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集賢院書直吏

李嗣業在長安逗留多日後,決定上皇帝上表,稟明邊防事關重大,不可一日無將,要儘快結束長安的日常活動,回到安西北庭。

皇帝收到奏疏後欣然應允,命文武百官在城外官驛爲他送行,這個待遇之前安祿山也享受過。

官員們深知李嗣業已經躋身於帝國的新貴,在待遇上已經和佔據幽燕的那位平分秋色,將來會不會更高猶未可知。不過就現在來看,他在朝中有楊家這棵大樹枝蔓交錯,估計將來也是一路飆升,絕不會有下跌的機會。

李大夫要離開的消息剛傳發下去,大大小小的官員們就已經派人跑到城外的官驛道邊佔地,這叫做近水樓臺。你離得驛站越近,能與李大夫說話的機會就越大,雖然這機會是茫然不確實的。但仍舊有衆多小官不辭勞苦協同家中奴僕佔好位置,搭建一個草廬圈起來,表明送別之時這裡是我的地盤,任何人不得擠佔侵吞。多數有心人耗盡家中積蓄,在草廬中準備一樽好酒,說不定到時候李大夫駐足停留,他們趁機上去獻酒告別,說不定能討個露臉,從此讓李大夫記住了呢。

據說安祿山的兩個心腹幕僚高尚和嚴莊就是如此獲得注意的,但這終究只是傳言,很多人不把它當真。就算不是真的,那在場送行的也有許多朝中大佬,只要能得楊國忠或李林甫一眼,彷彿就能改變人生命運。

親自去佔地的,派人跑去佔地的,或是打點驛站幫忙留位的,終究只是些小魚小蝦。真正的大佬哪裡需要如此費勁的操作,他們只要從站在某個位置上,衆人就會被他們身上散發出的光芒所懾,紛紛退讓開來。有的人甚至出行都是一種前呼後擁,輕輕鬆鬆就能將現場的秩序給打亂。

等城外驛站前後三裡驛道的位置全部被搶空後,人們才聽到從城中傳來的消息,說是李大夫三天之後才動身出城。這讓困守在此的官員或僕役們心中哀嚎,怎麼這麼不守時!好不容易搶佔了一塊佔盡優勢的風水寶地,就這麼白白放棄,等他日再來,這地方早已易主。

但眼下已經是初冬時節,夜裡尤爲寒冷,在這片空曠的關中平原上,一陣席捲着寒潮的風吹來,足以將人凍個通透。寒冷把官員和小吏的貧富差距顯現出來,家中有僕人的便留僕人在原地看守,自己回城中睡覺,貧窮的小吏們只能白日自己撿拾柴枝,等到夜裡的時候點燃篝火,蹲在火前搓着僵硬的手指,後背依然冷得如冰塊。即使將蘆花衾被裹在身上,仍舊瑟瑟發抖。

而那些富裕官員的僕從都可以身披羊毛大氅,花幾個銅錢買一捆大柴,夜裡鑽進停留在原地的馬車車廂,鑽進狐裘錦衾中嘬兩口小酒昏昏欲睡。

這些在篝火前等待的官吏中,就有兩個來自集賢院的小吏,其中一人叫張康,一人叫杜甫。

兩人在集賢殿書院的身份均是無品級的書直吏,在雕版印刷尚未普及的今天負責謄抄學術典籍,每月領不足一千錢,兩鬥祿米,日子過得相當清苦。長安城中充斥着大量這樣的胥吏,每日如蟻羣般忙忙碌碌,在統治者的眼中他們都是可來回調用的工具人,豈不知他們每個人的心底都暗藏着夢想和匡扶社稷的大志。

張康和杜甫都是這樣的人,兩人穿着白色書生襴袍,手肘和肩頭上繃着補丁,伸出乾柴般的雙手伸到篝火上空,寒氣侵吞着他們的肩膀,鼻子和臉龐發紅,恨不得將腦袋縮進肚子裡。

杜甫擡頭望着漆黑的天幕,嘆了一口氣道:“天寒地凍,長夜漫漫,如何能夠熬過去,難道你我二人不但要爲五斗米折腰,還要爲這五斗米凍斃在這寒風中?”

“此言差矣,杜兄,我們今日寒冷辛苦是爲了什麼,不就是爲了他日能享榮華富貴嗎?這個位置是我好不容易佔來,距離驛站只有半里地,只要熬過這三日,我們或許能得到向李大夫敬獻水酒詩詞的機會,你將你前日作的那首詩獻上去,定然能得大夫青睞。”

“在節度使麾下做文官幕僚乃是積攢資歷,將來藉助李大夫的人脈,或許能做一州刺史也說不定。”

張康口中不停地絮叨着,連忙扭轉身體藉着火焰去烤他的後背,杜甫冷得牙關打顫,口中說道:“不如我們兩人輪流替換在這裡守着,等到第三天李大夫隊伍出城前,我們再出來等待如何。”

“你可算了吧,回到長安城就不冷了嗎,租住的瓦屋房子夏日漏雨,冬日漏風,你一無炭盆,二無羊毛衾被,在城中和這荒郊野外有什麼區別。”

杜甫咂摸了片刻,感覺張康的話很有道理,只是他與張康的志向從來不同,他要致君堯舜上,要保國救民,爲大唐王朝續寫輝煌。像這般爲了做官而待在寒風中苦苦等待,與他個人孤高的品格並不相符。

天邊地平線上升出了朝霞,把矗立在大地上的驛站輪廓勾畫得層次分明,他們等待來了光明,會驅趕走黑暗和寒冷。但這只是無數日夜交替中的一輪而已,昨夜逝去,今夜將會來臨。

隔壁守着位置的奴僕從馬車中打了個寒顫走下來,懷中抱着一個木炭銅爐,身上披着厚厚的羊毛大氅,他斜睨了一眼守在冷卻火堆前的兩書生,曬笑道:“還在這兒等呢?杜甫,張康,我勸你們別瞎耽誤功夫了,我家阿郎好歹是個八品的小官,你兩位連品級也沒有,能輪得上你們去露臉嗎。等到後天長安城中有頭有臉的官員都會來,到時候你們兩位怕是連容身之地都沒有。”

張康只是拱手笑笑,盡顯君子的好脾氣,杜甫扔下了手中的柴枝,憤懣地說道:“想我二十歲學得滿腹詩書,困頓京師,卻只能惹得一羣繩營狗苟之輩在耳邊啼叫恥笑,道德文章學來何用?”

奴僕聽得這話,頓時氣惱得很,叉起腰在旁邊罵道:“學了兩句窮酸詞句就敢說自己經天緯地了!什麼東西,就你這副德行,到死都是胥吏!還自命清高,你要是真清高,就不必跑到這裡跟我們這羣繩營狗苟之輩一起攀附權貴。你這不是當了婊子還要立牌坊嗎”

杜甫聽罷氣憤難抑,索性甩開了袖子,揹負雙手往城門的方向而去。

張康在身後連忙喊道:“子美你幹什麼去!何必在意他人言語相激!”

“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張五郎不必挽留,杜子美自有打算。”

……

外城郭金光門剛剛打開,杜甫逆着人流往城中走來,他一路向南,走到永和坊附近。看到坊中店鋪有剛開鍋熱氣騰騰的胡餅,不禁感覺腹中餓得咕咕響,但一摸腰間還剩幾個銅子,最終忍下飢餓,回去煮一碗粟米粥喝吧。

他進入永和坊中,由於此地靠近南城郭且有些偏僻,坊中民宅不多,多是些舊庫房和菜圃農田。他租住的房子也在這裡,屋頂苫蓋茅草,牆壁剝落破舊。他平素裡都吃住在集賢殿書院中,只有沐休的時候才被趕回到這裡。

杜甫推開房門,來到角落裡把隱藏在草蓆下的米罐子找出來,抓出一把米扔進銅鬥中,準備生火煮粥。

“杜子美可在?”

杜甫驚惶地回過頭來,卻見一名身穿緋色缺胯袍,頭戴武官樣襆頭,腰間挎着橫刀的漢子站在門外。此人雙眼透亮,顴骨較高,皮膚粗糲得像被風沙吹蝕的斑駁城牆。

第八百五十一章 金錢維繫聯軍第三百六十四章 繪圖第八百三十九章 陰間登基大典第三百四十八章 俱蘭城下被圍第三百八十九章 新十姓可汗第八百四十章 回望河西路第四百三十八章 入得楊府拜會第三十三章 太子李瑛第五百七十一章 前期投入太大第二百八十五章 蔥嶺行商知遇第八十八章 孤身截馬救玉環第三百九十二章 嗣業拜井第六百五十五章 天寶十二載第六百九十四章 投鼠忌器第七百六十章 當乘勝追擊第三百零三章 商修驛站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康名妓不好惹第二百八十七章 士別三日當裂目第四百一十七章 悲歡離合知心人第五百七十二章 節省開支巡視商路第二百七十八章 十姓可汗之爭第九百三十四章 不安定因素第五百二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八百八十六章 可汗要做老丈人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私利而反對第九百一十八章 南朝無將使賀蘭成名第三章 一招制敵是常態第八百五十四章 先政治交鋒後戰爭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五百三十五章 副都護郭子儀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靜忠兼職月老第八百一十一章 史思明成香餑餑第九百二十七章 長江水戰(上)第五百六十章 一曲蕩清濁(已重補)第四百三十二章 所謂奸相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五百九十九章 初次戰役交鋒第六百六十七章 潰軍之將只剩勇第二十五章 石階隱殺妖人第三百六十九章 原來是化學道士第六百七十章 面聖求募兵第五百五十八章 輪流獻藝花萼樓第六百二十六章 入朝敘功(一)第七十章 太子拍板,楊洄深謀第三百一十八章 將軍的先見之明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盧節度得上上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五百三十八章 戴望高談謀商第一百零七章 絕壁接戰阻擊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隴西李氏旁支?第二百零一章 吃禁閉第二十九章 卻是虛驚一場第一百四十四章 旅率擋路,參軍相助第五百七十七章 金錢的威力第三百一十三章 石塔驛閒談軼事第八百三十五章 進攻斜峪關第一百七十六章 只留有用之人第五百八十三章 高仙芝張口要錢第三十二章 偶遇安祿山第三百一十七章 家有閨中損友第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如史昕第一百六十三章 俏娘子行刺第三百九十二章 嗣業拜井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嗣業論聖人第五百零九章 品茶論戰第五十五章 追逐與反追逐第三百七十三章 合婚之日第三百三十七章 糾結如史昕第二百零四章 城中會面高仙芝第八百七十六章 輕取五丁關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跟都護談錢第八百三十六章 郭晞被俘第四十五章 協會?幫會?第五百八十章 高仙芝欲徵羯師第二百八十二章 第一條家規第五百五十六章 加緊排演第四百零五章 欲長途奔襲第八百九十二章 史朝義失冀州第一百一十章 知己不知彼(感謝宋秉書飄紅打賞)第三百八十七章 飽漢不知餓漢第三百四十二章 安排親衛第三百七十五章 蔥嶺謀商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遇楊家三姊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五百零一章 將軍帶回來的小娘子第六百零三章 節度使職責第七百五十七章 財貨惑人心第六百一十五章 兒戲般的談判第七百六十三章 白鹿原授首投誠第二百九十一章 龜茲酒肆私會第一百零三章 黃沙中再遭遇第四百九十三章 安思順與楊釗第六百四十章 涼薄君王心思第二百四十八章 深夜入荒宅第六十九章 李嗣業獻策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一百二十五章 上任三把火,其一第六百零九章 拜火教需要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