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

王思禮與李輔國之間使了個眼色,又叉手進言道:“陛下何不從武關直下南陽,進入襄陽城,荊襄和江東未收到戰亂波及,依舊繁盛富庶。陛下南下之後依仗此兩地可延續基業。叛賊李嗣業取關中之後,定然起稱帝之野心,介時他必遭天下共討,兵敗身亡。介時陛下再從江南一揮百應,回到關中重振大唐河山。”

李亨聽罷王思禮的分析,心中大爲贊同。本來他就因爲太上皇的關係,對蜀中這地方沒有什麼好感。如今李嗣業佔據鳳翔阻斷了他西進靈武的路線,陳倉道也被堵截,唯一能夠符合他南逃心理預期的地方只有江南。

“既然如此,朕就依你所言,攜朝中衆臣南下江東。”

李輔國聽到這裡,突然上前插話說道:“江東等地比不得蜀中,魯炅雖已辭去淮西襄陽節度使職位,但至今無人領軍。來瑱、高適、韋陟,等人佔據兩淮江東,他們雖口稱對陛下忠心,但也不可不防,陛下只帶着這幾千御林軍,恐與天威有損。奴婢以爲,應當召魚朝恩率三萬龍驤軍護送南下。”

李亨神情憂慮地說道:“我意也是如此,只是郭子儀正率朔方龍驤兩軍在關中與李嗣業相持,朕把龍驤軍給抽撤走,對他來說豈不是釜底抽薪?”

“關中早已經守不住,是否抽調龍驤軍對戰局毫無意義,陛下何不給郭子儀下一道命令,讓他帶朔方軍撤回朔方堅守。”

李亨幽幽地嘆了口氣說道:“郭子儀在關中抗擊李嗣業難道就沒有勝算了嗎?”

李輔國無奈地搖搖頭:“還是王思禮將軍說得對,陛下一時後撤至江東,將來還能夠重掌天下回到長安。”

王思禮在一旁皺起了眉頭,看了看李輔國的臉色卻沒有說話。李輔國調龍驤軍離開長安南下是爲了保護皇帝嗎?錯!是爲了保護他自己。無論魯炅,還是來瑱、高適、韋陟等人都是皇帝任命的官員,他們無論從道義上還是從感情上都不會對李亨不利。但李輔國在長安獨攬朝政期間,利用察事廳子打壓他們這些南方藩鎮,早已是敢怒不敢言。

皇帝一旦逃難至江東,這些地方節度使們必然容不下他,所以擁有三萬多人的龍驤軍就是他客居他處的保命底牌。

李亨尚沒有明白這一點,回到車輦上鋪開綢布簽寫聖旨,然後加蓋印璽交送給李輔國,李輔國又轉交給自己麾下的一個小太監,讓他帶着聖旨前往長安近郊分別給郭子儀和魚朝恩傳旨。

……

郭子儀率兩軍在三原縣主動朝白孝德和趙崇玼率領的河西軍進攻,兩人連番失利,後撤至醴泉縣一帶,等待李嗣業從龍門渡口回到軍中。

段秀實佔據鳳翔後,主動向醴泉縣進發,與退守在那裡的白孝德、趙崇玼會合,準備向郭子儀發動進攻,算是大局已定後的最後一戰,將徹底清除朝廷在關中的最後力量。

李嗣業率衆親兵趕到了醴泉縣,他到達後立刻暫緩了向郭子儀的戰役,即使郭子儀主動出擊,他也命諸軍被動防守。

將領們不解其意,白孝德和趙崇玼主動向李嗣業請戰,拍着胸脯要籤軍令狀,誓要立下這平定關中的最後一功。

李嗣業笑着摟着二人的肩膀說道:“我們已經勝券在握,何必如此急躁?”

白孝德不能理解:“我們本來可以速勝,爲什麼要等?主公,將士們自從入上黨,進攻絳蒲二州以來,已經奔波作戰長達兩個多月,都想着能夠早些修整。再等下去兵士疲憊,怕是要有怨言了。”

李嗣業笑道:“我們等不起,郭子儀比我們更等不起,朝廷揹負逃亡的壓力,又把這種壓力擔負到郭子儀的身上,他如何能夠承受得住?既然將士們都已經疲憊,何必期待什麼最後一戰,我相信要不了多久,唐軍必然主動敗撤。”

二人將信將疑,只得聽從李嗣業的決策,在禮泉縣安營紮寨安穩下來。無論郭子儀如何挑戰,河西軍只是固守防禦。

……

李輔國派出的使者到達了三原縣郭子儀和魚朝恩的駐軍地,兩人連忙出帳來拜見聖使。郭子儀還希望能去親自見一見皇帝,向他表明自己的立場和信心,但聖使張開敇書所念的內容徹底擊垮了他的信念。

“門下!關中凋敝,陛下意欲南巡,特任命魚朝恩爲行在護軍都督,率龍驤軍護送朝廷南下。任命郭子儀爲朔方隴右河西三鎮節度使,率朔方軍西撤至靈武!敇書如右,請奉行。”

郭子儀吃驚地擡起頭,面朝聖使竟訥訥地不能發一言,他無法勸說自己接受這殘酷的事實。

李亨不接受他的建議御駕親征,反而要南逃也就罷了,還要從他的手中抽調走龍驤軍。沒有了龍驤軍,他手中僅剩的兩萬朔方軍還有什麼作爲?

李亨任命他爲朔方、隴右、河西節度使,等於是給他畫了一個大餅。朝廷諸人不可能不知道李嗣業已經截斷了從關中往西的通路,如何能夠撤向朔方?

郭子儀錐心無力地說道:“陛下現在何處,我欲騎快馬同聖使一同前往,親自向他陳情上表。”

聖使雙手捅起袖子說道:“陛下如今已經南撤至上洛郡的四皓驛,不過咱家要勸郭司空一句,陛下南巡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如果你要是去勸說他留在關中,我勸你還是不要費這個力氣了。”

郭子儀毅然拱手說道:“我去見陛下不止是因爲這個,不過時間緊急,聖使怕經不起連番趕路,我只好先行一步。”

郭子儀的諸多坐騎中有一匹白駝,以耐力和速度著稱,據說翻山越嶺如履平地,行百里路而不疲倦。當年哥舒翰騎這樣一匹白駝從隴右往長安八百餘里一晝夜便能趕到。

他獨自從三原縣出發,連着趕了兩個時辰的路,終於在上洛城外的四皓驛撞上了朝廷的隊伍。

李亨看到他遠遠而來,吃驚地連忙躲到了御輦中對李輔國說道:“他怎麼來了?朕如何能見他?”

李輔國知道他這是該死的羞愧心作怪,連忙對他說道:“他是臣子,您是皇帝,哪有皇帝躲臣子的。無論什麼事情,您有您自己的理由,哪是輪得上他一個臣子質問的。”

郭子儀已經來到了四皓驛的門外,跪地叉手說道:“臣郭子儀覲見陛下。”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李亨遲遲不肯應允相見,郭子儀也跪地叉手不起,宰相李揆連忙來到驛站主殿,卻遭到李輔國的阻攔。李揆只好跪在殿外大聲說道:“郭子儀乃是平叛功臣,雖新遭大敗,但對陛下對朝廷忠心耿耿。今陛下避而不見,未免傷了老臣的心。”

李亨無奈,只好移駕在內殿之中,與外殿只隔着一層紗帳,命李輔國傳旨命郭子儀在外殿相見。

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八百三十六章 郭晞被俘第九百零五章 誘逼張母勸降第四百三十九章 玩耍也是門道第六百五十八章 預謀伏擊戰第七百九十六章 是敵還是友第三百五十八章 禮遇封常清第五百零九章 上下級關係崩裂第二百七十五章 燙手的差事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七百九十六章 是敵還是友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嗣業論聖人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六百四十二章 李林甫薨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四百二十七章 追尋權力的方向第七十九章 酒宴上的交鋒第九百零七章 權力的糾紛第一百六十五章 李十二孃舞劍器(一)第六百一十章 護教戰爭第二百二十六章 遊獵探敵情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一百二十六章 帶兵應當有擔當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官上任跳蕩營第五百九十九章 初次戰役交鋒第三百八十章 牧草不夠、殺羊來湊第一百零七章 絕壁接戰阻擊第五百二十八章 長安不欲留第九百零七章 權力的糾紛第八百二十六章 夜破龍門渡第八百九十二章 史朝義失冀州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七百三十章 調走李光弼第一百一十二章 喋血陌刀殺第五百一十七章 吐蕃軍特色第八百六十八章 太原險些易手第六百五十五章 天寶十二載第一百零四章 強與弱,意志的較量第四百六十二章 隴右李姑臧長房第七百五十三章 渭河橋飛騎相救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關冷人心第七百三十六章 西涼王備兵隴右第一百六十七章 吐蕃軍出動第四百九十四章 相繼入府拜會第九十七章 有慧者事竟成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龍山伏擊第五百七十四章 風月名利場第四百五十八章 爲戴望求情免死第三百五十章 陷陣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三百零四章 馬屁不穿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丞駕前生波折第二百七十五章 燙手的差事第八百零一章 策略多變第八百五十九章 黃抱節興兵激變第五百零四章 高陵授田封邑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九百二十二章 張巡身陷囹圄第七百五十三章 渭河橋飛騎相救第三百七十一章 家事不問,諸事繁雜第二百四十章 可汗與葉護之死第六百三十八章 驛站人情多消磨第七百二十一章 臨水亭設計緣分第六百六十四章 初次追襲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持莫拿利王第一百九十八章 兵卒怨第一百零五章 大漠沙如雪,兵不厭詐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一百四十章 阿拉伯高富帥送黃金(祝大家新年快樂)第四百九十二章 獻給貴妃的賀禮第六百二十二章 克孜勒庫姆條約第六百四十五章 安祿山發怒第九百二十八章 長江水戰(中)第一百七十九章 未來的寄託與雞湯第五百一十五章 李林甫警惕打壓第六百六十八章 莽就一個字第七十章 太子拍板,楊洄深謀第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如史昕第六百三十二章 三聖之作第六百九十四章 投鼠忌器第三百七十二章 名爲驚雷觀第三十九章 押上性命搞宣傳第三百六十七章 燈下獨謀大業第七百八十七章 奪人之妻第八百九十章 存人失地 存地失人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都洛陽淪陷第五百八十一章 家有賢妻第五百九十一章 邊令誠獻白駝第四百三十八章 入得楊府拜會第六百八十六章 上差入河西第二百零七章 財帛動人心(感謝king-kang飄紅打賞)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購甲第八百零七章 走馬換將戰潼關第五百二十章 翻越坦駒嶺冰川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