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韋見素抱病推諉

米查幹接過侍女遞來的茶盞,放到嘴邊淺慢品嚐,同時擡起眼眸掃視了坐在對面的元載和簫華一眼。這兩人之間看來不是一心,簫華略顯剛正不阿,元載卻懂得圓滑進退,不過他們既然敢查,他就不怕把底兜出來,就看到時候他們接住接不住。

“你當真要知道”

“廢話少說!你此時不說,難道要到刑部大牢裡去說嗎”

米查幹放下茶碗攤開了雙手:“我所有的胡椒香料都來自西域商會。”

“西域商會?是何人經營?”

“是誰經營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它控制了整個印度至中原的胡椒商路,總會設在敦煌郡陽關,在酒泉、張掖、武威等地均有分會,我每月差商隊接來的貨物,均從張掖分會所取。商會給我的價格如今是每鬥胡椒五百貫。”

兩人均吃了一驚,怪不得這米查幹短短几年時間內就可以富甲長安。

從張掖到長安來回近千里,每運來一斗就可獲利一百多貫,而他每月的進出均在七石往上,這樣每月可獲利五萬多貫,一年就達六十多萬貫,除去折扣人工也是不小的數額了。

連從西域商會手中接貨的商賈都如此暴富,那麼西域商會所據有的錢財豈不是富可敵國?簫華元載兩人的眼底均閃爍出異樣光芒,連呼吸都感覺緊迫了許多。

元載心中揣測這將是這一輩子翻盤的絕妙機會,最好他能夠在此案中功利雙收,擺脫這不富裕的六品小官身價,一舉躍過五品的門檻,披緋袍騎青馬,可足慰平生。

簫華肺腑間也如同波濤涌動,想他父親簫嵩曾出將入相,官拜中書令,受封徐國公。罷相後曾任太子太傅,薨後追封開府儀同三司。他平生的志向便是追隨父親的腳步,能夠拜相續寫簫家的輝煌。這樁大案也許就是他起步的開始。

兩人心中各懷鬼胎,最終的目標卻都差不多,兩人眼觀鼻鼻觀心的同時,已經決定好該如何去做。

他們笑着站起來,朝坐在對面一臉坦然的米查幹拱了拱手:“多謝米東家的配合,此案確實與你無關,等我們將來抓到元兇之後,需要你到公堂之上做證再傳你。”

米查乾親自將兩人送到門外,目送他們走出坊門,臉上才露出詭譎的笑容:“還想抓元兇?知道他是誰你們的官服都要扒掉。”

……

韋見素身上只穿着一件白色中單,從牀榻旁的架子上取下字袍搭在身上,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問道:“西域商會?這商會什麼來頭,規模有多大?”

簫華叉手說道:“商會背後的人是誰我們不知曉,但它在河西四郡均有分會,主要經營從西域印度往長安運送胡椒和檀香等香料,而且數量巨大。長安富豪米查幹主要從他們手中接貨,短短兩年時間之內便積累了大量財富。”

韋見素捻着鬍鬚暗自琢磨,這個西域商會分佈均在李嗣業的管轄之下,影響力遍佈整個隴右。又傳聞李嗣業幾年前曾在陽關以西大量擴建驛站,還有去年他曾在大勃律、北印度用兵,這中間是否有什麼必然的聯繫?

主張發起此案的是楊國忠,然而他卻躲在幕後不出現,是不是他已經知道此案背後的人是李嗣業,所以才把我推出來在臺前主辦,又派兩個棋子到河西去試水或充當炮灰?

韋見素自然沒有想到,楊國忠也不過處在第三層,而在最頂層的乃是遠在范陽的安祿山與他的謀士高尚。意在徹底惡化李嗣業和楊國忠之間的關係,他們好獲取漁翁之利。

簫華、元載見韋見素尚在猶疑,連忙上前一步叉手道:“韋相,我們下一步該如何做,還請韋相示下。”

韋見素低頭輕揉着額頭,擡頭反問道:“你們的意思呢”

兩人面面相覷,韋相突然反問他們是什麼意思。簫華立功心切自然沒有多想,上前一步叉手說道:“還請韋相從金吾衛中調出兩位中郎將,與我們共往河西協助查案。”

“嗯,你們先退下吧,先容我考慮考慮再說。”

“韋相。”簫華還要上前力主查案,卻被元載拽了一下衣袖使了個眼色。

“下去吧。”韋見素又皺着眉頭揮了揮手。

韋見素坐在閣中望着兩人遠去的身影,皺起眉頭坐回到牀榻上思慮對策。他絕對不能被人當槍使,白白得罪一個坐擁三鎮,管轄十幾萬軍隊的御史大夫、西涼王。聖人對這位李大夫的恩遇已經與安祿山不相上下,況且河西進奏院的曹安定數次上門送禮,吃了人家的嘴軟啊。

但楊國忠那邊也不能夠直接撂挑子,他能夠登上相位,全賴楊氏舉薦,此種情形實在是難以決斷。

“有了!”

韋見素穿好衣袍,扎住革帶,踱步來到書房,坐在案几前對伺立在一旁的婢女吩咐:“給我磨墨。”

侍女抱着玉瓶倒入清水,芊芊玉手捏着墨棒在硯臺中研磨,韋見素提筆蘸飽了墨汁,用手指掐掉筆頭脫落的毫髮,落筆在紙面上書寫:“臣昨夜偶感風寒,抱恙在身,醫囑需靜養數月,實愧對陛下之厚恩。”

……

大明宮紫宸殿內,皇帝盤膝坐在檀木胡牀上,手指摩挲着扶手雕刻細膩的花紋,油然的清香從中滲透出來,讓他心曠神怡。這也是李嗣業進貢上來的物品,這孩子最近不斷獻上檀木物件兒,彷彿要把整個中天竺都搬到大唐來。

因爲有這樣順心的臣子慣着他,皇帝近來的生活也越來越奢侈,就連所用的恭桶和洗腳桶也都是紫檀做成,祭祀之日一天之內要燒掉幾十斤的檀香木。更離譜的是李嗣業竟然要在興慶宮的交泰殿內給他打造一座丹堂,就算是殿中屋的結構,所耗費的木料也需要幾百噸。

這是勞民傷財的舉動,李嗣業爲了不耽誤胡椒的運輸,特地命趙叢芳從印度徵召了幾千百姓和駝牛,砍伐檀香樹,加工成材料通過驛站運送到長安。

今日是朝參常例,參加的都是各部的正卿和左右相。楊國忠手持象牙笏站在殿上,正奇怪韋見素怎麼沒有來。

皇帝目視下方對楊國忠吩咐道:“韋見素近日偶感風寒,臥病在牀,政事堂的政務國忠你一力擔之,要多上些心。”

竟然泡病號了?楊國忠未來得及細想,躬身叉手道:“喏。”

李隆基捂着嘴打了個哈欠,對下方臣子們說道:“今日若無事,各自早早散去回本部各司其職。”

“臣等告退。”

楊國忠走出殿堂外,左想右想不對勁,這韋見素不過才當宰相幾日,怎麼就抱病了呢?他交代他安排人去調查官商勾結斂財案,現在卻突然撂了挑子。

他突然回過味兒來,哼聲笑道:“好個老狐狸,明擺着不敢得罪李嗣業,就抱病躲開是非漩渦。但總不能讓我自己涉身危險,需要再找個不夠聰明的人頂替在前面。”

第六百八十一章 楊暄攔阻辦案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四百九十三章 安思順與楊釗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六百五十四章 招降阿布思部第二十八章 宵禁水渠遁第一百五十九章 當兵有好處第一百章 慎重的匪徒第八百五十三章 舍遠求近回長安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兩面性第一百零一章 知人知面不知心第五百五十五章 預備嗩吶曲憋大招第一百二十三章 赴任蔥嶺守捉第八十章 差點兒就讓套路了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局性的轉機第四百四十章 安祿山這條魚第八百六十四章良禽擇木而棲第三百三十六章 鬥雞可汗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引入南薰殿第四百零九章 渡河第一戰第三百七十一章 家事不問,諸事繁雜第一百八十章 郎君不懂妾意濃第七百七十二章 安祿山之暴怒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丞駕前生波折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遇大食商隊第五章 長安物貴,居大不易第二百七十章 再見,長安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五十四章 各方反應強烈第五百一十三章 長安近日事第二百四十五章 隨隊遠行歸長安第九十章 陰冷最是帝王家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貴易傷人第七百五十章 房琯自薦欲復長安第八百二十九章 郭令公艱難抉擇第八百五十九章 黃抱節興兵激變第七十八章 驚動李隆基第五百一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橋頭君恩薄第七十五章 賽場如商場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三百三十五章 阿史那家的福澤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面教材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食豪富強雄第八百六十七章 敗軍之將無處逃第三百八十四章 獨立思考主動探尋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鴻門宴第八百三十七章 入長安主導大局第四百六十八章 對峙,最好的結果第三百八十六章 上元安康日第三百六十五章 知兵之苦第七十九章 酒宴上的交鋒第八百九十八章 張志忠身死,牙兵投效第一百四十二章 彈棉花,做棉被(感謝蒙古一胖子打賞)第七百八十六章 韜光養晦第一百零九章 一VS三,守塔攻防!第九十二章 月夜對酌最勾人第九十章 陰冷最是帝王家第二百零三章 蘇祿命喪西域第七百七十二章 安祿山之暴怒第八百五十四章 先政治交鋒後戰爭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二百六十三章 愛得不惜此身第二百九十二章 全局考慮者第六百九十二章 讓簫郎中去查第三百二十章 悶熱的相府第三百六十九章 原來是化學道士第二百六十五章 夫蒙囊中羞澀?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渡河也可攀登第一百一十八章 考量朝中態度第三百六十四章 繪圖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頭守捉使第七百一十二章 舍子舔舐之情第七百六十七章 君臣相疑易生變第八百七十三章 忠臣苦忠臣難第五百六十五章 身兼十職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八百二十二章 朝廷窮途之策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靜忠兼職月老第十四章 包圍突發現場第八百三十三章 朔方軍欲撤漢中第三百一十四章 相逢不相識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險第三百零五章 關山遠道,未雨綢繆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隴西李氏旁支?第三百三十二章 美美的咥第七百二十二章 兒女姿態 朝堂勢危第八百七十章 雲州城攻堅第八百六十六章 夜襲同羅營第一百七十七章 強扭的瓜不甜第四十五章 協會?幫會?第二百六十五章 夫蒙囊中羞澀?第五百零六章 內斂的情與卑微的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墾田欲種棉第三百九十八章 不請客自來第八百八十五章 北和回紇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之後第四十一章 具有傳奇色彩的餅第六百四十章 涼薄君王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