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章 太子赴靈武,嗣業入關中

李隆基從隔間走出,眼角淚痕已幹,也已經管理好了情緒,嘆了口氣:“今日之事,不怪你們,是朕用人不察所致,如今朝政已經撥亂反正,還請各位將軍各司其職,到蜀中後各有封賞。”

陳玄禮帶領衆人高呼:“吾皇聖明,吾皇萬歲!龍武軍誓死效忠陛下!”

跪在一旁的李亨愣了愣,眼角閃爍過一絲失望之色,隨後龍武軍衆人退了下去,堵在驛站四門外的兵卒們都已經撤離重新組隊。

李亨向着背朝他站立的李隆基叩首道:“父皇,兒臣身爲太子,應當主動承擔殺賊復土之任,願意前往朔方召集士卒收復長安。”

“既然你有這樣的心意,朕就封你爲天下兵馬大元帥,着手主導平叛事宜。”

“那兒臣告退。”

李隆基始終沒有回頭去看他,父子二人嫌隙已深。李靜忠攙扶着太子走到院子裡,李亨回頭朝皇帝的背影看了一看,快步走出了驛站南門。

太子六率千餘人馬已經列陣齊備,李亨也翻身上馬,帶着自己的家眷和附庸官員們,朝着靈武的方向進發。

玄宗也要繼續向蜀中避難,臨行前他命令高力士把楊玉環葬在了佛堂的梨樹下,並派幾個得力的小太監看墳。

但是皇帝的大隊人馬剛走,幾個小太監就動起了心思,誰願意留在這個冷落閒置的馬嵬驛給一個女人看墳,況且這地方仍然在京兆府的範圍內,萬一安祿山的騎兵殺過來,他們的小命還能保嗎?

這幾個太監商量了一下,便在第二日私下分了包裹獎賞四散而逃,但其中一名太監在逃跑的過程中遇到了打家劫舍的強人,將他攔截在了小路中央。

盜匪手持利斧質問道:“你是何人?爲何在這山林中狂奔,不說實話的話把你剁成兩截。”

小太監經不住嚇,雙腿一軟就把所有事情一五一十講了出來。

盜匪揪着鬍鬚琢磨道:“聽聞楊貴妃美若天仙下凡,雪肌玉骨,不妨你帶我們過去看看,也不枉在這世道上走一遭。”

小太監對這些人的惡趣味深爲恐懼,心想一個下葬的女人有什麼可看的,但還是帶着這些傢伙到達了馬嵬驛,指着梨樹下的墳包說道:“喏,那就是貴妃娘娘的墳墓。”

“兄弟們ꓹ 抄傢伙挖。”盜匪們跳下馬匹,用身邊的長槍短劍開始刨墳ꓹ 很快露出了一卷草蓆,草蓆裡面是包裹屍體的綢布。可憐楊玉環一代美人,死後連一個棺材都落不上。

當這些人準備割開草蓆欲目睹貴妃真容時ꓹ 一支馬隊陡然從馬嵬坡上方的山林中穿出,全身披掛鐵甲來勢洶洶ꓹ 賊匪們哪還顧得上欣賞貴妃,慌忙騎上馬奪路而逃。

這支鐵騎來到墳堆前ꓹ 爲首騎將握着長槍ꓹ 指着站在原地瑟瑟發抖的小太監問:“這是何人的墳墓?”

小太監如實回答道:“這是楊貴妃的墳塋。”

騎將皺起眉頭大吃一驚,顯然理解還需要一段時間,他冷笑地看着這閹人問道:“想必你就是守墳的太監了吧,堅守自盜就是你把盜匪引到這裡來的。”

“不,不,不是我!”小太監驚厥地撒腿就跑。

騎將早已打馬前衝,手中長槍向前刺出ꓹ 槍尖染血從他的胸口穿出,死得不能再透。

這些騎兵下馬看着躺在草蓆中的楊貴妃ꓹ 面部依然羽羽如生。有士兵嚥着唾沫問道:“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騎將冷聲說道:“把貴妃墳留在這裡無人看守ꓹ 遲早還會有賊人來盜掘。據段副使所說ꓹ 我們來這馬嵬驛是奉了李大夫的命令ꓹ 想必李大夫讓我們過來,就是想讓我們保護好貴妃娘娘的屍骨帶回去。”

“好ꓹ 就這麼照辦。”

這些兵卒砍樹做了一個簡易的棺轎ꓹ 輪流擡着朝西往蘭州方向而去。

與玄宗入蜀的過程大致相同ꓹ 李亨前往靈武的道路也艱難險阻,他這千人隊伍雖然精簡ꓹ 但依然需要沿途討要吃喝,還要時刻提防叛軍和趁着動亂四處劫掠的盜匪。所幸他的兩個兒子都挺爭氣,建寧王李倓親率幾十騎在前,親自衝鋒誅殺攔路搶劫的賊匪,廣寧王李豫又親自率兵斷後,這讓未老先衰的李亨寬心不少。

衆人一路飢寒交迫來到朔方軍的根據地,情況纔有所好轉,朔方留後使杜鴻漸親自率隊出三十里相迎,把他們接到了靈武。

……

這時李嗣業的軍隊在河西集結完畢,共糾集作戰部隊八萬人,民夫以及輔兵六萬人,對外號稱二十萬大軍。他以戴望、岑參爲參軍事,杜甫留守涼州。以段秀實爲前軍統領,以封常清爲後軍統領,自己執掌中軍。又以田珍爲先鋒,以臧希液爲飛虎騎將軍,燕小四爲玄武炮營統領,浩浩蕩蕩地從蘭州浮橋上渡過黃河朝着蘭州而去。

在安祿山起兵前的一年前起,他就開始派米查幹在關中江淮等地購買糧食運往河西,作爲戰備資源,如今又在蘭州向百姓募集糧草,徵調民夫。

令他比較意外的是,百姓的積極性很高,許多人願意加入軍隊討伐叛軍,這些人中有秀才書生,也有販夫屠夫。

反正民間的一致認同就是皇帝老糊塗,用了一個白眼狼胡人,賜給他富貴還不滿足,竟然還要謀奪全部家產。百姓們對於玄宗的評價也是同情大於批評,類似與東郭先生與狼的寓言。

他們對於李隆基長達十多年的怠政雖大概知情,但全部都怪罪到了李林甫與楊國忠等人的身上,只說陛下被小人所誤。即使說到皇帝的不是,也只是淡淡的一句陛下遠賢臣近小人,糊塗啊。

這也並非只是民風淳樸,而是開業三代帝王所樹立的威信和民心還在起作用,開元之治的盛世也使得百姓民心向唐,他們還希望能過上以前那種溫飽富足的日子,雖行萬里不持寸兵,關中富足夜不閉戶,就如杜甫詩中所言: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這場戰爭實際上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只是一場狂歡式的破壞,安祿山除了能搶劫外,幾乎沒有任何勝算,若不是朝廷一系列的騷操作,今年的平叛就該是尾聲了。全天下的百姓就沒有人希望安祿山獲勝的,當然河北那些靠劫掠爲生的百戰老兵們自然不能做數的。

民心可用,民心可賈,這足以說明唐王朝氣數依舊堅挺,在這種輿論條件下造反,你就算不縱兵搶劫,不濫殺無辜,所有人依然會把你當做反面角色來口誅兵伐。

李嗣業的大軍從蘭州到渭州,再從渭州到達秦州,秦州也叫做天水郡。這裡已經是關中與隴右的邊緣範圍,他之前曾派段秀實得精兵將關中通隴右的三條古道回中道,隴關道,和咸宜道全部控制住,以防止叛軍率部進入隴西。

事實上他的擔心是多餘的,叛軍進駐到隴州後便不再西進。安祿山在長安大肆劫掠了一番,便搬運着無數財寶,宮女嬪妃、梨園樂舞,還有各種稀有動物送往洛陽,在禁苑凝碧池中大宴羣臣。

李嗣業在天水見到了運送楊貴妃屍體的塘騎隊,他面對躺在棺轎草蓆中的楊玉環,神情頗爲傷感地說道:“貴妃娘娘對我有知遇之恩,若非她與楊家姐妹昔日引薦,我也不會有今日這樣的成就。只是天下但凡出現禍患就要怪在女人的身上,安祿山發動叛亂的根源乃是皇帝、還有李林甫、楊國忠、跟楊家姐妹有什麼關係?”

衆將士聽了都大吃一驚,然後深以爲然,李嗣業立刻命令人打造棺槨,在天水城外給楊貴妃選了塊墓地安葬。

第九章 最後的自由搏擊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六百八十八章 寒門庶子名門貴子第一百七十三章 貢覺贊驕矜之謀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軍挺進婆勒川第四百一十四章 撿來的孩子第七百七十二章 安祿山之暴怒第八百四十章 回望河西路第五百四十一章 進奏入長安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堅固的小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要你們種棉花第四百五十章 敵我混亂之際第二十九章 卻是虛驚一場第五百一十四章 右相府辨敘功勳第七百三十二章 李嗣業平賊策論第二百九十五章 入住赤河驛第八百七十一章 雲州城已破第七百四十四章 鳳翔之戰(下)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將敗退有方第三百二十章 悶熱的相府第五百九十二章 各種宣旨接任第二百二十八章 徵召敢死之士第二百六十六章 今年上門送胡椒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衆賊第四百三十六章 景龍觀密會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三百一十六章 創造老子神像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局性的轉機第六百六十二章 保障你們的特權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欲攀扯第七百一十九章 皇帝派人探底第八十七章 獵苑那些事兒第七百七十三章 宦官誘惑收買第七十三章 即將開幕第七百三十章 調走李光弼第八百七十八章 收買崔寧第六百六十六章 高段位套路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留後患第三百零二章 安西有戰事九百一十一章 獻誠鐵騎攔崔寧第七十四章 美女的好處第八百一十七章 李泌獻策被拒第七百三十三章 東都洛陽淪陷第四十四章 飢餓營銷第三十一章 西市酒肆對飲第三百四十八章 俱蘭城下被圍第九百二十八章 長江水戰(中)第二百零六章 攔路劫財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二百九十四章 磧西驛站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斷私通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個守捉城有點兒窮第一百二十章 聖人被矇蔽?殺子第二百四十四章 冒雪搬師安西第二百三十一章 風吹草動殺人第七百零二章 各自下黑手第七百九十七章 鄴城決勝時刻第三百零五章 關山遠道,未雨綢繆第九十三章 事情快成了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嗣業論聖人第四十二章 太子長史,長安風聞第八百五十七章 河東即將內訌第五百八十七章 分贓不均第一百三十章 蔥嶺守捉開始改變第六十七章 太子遇財政困境第二百九十三章 羊腿它不香嗎第三百零四章 馬屁不穿第四百一十八章 軍功居於第一第六十四章 何爲一刀流第三百七十章 視察屯田秋收第六百六十五章 策略最有效第二百九十六章 店大宰客第五百八十七章 分贓不均第四百六十三章 郡望相邀第七百五十六章 設伏潼關路第四百四十二章 戴六郎入夥蚍蜉第七百九十七章 鄴城決勝時刻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第四百五十五章 生死之際,父子之間第八章 突騎施勇士第六百二十四章 出場就是巔峰第四百二十五章 官官相護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四百二十三章 甘涼故事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靜忠兼職月老第八百三十四章 追擊與逃亡第四百章 疏勒軍開拔第八百二十五章 郭子儀中計第一百八十九章 授職校尉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生意大謀劃第五百九十九章 初次戰役交鋒第九十六章 苟且的親王第七十二章 馬球賽籌備第三百五十六章 高燒不退第五百二十五章 花萼樓手舞足蹈第五十六章 興化坊功名路第八百九十二章 史朝義失冀州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寶元年第八百零三章 相持三門峽第一百六十四章 女子不好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