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七章 權力的糾紛

他回到長安後,先將傀儡皇帝李繼玄身邊的宦官都換了一通,繼續任命徐賓爲中書令、岑參爲侍中,並且命令二人着手開始進行秋闈科考,選拔天下人才爲用。

科舉開始的同時武舉也在緊鑼密鼓的準備中,自武后開設武舉以來,武舉考試爲大唐社稷選拔了許多優秀將領,其中最爲出名的便是郭子儀。李嗣業決定在此基礎上開設長安軍事學院,與國子監地政治地位想等。他將選拔合格的武舉投入學院之中,進行爲期限爲五年的軍事學習,爲軍中培養能征善戰的幹才。

軍事學院的山長,他決定請李光弼出山擔任,學員們學習排兵佈陣和軍事理論,三年齊滿後可在軍中實習,等實習期滿後可獲得官職,一般爲校尉和中郎將,之後再根據戰功和表現擢升。

爲了解決節度使權柄過大的問題,李嗣業開始着手進行軍隊的改制,改變二一製爲三三制,軍中基本單位爲什、隊、旅、團、營、都、軍,一什的人數爲十五,三什爲一隊,如此類推一軍的人數爲一萬兩千多人。節度使不再直接掌管軍隊,而開始負責地方管理,軍使由朝中直接任命。

他將朝廷自上而下設立參謀體系,在中書省和門下省之外設立了參謀臺,任命李光弼爲參謀侍中,下屬的參謀成員總共六七人。各邊鎮設立參謀部,治下的軍使調動和地方軍隊將領提拔由參謀部決定,節度使不再參與軍中的事務。

他把所有的規劃通過皇帝的聖旨下達到地方各邊鎮,消息傳出輿論一片譁然,雍王終於要對邊鎮下手了。河西北庭安西是他的舊有勢力,對於雍王的決議自然是大力支持。河東節度使本來由河東內部將領控制,但經過一系列的運作之後,河東節度使已由阿史那·啜律擔任,河東內部的高層將領也換了一批,對於這件事情也沒有異議。

幽燕節度使如今是李崇豹,由於李嗣業對河北等地的軍隊進行了分化安置,幽燕的所有權力都集中在李崇豹手上,只要兒子沒意見,別的人也不必有什麼怨言。

北都幽州留守薛嵩主動找到李崇豹問他:“二公子,主公要削去節度使的兵權,不知你怎麼看?”

“我能怎麼看?”李崇豹笑道:“削節度使兵權是遲早要做的事情,父親年紀也不小了,他提前這麼做,無非是給繼任者掃清障礙,我身爲兒子,自然要舉雙手贊成。”

薛嵩嘴角溢出微笑叉手道:“公子能想到主公的心裡確實是仁孝,不過,公子剛剛也說了,主公年事已高,還能夠維持多長時間?從現在的形勢來看,繼承他位置的必然是李旭。您半輩子跟着主公南征北戰,到頭來無法繼承大業,難道連兵權也要拱手讓給弟弟嗎?”

李崇豹陷入了思索,薛嵩說得沒錯,先前他還抱着期望認爲父親會將大位傳給他,但是經過這麼長時間,他只能看着弟弟李旭身處長安坐擁御林軍,能夠留在父親身邊得到諄諄教誨,這讓他的心底產生了強烈的不平衡感。

他心中有些不情願了,但不知該不該違逆父親,只能求問身邊的薛嵩:“但這是父親的旨意,我如何能夠違背?”

薛嵩給他出主意道:“主公對公子你愛護有加,他削弱節度使兵權,是針對那些外姓將領。你是他的兒子,削弱你也只是向外人表示他一視同仁而已。公子可以向主公進言,表示幽燕可以特殊對待,不必接受軍隊內部的編制改變,也不要派什麼參謀部過來。”

李崇豹也許是對眼前的事情看不清楚,竟然聽信了薛嵩的忽悠,給父親李嗣業寫了一封信,表明出自己對削去藩鎮兵權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

收到信的李嗣業十分生氣,他沒想到削去節度使兵權最大的阻力竟然來自自己的兒子,他立刻派人去信,把李崇豹大罵了一通說他不知大體。

李崇豹自然誠惶誠恐,連忙向父親認錯,將亂出餿主意的薛嵩給罵了幾句,又把麾下的兵力經過重組成爲了十三個軍,並且將軍隊移交給了長安派來的參謀部。

整個北方如隴右,朔方等鎮都對削去節度使兵權表示接受,李嗣業從長安派去的參謀很好地接收了兵權,只有蜀中的劍南節度使發生了些許意外。

劍南節度使崔寧、崔密兄弟掌控着成都城和城內的團結營,按照李嗣業的規定,團結營會被一分爲二,崔密只能擔任其中一軍的軍使,劍南節度使也不再管理蜀中的各軍,只管各州刺史。軍官的選拔任命軍隊調動都由長安派來的參謀部說了算。

派往蜀中的參謀部一共五人,房琯在其中擔任參謀長,崔寧不願意手中的權力被剝奪,命心腹將路途中的參謀部五人全部扣留在劍門以北的棧道驛站,但他不敢將事情做絕,害怕李嗣業怒火發作率大軍來攻,只將進入劍閣的沿途棧道給燒燬,繼續自我封閉,妄圖在蜀中一家獨大。

崔寧敢這麼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也非常瞭解如今的形勢,李嗣業的主要力量都放在長江沿岸和襄陽地區,無法兼顧蜀中,對於蜀中的消息也不會太關注。他把這些所謂的參謀全部扣留在蜀道上,加緊力量準備完全控制蜀中,等清除掉郭英義兄弟等反對派之後,就可以一家獨大形成國中之國,甚至可以和李豫的南唐政權相互聯合共同抗衡李嗣業。

他預想中將來形成的局面和三國非常相似了,這也是他的信心來源之一。

只是在蜀中能與他們抗衡的還有另外兩股勢力,其一是郭英義、郭英幹兄弟所率領的東川軍和西川軍,另一支爲杜濟所率領的重慶軍。

郭氏兄弟與崔寧的結怨由來已久,甚至可以理解爲李嗣業把郭氏放在蜀中,就是爲了制衡他。至於這個杜濟,他就是兩面倒的牆頭草,誰贏他才幫誰。

崔寧決定想方設法除掉郭英義,但一直找不到機會將他調來成都,這次李嗣業假借皇帝之名發來的聖旨倒是個很好的藉口。這可是個很大的事情,想必二人不會拒絕。

郭英幹得到崔寧送來的信函後,連忙去與兄長商議該如何答覆。

郭英義捻着鬍鬚點點頭:“主公要削去節度使的兵權,這對你我兄弟沒有任何影響,只是崔寧這廝要坐不住了。他叫你我二人同去,難不成是想聯合我們共同抵制主公?繼續保有他節度使的兵權?可他明知道我們不會與他聯合,爲什麼還要這麼做?”

“肯定是狗急跳牆,病急亂投醫了唄。到時候我們一起去逗逗這條瘋狗,看他還能有什麼作爲。”

郭英義凝神思慮,擡手道:“不可,主公派的參謀團沒有來之前,我們還是要多加提防,你和我只能去一個,萬一有個什麼閃失,他們也不敢輕舉妄動。你留在眉州掌控東西川軍,我去會會崔氏兄弟。”

“兄長腿腳不便,旅途顛簸還是讓我去吧。”

郭英幹騎着快馬上路了,渝州刺史兼任重慶軍使杜濟在成都城外的驛站遇上了他,遂結伴而行。

杜濟問他:“郭兄長爲何沒有來?”

郭英幹並沒有如實相告,只笑着說道:“兄長腿腳不便,只好由我來一併代勞。”

誰知杜濟半晌沉默不言,突然感慨道:“你兄長是個聰明人吶。”

第八百三十章 李亨甘苦自知第六十七章 太子遇財政困境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二百四十五章 隨隊遠行歸長安第六百九十五章 楊相窮途之計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六百七十三章 渭河亭辯勢第三百零六章 信任危機由來已久第九章 最後的自由搏擊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靈武,嗣業入關中第六百三十章 有矛盾有對立第五百三十八章 戴望高談謀商第一百九十四章 蓋嘉運旌節入龜茲第一百章 慎重的匪徒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六百二十六章 入朝敘功(一)第七百八十一章 小人一時得志第八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與防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食使者邀見第二百八十章 熱海湖畔訓導第二百二十章 攻陷裴羅將軍第七百五十九章 細柳原大戰第七百四十一章 謀攻扶風郡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皇遣使來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賓與戴望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六百六十章 婆羅門神廟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五百五十八章 輪流獻藝花萼樓第一百五十一章 封店、抓人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儀遺憾離任第三百九十七章 仙女的夫君第七百七十三章 宦官誘惑收買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一百零九章 一VS三,守塔攻防!第八百四十五章 投降者衆第七百七十八章 入城洛陽第六百九十一章 威武不屈第六百零九章 拜火教需要安慰第七百零八章 趙叢芳見錢眼開第八十五章 兄弟都是坑第一百一十四章 計策第九百二十章 勸郭子儀離襄陽第一百六十九章 堅守不如反攻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到疏勒鎮之後第五百八十一章 家有賢妻第六百三十三章 景龍觀再次密會第五百五十六章 加緊排演第三十章 香鋪中吃煎茶第四百四十八章 戴望改弦易轍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二十九章 卻是虛驚一場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七百六十九章 入朝只爲權勢?第三百九十八章 不請客自來第二百七十四章 曲終人離散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六百二十二章 克孜勒庫姆條約第九百一十二章 效仿蘇定方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比人心第二百七十七章 提調段秀實第四百六十六章 發配蔥嶺之逆旅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四百三十五章 欲搭救張小敬第二十二章 牢中定計自救第五百六十一章 瑰寶如羽衣霓裳第五百一十章 規劃籌備動員第五百八十九章 王子求援記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八百六十四章良禽擇木而棲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第七百八十三章 如此迎接太上皇第六百二十九章 議定龍朔永徽軍第四百零八章 碎葉川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十九章 駙馬府陰謀羅織第一百七十七章 強扭的瓜不甜第六百一十七章 猛火雷破陣第六百九十二章 讓簫郎中去查第五百零二章 太過扎眼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料失火案第五十二章 秘密押送出獄第六百五十三章 孤兒寡母第五百四十五章 郭子儀遺憾離任第五百五十章 名將之痛第二百九十九章 精絕故國尼壤城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險些易手第八百三十六章 郭晞被俘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斷私通第一百六十四章 女子不好惹第二百六十章 太真觀訪客第三百一十二章 乏味的砍柴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二百五十三章 舊友新人共歡第六百五十八章 預謀伏擊戰第九百二十六章 江城漢口陷落第五百零六章 如何教導下人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