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四章 兵威赴襄陽

李繼玄元朔六年,也就是李豫大曆二年,以長江爲分界線的南北方勢力正式形成,北方是李嗣業扶持的皇帝傀儡,國號依然稱唐。南方纔是大唐的正朔,以李豫爲首的朝廷。

劃江而治的說法還不算正確,長江的上游在蜀中境內,這裡整個已經是李嗣業的勢力範圍,不分江北江南,但在中游的長江以北,擁有黃鶴樓的江城,還有荊門和襄陽都還握在南朝廷手中。

襄陽是荊州的北大門,而荊襄則是連通蜀中和漢中的戰略要地,長江和漢江分別從蜀中和漢中順流而下在江城匯聚。只要打開襄陽,荊襄唾手可得,只要奪得荊襄,便可挾中原,漢中,蜀中之力供應南下戰爭,更能夠控制長江中上游,對下游形成戰略優勢。

所以從元正開始,李嗣業便開始統籌全國之力,組織十三萬軍隊南下會攻襄陽,同時要求關中,河北,河南道等地轉賦稅爲軍糧,爲大軍提供軍事保障。

三月初,他親自率十八萬大軍南下,以岑參、高尚、嚴莊爲幕僚團,以段秀實,白孝德、田珍、崔乾佑、田承司、薛嵩、李懷仙等人爲大將,調動玄武火炮五百餘門,巨型孔明燈九百多架。從運河來往調運糧食和火藥的船隻多達三千多艘,所支援戰役的民丁徵調了二十萬。

因此李嗣業自信地認爲,三個月之內,襄陽必然能夠拿下,否則將變成一片焦土。

李嗣業所做的準備工作也不僅僅是這些,他還把郭子儀的三子郭晞和張巡的河東蒲州家中的老母和宗親全部綁來帶上,同時又帶上了昔日投降的李光弼,宰相崔圓、房琯、以及一干朝中郭子儀的故友,以達到勸降攻心的效果。

大軍很快到達了南陽,駐紮在襄陽城外的田承司前來見他,彙報襄陽城守軍的情況。

“啓稟主公,襄陽城內唐守軍共有五萬餘人,郭子儀爲主帥,任命張巡爲副,兩日日夜輪換巡守城牆,從無懈怠。”

這些情況李嗣業都能夠猜到,也沒什麼新奇的,他問田承司道:“以田公之見,我十八萬大軍三個月之內能否攻下襄陽。”

田承司聽罷悚然一驚,猶豫片刻上前叉手說道:“啓稟主公,三個月怕是不行。”

“孤此番動兵之規模,乃歷次征戰之最,動用輜重之多,耗費彈藥之巨,遠勝雲州幽州等大城,難不成這襄陽城是銅牆鐵壁?”

“雖不是銅牆鐵壁,但這襄陽也絕非昔日之襄陽,當年李亨南下之後,便派人對城牆進行加固,後郭子儀從漢中撤到襄陽後,針對我軍的玄武炮也修繕了許多城防設施。爲了防備火藥和猛火雷,他們在城牆上也修建了許多堡樓,城中拆掉了許多木建築,全部用磐石和青磚構築房屋,房屋之間或以石甬道相連,或以地道鑿出洞穴。屬下曾派人乘坐孔明燈上去查探城中形勢,其結構相互勾連蔚爲大觀,只要敲響銅鑼,一盞茶之內滿城軍民全部消失不見,都轉移到了地下。”

“就算主公對城牆下手也恐怕很難,青磚所砌城牆全部用熬煮糯米拌以石灰,外面封以鐵汁,雖千鈞之錘亦不能撼動。”

李嗣業的臉色陰沉了下來,坐在胡牀上前傾問他:“那你認爲,我軍需要攻城多長時間,才能夠如願拿下襄陽?”

“至少半年,或許更長。”

“半年,”李嗣業開口咂摸道:“需要半年時間,我有玄武炮五百門,每日傾瀉炮彈火藥攻城,還有九百多架孔明燈,可以日夜升上天空監察投彈,我就不相信他們吃喝拉撒都在地底,不相信他們就不露頭。”

田承司決定說點好聽的。不然李嗣業憋着火氣,他定然吃不了兜着走。

“主公,這城池攻守說白了就是拼手段,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正是此理。”

李嗣業反問他:“那麼誰是魔,誰是道?”

“這不一目瞭然麼,人們都說降妖伏魔,怎麼沒見說妖魔伏道,誰強誰就是道。如今主公恃強而攻城,南朝殘唐只能被動防守,孰強孰弱一目瞭然。他們防守得再好也只是防守,主公你總有一日能夠攻克城池,這個結果是沒辦法改變的。”

“你說的沒錯,防守得再好也沒用,只要是城池,總有被攻破的一日。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從明日就開始攻城,給郭子儀一個見面禮。”

李嗣業說的見面禮便是五百門炮在城牆下一字排開,朝着城牆上先來了個兩輪齊射,襄陽城的城頭上冒起滾滾火球,此刻守城兵卒們都躲在排列在城牆上的碉樓中,聽得外面瞭望口的炮火隆隆。

等到炮火結束,唐軍兵卒便從碉樓出來守散佈在各個垛口,這些碉樓在城牆上分佈很均勻,平均每十幾步就有一座,可以快速撲到防守位置,也能夠快速跑回來躲避炮彈。

李嗣業站在圍城的瞭望塔上冷聲笑道:“以爲我就這點能耐?孔明燈給我升空,看見誰露頭就投彈!”

第一日李嗣業並未派兵卒架梯攻城,但到第二日清晨時,他直接下令兩個攻城營朝着城牆衝去,孔明燈同時升上天空。

絕大部分的碉樓都帶着防禦功能,朝向城外的這一邊有瞭望孔和射箭孔,但牀弩和拍竿、留情柱等大型防守設備只能在露天操作,所以當敵軍攻城的時候,大多數的兵卒還是暴露在陽光之下。

巨型孔明燈自然能夠抓住這絕妙的機會,他們從吊籃內將猛火雷掏出,點燃了捻子朝着城牆上投去。

唐軍兵卒們的身上燃燒起滾滾火焰,慘叫着跳下城牆。張巡麾下將領雷萬春怒不可遏,雙手將長弓拉滿,對準天空中的鬼氣球射去、只是這箭矢飛到高處便失去了動能,差孔明燈一大截又跌落了下來。

他又衝到城牆上的伏遠弩前,先與兩人合力上弦,然後大吼一聲將弩架搬了起來,雙手撐在手中舉着將箭頭朝向了天空。伏遠弩的機弦彈出,粗壯的箭矢飛向天穹,將孔明燈的吊籃射透後,又從下方穿透了氣球。孔明燈頓時發生偏移,青銅油罐子發生側漏,滾燙的熱油帶着火苗傾泄下來點燃了吊籃,慘叫聲並着熊熊大火掉落在大地上,隆隆聲響發出了第二次爆炸。

其它孔明燈嚇得都往高處升起了些。唐軍中雷萬春這樣的猛人如鳳毛麟角,他們也不可能次次都有這樣的能耐,把孔明燈打下來。火焰繼續在城牆上肆虐,唐軍死傷衆多。

張巡高聲下令道:“先都撤回碉樓裡去,等敵軍快爬上來再去進攻!我就不相信他們敢對着自己人投彈!”

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三十八章 封大倫與廢物點心第五百零八章 各種情仇憤怒第六百六十八章 莽就一個字第六百五十八章 預謀伏擊戰第二百四十四章 冒雪搬師安西第三百二十一章 恰臨上巳蘭草香第七百一十四章 我期望李嗣業反第四百一十二章 衝鋒與反衝鋒第六百八十八章 寒門庶子名門貴子第一百八十三章 宗呂不死有後福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生意大謀劃第九百三十四章 不安定因素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第七百零三章 流言四起第七百零一章 煮茶陰謀論第四百二十七章 追尋權力的方向第七百二十七章 急報入長安第三百九十六章 眉眼看人高低第五百零七章 如何韜晦避耳目第九百二十七章 長江水戰(上)第六百零八章 戰爭的延續是政治第二十七章 咸宜釋雙雄第九百零七章 權力的糾紛第二百一十四章 蓋中丞整軍備戰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對談第六百六十九章 興都庫倫懷古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九十六章 苟且的親王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釗處處提防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與原材料第五百三十二章 魔幻現實人才選拔第六百三十八章 驛站人情多消磨第四百三十五章 欲搭救張小敬第一百七十八章 吃醋第三百二十一章 恰臨上巳蘭草香第七百九十七章 鄴城決勝時刻第七百三十章 調走李光弼第五百八十三章 高仙芝張口要錢第八十章 差點兒就讓套路了第二百零三章 蘇祿命喪西域第三百九十二章 嗣業拜井第五章 長安物貴,居大不易第九百零二章 吞併江北第六百六十二章 保障你們的特權第一百七十六章 只留有用之人第六百五十一章 胡椒物流遇風波第九百二十二章 張巡身陷囹圄第二百七十九章 義正辭嚴第一百八十二章 明珠蒙塵自灼其華第三百六十五章 知兵之苦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到疏勒鎮之後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留後患第八百四十六章 新的遠程武器第二百四十八章 深夜入荒宅第九百一十五章 南八四處求援第五百七十七章 金錢的威力第八百六十七章 敗軍之將無處逃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五百二十四章 授北庭節度第五百二十五章 花萼樓手舞足蹈第七百七十六章 陝郡大戰崔乾佑第五百五十四章 北庭軍拉練對抗第一百一十三章 清點勝利果實第二十章 聞染與李枚兒第三百五十二章 陌刀第七百六十四章 圍堵武關,激戰蒲津渡第四百一十二章 衝鋒與反衝鋒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五百三十八章 戴望高談謀商第八百九十三章 知子莫如父第六百六十六章 高段位套路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衆賊第一百零四章 強與弱,意志的較量第三百一十四章 相逢不相識第二百三十八章 破城第二十五章 石階隱殺妖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蓋中丞整軍備戰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諫言失效第四百二十三章 甘涼故事第九百零八章 蜀中變亂始末一第六百二十七章 入朝敘功(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千騎破擊突騎施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一百一十章 知己不知彼(感謝宋秉書飄紅打賞)第六百六十二章 保障你們的特權第七百二十七章 急報入長安第七百九十章 謀劃出逃長安第六百五十八章 預謀伏擊戰第七百八十六章 韜光養晦第九百章 北強南弱第九百三十五章 兄弟鬩於牆第六百零六章 投射兵器對峙第八百六十三章 燕軍攻太原第八百章 朝廷的反應第四十四章 飢餓營銷第二百九十章 上級矛盾分歧第二百二十九章 書生強悍,校尉善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