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鼓舞誓師祭天

夫蒙靈察開始組織人手搭建祭臺,營地拆卸後的木樁就是現成的材料,基座由夯土鑄成,拾階而上皆鋪以羊毛氈。祭天需要禮樂,中軍有現成的軍鼓和青銅號角,禮樂之後還需要舞蹈,這個時期的唐人不只會吹牛,還非常善舞,軍中隨便挑出幾個漢子來,都能跳一段激昂慷慨的秦王破陣舞。

從頓多城北門到河岸祭臺邊,兩邊排列軍陣儀仗,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部隊,還要照顧到西域少數民族的情緒。所以夫蒙安排靠近祭臺兩側爲蓋嘉運的中軍,再往遠一點兒是突騎施賀莫部,然後是他親率的左右虞侯軍,再往遠走是拔漢那可汗的部隊,緊接着是楊希烈的左右廂軍,這樣隔一錯一,石國米國等王的隊伍就只能站在城門遠遠遙盼了。

李嗣業所帶的第八團很幸運,他們作爲跳蕩儀仗代表被安排站在前列,這樣就可以觀摩到整個祭祀過程。

今日陽光明媚,西風蕭瑟,祭道兩側旁無數面大旗迎風招展,軍陣莊嚴肅穆,數萬士卒共聚撥換河南岸。在李嗣業看來,這樣的場面也只有奧運會開幕式可以媲美了。

夫蒙靈察作爲副祭官,主持整個祭祀流程,他命人將祭臺左右兩側的聳立的火盆點燃,等到日晷指向辰時方位,便抖擻披風拄着橫刀,面朝城門扯開了嗓子高聲喊道:“辰時已到!開祭!”

頓多城城門轟然大開,青銅號角低沉的聲音從門中傳出,使得空氣中都充滿了肅穆的氣息。節度使的兩面門旌率先出城,緊接着是中軍牙旗,三面大旗高擎數丈,兩邊儀仗的所有旗幟在它們面前黯然失色。

號角手們列陣吹奏着緩緩走出,聲音悠長,經久不息,想要達到這種效果,號手陣列需要默契配合,前排號手氣息不足時,後排號手趕緊頂上,好讓前排的袍澤換氣,第三排號手等前排氣竭時繼續頂上。祭祀儀式非同小可,出了差錯可是殺頭的罪過。

密集而有節奏的鼓點聲咚咚響起,數百名軍漢擡着兩面軍鼓臺並排而出,兩名肌肉精裝的大漢,額頭上包着白色抹額,粗壯雙臂揮動着鼓槌敲擊牛皮鼓面,聲如雷霆震響撥換河兩岸。

在這富有原始氣息的號角和鼓聲中,將士們胸腔中的野性因子被激發,彷彿有種狂熱的節律跟着鼓點而跳動,兵卒們手中的長槍不自覺地上下錘擊着地面。就連李嗣業這個自詡見多識廣的現代人,也被這狂熱氣氛所迷惑,恨不能現在就提着陌刀衝向碎葉城斬下幾百個頭顱來。

鼓臺之後是百名執戟長和五百跳蕩兵跳着舞蹈從城門而出,執戟長方陣均身披明光鎧,跳出的舞蹈也顯得沉重機械許多,腳步隨着鼓點左右跳動,手中的長戟以揮擊姿態刺向前方空中,整齊劃一產生美感。

而在執戟長方陣的中央,竟然有一個提着馬槊的將軍橫槊而舞。他穿着青黑色的山文甲,肩披紅色披風,鳳翅兜鍪線條精美,舞蹈雖然顯得生疏笨拙,卻有一種神經質的武夫氣概。

李嗣業認出來了,跳舞的這位是磧西節度使蓋嘉運,這實在讓他大跌眼鏡,堂堂節度使竟然親自下場跳舞,而且還跳得如此難看。不過這種情況下,蓋中丞就是跳得再難看,也沒人敢笑他。

唐人尚武更尚舞,從皇帝到臣子,誰高興了都可以跳兩下子。貞觀初年軍神李靖大破西突厥,消息傳來李淵李世民父子相對而舞,如今幽州的那位偷羊賊,靠跳舞來逢迎媚上,獲得了三鎮節度使。今天是蓋中丞的大日子,人家跳兩下子怎麼啦,怎麼啦。

跳蕩兵們的舞蹈就顯得靈動多了,他們身上的鱗甲輕便,舞姿也顯得跳脫。前排是左手橫刀,右手盾牌的刀盾兵,後排是長槍兵,跳舞的路數也與作戰相似,盾兵們並肩合在一起的時候形成盾牆,長槍兵在盾牆的夾縫中刺出,然後散開蹲下。

刀盾兵們躬身半蹲,腳步隨着鼓點的節奏走出直線貓步,肩頭像跳巴扎嘿似的左右搖晃,右手中的橫刀和着鼓點拍擊在盾面上,口中發出整齊的號子。

鼓聲響起,咚!咚!咚!

刀擊盾面,咵!咵!咵!

兵卒喊號,嗨!嗨!嗨!

就連列陣舉着黃色長幡的旗手們,旗杆也隨着節奏上下抖動。

長幡隊伍的最後,是幾十名兵卒驅趕着用來獻祭的犛牛和山羊。

按照禮制,節度使是臣屬,獻祭應該用少牢,祭品是豬和羊,天子獻祭纔是太牢,殺豬牛羊三牲以祭蒼天。但事出倉促找不來豬,便只好以犛牛和山羊代替。

獻祭隊伍到達祭臺前,鼓手長喊了一聲號子,所有聲音戛然而止。

夫蒙靈察在祭臺上喊了一聲:“開!”

隊伍同時向兩邊分開,讓出了中間道路,獻祭第一階段的鼓舞宣告結束。

氣氛暫時處於靜默狀態,所有人屏聲靜氣,等待獻祭的正式儀式。

蓋嘉運跳得滿頭大汗,將兜鍪從頭頂摘了下來,監軍侍從連忙獻上手帕,他伸手擦了擦臉上的汗水。又有隨從遞來水袋,接過來仰頭灌了幾口,將剩下的水傾倒在頭頂上,順着他的臉龐鬍鬚澆溼了甲冑衣衫,伸手抹了一把臉喊了聲:“爽快!”

他做這些的時候,在場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他。在這場莊嚴的儀式中,每一個人都繃緊了弦生怕出錯,無人敢多說一句話,多做一個動作。只有蓋中丞無拘束似渾脫常態,在他看來這場祭祀舞蹈只是他導演的一場大戲,他窺得見其中的真相。參與在其中的人都抱着敬畏和肅穆,唯獨他沒有,這就是他作爲上位者的優勢。

畢竟仗要打,祭祀也要進行,人生需要儀式感,戰爭更需要。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在這場盛大的祭祀活動中,還有一人對此並無敬畏。

夫蒙靈察從祭臺上走下來,站在蓋嘉運面前躬身叉手道:“時辰不早了,還請中丞上臺獻祭。”

蓋嘉運將手中的水袋扔出去,侍從慌忙上前就抱在懷中。

“好,殺生開祭!”

蓋中丞一聲令下,趕牲畜的兵卒們抽出腰間橫刀,對着牛羊羣一陣劈砍,轉眼間牲畜們倒在了血泊中。

有二十八名武士擡着木板上來,將砍下來的牛頭,羊頭放到板上,又用黑瓷碗取了七碗血。

獻祭儀式正式開始,武士們用木板擡着七對牛羊頭,並排踩着臺階往祭臺上走。七名主祭官和副祭官並排跟在後面,他們分別是,蓋嘉運、副使楊希烈、夫蒙靈察、突騎施賀莫達幹、拔漢那可汗、石國國王咄吐屯、米國國王默啜。他們的身後跟着各自的旌旗牙旗。

武士們將牲祭放在祭案上退了下去,蓋嘉運等七人手執線香,祭拜天地,他們三跪九叩之後,站起來端着盛滿血的碗,轉身朝向下方列爲方陣的大唐聯合軍。

第三十七章 永安渠溺沉衆賊第三百六十二章 記裡鼓車第七百八十一章 小人一時得志第一百三十九章 史上最豪華商隊第六百四十六章 河西閱兵禮第九十五章 遠行要精心籌備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代耿恭井第二百六十一章 感情非兒戲第五百一十六章 挫折而立志第八百二十一章 最後的堅守第八百七十四章 無奈棄城而去第一百一十二章 喋血陌刀殺第二十六章 駙馬府搏擊奔命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遇楊家三姊第七十八章 驚動李隆基第七百六十章 當乘勝追擊第五十五章 追逐與反追逐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遠來即是客(感謝就不說憋死你飄紅打賞)第二百六十章 太真觀訪客第七百六十七章 君臣相疑易生變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你毫無壓力第一百零九章 一VS三,守塔攻防!第三百四十章 安西龍武結怨第八百九十六章 雖勝猶敗第九百一十章 崔氏兄弟出逃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你毫無壓力第六百四十九章 誣陷、瓜分、內應第五百八十二章 採訪使陪同遠征第二百五十四章 兄長的人生大事第三百六十八章 趙正一求建道觀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七百九十八章 什麼叫黃雀在後第九章 最後的自由搏擊第二百二十九章 書生強悍,校尉善謀第七百七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六百八十六章 上差入河西第八百零四章 主動變爲被動第五百零四章 高陵授田封邑第一百九十九章 憶往昔城頭鏖戰第九十一章 每逢佳節必喝酒第七百三十二章 李嗣業平賊策論第五百九十二章 各種宣旨接任第十五章 祆祠妖人劫持事件第五百零一章 將軍帶回來的小娘子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代耿恭井第二百七十四章 曲終人離散第九百零九章 利益之謀第一百七十五章 持質者,智鬥之第二百一十三章 他的身份是個謎第二十二章 牢中定計自救第三百五十三章 制勝第五百一十四章 右相府辨敘功勳第二百一十九章 勞師遠征第七十章 太子拍板,楊洄深謀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引入南薰殿第六百八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一百一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一百七十九章 未來的寄託與雞湯第四百九十七章 功成貴妃榻第七百三十二章 李嗣業平賊策論第五百一十二章 高仙芝的二三事第一百六十四章 女子不好惹第四百六十三章 郡望相邀第四百四十七章 奔走長安第二百零六章 攔路劫財第四十三章 封大倫識破詭計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爲河西節度第五十三章 高力士登臨京兆府第二百五十二章 歸來第三百六十二章 記裡鼓車第五百五十三章 人情終究要來第五百二十五章 花萼樓手舞足蹈第五百一十七章 楊釗處處提防第三百四十七章 只要安逸第八百九十七章 政權將亡於內耗第一百五十九章 當兵有好處第一百一十五章 移師頓多城第五百五十三章 人情終究要來第七百九十二章 相州鏖戰第七百九十八章 什麼叫黃雀在後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官上任跳蕩營第八百四十八章 進逼涼州勸降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欲攀扯第八百六十九章 談笑間掌控河東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六百二十一章 談判初期第四十五章 協會?幫會?第一百一十三章 清點勝利果實第二百六十章 太真觀訪客第四百六十六章 發配蔥嶺之逆旅第七百零一章 煮茶陰謀論第六百二十四章 出場就是巔峰第六百七十五章 安祿山府邸定計第五百九十九章 初次戰役交鋒第三百零八章 蔥嶺寶藏地第六十三章 護送太子入朝第一百七十四章 宗呂賣身降唐第八百二十四章 謀略和預判第八十六章 皇家秋獮狩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