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歷史會晤

一代高人名臣李泌帶着皇帝的使命上路了,李亨能夠答應他這樣那樣的要求,足以說明他已經完全妥協。

當他們在軍事力量上不足以壓制對手時,自然會選擇政治方面的博弈,但李嗣業這樣的武將怎麼可能會在全面勝利的情況下讓步。

他手執拂塵登上一葉扁舟,身邊只有道童一名,沿着黃河寬闊的河面朝對岸蕩去。

黃河的浮橋雖然已被燒斷,但兩岸的鐵牛依舊牽引着鐵鎖鏈橫亙在河面上,李嗣業的大軍就陳兵在對岸。

李泌準備過河之前,郭子儀與他探討了一下軍事層面上上的問題,因爲郭司空壓根就不相信李嗣業會答應皇帝從朔方繞道河西,哪一個狼子野心的反賊不想進關中?難道朝廷這些人還對李嗣業抱有幻想?覺得他還希望做回那個能與朝廷共存的封疆大吏藩鎮之主?

郭子儀說打敗李嗣業是有辦法的,朝廷之所以處處受制,就是因爲他們所呆的地方叫長安,一個政治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的城池,就是因爲他們的背後是長安,郭子儀和潼關數萬大軍都放不開手腳,處於被動地位。只有一日抓賊,哪有前日防賊的道理。

郭子儀口中所謂的良策,那就是天子撤出長安重新回到朔方躲避,他則率軍退到扶風郡的大散關,再派人去把守住簫關。李嗣業一旦入長安,必然謀求更大的權位乃至稱帝。

他相信無論是安祿山叛軍還是李嗣業知道長安都呆不長,他們不得人心,長安對於李唐來說是天府之國,對於叛軍來說就是困獸之地,到時候憑藉簫關大散關之固,將朔方和隴右穩定好。叛軍皆思念河西,人心漸漸低落,李嗣業也會成爲天下人的衆矢之的,屆時史思明也會與他反目,南下進攻河南中原等地,河東節度使鄧景山也能夠騰出手來,南下進攻上黨,最終將李嗣業困死在八百里秦川之內。

但這樣的計策,皇帝定然不會採納,他們當初廢了多大的力氣才收復長安,如今洛陽已經丟失,如果再將長安丟失,李亨過往的功績將不復存在,他當了五六年的皇帝最終不過是在原地踏步甚至是在倒退。

這其實和李泌當初的計策是一樣的,先不着急收復長安洛陽,而是佔奪安祿山的老巢范陽,使得叛軍成爲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當然李泌的計策更有大局觀,就如同他現在渡河聯絡李嗣業,一旦成功的話皇帝繼續佔據關中,李嗣業仍舊佔據河西爲一方藩鎮,他就算真有稱霸天下的野心,也會被河西拖住腳後跟。只要皇帝策略得當,使吐蕃和回紇牽制住李嗣業,就算他真正成爲一方割據政權,也不會動搖大唐的統治。

小船在蒲津渡口靠岸後,駐守在河岸上的河西軍搜查船上的物品,李泌手持拂塵淡然相應,只是說道:“我是李泌,從長安而來,有要事求見李太尉。”

守在渡口的將領見這道士確實有高人風範,立刻派人護送他入蒲州城,來到城中的太守府邸見到了李嗣業。

兩個曾經關係不錯的朋友,在這種情況下見面了,多年後已經是物是人非,雙方心中的思想和態度都發生了變化,人生的初心還留下多少。

那時候是拯救大唐,一心都在對付奸相和心懷鬼胎的安祿山,誰能想到最終卻是這樣的變化和際遇。

李泌見到他額頭上頗爲滄桑的花白頭髮,感慨地問道:“李太尉今年也有五十了吧。”

李嗣業笑道:“還差一歲就滿五十了,真是年歲不饒人啊。”

“太尉辛勞半生,如今還在征戰奔波,不知你還能征戰多久?”

李嗣業聽出他的弦外之音,悵然說道:“孔夫子說過生無所息,人生這一輩子從生到死都在奔波操勞中渡過,安歇下來反而是一件壞事,若是有一天我死在馬上,也不會覺得奇怪。”

李泌又搖頭問道:“太尉熟讀史冊,知曉興替,以你的直覺和敏銳不會察覺不出來,大唐並非氣數已盡。你爲何還要逆氣數而行,你可知道你最終將留罵名於後世,與安祿山和史思明成爲一丘之貉?”

李嗣業嘿笑了一聲道:“你知曉道家陰陽術數,那麼我倒要反問你這位世外高人一句,難道說氣數就是一成不變的嗎?難道不會因爲皇帝的昏庸、朝廷的腐朽而產生變化?上皇李隆基自改元天寶起,大唐已經從繁盛的頂峰開始走下坡路了。從天寶至今已滿十九年,這十九年來奸相當道、排除異己,斷絕邊將入相之路,使得藩鎮將領階層固化,形成可以與朝廷對抗的小團體。而在朝中權貴日腐化,日日歌舞昇平,而這些都是敗亡的徵兆。”

“李亨因昔日命運多舛而多疑,登位之後內疑羣臣,外疑將領,重用閹宦,設立察事廳子,對羣臣和大將家屬進行監視,將在外而生疑心,多次用宦官制約將權,致使兩京遲遲無法收復,又逼反大將致使上下離心。這哪一樁那一件不是失德之舉。兩代帝王犯下的錯誤,難道還不至於使大唐氣數消散嗎?”

李泌搖搖頭說道:“不管你是否承認,開元盛世過去才區區幾十年,昔日天下之繁盛乃是千年來未有之巔峰,大唐的人心尚未盡失,你欲行叛逆天下百姓不會支持。”

“開元盛世爲何會早早結束,不就是因爲人治而怠政,法制消弭?誰說我現在要代唐而自立,我要做的事情你不會想象,而現在我也不過是想帶領河西的士卒們迴歸河西,欲借關中這條道走一走。”

李泌終於把話題引到了他的方向,將拂塵搭在了肩頭上說道:“既然你無意代唐,又無意奪取關中,何不另換一條道路行進,出河東遠上朔方、河套,再前往隴右進發蘭州,避開關中這條敏感地帶。這樣既可以讓朝廷相信你並非居心不良,雙方也免除了一場大戰,不必白白犧牲太多性命。爲此陛下願意加封你爲朔方隴右節度使,撤出所有駐紮在朔方的軍隊,給你的西進開闢出一條安全的走廊,如何?”

李嗣業慨然笑道:“從關中到簫關,再到蘭州,西入涼州纔是一片坦途,我有這樣順暢的路可走,爲何還要翻越呂梁西出河套,沿着黃土高原走上那麼一遭,士氣再強盛的部隊也會跑散了。”

“那也實在沒有辦法,這是陛下唯一能夠接受的道路,只要能守住關中這一片王化之地,陛下他願意做出最大的妥協。”

“是嗎?妥協。我也可以說我自己妥協,忍住把長安城奪在手中的慾望。我已經奪取實實在在的勝利,還能夠在這兒聽你說這些,這已經是我最大的讓步。”

“不,不,你沒有讓步,你所有的要求都在你的預想之內,你根本還是想進關中入長安,去經營你那虛幻縹的王道霸業。作爲昔日的老朋友我要忠告你,大唐的人心尚盡失之前,你李嗣業的威望尚未到達頂峰之前,你根本在關中留不住,你也承受不起這塊王霸之地。”

李嗣業突兀地笑了起來:“看來不止皇帝不相信我不會進長安,就連你也不相信,那我就沒有什麼辦法了。我提出的條件只有兩個,其一,我必須從關中出隴右,第二,這次起兵我打的是清君側,誅殺閹人的旗號,李輔國、魚朝恩、程元振等宦官必須殺,否則我名不正言不順,這義舉也得不到合理的解釋。”

李泌感覺到莫大的諷刺,他的造反怎麼能成爲義舉?這事情根本沒得商量,皇帝李亨那裡第一條就通過不了,更別說還要逼他殺掉他的真正信任的一批人,這幫太監纔是他控制內外朝的工具。

他將拂塵搭在手臂上站了起來,走到府邸正堂的大門口,轉過身來說道:“此事我希望你要考慮清楚,關乎天下,關乎你個人的聲名。若是選擇錯誤,天下將永無寧日,你也將永遠淪爲王莽,侯景,安祿山之流,將永遠受到世人的唾罵。”

他甩動着拂塵帶着童子踏出了蒲州刺史府的府邸,自始至終都沒有回頭。

第七百零九章 天寶販奴事件第四百四十八章 戴望改弦易轍第四百三十四章 青樓楚館發牢騷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勃律之戰第五十二章 秘密押送出獄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引入南薰殿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七百五十三章 渭河橋飛騎相救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旭立國第四百六十章 拜訪赤水軍使第四百一十三章 戰後利益分配第五十七章 皇帝等吃第七百零八章 趙叢芳見錢眼開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二百五十九章 給朋友師父的禮物第一百零七章 絕壁接戰阻擊第七百六十五章 敵全軍覆沒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佬最後到場第九百零二章 吞併江北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六百六十二章 保障你們的特權第六章 橫穿長安觀遍風土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之後第九百一十章 崔氏兄弟出逃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五百九十四章 我要宴請盟友第一百五十八章 守捉使的秘密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二百六十三章 愛得不惜此身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榮是一種病(感謝就不說憋死你的打賞)第八百六十章 踩着上級的血上位第三百七十七章 草料失火案第三百四十五章 行軍做兒戲第一百二十九章 守捉使要護送商隊第八百一十四章 得上黨可望中原第二百九十五章 入住赤河驛第一百三十九章 史上最豪華商隊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八百零四章 主動變爲被動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頓河東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之後第七百六十章 當乘勝追擊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對坐論平叛第六十九章 李嗣業獻策第四百五十一章 與天子辯第一百九十七章 威者使人懼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八百四十四章 元氣大傷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一百六十二章 胡旋女入守捉第六百三十三章 景龍觀再次密會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勃律之戰第五百三十二章 魔幻現實人才選拔第六十九章 李嗣業獻策第三百四十四章 魚潮兒第四百九十一章 考課評分不合格?第五百五十八章 輪流獻藝花萼樓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五十八章 徒手相搏第三百章 商路多艱辛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龍山伏擊第一百五十四章 審案就是互相撕第四百零二章 敵軍燒糧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七百三十二章 李嗣業平賊策論第二百一十八章 鼓舞誓師祭天第五百一十一章 跋涉行軍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請留步第二百二十二章 有所謀,有所恃第六百零九章 拜火教需要安慰第九十章 陰冷最是帝王家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官上任跳蕩營第二百章 校場整訓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二百九十六章 店大宰客第三百四十七章 只要安逸第六百五十四章 招降阿布思部第二百九十八章 吐蕃女奸細第一百九十五章 校尉入撥換 點卯折衝府第六百三十二章 三聖之作第四百六十七章 回到疏勒鎮之後第七百五十六章 設伏潼關路第五百二十三章 道柔忽歸來第七章 西市有擂戰第九百一十四章 英雄必遭拖後腿第八百零九章 拙劣的離間第七百六十八章 提前安排任命第三十章 香鋪中吃煎茶第三百八十四章 獨立思考主動探尋第三百九十章 不想走的緣由第二百八十五章 蔥嶺行商知遇第七百九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一十六章 夫蒙獨擋一面(感謝輝塵飄紅打賞)第一百五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二百零九章 李校尉來訪第二百二十章 攻陷裴羅將軍第一百七十四章 宗呂賣身降唐第六百三十七章 杜子美入幕爲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