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挫折而立志

李嗣業長長鬆了一口氣,此事他已經有了足夠的心裡準備,也幸虧提前預期佈置過,所以並未心中失落,進退失據。

“想不到我一介小小的四品將官,竟然也被右相當做了防範的太子黨成員,不知是該榮幸,還是該懊喪。”李嗣業苦笑道。

高仙芝長鬆了一口氣,跟聰明人說話最輕鬆,他剛剛還發愁該如何向李嗣業解釋這其中的隱憂,現在倒是可以直接了當去說了:“你在遠征小勃律一役中表現突出,我們共同謀劃了長途奔襲的後勤補給,你又親自帶隊攻陷連雲堡,戰功遠在其他人之上。所以也不能夠泯滅你的功勞,我與右相爭取之後,決定爲你報奏加官右威衛將軍,勳官爲九轉護軍,進爵爲高陵縣伯,食邑增加爲七百戶,永業田增加至一千畝。只是你的職官依然是疏勒鎮鎮使和安西副都護。”

李嗣業的這口心氣兒險些泄掉,那老狐狸果然是要把空頭銜和良田錢財當做補償送給他。但這是他最不想要的,因爲他不缺這些東西。米查幹在西市經營這麼多年,已經躋身富豪之列,給他投資佔股的比例也足夠換多少良田宅邸了。蔥嶺守捉是他的金庫,新昌坊的家中也藏着他的金庫,現在的李嗣業用將來的話說就是隱形富豪。

他現在想要的是權力,他要用權力來改變這個即將改變的盛唐,延長這份盛世繁華的榮耀,延長千百萬人的幸福時長,改變這場轉折給後世帶來的無窮災難。

當然,人生不過短短的幾十載,以他的精力在這幾十載的時間內,自然不可能將這個世界強行升維,把農業變爲工業社會,永久性消滅饑荒等等。他自然也無法改變封建王朝終將改朝換代的循環。他只想改變王朝消亡的方式,他要改變歷史的脈絡,他想要的是將來大唐即使覆滅,也要把開放包容的精神傳承給下一代王朝,也要留給身後王朝一個地域遼闊的行政區劃,並把此行政區劃當做後世的圭臬來奉行。

想要完成將來的夢想,必然要先打敗現實,獲得權力的方式也可以採用非常規手段,只要不傷害他人性命,就在這樣的底線之間完成。

高仙芝自然不知道李嗣業已經在心底完成了某些人生勵志雞湯的昇華,古人的昇華靠先賢的典籍和詩歌,他的昇華就是來自橫空出世。

“嗣業,你沒事吧,我知道此事對你來說不太公平,但我還是希望你安穩下來,畢竟眼下這個時刻實在是太危險了,右相黨吉溫還在長安城對韋堅的黨羽進行清算,若是這個時候出點什麼事情,容易被誤傷。”

李嗣業心中卻不是這樣想的,所有人都認爲眼下是最危險的時候,所有人都不敢動彈。這場風暴的始作俑者李林甫一下幹掉了一大片敵人,幹得太子都服服帖帖。所以他認爲沒有人敢在這座長安城裡,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搞事情。這個時候運作反而是最安全的。

但這只是其一,他要運作的目標是楊貴妃,自然就繞不過楊家。若是換做以前,楊玉瑤會把節度使當做誘餌吊着他,楊釗甚至會想方設法攔阻。但是眼下這個時刻,楊家難道感受不到李林甫這翻雲覆雨的強力手腕?難道感受不到此人的黨羽衆多手段強悍?楊家也該有些許的危機感了,就連李林甫都需要吉溫,羅希奭這樣的酷吏,更需要安祿山,高仙芝這樣的邊將。楊家難道就不需要這樣一個關係網中的一環?

他心中這樣想,認爲楊家在這種情況下,應該能意識到不應該只依靠宮中娘娘的聖眷。還得有爲將來所做的規劃。

他從羊氈上站起來,躬身朝高仙芝叉手感激道:“多謝中丞惦念着嗣業,也想着爲嗣業考慮,你也無需有所顧慮,畢竟右相遙領安西大都護,這是躲不過去的。”

李嗣業叉手行禮之後轉身離去,高仙芝望着他的背影心中猶疑,感覺這個人不會就這麼安靜下來,總是會折騰出些什麼東西的。

……

臘月的長安城中非常安靜,幾乎沒有什麼新鮮的事情傳出,即使有那麼一點兒坊間傳聞,人們也不會過多的關注,因爲他們已經被這一年發生的更大的事情給震懾住了。都說暴風雨前是寧靜的,實際上暴風雨後更加寧靜。

李嗣業就把自己藏在暴風雨後長安平康坊留後院的一座隔間屋中。他坐在榻上,屁股下面鋪着羊氈和褥子,裹着足袋的雙腳踩着一個有蓋子的鏤空的木炭盆,感覺熱氣沿着他的腳底板緩緩向上蔓延。

他手中捧着一本書,是太子送給他的《氏族志》,他對這書上的內容根本不感興趣,這樣裝模做樣是讓別人以爲他有事情可做。

他內心實際是在思考,想着如何打動楊玉瑤,幫助他進宮,想着進宮後該在楊玉環面前要什麼。難道還是什麼安西節度副使,安西四鎮知兵使?

這樣小的胃口還有臉進宮要官嗎?咋就不能要多一點?

安西節度使肯定是不可能了。人家高仙芝已經得了六纛和符節坐在了位置上,這一場遠征長途奔襲秀帶來的最大功勳所得的報酬就是安西節度。

河西節度就更不可能了,這個地方的政治軍事地位比起安西四鎮要高得多,當然不會交給一個尚未在節度使這個崗位上工作過的新員工。平盧范陽是安祿山的,王忠嗣好像已經把河東、朔方、隴右、河西四鎮的擔子都擔了起來。

這個四鎮節度使的含金量真是大,掌管着大唐十節度使兵力的一半還多,竟有二十七萬四千,可稱三十萬了。其中河西騎兵數量遠超步卒,號稱大唐最強。要知道安祿山造反的時候,他麾下三鎮也不過十八萬多,號稱二十萬。

李嗣業自然是不敢想象如此遙遠的事情,只是經過這麼一分析,只要不去嶺南和劍南,他唯一的選擇就是北庭節度使了。

北庭軍兵力是十節度使中兵力倒數第二的,其中瀚海軍一萬兩千人,天山軍五千人,伊吾軍三千人,總兵力兩萬人。北庭要對敵的是磧西東面的後突厥,那裡如今大部分已經變成了回紇的領地。面對這些遊牧政權,必須有一支過硬的騎兵軍。天山軍就是騎兵軍,駐紮在西洲城內,將整個天山腳下伊犁河畔的草場變成了他們的馬廄。

聽起來好像還不錯,有了北庭節度使的實權,這兩萬人就專屬他所有了。他從這裡開始發展定能夠一步步完成自己的目標,超越常規完成整個隴右道大家庭的構建。

第五百零三章 天寶歸仁軍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對坐論平叛第五百七十七章 金錢的威力第六百九十九章 花萼樓調解宴第四百零六章 埋鍋炒麪 枕戈待旦第八百四十四章 元氣大傷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衆賊第五百七十七章 金錢的威力第二十九章 卻是虛驚一場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遇楊家三姊第三十二章 偶遇安祿山第五百一十九章 說服楊釗第一百九十五章 校尉入撥換 點卯折衝府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六十二章 右內率府第七百七十章 帝王該不該妥協?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十四章 包圍突發現場第二十二章 牢中定計自救第五百三十四章 赴任庭州城第五百五十八章 輪流獻藝花萼樓第六百一十六章 魚鱗陣騎兵戰法第五百九十五章 全家奔赴鴻門宴第七百四十三章 鳳翔之戰(上)第八百九十二章 史朝義失冀州第六百四十七章 李大夫的稱讚第六百四十一章 到底誰在裝第八百八十一章 李峘投降獻成都第一百八十九章 授職校尉第三百九十八章 不請客自來第三百五十九章 阿史那子嗣第八百三十章 李亨甘苦自知第五百一十五章 李林甫警惕打壓第七百二十六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中巧安置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皇遣使來第一百四十一章 能賺錢的纔是英雄(祝鼠年大吉,鼠你最帥)第八百一十七章 李泌獻策被拒第四百六十三章 郡望相邀第九百二十七章 長江水戰(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花萼樓賜宴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功當需賞第一百八十九章 授職校尉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力士與梨園春第六十六章 互傳絕招第一百零八章 射人?還是射水袋?第二百六十章 太真觀訪客第三百五十六章 高燒不退第七百零七章 長安不可居第八百一十三章 會戰河東攻上黨第七百九十一章 洛陽相會時第九百零四章 兵威赴襄陽第五百七十三章 肥私而損公第五百六十三章 有態度的樂曲第十七章 讖語解密第七章 西市有擂戰第五百五十六章 加緊排演第八百一十七章 李泌獻策被拒第六百四十二章 李林甫薨第三百四十七章 只要安逸第一百零六章 魔鬼城孤守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人與小人求計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斷私通第七百八十章 天津橋頭君恩薄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聰明者自誤第四百九十八章 提前挑撥矛盾第三百三十八章 兩軍列隊出長安第三百五十二章 陌刀第五百二十七章 梅妃學藝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頭守捉使第一百一十章 知己不知彼(感謝宋秉書飄紅打賞)第二百三十五章 箭雨襲城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鷙之人無公心第八百二十章 蒲津渡大戰第八百一十七章 李泌獻策被拒第四百六十章 拜訪赤水軍使第六百八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五百一十三章 長安近日事第六百三十二章 三聖之作第八百五十九章 黃抱節興兵激變第七百四十三章 鳳翔之戰(上)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兩面性第二百六十七章 右相李林甫第一百八十六章 跪送守捉使出行第二百六十四章 尷尬的信使第五百二十一章 預先安排後手第二百八十二章 第一條家規第五百四十九章 右相解疑心第八百三十二章 郭子儀心力交瘁第二百六十六章 今年上門送胡椒第九百一十二章 效仿蘇定方第三百四十二章 安排親衛第三百四十五章 行軍做兒戲第三十章 香鋪中吃煎茶第六百三十八章 驛站人情多消磨第七百一十六章 李嗣業論聖人第六百八十九章 陳屍右驍衛官邸第五百九十七章 戰爭的騙術第八百零六章 忌憚與偏見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