能夠控制的就只有成都周邊地區,介時三軍合力進攻成都,你我皆有平叛之功勳。”

“好!”杜濟最贊成的就是後面這段,他也是有野心的人,不過相比起崔氏兄弟的佔地爲王,他更熱衷於進入長安皇城,成爲帝國的宰相之一。

崔寧和杜濟各派出自己的親信沿着荔枝道進入漢中,又從褒斜道到達長安,鑑於這一條道路有非常發達的驛站系統,能夠在三日之內將荔枝從川南送到大明宮,如今雖然有所荒廢,但進入長安也只用了三天半而已。

中書令徐賓聽說後大爲震驚,連忙派人報告給雍王李嗣業,李嗣業聽聞後倒是很平淡,他做出收回節度使兵權的決定時,就已經預料到會有人不願意放權做出過激反應,這是個好事情,可以挑選出他政權內部野心勃勃的假忠臣來挨個除掉,崔氏兄弟這不就露了出來。

他無需從關中調兵前往蜀中,駐守在漢中的大將臧希晏麾下有三萬餘人,本是準備等待攻克襄陽後,沿着漢江南下入江城的一支奇兵。但由於襄陽這難啃的骨頭還在相持,李嗣業只好臨時抽調這支兵入蜀平叛。

於此同時他也就知曉了派入蜀中的參謀團已經被崔寧扣留,爲了以防萬一,他將原先的參謀團任命全部作廢,重新選出了五個人作爲參謀團,以嚴莊和韋應物作爲帶隊和副手,就憑這二人強悍的資歷和能力,蜀中的複雜事務也能夠輕鬆解決。

參謀團和三萬軍隊都沿着荔枝道進入了蜀中渝州,郭英義和杜濟連忙親自前去求見,臧希晏宣讀旨意之後宣佈自己是行軍總管並任劍南節度使,集結起六萬大軍向成都方向挺進,崔寧崔密兄弟聞風喪膽,卻不知該如何應對。

第三百六十六章 趙將軍初回城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堅固的小城第七百五十五章 準備克復長安第一百七十章 國主爲餡,將軍爲餌第一百九十三章 接頭的具體細節第四百二十三章 甘涼故事第九百三十四章 不安定因素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戴六郎第七百六十六章 肅宗父子回長安第三百三十三章 又見太子李亨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一百零三章 黃沙中再遭遇第二百二十三章 千騎破擊突騎施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七十章 太子拍板,楊洄深謀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四百九十九章 再會景龍觀第一百二十九章 守捉使要護送商隊第七百九十章 謀劃出逃長安第八百零二章 奪佔洛陽攻陝郡第一百三十一章 墾田欲種棉第六十五章 太極宮馬球賽第七百九十章 謀劃出逃長安第二百九十一章 龜茲酒肆私會第四百四十三章 上元將至第七百五十六章 設伏潼關路第五百七十八章 野心與代價第一百二十八章 接待波斯商隊第三百七十八章 疏勒屠宰場第二百四十二章 將才難得第四百一十二章 衝鋒與反衝鋒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鷙之人無公心第九十七章 有慧者事竟成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六百章 雙重無間道第二百二十九章 書生強悍,校尉善謀第七百六十章 當乘勝追擊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降者衆第二百二十七章 活捉到舌頭第三百七十八章 疏勒屠宰場第八十六章 皇家秋獮狩獵第二百四十二章 將才難得第九十八章 最後一句忠言第五百五十五章 預備嗩吶曲憋大招第二百五十六章 加官封賞第六百五十五章 天寶十二載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八百二十四章 謀略和預判第一百八十五章 別離循循善誘第一百零二章 逃脫入大漠第四百五十章 敵我混亂之際第四百零三章 求問李將軍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自相安等待天明第三百八十五章 無人出將軍之右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遇大食商隊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第九百二十九章 長江水戰(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美美的咥第四百一十七章 悲歡離合知心人第七百零六章 加緊掌控軍心第六百二十五章 告祭太廟第七百一十三章 李崇雲入京第六百一十五章 兒戲般的談判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九百零一章 張巡守睢陽第五百三十六章 回安西挖掘人才第五百四十三章 爲岑參跑動疏通第一百五十七章 購甲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八四處求援第七百一十九章 皇帝派人探底第八百二十四章 謀略和預判第八百一十四章 得上黨可望中原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八四處求援第八百六十七章 敗軍之將無處逃第二百九十七章 關門打狗vs甕中捉鱉第五十四章 各方反應強烈第三百零二章 安西有戰事第二十五章 石階隱殺妖人第七百三十七章 替兒子備彩禮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爲國事第五百八十四章 羯師國投降第三十二章 偶遇安祿山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三十九章 押上性命搞宣傳第五百四十一章 進奏入長安第四百九十八章 提前挑撥矛盾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康名妓不好惹第四十二章 太子長史,長安風聞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龍山伏擊第一百三十八章 蘇赫動腦子第六十七章 太子遇財政困境第七百三十二章 李嗣業平賊策論第八百九十六章 雖勝猶敗第五百八十八章 鞭策邊令誠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第一百四十八章 物資已經送達第四百六十一章 罪官可殺第一百八十五章 別離循循善誘第六百三十三章 景龍觀再次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