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上下級關係崩裂

夫蒙靈察惱怒地責罵道:“高麗奴!你昔日的于闐鎮守使是誰奏請聖人提拔的?”

高仙芝很是惶恐,連忙說:“是中丞。”

“安西副都護是誰給你的!”

高仙芝回答:“是中丞。”

“安西四鎮知兵使是誰給你的!”

高仙芝回答:“中丞。”

“既然這些都是我給你的,爲何不等待我處理奏捷書!聖人派你遠征小勃律,也是我舉薦的!據高麗奴的罪狀,合該問斬,但念在你新立大功,就不將你問斬,讓你聽候發落!”

夫蒙靈察惡狠狠地罵完這一通後,轉身往內衙走去。高仙芝躬身站在原地沒有動彈,身體顯得異常堅硬。周圍其餘人都用憐憫的目光看着他,這是相當大的落差,之前他路過安西都護府龜茲的時候,官員和百姓都在街道上迎接,轉瞬間人情如薄紙。

李嗣業走到他身後聲音很低地說道:“高將軍,要不你先下去歇歇,等夫蒙中丞的把心裡的濁氣消得差不多了,我們再探探他的口風。”

高仙芝默默地點了點頭,他沒有進去都督府,而是轉身往城中的館驛去了。

李嗣業等人開始進入都督府,雖然現在是高仙芝受了委屈,但夫蒙靈察依然是河西安西節度使,他們自然不能公平地對待這件事情。

現場卻有特立獨行的人,節度監軍邊令誠不需要像他們這樣在別人屋檐的低着腦袋做人,因爲他不受節度使管轄,直接受聖人和高力士統管。在夫蒙靈察衝着高仙芝發飆的時候,他只是發愣地擡頭看着,卻不敢有任何的動作。

等到夫蒙靈察揚長回到都督府院子中,邊令誠滿臉的不忿,鼻孔朝天哼了一聲,主要是看不慣他對待功臣的樣子。

其實夫蒙靈察對高仙芝發的火與邊令誠沒有任何關係。只是他基於三點,決定要打抱不平。第一是高仙芝沒有夫蒙靈察的脾氣臭,他本能地不願意給夫蒙靈察當監軍,但是不能跳槽,只希望能夠換個上級。第二是高仙芝這一次遠征歸來,還送給了他許多小勃律皇宮中的財富,爲了錢都想打抱不平。第三,這一次遠征能夠成功,他這個監軍也有與榮焉,結果回來河西沒有受到任何優待,讓他也感覺受打擊得厲害,所以他必須就這件事發聲。

邊監軍這事當然不能偷摸摸地幹,他幫高仙芝得讓他知道感恩,這樣既能施恩於高仙芝,又打擊報復了夫蒙靈察。

他追隨着高仙芝的腳步來到了城中館驛,高將軍已經把自己關進了房間中反省,細想自己這次的過錯。

邊令誠上前敲門,高仙芝悶聲問道:“誰?”

“是我,邊令誠。”

也許是別人,高仙芝應該不會開門,但如果是邊令誠,他是一定要開的,這個太監跟自己某些方面有共同話語,而且這次遠征兩人相處的不錯。

高仙芝打開房門將他讓進來,臉色雖然不好,但還是邀請他坐在了對面,自己則悶悶不吭聲。

邊令誠滿臉憤慨地對高仙芝說道:“高大使,高將軍,這羌人今日憑什麼如此對你,不就是因爲你打仗比他厲害嗎,他心生忌憚,繼而嫉妒。還怪你打了勝仗不通過你就報捷給聖人。”

“這場仗是誰命令你打的?是聖人!跟他夫蒙靈察有一文錢的關係嗎?沒有!從頭到尾聖人下令都沒有經過他,親自命我來給你授予符節和六纛,憑什麼獲勝了的捷報就要通過他才能奏給聖人!”

高仙芝此時倒沒有邊令誠這樣的暴躁,整個人顯得很平和,口中淡然說道:“他是我的上官,此次確實沒有考慮周全,況且我居於他之下,我還能說什麼,只能期望中丞把此事逐漸沖淡忘卻。”

邊令誠卻堅決地搖搖頭說:“高將軍,我與你十分投緣,對此事十分憤慨。你不用管了,我要把前後經過據實上奏,讓聖人和朝中百官都知道你的處境,爲國立下功勳卻要揹着罪名,以後誰還敢給朝廷賣命打仗。沒錯,我就要這樣上奏。”

高仙芝心中大喜,這也許是他擺脫目前困境的唯一方法,也只能夠依靠邊監軍的上奏權。但他依舊錶現得不是太熱情,因爲對邊令誠這太監不太瞭解,所以對他只說三分話,沒有全拋一片心。他站起來感激地對邊令誠叉手致謝:“多謝邊監軍爲我正義執言,日後定不相負。”

邊令誠的目的依舊達到了,只要高仙芝知道就行了,他站起身說:“我這就回去寫奏疏去,高將軍你再忍耐些日子。”

他從高仙芝的房間裡出來,轉身來到了館驛爲他安排的院子堂屋中,鋪開了黃麻紙提筆書寫奏疏,寫完之後轉交給伺候在自己身邊的一個小太監,讓他騎着快馬沿着驛站傳送到長安去。

……

夫蒙靈察回到涼州都督府正堂中,其他此戰的功臣都站在下方低頭面面相覷,氣氛很是尷尬。

中丞雖然餘怒未消,但也很快想明白此事是高仙芝的過錯,安西遠征軍的其他人不能夠與其一起受氣。況且他就算是再大的官,也不能夠得罪全部人。

心裡這樣一想,他的語氣便變得柔和起來,對着下方衆人說道:“這次遠征小勃律各位辛苦了,聖人得知報捷的信息後,稍後我就把在這次戰役中各位優異的表現,立下的功勳,寫成敘功的奏摺上報給聖人。”

衆人齊齊叉手道:“謝過中丞。”

夫蒙靈察欣慰地點了點頭,對衆人揮了揮手道:“李嗣業留下,其餘各位下去吧。”

將軍們如釋重負,連忙離開了這個是非之地。

正堂中只剩下了夫蒙和李嗣業,他的神色語氣也愈發柔和,對李嗣業擡手說道:“嗣業坐下說話。”

李嗣業叉手謝過後,盤膝坐在了下方,夫蒙盤膝坐在案几前,心中依然憤懣,不知該從何談起。

李嗣業雖不說熟知歷史,但也知道夫蒙靈察會在隴右道的歷史上消失,他眼下的威風只是短暫的輝煌。雖然不想跟他說點什麼,但也不想讓對方看出來。他只好委婉地給他寬心道:“中丞你消消氣,切莫往心裡去。”

夫蒙靈察卻被他勾起了怨念,忿忿不平地說道:“李嗣業你也在磧西呆了快十年了,你也知道高仙芝當初是什麼德行。蓋嘉運做安西節度使時,他混得連程千里,王正見,畢思深這些人都不如,當初是我一步步重新將他提拔上來,從於闐、疏勒鎮守使升任爲安西都護,又成爲四鎮知兵使。他升官的軌跡和你的軌跡很像,卻不似你懂得感恩。我當初若是知道他如此忘恩負義,就該向聖人推薦你爲遠征小勃律主帥。”

李嗣業一聽這話就感覺欣慰又可笑,世界上哪有後悔藥可賣。直至今天之前,你和他之間的友誼也遠超過你和我,現在就因爲繞過你報捷,竟然弄成這個樣子。我若是成爲遠征小勃律主帥,得勝了也不經過你報捷,你是不是也會像罵他一樣罵我?

第八百三十八章 扶植傀儡皇帝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靜忠兼職月老第四百三十八章 入得楊府拜會第六百七十九章 楊國忠僞託查案第七百九十七章 鄴城決勝時刻第五百零六章 如何教導下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只要安逸第八百四十二章 吐蕃最強蘇毗如第五百二十一章 預先安排後手第十四章 包圍突發現場第八百一十六章 火燒美良溝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斷私通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六百一十章 護教戰爭第六百二十二章 克孜勒庫姆條約第一百四十八章 物資已經送達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第六百五十五章 天寶十二載第四百四十一章 山外來客尋戴望第八百九十八章 張志忠身死,牙兵投效第四百九十五章 別跟前程開玩笑第四百零一章 隔河襲擾第六百六十三章 反面教材第十六章 立功者入獄第四百五十七章 柳岸灞橋傷情別第五百一十六章 血戰連雲堡(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宗呂不死有後福第二百五十章 君子愛財取之有策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隴道上亂象第七十七章 楊洄上躥下跳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二百二十六章 霓裳羽衣梨園第三百三十三章 又見太子李亨第三百四十六章 中途改道分別第一百一十三章 清點勝利果實第三百六十章 上任疏勒鎮第九十四章 準備前往安西第四百二十三章 甘涼故事第二百六十章 太真觀訪客第二百九十九章 精絕故國尼壤城第二百九十章 上級矛盾分歧第二百七十四章 曲終人離散第五百五十八章 輪流獻藝花萼樓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留後患第九章 最後的自由搏擊第二百六十五章 夫蒙囊中羞澀?第二十七章 咸宜釋雙雄第九百三十二章 南征託後事第四十八章 聞染香囊第六百三十九章 楊李鬥秋風第二百三十六章 城牆驚魂第五百零二章 太過扎眼第三百八十八章 貧道收徒,監軍入府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兵伐燕第四章 成爲不良人第七百五十四章 戰機已現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佬最後到場第一百九十五章 校尉入撥換 點卯折衝府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龍山伏擊第八百四十六章 新的遠程武器第二百七十七章 提調段秀實第四十七章 唐皇問餅第四百五十章 敵我混亂之際第九百零一章 張巡守睢陽第六百三十六章 集賢院書直吏第六百四十一章 到底誰在裝第二十八章 宵禁水渠遁第八百八十八章 炮轟幽州城第七百零二章 各自下黑手第二百五十章 君子愛財取之有策第五十九章 太子內率千牛第一百六十七章 吐蕃軍出動第八百八十四章 嚴武兵敗身死第五章 長安物貴,居大不易第一百四十五章 別跟都護談錢第六百零一章 僞裝敗退第五百一十章 規劃籌備動員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鎮佈防圖第三百一十章 協議條條款款第四百一十六章 疏勒軍歸來第四十九章 西市餅霸?第七百一十五章 進諫言失效第九百零三章 安慶之圍第九百一十七章 猜疑本末倒置第七百一十一章 故人爲送親使第六百二十九章 議定龍朔永徽軍第五百零五章 十姓可汗大婚日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氏之死第八百零五章 天子家事爲國事第七百章 酒宴上鬥嘴第七百四十二章 肅宗登基得李泌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懼怕神罰的軍隊第七章 西市有擂戰第二百四十四章 冒雪搬師安西第六百四十章 涼薄君王心思第二章 不良帥張小敬第一百七十二章 百騎救場第七百三十二章 李嗣業平賊策論第五百二十五章 花萼樓手舞足蹈第二百三十八章 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