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這麼想。”陸儀看着郭勝,笑意隱隱,“郭先生這份敏銳,令人佩服。”
“我就是隨便說說,北邊最遠,我也就到過秦鳳路,要是早知道北邊要出這麼一位年紀輕輕的女大頭領,那時候我真該一路往北,去看看這位大頭領。”
“你還是認爲大頭領是那位三十不到的小女兒?”陸儀看着郭勝,“這個小女兒,叫乙辛,她丈夫叫迪烈,迪烈比乙辛大十幾歲,二十年前,迪烈就號稱草原第一勇士,在乙辛之前,迪烈娶過兩個正妻,乙辛,現在只知道她是大頭領最小的女兒,今年大概二十四五歲,沒有母族。”
陸儀的介紹十分簡單,對這一對夫妻,他知道的也極其有限,這些年,他們關注的重點,這會兒都已經死了。
“說說。”見郭勝只顧一個接一個剝着花生,吃的香甜,陸儀只好問了句。
“我都說了,北邊我最遠只到過秦鳳路,只是感覺,就是覺得,真正不簡單的是那個小女兒,女人和孩子,最不可忽視。”郭勝臉上帶着絲玩笑之意,眼神卻嚴肅認真。
陸儀想笑,迎着郭勝凝重嚴肅的目光,笑容還沒浮出來,就沉了下去。“今天的軍報,附了乙辛一封親筆信,替大兒子求娶宗室貴戚之女,永結秦晉之好。”
郭勝長長呼了口氣,“這個大兒子,是迪烈前妻生的?多大了?”
“嗯,第一任正妻生的,信上說二十一歲。”
郭勝不剝花生了,拍了拍手,端起杯茶,啜了幾口,“這是緩兵之計,也是來探虛實的,打算怎麼辦?議出來結果沒有?”
“嗯,王爺也是這個意思,這求親,是用來探虛實的,應該駁回去,調兵遣將,奪關驅敵,不必多應付這樣的小伎倆,皇上的意思,將計就計,先和親,這樣調兵就可以從容些,開春之後也來得及了。”陸儀聲音很低。
郭勝聽的皺起了眉,一言不發,伸手抓了把花生放到爐子邊上。
“已經將挑人的事交待給魏國大長公主,由她在京城勳爵之家,挑個合適的人。”陸儀看着郭勝。
郭勝正撥着花生的手一僵,擡頭看着陸儀。
京城勳爵之家,永寧伯府就是這京城勳爵之家,還沒定親的李冬,就是個合適的人!
“挑豬挑羊挑犧牲。”郭勝一臉鄙夷。
陸儀看着他,沒說話。
……………………
隔了沒幾天,魏國大長公主廣發請柬,請京城有爵位的各家當家老夫人過府,宴飲賞花。
嚴夫人和郭二太太,徐太太等人侍候姚老夫人在二門裡上了車,打發李文鬆一路送過去,
魏國大長公主這趟大宴賓客爲了什麼,不光嚴夫人,接到請柬的各家,心裡都是明明白白,不過嚴夫人並不在意。
挑這樣和親之人,說白了,就是欺負誰家不得意,哪位姑娘好欺負罷了。
永寧伯府雖說到老太爺是最後一代了,這爵位上實在算不上什麼,可大老爺剛剛升了秦鳳路安撫使,五哥兒這後起之秀的勢頭越來越盛,六哥兒聲名雀起……這京城裡,比她們不如的人家,可不是一家兩家。
她們家年紀合適的,只有冬姐兒,冬姐兒可是五哥兒、六哥兒一個孃的親姐妹,這人,也不好欺負。
嚴夫人安安心心該幹什麼幹什麼,午後姚老夫人回來,嚴夫人見她陰沉着臉,進了門就說自己不舒服,不想見人,也沒往心裡去,從那場年酒到現在,她這臉子,就沒有放睛的時候。
……………………
魏國大長公主送走各家老夫人、夫人,歪在炕上,眯着眼睛養神,眉頭卻一直皺着。
她問哪家有年紀合適,又沒議定親事的女兒家,永寧伯府那位老夫人就接了話。還真是,就她們府上有這麼一位。
可這一位,魏國大長公主低低嘆了口氣,一兄一弟,都是和巖哥兒能說得上話的伴兒,巖哥兒是她的眼珠子,讓巖哥兒不高興,就是給她添堵,這幾十年,確切的說,從她嫁給先皇那天起,她和阿孃,就盡力不讓她不高興。
這麼件小事,犯不着給她添堵。
“你親自走一趟,讓陸家哥兒來一趟,我有話跟他說。”魏國大長公主睜開眼,叫過心腹費嬤嬤,“悄悄兒的。”
費嬤嬤答應了,從角門出去,尋陸儀傳話去了。
……………………
陸儀回到兵部那間小院,等秦王見完了人,進了屋,屏退諸人,低低道:“是魏國,剛剛她宴客挑人,請各家自薦,姚氏薦了李冬。”
迎着秦王有幾分不敢相信的目光,陸儀露出絲苦笑,“大長公主說,這幾天她查過京城有勳爵各家的姑娘,年紀合適,又沒定下親事的,只有永寧伯府這一位,別的,最大的一個,才十七。”
“她打算什麼時候遞摺子上去?”
“說是拖不過後天。”陸儀眼裡全是煩惱。
秦王往後靠到椅背上,慢慢吐了口氣,片刻,站起來,來回轉了幾圈,看着陸儀道:“不管挑哪家姑娘,都是送上死路,這是枉死!”
陸儀看着他,“要和李五說一聲嗎?”
“跟他說有什麼用?”秦王不客氣的堵了句,走到屋門口,看着外面已經有了絲絲綠意的銀杏樹,“這樁屈辱,這條人命,不該枉送。你去請蘇燁和江延世,就在梧桐閣,就說,我得了餅好茶,請他們品鑑。”
陸儀一個怔神,正要說話,秦王衝他擺着手,“我知道,聽聽話意再說。”
陸儀嚥下到嘴的話,答應一聲,出門叫了承影和含光,各自去請人,自己先到梧桐閣查看安排。
蘇燁和江延世一前一後進到梧桐閣後湖邊的暖閣時,秦王已經到了,正沿着暖閣外的寬廊,慢慢踱着看風景。
“王爺真是好雅興。”蘇燁沒進暖閣,沿着寬廊,迎着秦王,長揖見了禮。
江延世站在暖閣入口,微微側頭看看笑意融融客氣寒暄的蘇燁,又看了看同樣一臉笑容的秦王,慢慢踱過去。
關於稱呼,昨天幾乎看了一天,發現擰了,高樓貼幾位,說的是旁白部分,我解釋的,是對話部分。旁白部分的稱呼,說實話閒一直非常頭痛,網文有個幾乎不能碰的紅線,就是開頭的時候,出場人物最好不要超過三個,多了,頭一眼就覺得暈了,碎片化快餐化,這一眼暈,就不會再看下去了。這一篇,到李文山和父親去江寧府時,剛開篇不久,那場會面,李家四個男人,四個女人,還有六個重要客人,短短几千字裡,十幾個人名,一大半是新冒出來的,最後是選定從李文山的視角來寫,稱呼也是儘可能的讓大家一眼看過去,就知道這個人的身份。後來,應該逐漸把人物稱呼固定,這個我疏忽了,其實這會兒也是很頭痛象羅仲生由帥司到尚書,和李學璋由漕司到帥司的問題。後面調整吧。反正主要人物,大家都記住了麼。